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量子态论文_余梦莹,闫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振量子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量子,偏振,湍流,角动量,吸收光谱,定则,相位。

偏振量子态论文文献综述

余梦莹,闫香[1](2019)在《大气湍流对双模量子态光场偏振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分析了双模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光束传输通过non-Kolmogorov湍流的偏振特性;得到了双模量子态光场偏振度的具体表达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双模量子态光场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偏振度将受到湍流和探测光子数的影响;湍流的谱指数和内尺度越大或者湍流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和湍流的外尺度越小,双模量子态光场受大气湍流的影响越小.此外,在双模光子数态光场中,两正交偏振模式上探测到的光子数相差越大,光场的偏振特性保持的越好,该结果与在双模相干态光场中得到的结果相反.(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闫香[2](2017)在《大气湍流对光子轨道角动量及量子态偏振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通信理论相结合产生的。自量子通信诞生30年来,已经从理论构想向实用的研究方向过渡。由于量子通信无论在增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方面,还是在提高信息的通道容量以及传输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深远的应用前景,使量子通信逐步成为当前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量子信道分为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方式。由于光纤固有的损耗(双折射、背景噪声等)极大的限制了量子信息的传输距离,使光子在光纤中的传输距离很难得到进一步扩展;与光纤相比自由空间中进行量子信息传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基于自由空间的量子信息传输损耗小,而且大气本质上不存在双折射等优点,都为基于自由空间的全球量子通信奠定了基础。然而地空间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工作于大气信道中,大气湍流的随机变化引起湍流介质的折射率起伏会导致传输光波的波前扭曲和振幅起伏,不仅会改变量子迭加态的相对相位,使其变成无规则的分布状态,还会使信号的能量降低,出现比特翻转错误,以及相位-比特联合翻转等错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光子轨道角动量在大气信道中传输的纠缠演化过程,及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量子态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的量子偏振涨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叁个部分:1.建立了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大气传输的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处于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双光子在non-Kolmogorov湍流中的退相干过程。讨论了光子不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和湍流参数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子轨道角动量量子数、湍流的谱指数、湍流的外尺度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影响很大;湍流的内尺度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影响却很小。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高维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提供了理论基础。2.理论研究了叁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在Kolmogorov湍流和non-Kolmogorov 湍流中的退相干过程。分析了处于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叁光子传输经过湍流介质的纠缠演化过程,并用共生纠缠度的平方度量叁光子纠缠态的纠缠程度。讨论了输出叁光子纠缠态相对于输入叁光子纠缠态的保真度。得到以下结果:当携带轨道角动量信息的拉盖尔高斯光束传输经过弱湍流,叁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越大,受大气湍流的影响就越小;光束的束腰宽度越窄,叁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保真度就越好。此研究结果与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中得到的结果一致。3.理论研究了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传输经过大气湍流的偏振特性。得到了两个正交偏振模式光场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偏振度的理论表达形式;分析了量子偏振涨落受湍流参数、光束参数以及探测光子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沿轴传输点还是非沿轴传输点,在大气湍流中短距离传输都会出现震荡现象;当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相当长的距离都将衰减为真空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8)

林青[3](2014)在《普适单体偏振高维量子态幺正操作的光学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有效地实现高维量子态的制备和操控是量子信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在光学领域,基于线性光学技术和交叉相位调制技术,利用偏振高维量子态与单光子空间高维量子态的纠缠操作,实现这两类高维量子态之间的相互转换.由此,利用单光子空间高维量子态幺正操作的易实现性,可以间接实现偏振高维量子态的幺正操作.这一实现模式超越以往只适用于叁维量子态操作的限制,适用于任意维度的单体高维量子态操作,可为高维量子态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便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4年03期)

张登玉[4](2000)在《激光的偏振与量子计算中的量子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光子的水平偏振和竖直偏振分别视为量子位的两个状态。研究激光的偏振态作为量子态的方法以及偏振器的量子逻辑功能。(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0年05期)

张合义,谭国英[5](1983)在《LiYF_4晶体中Er~(3+)的偏振吸收光谱及其量子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LiYF_4晶体中Er~(3+)在可见光谱及紫外光谱区的吸收光谱及其偏振。主要定出了其较高能级的斯塔克子能阶的波数值以及其不可约表示。发现其线群与LaF_3及CaWO_4中Er~(3+)的吸收光谱线群大致是一一对应的,但叁种晶体中能级重心有系统的移位。(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83年09期)

偏振量子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通信理论相结合产生的。自量子通信诞生30年来,已经从理论构想向实用的研究方向过渡。由于量子通信无论在增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方面,还是在提高信息的通道容量以及传输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深远的应用前景,使量子通信逐步成为当前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量子信道分为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方式。由于光纤固有的损耗(双折射、背景噪声等)极大的限制了量子信息的传输距离,使光子在光纤中的传输距离很难得到进一步扩展;与光纤相比自由空间中进行量子信息传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基于自由空间的量子信息传输损耗小,而且大气本质上不存在双折射等优点,都为基于自由空间的全球量子通信奠定了基础。然而地空间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工作于大气信道中,大气湍流的随机变化引起湍流介质的折射率起伏会导致传输光波的波前扭曲和振幅起伏,不仅会改变量子迭加态的相对相位,使其变成无规则的分布状态,还会使信号的能量降低,出现比特翻转错误,以及相位-比特联合翻转等错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光子轨道角动量在大气信道中传输的纠缠演化过程,及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量子态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的量子偏振涨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叁个部分:1.建立了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大气传输的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处于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双光子在non-Kolmogorov湍流中的退相干过程。讨论了光子不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和湍流参数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子轨道角动量量子数、湍流的谱指数、湍流的外尺度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影响很大;湍流的内尺度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影响却很小。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高维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提供了理论基础。2.理论研究了叁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在Kolmogorov湍流和non-Kolmogorov 湍流中的退相干过程。分析了处于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叁光子传输经过湍流介质的纠缠演化过程,并用共生纠缠度的平方度量叁光子纠缠态的纠缠程度。讨论了输出叁光子纠缠态相对于输入叁光子纠缠态的保真度。得到以下结果:当携带轨道角动量信息的拉盖尔高斯光束传输经过弱湍流,叁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越大,受大气湍流的影响就越小;光束的束腰宽度越窄,叁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保真度就越好。此研究结果与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中得到的结果一致。3.理论研究了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传输经过大气湍流的偏振特性。得到了两个正交偏振模式光场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偏振度的理论表达形式;分析了量子偏振涨落受湍流参数、光束参数以及探测光子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沿轴传输点还是非沿轴传输点,在大气湍流中短距离传输都会出现震荡现象;当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相当长的距离都将衰减为真空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振量子态论文参考文献

[1].余梦莹,闫香.大气湍流对双模量子态光场偏振特性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2019

[2].闫香.大气湍流对光子轨道角动量及量子态偏振特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3].林青.普适单体偏振高维量子态幺正操作的光学实现[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4

[4].张登玉.激光的偏振与量子计算中的量子态[J].光电子·激光.2000

[5].张合义,谭国英.LiYF_4晶体中Er~(3+)的偏振吸收光谱及其量子态[J].物理学报.1983

论文知识图

量子误码率与相关系数的关系方法得到的确定性纠缠浓缩协议的量...4.6四光子偏振量子态性质测量5(a)单反射镜和(b)旋光-双反射结...:多次散射过程图2量子信令偏振态差分相位编码Fig.2...

标签:;  ;  ;  ;  ;  ;  ;  

偏振量子态论文_余梦莹,闫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