烯烃含量论文_李林,王树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烯烃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烯烃,含量,汽油,催化剂,催化裂化,烷基化,辛烷值。

烯烃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王树利[1](2019)在《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国Ⅵ汽油质量升级,分析了国ⅥA标准汽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高,影响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通过优化重催装置操作条件、应用新型降烯烃催化剂、优化汽油加氢装置操作条件、优化汽油醚化装置剩余碳五加工等技术措施,两套重催装置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35%降至30%左右,汽油加氢装置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24.7%降至18.9%,汽油的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25.7%降低至21.5%,满足了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需要,实现了国Ⅵ汽油的质量升级。(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蒋兆鹏[2](2019)在《工艺条件对催化汽油烯烃及苯含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工业应用数据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及平衡剂活性是影响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2个主要因素,平衡剂活性提高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反应温度与催化汽油烯烃的呈现抛物线关系,即存在一个临界反应温度,在临界反应温度以前,汽油烯烃含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超过临界点后则下降。汽油中苯含量与平衡剂活性没有明显的关联关系,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降低汽油中的苯含量。(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赵鹏,焦峰,郭良,赵娟[3](2019)在《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操作手段及优化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洛阳石化执行汽油国ⅥA段生产标准,要求汽油烯烃含量按≤18%控制,因此要求对两套催化裂化装置、S-Zorb装置进行攻关优化,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缓解罐区汽油烯烃含量超标。2018年8~10月,两套催化装置进行生产优化,通过调整进料性质、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催化剂活性、投用终止剂等措施,S-Zorb精制汽油出装置烯烃含量从24.6%降低至19.6%,汽油降烯烃取得一定效果。在优化过程中,发现装置运行中存在关键参数调整幅度受限、重质油掺炼无法保证大剂/油比、催化剂高活性与装置剂耗相矛盾、S-Zorb装置精制汽油低烯烃含量与辛烷值损失的取舍等问题,并提出未来降低汽油烯烃的优化方向,通过一催化装置MIP工艺改造、二催化副提升管恢复汽油进料流程、两套催化装置使用降烯烃专用催化剂、用直柴加氢石脑油调和汽油、烷基化装置的投产等措施,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大幅降低,经济效益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外能源》期刊2019年07期)

石磊,付强,张伟[4](2019)在《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260万t/a催化裂化(FCC)装置汽油烯烃含量偏高的问题,对装置生产操作条件和催化剂进行了调整。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提高剂油质量比,增加油气分压,增大催化剂加入量等措施后,FCC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至35%以下,辛烷值保持在90.0以上,满足了国Ⅵ汽油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陈学刚,田喜磊,刘怀兰,曹华民[5](2019)在《重整生成油烯烃含量高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1.0 Mt/a逆流移动床连续重整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催化剂逆流移动床工艺技术,以直馏石脑油和加氢裂化重石脑油为原料,生产C~+_6组分(辛烷值RON为103)的重整生成油。装置运行中存在因生成油烯烃含量较高,导致下游芳烃抽提装置白土更换频繁、换剂费用较高以及产生的危险废物难以处理的问题。从重整进料、再生催化剂注氯量、重整反应机理、重整生成油烯烃组成、重整反应温度等方面对装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调整重整反应苛刻度不能大幅度降低重整生成油中的烯烃含量;在脱戊烷塔前增设液相加氢反应系统替代白土脱除烯烃,可以保证芳烃产品的溴指数及其他指标合格,重整生成油溴指数低于200 mgBr/(100 g),芳烃产品溴指数低于20 mgBr/(100 g)。(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翟玉娟,王猛[6](2018)在《汽油和柴油加氢装置石脑油烯烃含量高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汽油、柴油加氢装置的石脑油烯烃含量从2011年12月开始逐渐升高,2012年1—2月由于另一套液相加氢装置开工,装置因原料不足降处理量后烯烃含量略有好转,3月恢复处理量后烯烃质量分数在0.8%左右,2012年9月石脑油烯烃质量分数高达1.18%以上,而且居高不下,到11月石脑油烯烃含量偏高已危及到石脑油产品出厂。通过对反应器出口及换热器前后油品质量分析数据的分析,催化剂活性严重下降导致石脑油烯烃含量增大的主要原因,由于生产任务制约装置无法停工换剂。通过逐渐提高加氢深度的办法应对石脑油烯烃高问题,即控制循环氢纯度87%以上;将反应器入口温度从350℃提高到360℃,维持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度390℃以上;提高高分压力至7.2 MPa;降低处理量至70 t/h等措施维持装置运行,降低了石脑油烯烃含量,保证了石脑油产品合格出厂。(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赵琦,吴斌星[7](2018)在《碳四加氢装置满负荷下烯烃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助剂厂碳四加氢装置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压缩机可承受最大氢气负荷来计算原料允许的最大烯烃含量,通过烯烃的加氢反应热平衡计算出反应器的最高温度,然后经过分析对比设计指标值,得出原料的理想烯烃含量。(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杨彦彪[8](2018)在《甲醇制烯烃装置降低急冷水固含量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是传统的催化裂化装置,还是利用煤基甲醇作为原料,经甲醇制烯烃的反应过程制取乙烯、丙烯的工艺,都面临着急冷水中催化剂含量较高,不但堵塞换热器,降低换热效率,还会磨损机泵、换热器等设备的问题,对换热器的定期清洗也使得检修费用增加,严重影响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对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是极为不利的。而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旋液分离器,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将急冷水中携带的催化剂分离出去。但实际运行过程中,旋液分离器堵塞严重,其分离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在某自动反冲洗过滤器上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12期)

符兴耀[9](2018)在《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4月东方石化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上升,致使下游汽油加氢装置加氢汽油烯烃含量不合格。为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平衡剂活性、适当提高剂油比、汽油深度稳定、提高汽油切割塔处理负荷等措施,烯烃含量由约41%降到约36%,加氢汽油烯烃含量合格。(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周常行[10](2018)在《长链烯烃烷基化降低煤沥青中毒性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沥青(CTP)是一种煤焦油蒸馏后的残余物,具备较好的粘附性、渗透性、热塑性和结焦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密封剂、筑路材料、多种新型碳材料等生产加工领域。煤沥青中富含多环芳烃(PAHs)物质,其中多数具有“叁致”作用,在煤沥青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必须加以脱除或控制转化。不同以往的CTP化学改性方法,本文采用傅-克烷基化反应考察降低CTP中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优先监控16种毒性PAHs含量的可行性。首先使用CTP模型化合物蒽来优化烷基化反应条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研究反应动力学速率方程,解释该化学反应的机理;然后考察4种模型化合物在同等条件下反应活性的变化规律,并且尝试不同方法来提高蒽的转化率,比如:改性分子筛、更换烷基化试剂、筛选其他催化剂;最后将优化后的蒽烷基化的反应条件应用到CTP脱毒改性试验,并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结论整理如下:(1)蒽与1-十一烯烷基化反应在微型高压釜(250 mL)中进行,HY分子筛作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优化的工艺条件如下: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2.0 MPa,反应时间2 h,蒽烯摩尔比1:1,催化剂质量分数8%。蒽与长链烯烃烷基化反应属于碳正离子参与的亲电取代反应,同时伴随着多烷基化、异构化、环化、聚合、裂解等副反应。(2)通过控制变量法,模拟蒽烷基化反应的动力学速率方程,得总反应级数为2.26,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即Exp Dec方程模拟一级反应过程,活化能为16.14 kJ/mol;由Logistic方程模拟二级反应历程,活化能为116.46kJ/mol。(3)保持其他反应条件相同,将HY分子筛、Hβ分子筛、杂多酸、对甲苯磺酸、无水三氯化铝等5种催化剂分别用作蒽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对比荧蒽、芘和苯并[a]芘等其他3种模型化合物,结果表明:随着PAHs环数增加,烷基化反应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这说明芳烃的烷基化反应不仅与苯环上电子数目有关,还与最小活化能位点相关。(4)采用铁、铬、锰、铅、钙、铜、钴、铝等8种金属离子负载分子筛,结果发现:改性后Hβ分子筛能够提高蒽烷基化催化活性,而改性后HY分子筛催化活性普遍降低,并且两种改性分子筛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都有所提高。(5)将常压蒽烷基化反应优化工艺应用于CTP的脱毒改性试验,即1-十六烯为烷基化试剂,磷钨酸作催化剂,反应温度是170℃,反应时间为2h。当ω(1-十六烯烃):ω(环己烷)=4:1混合溶剂时,改性CTP的毒性物质含量降低最大至67.63 g/kg,总降低率为41.24%,改性CTP的苯并芘等效物降低率(BaPeq_(rem))为45.97%。当ω(1-十六烯烃):ω(甲苯)=4:1混合溶剂时,改性CTP的毒性PAHs含量下降最大,为71.5 g/kg,总降低率为34.32%,改性CTP的BaPeq_(rem)为33.99%。热重(TG)和红外(FTIR)分析表明:煤沥青改性滤液含有长链烃基取代芳烃,而煤沥青改性后残渣中原多环芳烃总量降低,热稳定性增强,结焦率上升。(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烯烃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工业应用数据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及平衡剂活性是影响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2个主要因素,平衡剂活性提高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反应温度与催化汽油烯烃的呈现抛物线关系,即存在一个临界反应温度,在临界反应温度以前,汽油烯烃含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超过临界点后则下降。汽油中苯含量与平衡剂活性没有明显的关联关系,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降低汽油中的苯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烯烃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林,王树利.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

[2].蒋兆鹏.工艺条件对催化汽油烯烃及苯含量的影响分析[J].石化技术.2019

[3].赵鹏,焦峰,郭良,赵娟.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操作手段及优化方向[J].中外能源.2019

[4].石磊,付强,张伟.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5].陈学刚,田喜磊,刘怀兰,曹华民.重整生成油烯烃含量高的原因分析[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9

[6].翟玉娟,王猛.汽油和柴油加氢装置石脑油烯烃含量高的对策[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8

[7].赵琦,吴斌星.碳四加氢装置满负荷下烯烃含量分析[J].甘肃科技.2018

[8].杨彦彪.甲醇制烯烃装置降低急冷水固含量方法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9].符兴耀.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措施[J].山东化工.2018

[10].周常行.长链烯烃烷基化降低煤沥青中毒性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3种HZSM-5催化剂改质的FCC汽油中烯汽油烯烃含量与平衡剂活性变化...不同改性催化剂对液相产品中烯烃含反应温度与汽油烯烃含量及辛烷值...汽油烯烃含量的生产统计变化趋...反应温度对液相产品中烯烃含量...

标签:;  ;  ;  ;  ;  ;  ;  

烯烃含量论文_李林,王树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