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论文_彭启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践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哲学,形而上学,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论,外国。

实践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彭启福[1](2019)在《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之重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辩证法必须在诠释学中被恢复",这是伽达默尔的基本信念。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内在地蕴含着一种"对话辩证法"(亦称"问答辩证法")。与其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诠释学相一致,伽达默尔的"对话辩证法"并非一种理论哲学意义上的辩证法,而是一种实践哲学模式下的辩证法。其对话辩证法的直接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柏拉图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以及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的基本结构乃是一种文本阅读式的(理解者内在反思性的)、跨时空的历时性问答,如何保障诠释学对话的平等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是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还包含一种明确的伦理学导向:促进人类生活中的"善"。为此,它以诠释学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知识和规范与具体应用之间张力问题的解题思路:诉诸理解的应用性和实践智慧,通过文本理解者在特殊情境下的居间调停,实现普遍性知识和规范的"教化"和"拓新"的辩证统一。(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任祥伟[2](2019)在《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象学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浓厚的现象学意蕴,其表现为:在方法原则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展现出"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人学维度上,马克思实践哲学表现为"此在"式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在形式内容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现象学内在的"超越性"。这种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象学诠释,一方面,以实践现象学的视角去蔽归澄,合理地诠释了存在问题,走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桎梏,并找到了通向存在澄明之境的智慧之路;另一方面,以实践现象学的视角关注现实,在对象化、具体化的实践活动中人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展现,并在实践中追寻通向"共产主义"的现实之路。(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晗珏[3](2019)在《从五四运动中探讨西方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各界人士自发共同参与的群众实践活动,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五四运动是中国先进人物选择改造中国指导思想的变化时期,反思这一思想武器的变化过程,其中所欠缺的是用实践思维方式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此将从西方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角度,分析五四运动革命活动中所蕴含的实践精神,探讨实践在反思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价值、意义、目标与理想,指出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S1期)

马荣[4](2019)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关系的演变纲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实践哲学问题是当代中国哲学构建的核心问题,而把握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演变是把握这一问题的理论前提。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经历了叁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成阶段,形成的是"形而上学之内的实践哲学"这一古典哲学模式;第二个阶段是近代科学阶段,形成了广义的实践哲学,但深受传统形而上学不自觉的影响,反而失去了实践的品格;第叁个阶段是跳出形而上学的实践哲学阶段,自觉地反形而上学,克服近代哲学的弊端,为把实践哲学确立为第一哲学打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田丰[5](2019)在《王船山“尽器贯道”的实践哲学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船山认为并不存在一个绝对客观化且没有人的理解与实践参与的物性,物性一定是在人的合用性指引中向人显现。"道"乃人应事接物之道,不能等同为"理"或自然物性。"器"是在人的世界中向人显现的物,随着人生存方式的变化,才有相应之器被纳入人的视域,由此而有当然之则与器之道。天之道必待人而成之,此之谓"尽器",人接事应物合宜,道器方能会通于至诚而极尽其变化。(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张以明[6](2019)在《论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成与存在的矛盾构成了实践哲学的内在线索和底层逻辑,生成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作为思辨形而上学存在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存在观支配了生成与存在的矛盾的开展,因此,传统实践哲学将形而上学的存在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从而将实践当作超越生成的现象世界、进入不变的存在世界的途径。现代实践哲学在反叛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唤醒了生成的力量,却陷入了虚无主义:叔本华认为人类作为表象世界中的有限存在,同时扎根于永不宁息的意志即本体世界之中,因而也处于有限存在与无限意志的永恒冲突之中,只有通过意志的消除才能获得宁静;尼采则认为形而上学的世界是意志的虚构,是病弱的权力意志为对抗更强大的权力意志而发明的一种策略。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生成与存在的辩证互动,为解决生成与存在的矛盾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琼豪,戚雯泾[7](2019)在《马克思人类学哲学:以实践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实践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不是单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种改变要诉诸实践。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人类的感性活动,是人类学实践论,并认为人是以这种感性活动自觉地改变世界的,因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就是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的人类学哲学。此外,人类学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因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也就是力图以这一核心理念改变世界的哲学。它以人类的合理生存为基本理念,对现存的一切进行合理性审思与合法性批判,并在对不合理现状的批判中开创合理新世界,从而使得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在目的上和性质上成为一种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5期)

夏剑[8](2019)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两种教育实践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以来深刻影响着教育哲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在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多地被解读和发展为一种实践哲学的背景下,对应的教育哲学理论自然需要重新予以建构和解读。由此,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为基本视域,探析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实践观的基本蕴涵,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所提供的关于"实践"范畴的解读存在两种基本路向或方式,即"作为生产劳动的实践"与"作为解放的实践",故而,由此所开显出的教育实践观也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教育作为解放实践"。(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罗跃军,周红宇[9](2019)在《“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黑龙江省哲学学会、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于2018年9月2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洪星球[10](2019)在《实践精神:五四精神蕴涵——兼及毛泽东实践哲学与“九叁”思想启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在五四运动中伴随着"爱国"民主""科学"而生的"实践意识的觉醒"即"实践精神"对于中国人民及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可以重新考虑,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哲学逐步产生,而九叁学社早期的创立先辈们,也正是在各自的领域,践行了"实践精神",才使得最终"九叁学社"作为一个党派应时而生,应事而生。(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8期)

实践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浓厚的现象学意蕴,其表现为:在方法原则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展现出"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人学维度上,马克思实践哲学表现为"此在"式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在形式内容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现象学内在的"超越性"。这种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象学诠释,一方面,以实践现象学的视角去蔽归澄,合理地诠释了存在问题,走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桎梏,并找到了通向存在澄明之境的智慧之路;另一方面,以实践现象学的视角关注现实,在对象化、具体化的实践活动中人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展现,并在实践中追寻通向"共产主义"的现实之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践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彭启福.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之重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再探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9

[2].任祥伟.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象学诠释[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王晗珏.从五四运动中探讨西方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马荣.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关系的演变纲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5].田丰.王船山“尽器贯道”的实践哲学取向[J].船山学刊.2019

[6].张以明.论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刘琼豪,戚雯泾.马克思人类学哲学:以实践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实践哲学[J].思想战线.2019

[8].夏剑.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两种教育实践观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9

[9].罗跃军,周红宇.“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9

[10].洪星球.实践精神:五四精神蕴涵——兼及毛泽东实践哲学与“九叁”思想启蒙[J].福建茶叶.2019

论文知识图

黑龙江省第十叁届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得者...李泽厚重大项目2006年哲学学科其他研究立项情况(...重大项目2006年哲学学科其他研究立项情况(...重大项目2006年哲学学科其他研究立项情况(...重大项目2006年哲学学科其他研究立项情况(...

标签:;  ;  ;  ;  ;  ;  ;  

实践哲学论文_彭启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