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制论文_李波,黄斌,汪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财政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财政,体制,分税制,支出,包干制,联立方程,新中国成立。

财政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波,黄斌,汪栋[1](2019)在《回顾与前瞻:中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7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变迁过程,并就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实施的各项义务教育财政措施的内容和特征进行梳理与分析;其次,从财政充足、公平和效率叁个维度,全面分析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2000年后"以县为主"、"新机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系列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充足度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义务教育财政非公平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地区间生均公用经费差距减幅最为明显。未来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教师工资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地方财力有限且对义务教育投入偏好不强,义务教育的长效财政保障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为此,中央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结构,加强对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保障,健全地方税体系以支持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伟同,徐溶壑,周佳音[2](2019)在《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逻辑、现状与改革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的五级行政管理体制中,县级和乡级政府是国家治理体制框架的基层力量,县乡财政体制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得以顺利推行的制度保障。本文以中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梳理了从分税制到省直管县再到乡财县管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历程,着重阐释了不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背后的内在逻辑,提炼了新时代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本文来源于《地方财政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储德银,邵娇,迟淑娴[3](2019)在《财政体制失衡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发达与欠发达两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叁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无论是从全国层面抑或分地区均显着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而财政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则存在显着的地区异质性。在这之后,本文通过对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标准化回归估计进一步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着降低或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而财政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大小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即发达地区财政横向失衡直接提高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而欠发达地区财政横向失衡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亦可通过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正向激励间接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产生负向抑制效应。(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王桦宇,郑雨萌[4](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财政体制改革法治化变迁脉络》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作为国家维系和社会运行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诸方面进行治理的重要依托。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叁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注重国家分配和行政管制的计划型财税体制,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制度约束和刚性调控的管制型财税体制,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期的法治规范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财税体制。新中国财税体制的变迁深刻反映和体现着新中国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全部过程,也同时为70年来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支撑。伴随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法治国家建设的不断拓展,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正在迈向也必然迈向法治规范的现代化道路,财税法治亦将成为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枢纽和重要目标。(本文来源于《财政监督》期刊2019年20期)

张昕,刘俊礼[5](2019)在《坚持大统筹大平衡可持续高质量 完善财政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张昕 刘俊礼)10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在调研全市财税工作时强调,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大统筹、大平衡、可持续、高质量要求,进一步稳定税收增长、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收支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高质量改善提供坚实保(本文来源于《郑州日报》期刊2019-10-09)

郭玮[6](2019)在《创新落实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乡镇财政作为我国公共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是实现乡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还存在与政府权责不相适应的情况,制约了乡镇职能的有效发挥。对此,应从推动事权财权统一、加强乡镇预算管理、改善乡镇财政服务保障、防范乡镇财政运行风险四个方面着手,不断调整优化乡镇财政运行机制,提升运行效能。(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28期)

赵珂[7](2019)在《刍议中国财政体制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金钱的支持。一个企业要想能够持续生产经营就需要稳定的现金流;一个组织需要资金来继续今后的活动;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钱。那么国家,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重点扶持项目、调节国际收支都需要钱。政府又通过税收等手段获得金钱。政府的这种收支活动就是财政。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其财政体制也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地进步,本文就针对我国的财政体制变革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27期)

姜长青[8](2019)在《新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财政逐渐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和现代财政转型。与财政转型相适应,新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也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高度集中管理的体制;二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分成制为主的财政体制;叁是改革开放初期至1993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四是1994年开始推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财政体制70年变迁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中央政府是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的主导力量,服务国家中心工作是财政体制变迁的主线,财权与事权相一致是财政体制变迁的原则,法治建设是财政体制变迁的重要保障,统筹兼顾是财政体制变迁的成功做法。(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毅[9](2019)在《北京:加强新时代街道财政体制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赋权、下沉、增效"的改革举措,打通服务群众、花好钱的"最后一公里"街道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北京城市基层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改革街道财政体制是加强和改进北京街道工作的现实需要。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适应形式发展和矛盾变化,构建事权和支出责任(本文来源于《新理财(政府理财)》期刊2019年09期)

高小立,李欢欢[10](2019)在《新中国70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主要经历统收统支、"条块"结合、分级包干、以乡为主、以县为主、省级统筹、城乡统一七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从集权到分权再到集权、从地方财政过渡到中央财政再到公共财政的变革过程,其变迁受到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也深受国家财政体制变革的影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划分、完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是今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财政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的五级行政管理体制中,县级和乡级政府是国家治理体制框架的基层力量,县乡财政体制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得以顺利推行的制度保障。本文以中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梳理了从分税制到省直管县再到乡财县管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历程,着重阐释了不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背后的内在逻辑,提炼了新时代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财政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波,黄斌,汪栋.回顾与前瞻:中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70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王伟同,徐溶壑,周佳音.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逻辑、现状与改革方向[J].地方财政研究.2019

[3].储德银,邵娇,迟淑娴.财政体制失衡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吗?[J].经济研究.2019

[4].王桦宇,郑雨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财政体制改革法治化变迁脉络[J].财政监督.2019

[5].张昕,刘俊礼.坚持大统筹大平衡可持续高质量完善财政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助推高质量发展[N].郑州日报.2019

[6].郭玮.创新落实乡镇财政体制改革[J].人民论坛.2019

[7].赵珂.刍议中国财政体制变革[J].商讯.2019

[8].姜长青.新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研究[J].理论学刊.2019

[9].李毅.北京:加强新时代街道财政体制建设[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9

[10].高小立,李欢欢.新中国70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全国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及增...中国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轨迹(1994...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系统结...土地出让金与地方财政收入比较(2001...危机国国民储蓄总额占GDP的比重数据来...1 1978-2011 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比重...

标签:;  ;  ;  ;  ;  ;  ;  

财政体制论文_李波,黄斌,汪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