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原则

浅谈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原则

王峰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273300

学习歌唱的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一副既动听又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歌喉。不同嗓音、不同声乐起点的人各有不同的艺术追求。实践证明,要想实现这种追求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嗓音进行艺术训练,不断提高歌声的质量。下面我们就根据生理学的知识与声乐教学实践,谈谈几条基本的训练原则。

一、训练方法因人制宜

我们每个人的发声器官在生理结构上基本相同但又各有差异。虽然我们为每个歌唱者划定了嗓音类别,但由于各人身体天赋不尽相同,因而喉头的形状、声带的厚薄与长短、发声管道与共鸣腔的结构与大小必有差异。再加上后天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甚至性格特征、接受能力等不同,就决定了在声乐训练中必须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客观的、切合实际的分析研究,采取既符合科学共性又符合个人嗓音特点的训练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那种“千人一法”的教学方式,在声乐艺术教学中是不可取的,是违反艺术教育规律的。

二、嗓音发展循序渐进

发声生理学认为,人体发声器官在未经训练之前,其肌肉组织是比较脆弱的,特别是喉部声带周围的发声肌,一旦超过它的正常负荷,就会产生疲劳,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病变。所以,声乐训练只能严格遵循其正常的负荷量去进行。声乐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声乐训练的负荷量应逐渐增加,一些技巧性的声乐练习也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去磨练,才能逐渐使嗓音得到稳固的发展。此外,人们对自己嗓音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对声乐技巧的掌握,也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声乐学习中,一方面要热情大胆地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敢于加快进度去开拓前人并未问津的艺术领域,但同时还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尊重科学规律,适时地去分析、研究、解决声乐演唱各环节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在技巧上不断有所突破,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急于求成只会给声乐训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妨碍声乐学习的进程。

三、树立整体歌唱观念

中外很多著名歌唱家都十分注重发声器官的整体运动感觉,提出应确立全身心协同歌唱的观念。我国声乐教授沈湘就反复强调过:“歌唱,总的来说是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协同运动的动作,大家想问题的时候要从整体去考虑,因为这几个方面都是有联系的,我在说呼吸时,与共鸣、嗓音等都互相有联系,都是歌唱这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在训练时,如果仅仅注重在发声器官某一局部进行调节与磨练,或者说仅仅注重发声歌唱的某一种因素,而对其他多种因素不去综合把握,那么必然会使参与歌唱的其他器官失去平衡,致使各发声器官不能协调运作,而酿成某种发声弊端。我们知道,各个发声器官既有其相对独立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与其他发声器官建立协调平衡的运动机制,才能使歌唱发声获得最佳效果。个别器官功能的发挥,仅仅是在其他与之相协作的器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下运作的结果。歌声训练的进展是在人体参与发声的各器官打破旧的平衡机制后建立起新的平衡机制的结果。

四、基础性训练与技巧性训练相结合

声乐中的基础性训练一般是指在中间声区建立基本发声歌唱感觉,包括喉头平稳而松紧有度地挡气并振动发声;用深气息支持声音传送;建立发声管道的混合声共鸣与按照语言发声的正常规律咬字吐词等。基础训练是一切好的歌唱的根本,很多成名的歌唱家虽然具有高超的声乐技巧,却从不间断基础训练。声乐训练的实践经验告诫我们,要想使自己的嗓音不断产生质的飞跃,首先就得在基础训练上狠下工夫。中国有句俗语叫“熟能成巧”,这就是说对技巧的开发,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基础技能,只有具备了很强的基础演唱能力之后,才能逐步化“能”为“巧”。

五、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综合提高

要想学好歌唱,离不开基本音乐理论知识、视谱能力、听音能力的充实,特别是音乐艺术缺乏应有的文化素质来充实自己,那么,所获得的技巧就会脱离文化之光照而变得贫乏无味,久而久之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不断萎缩。中国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为了领悟戏曲艺术的真谛曾孜孜不倦地学习文化知识与琴、棋、书、画等姊妹艺术,从而创造出博大精深的“梅派表演艺术”,享誉中国乃至世界。那种只注重技能技巧训练,不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提高的人,必将造成技术与艺术脱节,最终不能获得艺术上的成功。

六、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学习为主

俗话说得好“先生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科学的发声方法固然应由声乐教师来传授,但领悟与掌握全凭个人。歌唱时的生理感觉主要来自于自我体会,无论唱的顺利还是唱的别扭,只有自己最清楚。有人说,歌唱训练就是自己研究自己的学问,是新的发声习惯对旧的发声习惯在自身的更新。这句话不无道理。教师的作用就像一面镜子,不断地去提醒学生正确而客观地对待自己,把学生一步一步“引进歌唱之门”。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艺术技巧时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智能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在声乐训练中,主要发挥学生与教师这两种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歌唱学习沿着健康的轨道迈进。那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鹦鹉学舌”式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方法,必将违反艺术教育以“育人”与“开启心智”为本的初衷,渐渐把学生培养成一部活的发声机器,而毫无艺术创造而言。

标签:;  ;  ;  

浅谈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