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态二氧化钛论文_刘少扬,张铁骑,余月明,王军,钱光

固定态二氧化钛论文_刘少扬,张铁骑,余月明,王军,钱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态二氧化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二氧化,电化学,甲基,负载量,溶胶,光催化,活性碳。

固定态二氧化钛论文文献综述

刘少扬,张铁骑,余月明,王军,钱光[1](2019)在《二氧化钛涂层外固定支架钛螺钉预防钉道感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二氧化钛涂层螺钉的抑菌能力,观察其用于外固定支架对骨折钉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二氧化钛涂层螺钉,体外进行抑菌实验。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钉道(MO)组和二氧化钛涂层螺钉(TG)组各15只,建立骨折合并钉道感染模型,术后定期分别摄X片、拍照、取材进行HE染色,细菌培养和计数。结果:TC组的抑菌圈半径为(2.96±2.86)cm,大于TS组(33.96±6.10)cm(P<0.01)。术后1 d、1周和4周MO组软组织炎性评分均高于TG组(P<0.05~P<0.01)。术后1 d细菌数(对数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4周TG细菌数量(对数值)均较MO组下降(P<0.01)。术后1 d、1周、4周,MO组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逐渐增多,而TG组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MO组均表现为部分骨组织螺纹破坏吸收;TG组则均表现为钉道螺纹清晰无破坏及吸收。X线示,TG组1周时骨折线开始模糊,而MO组骨折线仍较清晰;4周时,TG组骨折端已达骨性愈合,MO组骨折端位移仍较明显,未达骨性愈合。结论:二氧化钛涂层螺钉有光催化杀菌作用,用于外固定支架可有效预防骨折钉道感染。(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新丽[2](2018)在《活性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对污染土壤中砷的固定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耕作土壤面源污染严重的现实,外源稳定化剂在土壤砷修复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添加稳定化剂,可使土壤砷被固定或形成某些新型砷化合物,降低土壤砷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而达到抑制植物吸收砷的目的。近年来,纳米二氧化钛及其改性复合材料因其具有理论吸附能力强、比表面积大、良好的光催化特性及高砷亲和力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水体除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使纳米二氧化钛能够用于砷污染土壤修复,必须对其进行复合改性,以减轻对土壤及其生态系统的毒害。所以,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改性材料作为修复土壤砷的稳定化剂,对土壤砷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活性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ACT)及其铁改性材料(ACTI),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新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红壤、黑土、紫色土和黄壤作为供试土壤,研究活性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及其铁改性材料对土壤固定砷的影响,通过毒性淋溶提取法(TCLP)、生物有效性简化提取法(SBET)和Cai氏顺序提取法探讨了添加量、培养时间对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及形态转化的影响。并将其与纳米二氧化钛(粒径15nm/粒径100nm)、碳酸钙、叁氧化二铁、活性碳、沸石、蒙脱土进行固定效果做对比。主要结果如下:(1)对ACTI和ACT的表征结果表明:ACT和ACTI的BET比表面积大,体积颗粒小。经过改性的材料表面粗糙,分散度好、孔径分布窄,且成功负载纳米TiO_2和Fe_2O_3。红外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物质中都存在羟基和Ti-O键,ACTI中出现了Fe-O键。(2)添加ACTI、ACT、T-15和Fe_2O_3处理后,红壤、紫色土和中性土的pH增加、铵态氮含量上升、硝态氮含量下降;酸性土pH增加、铵态氮含量上升、硝态氮含量上升;钙质土pH下降、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下降;黑土pH下降、铵态氮含量上升、硝态氮含量下降。添加材料处理后红壤、酸性土、钙质土和紫色土的pH为中性,中性土偏碱性,黑土偏酸性。(3)活性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及其铁改性材料均能有效的降低土壤中TCLP浸出毒性。ACTI和ACT在水土比2:1时处理14天,最适添加量为0.05 g,此时ACTI和ACT的TCLP浸出毒性降低92.03%~96.02%和89.85%~93.99%。水土比2:1,添加量为0.05 g时,ACTI和ACT在供试土壤中在第七天能达到反应平衡。ACTI和ACT处理下的不同成土类型土壤中,黄壤中砷TCLP浸出毒性下降幅度最大,但在紫色土中稳定化效果显着高于对照材料。ACT和ACTI处理不同pH土壤时,酸性土和中性土的浸出毒性降幅大于钙质土。(4)ACT和ACTI能有效的降低供试土壤中生物可给性。水土比2:1时处理14天:紫色土中ACT和ACTI的最佳添加量为0.15 g和0.10 g,对土壤生物可给性降低了90.73%和93.36%;黄壤中ACT和ACTI的最佳添加量为0.15 g,对土壤生物可给性降低了70.71%和73.49%。ACTI和ACT在供试土壤中生物可给性降低顺序为黑土>紫色土>黄壤>红壤。ACTI和ACT在供试土壤中的稳定化效果均优于对照材料,但紫色土中的固定效果与其他材料差异明显。ACT和ACTI处理不同pH土壤时,酸性土的生物可给性降幅最大。(5)添加ACT、ACTI以及对照材料处理土壤,均能降低土壤中移动态砷、可移动态砷含量,使残渣态砷含量增加。Cai顺序提取法浸提土壤砷的结果表明:ACTI和ACT对土壤移动态的稳定化效率高于可移动态,且处理后土壤中残渣态砷含量增幅最高可达10倍以上。ACTI和ACT在供试土壤中残渣态增加幅度黑土>紫色土>黄壤>红壤。土壤pH不同时,酸性土壤中残渣态砷增幅大。ACTI和ACT在修复砷污染土壤时是高效,且在几种土壤中砷的固定效果都较好。从土壤砷TCLP浸出毒性、SBET生物可给性以及砷形态相互转化的角度,ACTI对土壤砷的固定效果优于ACT。(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旭东[3](2018)在《二氧化钛的改性及其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是一种拥有优异杀菌效果的抗生素,在抗菌消炎领域具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青霉素的滥用和过度生产,使大量青霉素被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青霉素原药的功效。为了保持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性能,一般通过将青霉素原药水解,使原药转变成6-氨基青霉烷酸(6-aminopenicillanic acid 6-APA),然后通过改变其侧链合成半合成青霉素。因此,6-APA是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最重要的前体。6-APA的制备方法主要化学水解法和酶催化水解法两种。目前,化学水解法由于副反应多,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已被淘汰。酶催化水解法具有催化选择性和特异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已经取代了化学水解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但是游离PGA在催化水解青霉素G的过程中存在稳定性差,环境耐受性弱,重复使用性差,产品提纯困难等问题。一般采用的解决方法是酶的固定化。然而,PGA经固定化后,将会导致酶活力的部分丧失。而且,废弃后的固定化PGA由于运动能力差,难以扩散,其分解产物会造成较严重的区域性环境、社会和视角污染等问题。因此,仍需对其固定化进行系统研究。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_2)颗粒表面含有大量羟基,且具有超亲水表面,这非常有利于PGA活性中心的维持。此外,TiO_2对短波长紫外光具有高折射和掩蔽效应,这将有助于保护固定化PGA免遭太阳光的破坏。同时,TiO_2在阳光下又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实现对废弃固定化PGA的降解和无害化处理。因此,本论文通过对TiO_2其表面进行修饰制备了固定化PGA的载体,围绕TiO_2的修饰和PGA固定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统探索,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现总结如下。(1)首先用戊二醛改性TiO_2颗粒,以接枝率(Graft ratio,G)为优化指标,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改性条件,如粒径(d),活化温度(T_a),改性温度(T_m),改性时间(t_m),p H值,醛醇比(R_a)和乙醇比(R_e)等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改性条件为d=3.4μm,T_a=120~℃,T_m=45~℃,t_m=30 h,p H=6.0,R_a=1:10和R_e=1。在最佳条件下,戊二醛的G能够达到50%。此后,采用不同改性条件的一系列改性TiO_2研究PGA的固定化,该过程以6-APA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为表征方法,研究了酶负载量(Enzyme loading capacity,ELC),酶活性(Enzyme activity,EA)和酶活性保留率(Enzyme activity retention ratio,EAR),结果表明固定化酶ELC达到8780 U,EA达到14872 U/g,EAR达到88%。(2)本文考察了不同固定化工艺条件对EA,ELC以及EAR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固定化时间t_i=24h,固定化温度T_i=35~℃,固定化p H=8,固定化酶浓度C_i=2.5%)。同时探究了固定化酶的稳定性(温度稳定性,p H稳定性,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较游离酶有了很大提高。最后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也得到了提高。(3)通过结构设计,对TiO_2表面进行系列改性,并以改性后的TiO_2为载体固定化PGA,初步研究微环境对EA,ELC以及EAR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的一次改性时,环氧基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的TiO_2固定化PGA的催化效果较好。TiO_2的二次改性中醛基和环氧端基硅烷偶联剂依次改性固定化PGA的效果较好。同时探究了了不同微环境下固定化PGA的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醛基微环境下固定化PGA重复使用性最好,氨基微环境下固定化PGA重复使用性最差。本论文将为PGA固定化载体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以帮助制备出高酶活力,高负载量和高酶活回收率的载体。(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3-12)

蒋彬彬[4](2017)在《磁性二氧化钛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固定化脂肪酶领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酶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游离的脂肪酶对温度和pH值敏感、易失活和难回收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传统工艺上采用固定化载体对其进行固定化来克服其缺点,但常见的固定化载体只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固定化脂肪酶活性。本文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应用能量微系统磁性二氧化钛相变材料微胶囊(MTPCM)并将其作为具有温度调节功能固定化脂肪酶的载体材料,扩展了其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磁性微胶囊以结晶TiO_2/Fe_3O_4无机材料为壁壳,既能够防止相变材料的泄露又能提高热传导率降低材料的过冷度;结晶TiO_2结构紧凑不仅有利于固定化脂肪酶,而且具有无毒、抗菌、高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等特点;Fe_3O_4无机纳米粒子也赋予微胶囊超顺磁性,为后期固定化脂肪酶的回收利用提供便利;以正二十烷相变材料为核与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相匹配,为提高脂肪酶的热性能提供可能。第二章首先设计了以正二十烷为核、结晶TiO_2/Fe_3O_4无机杂化材料为壁壳的MTPCM的制备方法:第一步,通过Pickering乳液方法将Fe_3O_4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到正二十烷表面;第二步,钛酸正丁酯前驱体通过界面缩聚形成TiO_2壁壳;加入NaF结晶诱导剂诱导结晶MTPCM。然后,对MTPCM羧基化处理,用琥珀酰亚胺基团进行活化后通过一系列的共价键反应将脂肪酶共价链接到MTPCM载体-表面上。第叁章主要是通过控制含有引发剂的混合液的滴加速率来研究其对MTPCM载体的影响,选择最佳制备固定化脂肪酶载体的方案。发现在0.5 mL·min~(-1)、0.7 mL·min~(-1)和0.9 mL·min~(-1)混合液滴加速率分别可以形成“核—壳”结构的正八面体、类球形和类八面体混合体以及微球MTPCM,经各项表征发现0.9 mL·min~(-1)混合液滴加速率条件下形成的微球形貌的MTPCM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比表面积,更适宜作为脂肪酶的固定化载体。第四章则是在第叁章的基础上用最佳方案制备的MTPCM载体经改性共价固定化脂肪酶(MTPCM-CRL),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证实脂肪酶被共价固定到载体表面;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表征了MTPCM-CRL磁分离性能;通过对比纯TiO_2固体载体固定化脂肪酶(TiO_2-CRL),本实验制备的MTPCM-CRL展现了更好的生物活性、高热稳定性、持久的储存稳定性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主要是因为MTPCM载体材料的温度调控性能。本实验的研究开拓了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新的发展和应用领域,并为脂肪酶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6)

王丽,李亚萍,贾冬梅,姚广祥,徐龙云[5](2015)在《二氧化钛固定化负载及其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胶-凝胶法及浸提技术,进行二氧化钛的固定化负载。通过XRD和SEM对其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探究制备以及催化工艺对二氧化钛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及其重复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浸涂次数的增加,不锈钢丝网表面二氧化钛薄膜的微观形貌有所变化,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浸提7次所制备的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搅拌条件下的4 h紫外光降解率可达77.6%。(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杨兰兰,李利军,罗应,张瑞瑞,崔越[6](2015)在《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硅溶胶/导电胶复合材料固定联吡啶钌制备磷酸可待因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硅溶胶的成膜性、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大的比表面积及导电胶的粘结性,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硅溶胶/导电胶复合材料,基于此复合材料将联吡啶钌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酸可待因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800 V负高压、扫描速度100 m V/s,磷酸盐缓冲体系(p H 6.5))下,可待因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3),检出限为2.56×10!8mol/L(S/N=3)。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连续平行测定1.28×10!5mol/L可待因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室温下保存10天后,发光强度为初始值的92%以上。测定可待因药物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9.3%~102.5%之间。(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5年04期)

王丽,姚广祥,徐龙云[7](2014)在《二氧化钛固定化负载及其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胶-凝胶法及浸提技术,进行二氧化钛的固定化负载。通过XRD和SEM对其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探究制备以及催化工艺对二氧化钛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及其重复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浸涂次数的增加,不锈钢丝网表面二氧化钛薄膜的微观形貌有所变化,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浸提七次所制备的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搅拌条件下的四小时紫外光降解率可达77.6%。(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溶胶—凝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论坛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7)

王伟华[8](2014)在《高效液相色谱二氧化钛键合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钛具有优于硅胶基质的色谱特性,不仅化学性质稳定性,微球的机械强度高,还有特殊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和分离选择性,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备受关注。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钛胶微球,通过超声波酸洗活化处理后,与十八烷基二甲基氯硅烷键合制得反相钛胶固定相用于食品样品中甜味剂和抗氧化剂的分析和测定,为日后在制备钛胶基质固定相、其作为色谱柱在食品生物等样品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依据。本课题包括五个部分的研究内容:(1)本文钛胶微球的制备是以异丙氧基钛(TIPT)为原料,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微米级多孔性钛胶微球。制备原料有异丙氧基钛、CH3COOH、HCl、PEO、尿素和去离子蒸馏水,经反应合成出高比表面积、介孔钛胶球。实验通过考察超声波、高温煅烧对TiO2微球的形貌、凝胶时间、孔径和比表面积等方面的影响,以达到使钛胶微球粒径和比表面积可控、大批量稳定制备的目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及孔径分布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TiO2微球球形规则,粒径为6μm,比表面积为87.79m2/g,累计孔体积0.1123mL/g,平均孔直径为27.74nm。各方面条件均符合作为色谱柱在HPLC仪器中使用的要求。(2)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钛胶微球,在合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引入某些金属杂质从而影响钛胶的理化性质。本实验将超声波结合高浓度盐酸浸泡的方法对钛胶微球进行活化处理,实验将对活化盐酸浓度、活化溶液的温度、超声波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等实验因素进行探讨,通过测定钛胶微球表面的羟基数目确定了钛胶微球的最佳活化条件为:将钛胶微球在90℃的活化温度下、在3mol/L HCI溶液中,超声处理120min,浸泡18h后150℃烘干备用,钛胶微球表面的钛羟基浓度可稳定在6.7μmoL/m2的水平,活化处理使钛胶微球的钛羟基得到充分活化,暴露出更多的活化位点,易于后续的键合反应。(3)采用实验(1)制备的钛胶微球与十八烷基二甲基氯硅烷发生硅烷化反应合成出十八烷基键合钛胶固定相(C18-TiO2),通过对红外光谱(IR)、固定相的化学稳定性和碱性物质的分析等方面进行表征。实验证明十八烷基二甲基氯硅烷与钛胶微球是通过化学键合连接的;利用甲醇-水流动相连续洗脱对苯二胺、二苯胺、甲苯,对C18-TiO2填充柱进行了化学稳定性评价,实验表明C18-TiO2填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选择碱性化合物体系对C18-TiO2固定相进行反相色谱分离性能的评价,证明了C18-TiO2固定相能实现碱性化合物的有效分离。(4)本章研究内容:采用实验(3)制备的键合钛胶固定相对食品饮料中的甜味剂安赛蜜的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测定。研究了甲醇浓度、柱温和流速的这些色谱条件对安赛蜜的保留作用。色谱条件:实验(3)制备的键合钛胶固定相(规格为150mm×4.6mm i.d.,6μm),检测波长为214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50℃,流动相为甲醇:水(v:v)=20∶80。安赛蜜的分析的线性回归方程的范围为2.50~500μg/mL,回收率为97.00%-101.00%,最低检出量为0.01μ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0%。实验中对安赛蜜高效液相法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达到了分析测定的要求。(5)建立了反相钛胶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脂及其制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方法。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为Titania Sachtopore-RP柱,规格是250mm×4.6mm i.d.,5μm;流动相采用浓度为1.0%的磷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90nm; TBHQ、 PG的线性回归范围为0.5~50μg/mL; BHT线性回归范围为0.50~100μg/mL;TBHQ、PG和BHT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20、0.10和2.0μg/m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1.61%~114.11%。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用于食用油及其制品中TBHQ、PG和BHT的同时测定,取得满意结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周艳,黄鹤勇,刘海龙,冯玉英[9](2011)在《液相色谱固定相二氧化钛(TiO_2)微球的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iO2由于其具有高效、无毒、化学性质稳定等一系列的优点,在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TiO2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纳米TiO2被广泛地用于光催化[1-2]、锂电池[3]、传感器材料[4]、染料降解[5]、化妆品[6]等技术领域.TiO2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7],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做为色谱分离的固定相.现广(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朱宇萍,袁若,柴雅琴,苏会岚[10](2011)在《基于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二氧化钛复合物固定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纳米金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二氧化钛(TiO2)固载抗体制得灵敏度较高的甲胎蛋白(AFP)免疫传感器,采用了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的制备过程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AFP有很好的电流响应,其线性范围为0.01~80.0ng/mL,检出限为0.003ng/mL.该实验方法具有电极制备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实现了对AFP的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固定态二氧化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我国耕作土壤面源污染严重的现实,外源稳定化剂在土壤砷修复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添加稳定化剂,可使土壤砷被固定或形成某些新型砷化合物,降低土壤砷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而达到抑制植物吸收砷的目的。近年来,纳米二氧化钛及其改性复合材料因其具有理论吸附能力强、比表面积大、良好的光催化特性及高砷亲和力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水体除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使纳米二氧化钛能够用于砷污染土壤修复,必须对其进行复合改性,以减轻对土壤及其生态系统的毒害。所以,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改性材料作为修复土壤砷的稳定化剂,对土壤砷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活性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ACT)及其铁改性材料(ACTI),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新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红壤、黑土、紫色土和黄壤作为供试土壤,研究活性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及其铁改性材料对土壤固定砷的影响,通过毒性淋溶提取法(TCLP)、生物有效性简化提取法(SBET)和Cai氏顺序提取法探讨了添加量、培养时间对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及形态转化的影响。并将其与纳米二氧化钛(粒径15nm/粒径100nm)、碳酸钙、叁氧化二铁、活性碳、沸石、蒙脱土进行固定效果做对比。主要结果如下:(1)对ACTI和ACT的表征结果表明:ACT和ACTI的BET比表面积大,体积颗粒小。经过改性的材料表面粗糙,分散度好、孔径分布窄,且成功负载纳米TiO_2和Fe_2O_3。红外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物质中都存在羟基和Ti-O键,ACTI中出现了Fe-O键。(2)添加ACTI、ACT、T-15和Fe_2O_3处理后,红壤、紫色土和中性土的pH增加、铵态氮含量上升、硝态氮含量下降;酸性土pH增加、铵态氮含量上升、硝态氮含量上升;钙质土pH下降、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下降;黑土pH下降、铵态氮含量上升、硝态氮含量下降。添加材料处理后红壤、酸性土、钙质土和紫色土的pH为中性,中性土偏碱性,黑土偏酸性。(3)活性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及其铁改性材料均能有效的降低土壤中TCLP浸出毒性。ACTI和ACT在水土比2:1时处理14天,最适添加量为0.05 g,此时ACTI和ACT的TCLP浸出毒性降低92.03%~96.02%和89.85%~93.99%。水土比2:1,添加量为0.05 g时,ACTI和ACT在供试土壤中在第七天能达到反应平衡。ACTI和ACT处理下的不同成土类型土壤中,黄壤中砷TCLP浸出毒性下降幅度最大,但在紫色土中稳定化效果显着高于对照材料。ACT和ACTI处理不同pH土壤时,酸性土和中性土的浸出毒性降幅大于钙质土。(4)ACT和ACTI能有效的降低供试土壤中生物可给性。水土比2:1时处理14天:紫色土中ACT和ACTI的最佳添加量为0.15 g和0.10 g,对土壤生物可给性降低了90.73%和93.36%;黄壤中ACT和ACTI的最佳添加量为0.15 g,对土壤生物可给性降低了70.71%和73.49%。ACTI和ACT在供试土壤中生物可给性降低顺序为黑土>紫色土>黄壤>红壤。ACTI和ACT在供试土壤中的稳定化效果均优于对照材料,但紫色土中的固定效果与其他材料差异明显。ACT和ACTI处理不同pH土壤时,酸性土的生物可给性降幅最大。(5)添加ACT、ACTI以及对照材料处理土壤,均能降低土壤中移动态砷、可移动态砷含量,使残渣态砷含量增加。Cai顺序提取法浸提土壤砷的结果表明:ACTI和ACT对土壤移动态的稳定化效率高于可移动态,且处理后土壤中残渣态砷含量增幅最高可达10倍以上。ACTI和ACT在供试土壤中残渣态增加幅度黑土>紫色土>黄壤>红壤。土壤pH不同时,酸性土壤中残渣态砷增幅大。ACTI和ACT在修复砷污染土壤时是高效,且在几种土壤中砷的固定效果都较好。从土壤砷TCLP浸出毒性、SBET生物可给性以及砷形态相互转化的角度,ACTI对土壤砷的固定效果优于ACT。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态二氧化钛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少扬,张铁骑,余月明,王军,钱光.二氧化钛涂层外固定支架钛螺钉预防钉道感染的实验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2].李新丽.活性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对污染土壤中砷的固定试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王旭东.二氧化钛的改性及其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4].蒋彬彬.磁性二氧化钛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固定化脂肪酶领域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7

[5].王丽,李亚萍,贾冬梅,姚广祥,徐龙云.二氧化钛固定化负载及其光催化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5

[6].杨兰兰,李利军,罗应,张瑞瑞,崔越.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硅溶胶/导电胶复合材料固定联吡啶钌制备磷酸可待因电化学发光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5

[7].王丽,姚广祥,徐龙云.二氧化钛固定化负载及其光催化性能[C].2014’中国溶胶—凝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论坛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2014

[8].王伟华.高效液相色谱二氧化钛键合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应用[D].天津商业大学.2014

[9].周艳,黄鹤勇,刘海龙,冯玉英.液相色谱固定相二氧化钛(TiO_2)微球的制备与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朱宇萍,袁若,柴雅琴,苏会岚.基于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二氧化钛复合物固定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固定态二氧化钛论文_刘少扬,张铁骑,余月明,王军,钱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