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RSV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的机制研究

PRRSV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的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在热休克、饥饿、氧化应激、紫外线照射、缺氧或病毒感染等环境压力下,真核细胞的翻译被抑制,从而使mRNA(messenger RNA)和相关蛋白聚集形成一种无膜动态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应激颗粒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处于压力条件下细胞的mRNA,并保护其不被降解。应激颗粒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存在差异,且可能包含很多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因此,应激颗粒能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影响很多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例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等。G3BP1(RAS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SH3domain-binding protein 1)是应激颗粒的成核蛋白之一,也被证实是一种新型抗病毒因子,能够拮抗多种病毒的增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目前影响全球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本文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开展了其调控应激颗粒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PRRSV通过激活PERK(PK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诱导经典应激颗粒的形成,且利用自身编码的N蛋白上调G3BP1的磷酸化水平,进而逃避G3BP1的抗病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RRSV感染诱导经典应激颗粒的形成为了检测PRRSV感染是否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首先以应激颗粒的关键成核蛋白TIA1(T cell-restricted intracellular antigen 1)和G3BP1作为标志蛋白,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TIA1和G3BP1的聚集情况。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细胞中,TIA1和G3BP1均聚集成点状颗粒分散于细胞质中,且TIA1与G3BP1在PRRSV感染细胞中存在共定位,提示PRRSV感染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为了检测该颗粒是否是经典的应激颗粒,进一步检测了经典应激颗粒的标志蛋白翻译起始因子3η(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3,eIF3η)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发现,在感染后期,eIF3η与G3BP1之间存在共定位,说明PRRSV诱导经典应激颗粒的形成;然而紫外灭活的PRRSV不能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表明PRRSV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依赖于其正常复制。2.PRRSV通过PERK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为了进一步分析PRRSV诱导应激颗粒可能的信号通路,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PRRSV感染上调eIF2α的磷酸化水平,推测PRRSV诱导应激颗粒形成依赖于eIF2α的磷酸化。eIF2α上游存在四种激酶,分别为PKR(protein kinase RNA-dependent kinase)、HRI(heme-regulated initiation factor 2αkinase)、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及PERK。为了确定在PRRSV感染细胞中诱导eIF2α磷酸化的激酶,首先利用PKR特异性抑制剂C16及2-AP(2-aminopurine)处理细胞,发现C16及2-AP均不能抑制PRRSV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而用PERK抑制剂PERK-I(516535 PERK Inhibitor I,GSK2606414)处理细胞能显著降低PRRSV诱导应激颗粒的数量;另外,考虑到没有针对GCN2及HRI的特异性抑制剂,通过转染GCN2和HRI相应的siRNAs,发现干扰GCN2和HRI均不影响PRRSV诱导应激颗粒的聚集。以上结果说明PRRSV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不依赖于PKR、GCN2及HRI,而是通过PERK途径。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只有PERK-I能抑制PRRSV上调的eIF2α磷酸化水平,而抑制PKR、干扰GCN2或HRI均对PRRSV诱导的eIF2α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证实PRRSV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依赖于PERK。3.应激颗粒及其组成成分G3BP1轻微抑制PRRSV增殖以前的研究证实同时干扰TIA1、G3BP1及TIAR(TIA1-related protein)的表达能显著抑制亚砷酸钠诱导应激颗粒产生。为了探讨应激颗粒形成对PRRSV增殖的影响,通过特异性siRNA同时干扰细胞的TIA1、TIAR及G3BP1,发现抑制应激颗粒形成只能轻微促进PRRSV增殖,但显著上调PRRSV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应激颗粒的组成成分G3BP1被认为是一个新型抗病毒因子,但超表达或稳定表达G3BP1均只能轻微抑制PRRSV增殖。以上结果表明,应激颗粒及其组成成分G3BP1仅能轻微抑制PRRSV增殖,提示PRRSV可能拮抗应激颗粒及G3BP1的抗病毒作用。4.PRRSV N蛋白上调G3BP1的磷酸化水平,从而逃避其抗病毒作用本实验室前期通过PRRSV感染细胞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发现,PRRSV能上调G3BP1的磷酸化水平,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组学结果。为了检测G3BP1磷酸化修饰对PRRSV感染的影响,将其149及231位丝氨酸(S)残基突变为丙氨酸(A)或谷氨酸(E),分别模拟其去磷酸化(S149A/S231A)及磷酸化(S149E/S231E)状态。结果发现,S149A/S231A突变体抑制PRRSV增殖的能力较G3BP1野生型增强,而S149E/S231E突变体对PRRSV增殖无显著影响,提示PRRSV可能通过上调G3BP1的磷酸化水平,逃避G3BP1的抗病毒作用,但PRRSV通过哪种编码蛋白逃避G3BP1的抗病毒作用尚不清楚。从以前关于PRRSV N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组学的数据库中发现,N蛋白与G3BP1之间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进一步通过Co-IP实验证实,在PRRSV感染或者N蛋白超表达条件下,G3BP1与N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且发现PRRSV N蛋白显著上调G3BP1的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表明,PRRSV可能通过N蛋白上调G3BP1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拮抗G3BP1的抗病毒作用。总之,本研究对PRRSV感染细胞后的应激颗粒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PRRSV感染细胞后应激颗粒标志蛋白TIA1、G3BP1、eIF3η在细胞质中聚集成点状颗粒,且存在共定位,表明PRRSV诱导经典应激颗粒的形成;随后发现PRRSV通过PERK上调eIF2α的磷酸化水平,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然而应激颗粒及其组成成分G3BP1仅能轻微抑制PRRSV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PRRSV能通过N蛋白上调G3BP1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拮抗G3BP1的抗病毒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应激颗粒的研究进展
  •     1.1.1 应激颗粒的定义及组装
  •     1.1.2 应激颗粒与病毒
  •   1.2 G3BP1 的研究进展
  •     1.2.1 G3BP1 的结构
  •     1.2.2 G3BP1 与应激颗粒
  •     1.2.3 G3BP1 与病毒
  •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1.3.1 PRRSV的病原特征
  •     1.3.2 PRRSV调控NF-κB信号通路
  • 第2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细胞、毒株与菌株
  •     3.1.2 载体与质粒
  •     3.1.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3.1.4 抗体
  •     3.1.5 主要缓冲液
  •     3.1.6 培养基与抗生素及其配制
  •     3.1.7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3.1.8 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
  •   3.2 试验方法
  •     3.2.1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     3.2.2 PRRSV病毒的增殖
  •     3.2.3 病毒滴度的测定
  •     3.2.4免疫共沉淀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     3.2.5 RNA的提取
  •     3.2.6 Real-time PCR实验
  •     3.2.7 特异性DNA片段的合成
  •     3.2.8 PCR产物及酶切产物回收与纯化
  •     3.2.9 外源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反应
  •     3.2.10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     3.2.11 连接产物的转化
  •     3.2.12 质粒的制备与鉴定
  •     3.2.13 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
  •     3.2.14 质粒构建
  •     3.2.15 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
  •     3.2.16 双荧光素酶实验
  •     3.2.17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PRRSV感染诱导经典应激颗粒的形成
  •     4.1.1 PRRSV感染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
  •     4.1.2 PRRSV感染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依赖于其正常复制
  •     4.1.3 PRRSV感染诱导经典应激颗粒的形成
  •   4.2 PRRSV通过PERK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
  •     4.2.1 PRRSV诱导e IF2α的磷酸化
  •     4.2.2 PRRSV诱导应激颗粒的形成依赖于PERK
  •   4.3 应激颗粒轻微抑制PRRSV增殖
  •     4.3.1 协同干扰TIA1、TIAR及 G3BP1 的表达抑制应激颗粒的形成
  •     4.3.2 拮抗应激颗粒的形成轻微促进PRRSV的增殖
  •   4.4 G3BP1 轻微抑制PRRSV增殖
  •     4.4.1 G3BP1 激活ISRE启动子,并诱导ISG的表达
  •     4.4.2 超表达G3BP1 轻微抑制PRRSV的增殖
  •     4.4.3 PRRSV在 G3BP1 稳定表达细胞系上增殖轻微受限
  •   4.5 PRRSV上调G3BP1 的磷酸化水平而逃避其抗病毒作用
  •     4.5.1 PRRSV感染上调G3BP1 的磷酸化水平
  •     4.5.2 G3BP1 磷酸化突变体(S149E/S231E)抑制G3BP1 的抗PRRSV作用
  •     4.5.3 G3BP1 磷酸化突变体(S149E/S231E)下调其诱导ISG的能力
  •   4.6 PRRSV N蛋白诱导G3BP1 的磷酸化
  •     4.6.1 PRRSV N蛋白与G3BP1 存在相互作用
  •     4.6.2 PRRSV N蛋白上调G3BP1 的磷酸化水平
  •   4.7 应激颗粒参与调控PRRSV诱导的炎症反应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病毒对应激颗粒形成的影响
  •     5.1.2 参与调控病毒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的eIF2α激酶
  •     5.1.3 应激颗粒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     5.1.4 G3BP1 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     5.1.5 G3BP1 拮抗病毒增殖的机制
  •     5.1.6 病毒逃避应激颗粒及G3BP1 抗病毒作用的机制
  •     5.1.7 应激颗粒对PRRSV病毒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周艳荣

    导师: 肖少波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应激颗粒,蛋白,抗病毒作用,磷酸化修饰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分类号: S852.651

    DOI: 10.27158/d.cnki.ghznu.2019.000109

    总页数: 101

    文件大小: 5802K

    下载量: 238

    相关论文文献

    • [1].注Ar尖晶石中空位型缺陷增强的Ag纳米颗粒形成核研究(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0(00)
    • [2].基于ERα-EGFP核颗粒形成的荧光成像分析快速识别环境中雌激素样物质[J]. 军事医学 2015(01)
    • [3].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宿主细胞RNA应激颗粒形成而促进病毒复制[J]. 微生物与感染 2010(04)
    • [4].EV71病毒诱导细胞应激颗粒形成的初步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05)
    • [5].粒度配比法制备近全致密W/Cu20复合材料(英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0(01)
    • [6].水分子对初始碳烟颗粒形成过程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化工学报 2019(06)
    • [7].冰点以下甲烷水合物分解实验对天然气储运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2)
    • [8].低温胁迫下极地鱼抗冻基因ld4对细胞应激颗粒形成的影响[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05)
    • [9].dsRNA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的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14(01)
    • [10].一种薄膜中颗粒自动分层的新机制[J]. 物理 2016(05)
    • [11].锚销轴开裂失效分析[J]. 热加工工艺 2015(05)
    • [12].冰点以下不同粒径冰颗粒形成甲烷水合物的实验[J]. 天然气工业 2009(06)
    • [13].应用高内涵分析技术识别雄激素受体激动剂[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01)
    • [14].基于ERT技术的硫酸钡颗粒形成过程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9(03)
    • [15].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和稳定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14(01)
    • [16].滤饼生长模拟及其分形特性[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17].高光反射“钻砂釉”的研制[J]. 中国陶瓷 2015(07)
    • [18].技术动态[J].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14(03)
    • [19].TPS板高阻燃性能有机保温材料研发[J]. 建设科技 2012(22)
    • [20].反应合成AgSnO_2中SnO_2颗粒形成机制分析[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11)
    • [21].煤焦颗粒燃烧过程中纳米颗粒形成的动力学研究[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6(06)

    标签:;  ;  ;  ;  ;  

    PRRSV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的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