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成本论文_宋小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含成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本,资本,期权,分析师,投资决策,股权激励,预告。

隐含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宋小明[1](2019)在《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测度的新方法——隐含资本成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最优资本成本,企业一直在寻找目标资本结构安排,以降低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成本,亦即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带来的机会成本。然而,现有研究模型中,以已实现收益代替预期收益进行预测和估计的占据主流,这可能会带来预期收益的偏差和无效性,无法正确衡量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因此,能够反映市场参与者在资本投资时的期望收益,规避传统模型预期收益精确度极差问题的隐含资本成本逐步受到了重视。权益资本成本通过隐含资本成本能得到客观准确的计量,逐渐成为测度权益资本成本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9年05期)

孙多娇,杨有红[2](2018)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分析师预测对隐含资本成本影响及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检验影响上市公司隐含资本成本的因素,采用横截面模型(RI方法)估算预期收益并利用GGM模型、GLS模型和MPEG模型计算了样本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通过分组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高管的薪酬激励能够缓解代理问题,使投资者的风险溢价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隐含权益资本成本;控制人的过度控制现象会带来大小股东利益冲突使预期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分析师预测误差对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有显着影响,但是对不同的模型计算出来的ICC具有不同影响。分析师覆盖对隐含资本成本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关注的券商机构或分析师人数越多,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平均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姜佳营[3](2018)在《股权激励、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隐含资本成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股权激励会怎样影响公司价值?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始终存在分歧。1976年,Jensen和Meckling提出了“利益一致假说”,该假说认为给予经理人一定比例的公司股权可以实现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Fama和Jensen(1983)提出的“管理层防御假说”表明当经理人持有公司重大比例的股票,他们便获得了足够的影响力和投票权,其地位更加牢固,可以更大程度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由未来的现金流(公司绩效)和折现率(资本成本)共同决定,已有的文献大多关注的是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隐含资本成本对公司价值的贡献。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路线是探讨股权激励是否会缓解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降低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提升公司价值。此外,西方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实际上是针对以股权相对分散为特征的上市公司所提出的单委托代理理论,而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集中,公司内部既存在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本文在单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构建“股权激励—两类代理成本—隐含资本成本”的研究模型,采用我国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作为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替代变量,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探究股权激励是否可以通过作用于两类代理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本文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关于股权激励与隐含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全样本、国有企业样本和民营企业样本的股权激励与隐含资本成本之间均存在着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使得隐含资本成本下降的程度更大。第二,关于股权激励与两类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全样本、国有企业样本和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均会加剧第一类代理问题。而股权激励与第二类代理成本之间均存在着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股权激励并不能缓解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但是可以有效缓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第叁,关于两类代理成本与隐含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全样本、国有企业样本和民营企业样本来说,两类代理成本与隐含资本成本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说明两类代理问题的缓解均可以降低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8-03-01)

冒林林[4](2017)在《隐含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的企业除了日常经营活动,也在进行着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型,越来越到的企业开始注重资本的投资,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如何能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得投入资产的未来收益率更大,是企业投资决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隐含资本成本对于股权投资成本的有效估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传统的方法比较,大大提高了与投资决策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7年20期)

苗玉[5](2017)在《隐含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投资的发展模式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飞跃,而我国自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的投资效率下降趋势明显,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不仅浪费企业和社会资源,而且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所以破解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难题,实现企业有效投资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隐含资本成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为实现有效估算股权资本成本开辟了新思路,隐含资本成本通过贴现资本在未来预期收益来确定,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它契合了资本成本的本质,提高了与投资决策的相关性。因此,隐含资本成本不仅是投资者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更是企业评价经营活动是否实现理财目标的标准。但是,隐含资本成本估算方法众多,学者们对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的评价标准和结论还存在较大差异,这便制约了隐含资本成本理论在企业经营中,特别是投资决策环节的推广和实践。为此,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以中小企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对现有隐含资本成本的常用估算方法进行了筛选,确定本文的估算方法是OJN模型。其次通过对该方法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据此验证并提高OJN模型所估算隐含资本成本的有效性。再次通过对比企业预期投资模型在引入隐含资本成本变量前后的变化,本文检验了隐含资本成本对企业预期投资的影响是否显着。研究结论认为利用分析师预测可以显着提高隐含资本成本估算的有效性,隐含资本成本对企业预期投资存在显着正相关影响,但是,单纯依靠股权融资企业的管理者,在这样正向效应的片面激励下,容易产生过度投资。减少企业非效率投资应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增加机构投资者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来引导理性投资,强化隐含资本成本理念。研究结论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层致力于改善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7-05-01)

董南雁,梁巧妮,林青[6](2017)在《管理层业绩预告策略与隐含资本成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5-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以剩余收益模型为基础计算公司隐含资本成本,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策略与隐含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当管理层采取保守或一致预告策略时,公司隐含资本成本显着低于其采取乐观预告策略时,且此关系对于国企与非国企子样本皆成立,说明公司管理层的乐观预告策略受到了市场的惩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还发现,与自愿预告相比,强制预告情形下管理层预告策略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更显着;好消息预告下,保守预告策略是最优策略,坏消息预告下,一致预告策略是最优策略。另外,采用两阶段的处置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考察了预告策略内生性的影响。上述关系在不同维度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和投资者了解不同预告策略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帮助管理层优化业绩预告策略、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许志,林星岑,赵艺青[7](2017)在《我国上市公司隐含权益资本成本的测度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权益资本成本直接决定了投资项目的贴现率。相较于CAPM、FFM等事后权益资本成本,隐含的权益资本成本(ICC)被认为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因此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未来盈余和ICC进行预测与测量。通过预测误差等指标、与风险因素的关系等测度对盈余预测模型、各ICC指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使用RI模型预测未来盈余,并根据MPEG模型测度ICC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蒋林[8](2016)在《期权在期现货交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A 期现货投机交易中的期权策略在期现货投机交易中,期权具有替代期现货头寸和头寸复制功能,同时具有化解价格极端波动风险的功能。在头寸替代功能中,买入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可以替代期现货多头,而买入看跌期权和卖出看涨期权可以替代期现货空头。在头寸复(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6-05-25)

曾定文[9](2016)在《基于CSR的隐含质量成本量化评估体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客户满意指数(CSR)分解为一个层次结构指标体系。确定影响CSR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得到最终的CSR分值。初步得到了依据CSR的隐含质量成本量化评估体系,经实践验证,具有可行性,可用于企业的质量策划和质量改进工作。(本文来源于《轻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6年01期)

蒋驹腾[10](2015)在《隐含权益资本成本估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隐含权益资本成本研究已成为会计领域乃至金融领域的热点,隐含权益资本成本指的是使资产价值等于未来预期现金流现值的贴现率,从投资者的角度理解即为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只有当投资者预期报酬率超过必要报酬率(隐含权益资本成本)时,才会选择投资。因此,权益资本成本一直都是管理层与投资者十分重视的重要标杆。对隐含权益资本成本的精确衡量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也为公司的有效治理、公司声誉的建立、信息披露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对隐含权益资本成本的研究尤为必要。然而由于其对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依赖,隐含资本成本的科学估计问题一直是相关实证研究的难题,限制了隐含权益资本成本估算技术的发展。同时,学术界涌现出的各种隐含权益资本成本估计模型之间估算结果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业管理层判断企业融资成本的难度。本文基于文献的梳理与回顾,根据理论渊源的不同,将现有的七大隐含权益资本成本模型(GGM、GLS、CT、OJ、 MPEG、PEG和AGR模型)划分为叁大类:戈登增长模型,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和盈余的超常增长估值模型,并分别使用了这叁大类隐含权益资本成本估计模型计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在使用分析师预测数据进行计算之前,对分析师的盈余预测的系统性乐观偏差进行了去偏处理,以事前去偏的盈余预测为基础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分析评价,选择最优方法。我们的研究结论认为GLS模型与GGM模型的估测效果最佳,尤其是GLS模型更适合于估算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隐含权益资本成本。研究结论为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参考;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选择合适的隐含资本成本估计方法,准确把握融资成本,从而进行融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隐含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检验影响上市公司隐含资本成本的因素,采用横截面模型(RI方法)估算预期收益并利用GGM模型、GLS模型和MPEG模型计算了样本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通过分组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高管的薪酬激励能够缓解代理问题,使投资者的风险溢价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隐含权益资本成本;控制人的过度控制现象会带来大小股东利益冲突使预期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分析师预测误差对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有显着影响,但是对不同的模型计算出来的ICC具有不同影响。分析师覆盖对隐含资本成本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关注的券商机构或分析师人数越多,公司的隐含资本成本平均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含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1].宋小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测度的新方法——隐含资本成本[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

[2].孙多娇,杨有红.公司治理结构和分析师预测对隐含资本成本影响及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

[3].姜佳营.股权激励、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隐含资本成本[D].西南财经大学.2018

[4].冒林林.隐含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J].居舍.2017

[5].苗玉.隐含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

[6].董南雁,梁巧妮,林青.管理层业绩预告策略与隐含资本成本[J].南开管理评论.2017

[7].许志,林星岑,赵艺青.我国上市公司隐含权益资本成本的测度与评价[J].投资研究.2017

[8].蒋林.期权在期现货交易中的应用[N].期货日报.2016

[9].曾定文.基于CSR的隐含质量成本量化评估体系探讨[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6

[10].蒋驹腾.隐含权益资本成本估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成本关系图中①为分配费用要素;②为结转制造费用‘...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结构图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同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不同类型成本计且难易比较示竟图

标签:;  ;  ;  ;  ;  ;  ;  

隐含成本论文_宋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