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子粒灌浆与品质形成的研究

糯玉米子粒灌浆与品质形成的研究

王从亮[1]2004年在《糯玉米子粒灌浆与品质形成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重点实验室试验研究了15个糯玉米杂交品种间子粒灌浆与品质形成的差异及高、中、低密肥对糯玉米子粒灌浆与品质形成的影响。结论如下: 1.糯玉米鲜穗产量、子粒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着极显着差异,鲜穗重与鲜穗产量相关最为密切,百粒重、穗实粒数、出子率与子粒产量相关最为密切。密肥处理通过影响鲜穗重而影响鲜穗产量及通过影响穗实粒数、百粒重、亩穗数和出子率而影响子粒产量。鲜穗产量与子粒产量的高低顺序不同处理间表现一致,呈显着正相关。 果穗鲜重随花后天数的增长表现为单峰型曲线,不同品种鲜穗重峰值与鲜穗产量正相关。子粒鲜重随花后天数的增长表现为后期缓慢下降的S型曲线,不同品种的子粒鲜重峰值与子粒产量相关密切。果穗与子粒干重随花后天数的增重动态可以用Richards方程y=K/(1+Ae~(-Bx))~(1/N)拟合,影响果穗重的Richards方程参数是起始生长势、最大增重速率、增重中期的增重速率和持续的时间,影响子粒重的Richards方程参数是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活跃生长期、灌浆中期的持续时间和灌浆速率。果穗含水率与子粒含水率均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果穗含水率与子粒含水率下降速率与鲜穗产量相关不密切。密肥处理是通过影响最大灌浆速率、活跃生长期、主要灌浆期的灌浆速率和持续的时间而影响子粒产量。密肥可以调节子粒含水率的下降速率,但与产量关系不密切。子粒体积随花后天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不同品种间子粒体积与百粒重量呈正相关,密肥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处理对其影响较小。 2.鲜穗品评分在本试验不同处理间均有显着差异,品种试验品评分的高低依次决定于外观品质、糯性、皮薄厚、色泽、气味、柔嫩性、风味。密肥试验品评 f分的高低依次决定于外观品质、糯性、皮薄厚、色泽、风味、柔嫩性、气味。品种和密肥均是影响品尝品质的主要因素。品评分的高低顺序与鲜穗产量的高低顺序不一致,可以分为品评分高鲜穗产量高、品评分高鲜穗产量低、品评分低鲜穗产量高、品评分低鲜穗产量低4种类型。 3.子粒淀粉含量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呈S型曲线,可以用RIChardS方程y=幻(1十Ae-sx)’用拟合,起始增长势、活跃增长期、中期的增长速率是影响品种间子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子粒淀粉含量增加进入快速增长期要比子粒重增加进入快速增重期相对滞后2一3天。密肥处理是通过影响最大增重速率、活跃生长期、中期的持续时间和增重速率而影响子粒淀粉含量。 子粒可溶性糖含量随花后天数下降的变化呈“快一慢一快一慢”的规律变化,成熟期降至最低值,品种间在鲜食期与成熟期均存在显着差异,施肥量可以显着提高鲜食期子粒可溶性糖含量,而密度对其无显着影响。 子粒蛋白质含量随花后增长的变化动态符合方程Y=axebx的关系,不同处理间变化规律一致。决定不同品种间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高低的主要参数为b值,施肥量是通过影响a值的大小而影响子粒蛋白质含量,与b值的相关不密切。而密度对其无显着影响。

李水琴, 罗吉, 朱志妍, 刘海英, 谭静[2]2019年在《不同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文中认为通过理化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1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浆期子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筛选能够指示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的客观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含水量在不同品种间、不同灌浆期间差异极显着。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曲线变化,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含水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很小,变化趋势不明显。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提出子粒含水量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粗淀粉含量可分别作为甜玉米和糯玉米最佳采收期的指标。

杨恩琼[3]2009年在《贵州中高海拔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省各地均有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旱地作物的首位。目前,全省常年种植玉米73.5万hm~2,超过粮食总面积的30%,但总产量不到粮食总产量的25%。改进品种布局和栽培施肥技术,有益于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改善营养品质。试验从当前贵州省主推的遵玉和黔兴系列玉米品种中,以种植面积最大的遵玉3号和黔兴2302为材料,首先研究了它们的产量和品质等农艺性状;然后在贵州省中西部的玉米主产区,选择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低海拔高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气候、播期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后利用当地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黄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贵州中西部中高海拔区玉米高产优质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玉米品种由于遗传背景不一样,其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遵玉3号的株高、子粒产量、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显着高于黔兴2302。遵玉3号的生育期较长,有益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这可能是子粒产量高于黔兴2302的主要原因。两个品种的脂肪酸和淀粉含量差异不大,黔兴2302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遵玉3号。所以,遵玉3号的子粒产量较高,品质略差;黔兴2302的子粒产量较低,品质略好。2.在玉米生育期间,光、温、水等气候因素与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密切相关。在高、中、低海拔高度,遵玉3号的株高和子粒产量均显着高于黔兴2302。玉米株高还随海拔的上升而降低,日均温的升高而增加;海拔低,气温高,降雨多,玉米生育期短;海拔高,气温低,降雨少,玉米生育期长。昼夜温差大,玉米产量高;昼夜温差小,玉米产量低。因此,玉米的产量性状既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又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玉米子粒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酸含量,以及它们的组成均无显着变化,说明气象条件对玉米营养品质和口感无显着影响,子粒的营养成分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不因气象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遗传育种是提高玉米子粒的营养品质关键措施。3.不同地区的适宜播期不一样。在低、高海拔的安顺和水城,遵玉3号的适宜播期在4月25日左右;在中海拔的盘县为4月15日左右。对黔兴2302而言,在安顺以4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在盘县和水城,以4月15日左右播种为好。不同地区的最适高产密度也不一样。在安顺和水城,最适高产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盘县的最适高产密度为60000株.hm~(-2)左右。播期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品质的影响。4.施用氮肥不仅显着提高籽粒产量,增产9.59%~23.14%,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蛋白质、氨基酸、淀粉和脂肪酸的含量。施用氮肥不改变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比值,对玉米口感无不良影响。在玉米籽粒中,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亚麻酸含量比较稳定,主要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难于因施肥而改变;其余营养成分,如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直链和支链淀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因施用氮肥而发生变化,说明它们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也受施用氮肥的影响。综合考虑玉米籽粒的产量品质表现,较为适宜的氮肥用量约为150 kg N·hm~(-2)。施用磷肥不仅显着提高了子粒产量,增产6.98%~26.87%,且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和淀粉含量,但是各种营养成分在不同磷肥用量间无显着差异。清蛋白、球蛋白、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比值比较稳定,不受磷肥施用量的影响,说明它们的含量主要受遗传基因的控制,施肥对它们的影响不大。但是,施磷显着提高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甘氨酸、酪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含量,表明这几种氨基酸的含量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也受施用磷肥的影响。综合考虑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较为适宜的磷肥用量约为P_2O_5 75~105kg·hm~(-2)。钾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大于产量。施用钟肥提高玉米产量,但用量之间差异不显着。施用钾肥不仅提高了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而且还改善了蛋白质品质,提高了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使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平均增加了16.88%。此外,施用钾肥还使玉米子粒中的淀粉总量增加,直/支比降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玉米的口感。脂肪酸总量也因施用钾肥而提高,其中包括油酸、亚油酸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等。综合考虑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较为适宜的施钾量为60 kg K_2O·hm~(-2)。在不施肥、氮磷、氮钾、磷钾、氮磷钾等施肥处理中,玉米产量以氮磷钾配合施用最高,接着依次为氮磷,氮钾、磷钾、不施肥,说明在玉米增产作用中,氮的贡献最大,磷次之,钾最小。氮磷钾配合施用还显着提高了玉米子粒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淀粉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比值,说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显着改善了玉米的营养品质及口感。值得注意的是,施肥后玉米子粒的产量变幅显着大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酸等,说明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环境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子粒品质的影响,子粒营养性状主要受遗传基因的控制。

周紫阳[4]2011年在《高梁子粒淀粉遗传特性及积累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80%的粒用高粱用于酿酒业,出酒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淀粉含量。淀粉是高粱子粒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高低是决定高粱酿造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粒用高粱的研究和应用上主要以高淀粉酿造型高粱为主。对高粱子粒淀粉含量遗传特性、积累规律及调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对高粱育种、栽培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有关高粱子粒淀粉遗传特性、淀粉积累规律及其与叶片生理关系,以及钾肥调控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研究很少或尚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以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NCⅡ设计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杂交组合,通过对杂交种的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淀粉在亲本和杂交种间的遗传表现。以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淀粉积累特性及其与叶片生理关系,以及钾肥调控对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高粱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对3个性状的表型值均有重要作用。在高淀粉高粱杂交种的选育中,首先要重视对双亲一般配合力的选择。在一般配合力高的基础上更多的选择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的组合,才能使杂交种获得较高的淀粉含量。淀粉含量占高粱籽粒产量的70~80%,对高粱的品质性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亲本会对杂交后代总淀粉中的直(支)链淀粉比例产生显着影响。高淀粉含量主要与高支链淀粉含量有关。由于支链淀粉的合成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对这个性状的改良难度更大。本研究结果表明,恢复系群体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多为正值,通过加强对这个群体的性状改进,选育出支链淀粉含量更高的恢复系是可行的。2、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随子粒灌浆过程推进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子粒灌浆过程中,高淀粉高粱和低淀粉高粱子粒淀粉含量变化趋势均呈“S”型曲线变化;高淀粉高粱和低淀粉高粱在灌浆初期子粒直链淀粉含量并无显着差异,而在灌浆中后期才逐渐表现差异;与直链淀粉积累不同,高淀粉高粱子粒支链淀粉含量在灌浆初期就显着高于低淀粉高粱子粒支链淀粉含量;子粒总淀粉积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整个灌浆期支链淀粉积累和灌浆中后期直链淀粉积累的不同造成的。3、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开花后叶片光合指标及其与子粒淀粉含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淀粉高粱叶片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低淀粉高粱叶片。在灌浆中后期,子粒淀粉含量与叶片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子粒淀粉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之间的相关性要比淀粉含量与比叶重、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密切。由于现代技术手段的改进,可方便地进行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瞬时、准确测定,因此可以把净光合速率作为选择高淀粉高粱的一个有效指标。4、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开花后叶片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其与子粒淀粉含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开花后,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SOD和CAT活性峰值出现在花后28天,POD活性峰值出现在花后21天。高淀粉与低淀粉高粱叶片SOD和CAT活性在花后14天内差异不显着;在开花21天后,高淀粉高粱叶片SOD和CAT活性显着高于低淀粉高粱叶片SOD和CAT活性。在开花后35天内,高淀粉高粱叶片POD活性显着高于低淀粉高粱叶片POD活性,42天后,高淀粉与低淀粉高粱叶片POD活性差异不大。在开花21天后,子粒淀粉含量与叶片SOD、CAT活性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在开花35天内,子粒淀粉含量与叶片POD活性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高淀粉与低淀粉高粱叶片MDA含量在花后14天内差异不显着;在开花21天后,高淀粉高粱叶片MDA含量显着低于低淀粉高粱叶片MDA含量,子粒淀粉含量与叶片MDA含量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高淀粉高粱开花后,叶片保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使叶片衰老减缓,为保持较高光合作用强度奠定基础。5、钾肥调控对高粱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加高粱植株有效绿叶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使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积累增多,提高经济系数,增加子粒产量。其中以每公顷基施钾肥90kg,追施钾肥30kg产量最高。6、钾肥调控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明显提高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施钾肥提高灌浆期高粱总淀粉积累速率和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以及灌浆中后期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其中以每公顷基施钾肥90kg,追施钾肥30kg子粒淀粉含量最高。7、钾肥调控对高粱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以增加高粱花后叶片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这是施钾增产量的原因之一。其中以每公顷基施钾肥90kg,再追施钾肥30kg效果最好。8、钾肥调控对高粱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钾肥调控能显着提高高粱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有利于活性氧的清除,延缓叶片衰老进程,这是施用钾肥提高子粒产量的原因之一。

陈惠阳, 赵琛, 兰霞, 冯颖竹[5]2006年在《氮与磷、钾配施对糯玉米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设NPK、NP、NK3个施肥处理,研究氮与磷、钾配施对鲜食糯玉米子粒灌浆期间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没有明显改变糯玉米灌浆期间子粒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但对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影响很大。授粉后30d,子粒的可溶性蛋白、粗蛋白、赖氨酸、脂肪和淀粉的含量及积累量以NPK处理最高,子粒的含水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以NK处理最高,其中NPK处理子粒的含水量、赖氨酸和淀粉的含量以及子粒主要品质成分的积累量与NP、NK处理的差异显着或极显着,而NK处理子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NP、NPK处理的差异极显着。

李文阳, 王长进, 方伟, 刘正[6]2017年在《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以玉米杂交种隆平206与秦龙14为试材,分别在开花期和子粒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穗部性状、子粒品质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与子粒灌浆期高温处理均显着降低秦龙14的子粒行数、行粒数,其中,开花期秦龙14高温处理败育;对隆平206无显着影响,说明隆平206子粒形成过程中耐高温较强。与对照相比,高温显着增加两个品种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子粒脂肪与淀粉含量;品种间比较,高温对秦龙14品质的影响较隆平206大。隆平206不同生育期高温处理比较,灌浆期高温对子粒脂肪含量影响较大,蛋白质含量次之,淀粉含量相对较小,两个高温处理子粒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与糊化温度显着高于对照;灌浆期高温处理糊化参数的升幅较开花期高温处理大。玉米生育后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糊化特性有显着影响,灌浆期高温较开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较大。开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育性影响较大,灌浆期高温主要影响玉米子粒品质。

陈洋[7]2006年在《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试验以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和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为试验材料,研究子粒发育过程中春玉米碳水化合物形成积累规律,揭示蔗糖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调节作用,并比较品种间差异。明确氮素用量对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积累的调控作用,从而丰富春玉米生理基础,为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调控位点。本试验得到以下结论:春玉米吐丝后穗位叶的蔗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氮素用量的增加穗位叶蔗糖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氮素用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蔗糖含量反而下降。春玉米吐丝后穗位叶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吐丝后28天活性达到最高,各品种以N200最高,N0最低。春玉米吐丝后子粒中蔗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峰值出现在吐丝后14天,只有丰禾10N300的峰值出现在吐丝后21天。春玉米子粒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吐丝后呈单峰曲线,分别在吐丝后21天和14天达到最高,各品种均以N200表现最好,N0最低。在不施氮、公顷施纯氮100kg和200kg情况下,四单19蔗糖合成酶活性最高。春玉米穗位叶的果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吐丝后7天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四单19和丰禾10穗位叶果糖含量以N200最高。穗位叶可溶性总糖含量表现为N200>N100>N300>N0(丰禾10吐丝后42天除外)。春玉米子粒果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吐丝后一直不断下降,氮素用量对子粒中果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因品种和时期而异。叁个品种春玉米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各品种总淀粉含量以及四单19和丰禾10支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四单19品种间表现最好。四单19直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丰禾10以N300最高。在公顷施纯氮100kg和200kg情况下,东农250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春玉米子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在吐丝后呈下降趋势。春玉米子粒在吐丝后叁个品种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速率高峰均出现在吐丝后35天,吐丝后14天最小。春玉米子粒淀粉积累速率因氮素用量和品种而异。穗位叶SS活性、SPS活性与穗位叶蔗糖含量在吐丝后14、35、42天呈极显着正相关。子粒SS活性、SPS活性(吐丝后42天除外)与子粒蔗糖含量在吐丝后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所以说春玉米子粒中SS活性和SPS活性对增加子粒中蔗糖含量起很大作用。春玉米吐丝后子粒SS活性、SPS活性与子粒淀粉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春玉米吐丝后7至35天子粒蔗糖、果糖、可溶性总糖与子粒总淀粉含量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所以说提高子粒中SS活性、SPS活性、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有利于淀粉的积累。胚乳干重占子粒干重的百分比各品种表现为四单19>东农250>丰禾10,叁个品种均以N200最高。从最终产量来看,叁个品种均以N200处理较适宜。结合产量和方差分析结果得出,东农250品种间表现最好,N200是最佳氮素用量。叁个品种最终淀粉含量和产量以N200最高,N0最低。

王强[8]2006年在《氮素用量对春玉米子粒淀粉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以普通玉米本育9、高淀粉玉米平安18、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和高淀粉玉米四单19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用量处理下,通过对淀粉合成关键酶和淀粉含量及籽粒品质的测定及分析,并结合显微技术,对玉米淀粉粒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探索玉米淀粉的形成积累规律,明确玉米淀粉形成机理以及氮素用量调控效应,以期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高淀粉玉米品种改良奠定基础,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主要结论如下:春玉米ADPG焦磷酸化酶的活性在春玉米子粒灌浆过程中呈单峰曲线变化,ADPG焦磷酸化酶与淀粉形成积累密切相关,是春玉米淀粉形成的关键酶,春玉米吐丝后28、35天的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可以作为预测淀粉含量的一项指标,对于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而言,N200处理是最佳处理。春玉米淀粉分支酶(Q酶)在子粒灌浆过程中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较早,出现峰值后开始波动下降,下降速度缓慢,Q酶活性对淀粉形成积累有显着影响,Q酶与淀粉组分相关性表现为:支链淀粉>总淀粉>直链淀粉,本育9、平安18、四单19N200处理Q酶活性最高,丰禾10QN100处理酶活性最高。春玉米子粒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在子粒灌浆过程中均呈“S”曲线动态变化;春玉米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总淀粉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趋势相似,各品种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出现日期因氮素用量而异,施氮量不足,春玉米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出现较早,并且积累速率高值持续期较短,氮素供应充足,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出现较晚,并且积累速率高值持续期较长;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出现在玉米吐丝后35天(平安18N0除外),N200处理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最高。对于春玉米总淀粉含量而言,N200处理是最佳氮肥处理,不施氮肥和过量施氮会极显着降低总淀粉含量,在最佳施氮条件下,春玉米总淀粉含量在品种间表现为:平安18>四单19>丰禾10>本育9。春玉米淀粉粒为单粒,表面光滑,淀粉粒呈球体或多面体,处于细胞中央部位的淀粉粒体积较大,多为多面体,处于细胞边缘的淀粉粒体积较小,多为球体。春玉米淀粉粒数目与子粒库容呈正相关关系,成熟期淀粉粒数目、淀粉粒密度与淀粉含量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和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氮素用量处理各品种淀粉粒数目均表现:N200>N100>N300>N0,施氮量不足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淀粉粒的积累,适量施氮有利于春玉米淀粉粒的积累,成熟期各品种淀粉粒密度最高植比较为:平安18>本育9>四单19>丰禾10。不同氮素用量对淀粉粒数目和淀粉粒密度影响显着,从提高春玉米淀粉粒数目和淀粉粒密度的角度分析,N200是最佳处理。春玉米单穗子粒库容呈“S”曲线变化,春玉米子粒库容与淀粉粒数目、淀粉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成熟期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不同氮素用量对春玉米子粒库容影响显着,适量施氮可以提高子粒库容,氮素用量不足或过量施氮会导致子粒库容下降,不施氮肥子粒库容下降明显,N200处理对子粒库容增长最有利。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百粒重影响较小,但品种间差异较大,平安18、丰禾10、四单19百粒重在处理间表现均是N200处理最佳,本育9N300处理最佳;穗粒数是影响春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氮肥用量对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各品种穗粒数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处理间均表现为:N200>N100>N300>N0,在施氮条件下,穗粒数在品种间均表现为:平安18>丰禾10>本育9>四

杨广东, 王新江, 刘兴焱, 谭福忠, 杨耿斌[9]2007年在《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规律》文中指出通过对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子粒灌浆过程的进行,东农早甜在吐丝后15d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百分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后又缓慢下降。东农早粘在吐丝后20d达到最大值。四单19在吐丝后10d达到最大值。为确保甜玉米的商品价值和独特风味,甜玉米和糯玉米应在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迅速下降之前适时采收。

马秀凤[10]2016年在《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超微结构、品质及配合力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甜、糯玉米是近年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途径之一,玉米产业链的开发以遗传增殖型玉米为基础,因此品种的特性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试验以超甜2000、京科糯2000为试验材料,以普通玉米郑单958为对照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对籽粒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北方糯玉米骨干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估计,通过探究甜、糯玉米淀粉粒、基质蛋白形态,积累规律的变化,揭示甜、糯玉米风味品质差异的内在原因,为甜、糯玉米的加工利用及糯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淀粉粒形态、胚乳超微结构与甜、糯玉米风味品质的关系糯玉米为全支链淀粉粒,体积小且均匀,胚乳细胞中淀粉粒充实好,授粉中期淀粉粒呈椭圆状,排列致密,小分子多肽及蛋白质呈链状包被着淀粉粒,形成了糯玉米口感黏软的食味品质;超甜玉米籽粒中淀粉粒含量较少,淀粉粒始终呈圆球状,排列疏松,胚乳中小分子多肽、基质蛋白链及少量淀粉粒悬浮于胶状糖溶液中,是甜玉米风味口感脆甜的主要原因。2.鲜食甜、糯玉米适宜采收期的确定通过不同授粉时期采样品质分析,超甜玉米授粉后15-20天时,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籽粒含水率72.34-77.50%,果皮厚度58.6-70.1μm,皮渣率11.2%为最适采收期;糯玉米授粉后20-25天时,籽粒淀粉充分积累,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水率51.58-58.26%,果皮厚度82.3-94.9μm,皮渣率10.9%时为最佳采收期。结合田间实际观察,此时两类鲜食玉米嫩棒的花丝刚好干缩至苞叶口内1cm,这为企业订单嫩棒生产提供了明显掌握的指标。3.通过NCⅡ遗传设计,找出了适合北方的糯玉米核心种质及各性状主要选择世代自交系西星红糯、290杂,Y90和中玉01单株产量及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综合表现良好,育种中应加以利用。筛选出高产杂交组合290杂×紫23-1和中玉01×西星红糯,作为潜势组合进一步试验。在自交系的选育过程中,穗长、穗粗、穗行数等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可进行早代选择。秃尖长、出籽率、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等性状不易进行早代选择。

参考文献:

[1]. 糯玉米子粒灌浆与品质形成的研究[D]. 王从亮. 扬州大学. 2004

[2]. 不同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J]. 李水琴, 罗吉, 朱志妍, 刘海英, 谭静. 玉米科学. 2019

[3]. 贵州中高海拔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研究[D]. 杨恩琼. 西南大学. 2009

[4]. 高梁子粒淀粉遗传特性及积累规律的研究[D]. 周紫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1

[5]. 氮与磷、钾配施对糯玉米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J]. 陈惠阳, 赵琛, 兰霞, 冯颖竹. 作物杂志. 2006

[6]. 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 李文阳, 王长进, 方伟, 刘正. 玉米科学. 2017

[7].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积累的影响[D]. 陈洋. 东北农业大学. 2006

[8].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子粒淀粉形成和积累的影响[D]. 王强. 东北农业大学. 2006

[9]. 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规律[J]. 杨广东, 王新江, 刘兴焱, 谭福忠, 杨耿斌. 玉米科学. 2007

[10]. 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超微结构、品质及配合力比较研究[D]. 马秀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标签:;  ;  ;  ;  

糯玉米子粒灌浆与品质形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