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valueofbacterialresistancemonitoringduringclinical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Methods1200positivesamplesofpathogenicbacteriawerecollectedfromJanuary2018toJanuary2019.Thesampleswerepidedintofourgroups.GroupAwaspediatricsamples,groupBwasinternalsamples,groupCwassurgicalsamples,groupDwasICUsamples,eachgrouphad300samples.Thebacterialresistanceoffourgroupsofmicrobialsampleswasanalyzed.Resultsthestatistical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statisticalsignificancewasnotestablished,theothergroup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CUpatientshavethehighestbacterialresistance,soweshouldpaymoreattentiontoitintheresearch,andcontroltheamountofantibioticsreasonably.Atthesametime,weneedtocontroltheuseofantibioticsinotherdepartmentsproperly,whichmeansthatduringthetreatmentofeachdepartment,weneedtomonitorthebacterialresistancecomprehensively,controlit,andtestthebacterialresistance.Thepopularityofthetestmakesthetreatmentasdifficultaspossible.

[Keywords]clinicalmicrobiologicaltest;bacterialresistancemonitoring;applicationvalue

当患者体内的细菌具有抵抗抗菌药物的能力时,抗菌药物的作用就会消失。在细菌耐药性产生之后,就会抵抗医师所用的治疗药物,继而加剧治疗难度,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细菌和药物对抗的过程中,有变异的情况发生,导致新的耐药菌株产生,同时却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针对这种新的耐药菌株进行有效治疗,最终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2]。即便检测细菌耐药性可以很好的帮助医生进行抗生素选择,不过因为个人因素以及经济或者医学知识等因素的作用,依旧有很多人没有较强的意识接受细菌药敏检测。基于此,本次研究将详细分析床微生物检验期间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所示:

1基本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200个病原菌检测阳性标本,样本收录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样本共计分为四组,A组为儿科送检标本,B组为内科送检标本,C组为外科送检样本,D组为ICU送检样本,每组各300例,所有样本军事满足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规定之后才进行送检。

1.2方法

培养增殖细菌样本,然后分离鉴定培养后的细菌,在进行药敏检测时使用的一起是Phoenix100细菌鉴定药敏仪,采取KB以及MIC方法进行药敏测试。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四组样本的耐药性。耐药性的评定如下,CLSI评价MIC检测法检测的耐药性,KB法耐药性评定时,若是抑菌圈直径在7mm(包含7mm)以内则视为耐药性存在。

1.4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期间,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需要录入到SPSSl9.0软件中进行分析和处理。%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的时候采取χ2检验,对比分析上述所有数据之后,若是最终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A、B、C、D四个组的菌株耐药性分别为9.33%、16.67%、20.67%和61.33%,其中AB两组间数据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其余各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详情见表1。

表1四组菌株的耐药性比较(n,%)

分组株数构成比(%)

A(n=300)289.33

B(n=300)4113.67

C(n=300)62@¥20.67@¥

D(n=300)184#&!61.33#&!

注:A、B比较*P<0.05,A、C比较@P<0.05,AD比较#P<0.05,BC比较¥P<0.05,BD比较&P<0.05,CD比较!P<0.05,

3讨论

后天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是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唯一因素,还有遗传因素的影响,部分细菌的耐药性是先天的,也就是这部分耐药性的决定因素的染色体基因[3]。例如对于一些头孢菌素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同时在使用敏感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时候,部分药物在用药时间越来越长的情况下,会有耐药性产生。因为抗菌药物自身增殖的速度远远快于其杀死细菌的速度,在此类情况下,会强化细菌的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4]。再者,对于肠球菌来讲,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计,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肠球菌具有天然耐药性,对于此类的抵抗能力是有基因决定的[5]。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A、B、C、D四组的耐药性由高至低分别为D、C、B、A,通过上述分组我们了解到,D组为ICU患者,正式因为一般情况下,ICU患者所使用的抗菌类药物较多,再加之十分复杂的药物组成,以及长时间的使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发生率较高,进而导致治疗难度不断加大。同样外科群体也是因为疾病因素导致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所以增加耐药性的发生率。再加之ICU患者大部分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前后以及治疗期间,对抗生素有较大的需求量,以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导致该部分群体耐药性较强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A、B、C、D四个组的菌株耐药性分别为9.33%、16.67%、20.67%和61.33%,其中AB两组间数据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其余各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由此可见,在各科室的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同群体耐药性不同,所以有必要进行耐药性检测,确保医生所选择的抗生素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对于各个科室的抗生素使用需要适当控制,确定在合理范围之内,全方位监控细菌耐药性,对细菌耐药性检测予以普及,促使治疗难度尽可能减小。

参考文献?

[1]张鹭坚.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12):56-57.?

[2]万林.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96-97.?

[3]李美丽.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1):4141-4142.?

[4]呼和.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05):608-609.?

[5]闫莉梅.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8,28(16):21-22.

标签:;  ;  ;  

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