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信号处理论文-王晓峰,张之栋

宽带信号处理论文-王晓峰,张之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宽带信号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线通信,接收器,信号处理,脉冲调制

宽带信号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峰,张之栋[1](2019)在《面向电力线通信宽带的接收器信号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在分析电力线通信的比特交织编码宽带脉冲调制系统的基础上,将脉冲调制与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相结合来获取正交调制的形式并实现用户复用,设计了频域(FD)接收器信号处理算法并推导出最大似然频域接收器,该接收器可抑制脉冲噪声以及由频率生成的码间干扰(ICI)和多址干扰(MAI)。采用来自信道解码器的简单硬反馈来提高信道频率响应以及ICI、MAI和噪声相关的估计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通过宽带脉冲以及扩频码和比特交织卷积码可稳健的扩展符号能量。(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向长青[2](2018)在《光载多带超宽带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随之而来的对通信的相关业务也有了更多的需求。为了能实现“随时、随地和随心”的接入互联网,且快速地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这将意味着人们必须在已经过度拥挤和相对有限的频带资源方面寻找新的契机。随着器件工艺的发展,通信技术有望实现再一次飞跃,使得作为无线通信中极具潜力的候选者:超宽带(UWB)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光纤无线的通信网络中。虽然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带超宽带(MB-OFDM UWB)信号可以在光纤传输系统中实现低成本、长距离、大容量传输,但是MB-OFDM UWBo F系统中也有诸多传输信道损伤,包括光纤色度色散、光电器件非线性、以及非理想频率响应等,会导致传输性能的下降。本文针对MB-OFDM UWBo F系统存在的相关问题,研究了提升MB OFDM UWBo F系统传输性能的相关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相关的成果如下:第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时域正交的格雷互补训练序列(Golay TS)信道估计方案以抵抗MB-OFDM UWBo F系统的子载波互拍干扰。仿真结果显示,经过70km单模光纤传输,在误码率(BER)为3.8×10-3的情况下,改进的Golay TS信道估计方案与传统的Golay TS信道估计方案相比,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约1d B。同时,比较了Golay TS与所选用的频域正交训练序列(Training Sequences,TSs)的同步和信道估计性能,仿真结果显示,TSs信道估计方案与改进的Golay TS信道估计方案相比,其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约2.7d B。此外,还比较了基于导频的最小二乘(LS)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LS算法简单且易于在64QAM MB-OFDM UWBo F系统中实现。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补偿的方案抵抗MB-OFDM UWBo F信号所受的光纤色散影响,采用了符号内频域平均(ISFA)的方案来提高其信道估计的精度。同时对基于预补偿结合ISFA方案下的TSs信道估计方案和导频信道估计方案的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预补偿结合ISFA情况下的导频信道估计方案,以及仅用导频信道估计方案相比,经过70km标准单模光纤(SSMF)传输,BER为3.8×10-3时,采用基于预补偿结合ISFA情况下的TSs信道估计方案的接收机灵敏度分别提高了约0.37d B和1.25d B。因此,TSs信道估计方法更加适用于预补偿结合ISFA方案的64QAM MB-OFDM UWBo F系统。第叁,研究了频率选择性衰落对MB-OFDM UWB信号叁个子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对每个MB-OFDM UWB子带选取最佳ISFA窗口大小的优化方案,在128-QAM MB-OFDM UWB光纤传输系统中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60km的SSMF传输后,在误码率为3.8×10-3情况下,使用提出的ISFA优化方案比传统的ISFA方案的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1.9d B。第四,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补偿结合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DFT-spread)的方案来抑制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高PAPR的影响,并在MB-OFDM UWBo F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基带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和MB-OFDM UWB信号峰均比(PAPR)的性能,且比较了基于MB-OFDM UWB信号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方案和限幅滤波(CF)方案降PAPR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经过70km SSMF传输后,在BER为1.0×10-3的情况下,基于预补偿结合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方案与没有预补偿且没有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方案相比,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3.3d B。说明提出的预补偿结合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方案简单且有效。第五,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循环矩阵转置(OCT)预编码结合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的方案用以改善MB-OFDM UWBo F系统的传输性能。研究了基于正交循环矩阵转置预编码方案的MB-OFDM UWBo F系统性能,分析了采用正交循环矩阵转置预编码技术对每个子带的性能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使用OCT预编码方案可以平均MB-OFDM UWB信号子载波的信噪比(SNR),减小各个子信道之间的信道差异。基于正交循环矩阵转置预编码结合LDPC编码的方案不仅可以平均各个子载波的SNR,减小实际应用中各个子信道之间的差异,还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10)

庞娇[3](2018)在《基于随机共振的超宽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体制的无线通信技术,直接将有用信息调制在窄脉冲上,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具有传输速率快、功率消耗少、抗干扰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是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的最有力竞争者。与传统无线通信信号相比,超宽带信号无需载波调制,在占据超大带宽的同时发射功率也非常低,因此往往会淹没于背景噪声或其他干扰信号之中,不易于进行检测和接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SR)这一可利用噪声增强微弱信号的非线性现象应用于超宽带通信信号的检测接收中,以期改善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首先,本文对基于双稳态系统的随机共振模型和超宽带通信模型进行了具体介绍和深入分析,为后续将随机共振应用于超宽带信号的检测接收奠定了理论基础。接下来,提出了基于阱内随机共振的超宽带信号波形检测算法。传统的基于随机共振的信号检测方法,多是利用阱间随机共振现象,但阱间随机共振由于绝热近似条件的限制,更适用于低频信号的检测。阱内随机共振则可克服阱间随机共振的这一局限,因此本文将阱内随机共振用于超宽带信号的波形检测中,给出了所提算法的参数设置准则,并采用归一化互相关系数作为该算法的测度指标,仿真表明所提算法可有效地将采用不同调制方式的超宽带信号的波形从噪声中提取出来。最后,提出了基于阱内随机共振的超宽带信号接收算法。超宽带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室内短距离无线通信,要求通信设备体积小、结构简单,因此低复杂度的能量检测接收机受到广泛关注,但其性能易受积分时长和滤波器带宽的影响。本文利用阱内随机共振可实现噪声能量向信号能量转移的特点,将其用于传统能量检测接收机的前端优化,仿真表明所提算法可显着改善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0)

徐卫,单联福,刘道煦,聂渝磊[4](2018)在《基于PXIe的宽带中频信号处理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目前工业和军工领域中大多数中频处理模块中的瞬时带宽低、动态范围小、传输速率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XIe的宽带中频信号处理模块。该模块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对宽带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与传输。模块选用ADI公司的超高速、大动态ADC芯片AD9690完成宽带信号的采集,以及数字IQ正交变换和第一级降采样等处理,并通过其自带的JESD204B数据发送模块将高速数字信号传输至Xilinx公司Kintex-7系列FPGA进行二次降采样、时域/频域转换等处理。模块采用单槽3U标准PXIe板卡设计,与PXIe控制器实现500MB/s高速数据传输。该模块分析带宽最高360MHz,动态范围可达105d Bc,可以广泛应用于频谱分析、频谱监测、数字接收机等场合。(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8年01期)

甘明富,冯筱佳,王成鹤[5](2017)在《一种用于视频信号处理的高速宽带运算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高速亚微米互补双极工艺,设计了一种用于视频信号处理的高速宽带运算放大器。电路内部采用高速输入差分对、电流型放大单元、Rail-to-Rail输出单元等结构进行信号传输和放大。对开环增益提升、高速电压-电流信号转换、满摆幅输出设计以及频率稳定性补偿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利用Spectre软件进行仿真。流片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在±5V工作电压下,该放大器的-3dB带宽≥200 MHz,失调电压≤5mV,电源电流≤6mA,满足高速通信、高速ADC前端信号采集、视频信号处理等各种场合的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7年06期)

白向伟,林海霞[6](2017)在《宽带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在电子战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激烈的电子竞争中,宽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各个厂家竞相追逐的热点,相比较于之前的窄宽带,宽带技术的采用有可能会使得数字的动态效果变差,信号处理反映不够灵敏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当前在宽带使用领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在激烈的电子竞争中处于优势,本文将结合当前一些处于前沿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对宽带的采集,阵列的处理及数字化存储干扰等技术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究宽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这些先进技术使用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的明确如何在当前激烈的电子战中更加有效的利用宽带数字处理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为宽带处理技术的数字工程师在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王炜涛[7](2017)在《宽带信号处理模块收发通道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宽带信号处理模块收发通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说明,分析采样率、接收信号动态范围等主要指标,完成了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固定增益放大器、可调增益放大器(VGA)、正交调制器等核心器件选型,并结合其主要技术指标阐明了选型理由,指出了一种合理的宽带信号处理模块设计实现方法。目前,该模块已用于工程应用,发射信号带内平坦度、矢量调制误差、相位噪声和接收信号有效位数等各项指标均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洪汝佳[8](2017)在《宽带线性调频雷达信号处理与参数估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距离分辨率雷达,具有距离分辨率高和抗干扰性能强等优点。宽带线性调频(LFM)信号为高距离分辨率雷达常采用的信号,针对宽带线性调频信号雷达进行高精度测距测速算法的研究对于目标跟踪、目标成像和目标识别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宽带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的失真校正与运动参数估计问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工作:(1)深入研究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的回波信号模型与失真信号模型。对传统失真校正算法与现有失真校正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频域失真校正算法,通过仿真实验与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2)通过对传统运动参数估计算法进行分析,指出传统参数估计算法存在的问题。对近年来出现的参数估计算法进行介绍与分析,这些方法通常应用于匹配滤波回波信号或未脉压接收回波信号,而不适用于宽带雷达系统常采用的去斜回波信号。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去斜回波信号的瞬时速度估计与快速加速度估计算法,并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算法的理论均方根误差下限。通过仿真实验对本文算法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验证。(3)对本文提出的瞬时速度估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计算量较大问题,采用正弦波频率估计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可减小计算量;针对正弦波频率估计,本文提出一种正弦波频率估计优化算法,可以在保证算法估计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正弦波频率估计算法的计算量。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优化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梁晓东[9](2017)在《宽带多载波高性能射频光链路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民用通信中对数据通信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诉求,以及军事应用领域对高速、宽带、大容量和一体化综合信息处理的需求,综合了微波精细灵活和光波宽带低损优势的微波光子技术克服了传统微波链路中带宽受限的电子瓶颈,为未来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军民通信向超宽带、多射频载波、高性能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推动着射频光链路向多操作频段、大动态范围、高链路性能等方面开展研究。而当前的线性化射频光链路中面临的技术挑战有:一、前端载波频率调谐范围受限导致链路性能均一性差;二、接收端多源非线性失真导致链路动态范围小;叁、系统功能结构单一导致整体链路性能低。本文从微波光波的线性转换机理出发,力求设计实现能够工作于超宽带、多载波环境下的高性能射频光链路,重点在线性化带宽调谐、多源非线性失真补偿和综合链路性能提升叁个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研究。针对前端线性化带宽调谐,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基带信号畸变信息提取,并对射频信号进行交调抑制的前馈模拟线性化方案,在输入射频载波宽带调谐范围内仍能够保持自适应大动态范围。失真补偿信息通过基带接收机从工作在低偏置点的MZM中提取,并用于再次调制光载射频信号,使得新生成的失真边带与之前叁阶交调失真(IMD3)幅度相同、相位相反,从而实现IMD3的消除。实验测试了 4-12 GHz宽带的频率范围内链路的性能,基频与IMD3边带的功率比保持在60dB,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保持在125dB@1Hz,在宽带调谐范围内实现了均一的性能。针对宽带、多载波环境下连续光链路中接收端的多源非线性失真,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数字非线性补偿方案,同时实现了对光链路中IMD3和载波间互调失真(XMD)补偿。该方案中的非线性补偿信息直接从接收信号的基带提取,避免了额外构建光路方案中补偿信号与失真信号的同步问题。所需的补偿系数取决于调制器工作点状态及输出截断点信息。方案简单且易于实现,并具有普适性。实验实现了 XMD边带抑制33 dB,IMD3边带抑制25 dB,同时链路系统的SFDR提升了 22 dB。针对链路整体性能提升,提出通过利用射频辅助器件与光链路级联来优化链路性能,同时对所衍生的非线性失真通过两个级联调制器偏置点控制,实现了对来自MZM和射频放大器的XMD非线性补偿。实验实现了对互调失真(来自于调制器和放大器)33 dB的抑制,链路增益和噪声系数分别为23.5 dB和16 dB。既充分发挥了低噪放级联光链路的优势,获得了高增益、低噪声系数,同时又消除了级联系统中的非线性失真,最终实现了能够工作于超宽带、多载波环境下的高性能射频光链路系统。进一步地,针对宽带、多载波环境下光采样链路中接收端的频率折迭多源非线性失真,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数字线性化方案。利用光子带通采样链路与数字基带链路相等价的关系,并借鉴传统数字基带线性化链路中再生失真和相减算法,实现了对所有频率折迭的叁阶失真33 dB的补偿,将光采样链路的SFDR从109dB@1Hz提升到了 117dB@1Hz。然后,探究了光采样链路因饱和探测器所导致的幅度调制相位失真转换(AM-PM)二次谐波相位变化。不同于幅度相关的失真,转换的二次谐波具有π/2的相位差。(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6-20)

刘华男[10](2017)在《基于多核DSP的雷达宽带信号处理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和A/D采样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雷达系统对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式的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由于运算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已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性能需求。随着芯片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基于新一代多核架构的高性能DSP,其处理内核和高速接口等硬件资源的高度集成化带来了运算能力和传输带宽的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高速串行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CPCI、VXI、VME等并行总线标准正逐渐被VPX等高速串行总线标准所替代。因此,有必要研发基于高性能DSP和VPX标准的新一代雷达信号处理平台。在高性能多核DSP领域,基于TI公司C66x系列的多核DSP产品代表了目前业界的最高性能,TI的DSP产品也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旧式的雷达信号处理平台所采用的ADSP-TS201S等DSP正逐步走向停产。基于此,本文将以TI的C66x系列DSP为核心处理器件,研究和探讨基于TI C66x多核DSP的新一代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的设计。在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的系统架构方面,传统的平台架构由于采用了并行总线结构,已无法提供足够的系统带宽,且架构本身难以容纳更多的处理单元,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运算性能。基于此,本平台摒弃了传统的平台架构,采用多信号处理板卡、多处理器、多任务、多线程、以高速串行总线做板内和系统级互联的新型拓扑结构,大大提升了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的整体性能。由于本平台的系统设计基于开放的OpenVPX规范,因此本平台还具备了较好的灵活扩展性和通用性。本文首先简述了雷达宽带信号ISAR成像的基本理论,并使用MATLAB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和验证。设计DSP程序,利用MATLAB工具,生成了模拟目标的回波数据并送入雷达信号处理平台进行处理,从而验证了DSP程序的正确性以及本平台的性能。本文还介绍了基于OpenVPX的信号处理平台的系统拓扑及系统架构方案,并对以TMS320C6678为核心的信号处理板卡和本平台所使用的高速交换网络做了描述。文章还针对TMS320C6678的多核boot方式进行了改进,并对工具链和配置文件进行了修改。针对本平台所采用的高速串行RapidIO总线,对RapidIO规范做了详细介绍,并设计了一套测试工程对平台下的SRIO高速交换网络做了详细而全面的测试。最后,作者对宽带ISAR成像算法进行了并行分解,以充分利用TMS320C6678的多核特性和硬件资源,然后设计了DSP和FPGA程序,并在本平台下通过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宽带信号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随之而来的对通信的相关业务也有了更多的需求。为了能实现“随时、随地和随心”的接入互联网,且快速地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这将意味着人们必须在已经过度拥挤和相对有限的频带资源方面寻找新的契机。随着器件工艺的发展,通信技术有望实现再一次飞跃,使得作为无线通信中极具潜力的候选者:超宽带(UWB)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光纤无线的通信网络中。虽然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带超宽带(MB-OFDM UWB)信号可以在光纤传输系统中实现低成本、长距离、大容量传输,但是MB-OFDM UWBo F系统中也有诸多传输信道损伤,包括光纤色度色散、光电器件非线性、以及非理想频率响应等,会导致传输性能的下降。本文针对MB-OFDM UWBo F系统存在的相关问题,研究了提升MB OFDM UWBo F系统传输性能的相关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相关的成果如下:第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时域正交的格雷互补训练序列(Golay TS)信道估计方案以抵抗MB-OFDM UWBo F系统的子载波互拍干扰。仿真结果显示,经过70km单模光纤传输,在误码率(BER)为3.8×10-3的情况下,改进的Golay TS信道估计方案与传统的Golay TS信道估计方案相比,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约1d B。同时,比较了Golay TS与所选用的频域正交训练序列(Training Sequences,TSs)的同步和信道估计性能,仿真结果显示,TSs信道估计方案与改进的Golay TS信道估计方案相比,其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约2.7d B。此外,还比较了基于导频的最小二乘(LS)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LS算法简单且易于在64QAM MB-OFDM UWBo F系统中实现。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补偿的方案抵抗MB-OFDM UWBo F信号所受的光纤色散影响,采用了符号内频域平均(ISFA)的方案来提高其信道估计的精度。同时对基于预补偿结合ISFA方案下的TSs信道估计方案和导频信道估计方案的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预补偿结合ISFA情况下的导频信道估计方案,以及仅用导频信道估计方案相比,经过70km标准单模光纤(SSMF)传输,BER为3.8×10-3时,采用基于预补偿结合ISFA情况下的TSs信道估计方案的接收机灵敏度分别提高了约0.37d B和1.25d B。因此,TSs信道估计方法更加适用于预补偿结合ISFA方案的64QAM MB-OFDM UWBo F系统。第叁,研究了频率选择性衰落对MB-OFDM UWB信号叁个子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对每个MB-OFDM UWB子带选取最佳ISFA窗口大小的优化方案,在128-QAM MB-OFDM UWB光纤传输系统中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60km的SSMF传输后,在误码率为3.8×10-3情况下,使用提出的ISFA优化方案比传统的ISFA方案的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1.9d B。第四,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补偿结合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DFT-spread)的方案来抑制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高PAPR的影响,并在MB-OFDM UWBo F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基带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和MB-OFDM UWB信号峰均比(PAPR)的性能,且比较了基于MB-OFDM UWB信号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方案和限幅滤波(CF)方案降PAPR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经过70km SSMF传输后,在BER为1.0×10-3的情况下,基于预补偿结合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方案与没有预补偿且没有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方案相比,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3.3d B。说明提出的预补偿结合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方案简单且有效。第五,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循环矩阵转置(OCT)预编码结合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的方案用以改善MB-OFDM UWBo F系统的传输性能。研究了基于正交循环矩阵转置预编码方案的MB-OFDM UWBo F系统性能,分析了采用正交循环矩阵转置预编码技术对每个子带的性能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使用OCT预编码方案可以平均MB-OFDM UWB信号子载波的信噪比(SNR),减小各个子信道之间的信道差异。基于正交循环矩阵转置预编码结合LDPC编码的方案不仅可以平均各个子载波的SNR,减小实际应用中各个子信道之间的差异,还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带信号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峰,张之栋.面向电力线通信宽带的接收器信号处理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2].向长青.光载多带超宽带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庞娇.基于随机共振的超宽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4].徐卫,单联福,刘道煦,聂渝磊.基于PXIe的宽带中频信号处理模块设计[J].电子测试.2018

[5].甘明富,冯筱佳,王成鹤.一种用于视频信号处理的高速宽带运算放大器[J].微电子学.2017

[6].白向伟,林海霞.宽带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在电子战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7

[7].王炜涛.宽带信号处理模块收发通道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7

[8].洪汝佳.宽带线性调频雷达信号处理与参数估计研究[D].厦门大学.2017

[9].梁晓东.宽带多载波高性能射频光链路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10].刘华男.基于多核DSP的雷达宽带信号处理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宽带信号处理论文-王晓峰,张之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