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海勒斯台俯冲增生混杂岩地质特征及发现的意义

内蒙古海勒斯台俯冲增生混杂岩地质特征及发现的意义

论文摘要

采用"造山带混杂岩区"新理论,首次在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中段发现海勒斯台俯冲增生混杂岩,建立由"基质"+"岩块"组成的俯冲增生杂岩体系,其构造样式为整体左行逆冲剪切.基质主要有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及少量的沉凝灰岩、粉砂岩、细砂岩,构造环境为弧前盆地,时代主要为中寒武世;岩块有洋岛海山岩块、弧后洋盆洋壳残片、火山弧岩块、裂离陆块,岩块的年龄区间主要在中寒武世-中奥陶世,裂离陆块时代为新太古代.结合俯冲增生杂岩基质年龄、岩块的年龄、侵入混杂岩的TTG年龄(449 Ma)和变形程度、接触关系等,将海勒斯台俯冲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中晚奥陶世.认为研究区俯冲作用在早寒武世就已经开始,在大陆边缘形成火山岛弧;奥陶纪初期弧后发育弧后盆地,至中奥陶世弧后盆地出现洋壳;此时中寒武世的基质经俯冲下切后在中奥陶世时期折返上升;晚奥陶世时期由于区域的持续汇聚挤压,该弧后洋盆很快夭折;弧陆开始碰撞,导致双向俯冲.在弧陆碰撞过程中,晚期形成的弧后盆地洋壳等新岩块混入早期形成的基质中.海勒斯台俯冲增生混杂岩带的发现填补了贺根山-黑河缝合岩带中段的空白,对区域构造格架厘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古亚洲构造域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论文目录

  • 1 区域地质概况
  • 2 分析方法
  • 3 物质组成
  •   3.1 基质部分
  •     3.1.1 原岩建造
  •     3.1.2 构造环境分析
  •   3.2 岩块
  •     3.2.1 洋岛海山岩块
  •     3.2.2 弧后洋盆洋壳残片
  •     3.2.3 火山弧岩块
  •     3.2.4 裂离地块
  • 4 构造样式
  • 5 形成时代
  • 6 演化模式探讨
  •   6.1 俯冲消减期
  •   6.2 弧后拉张期
  •   6.3 汇聚碰撞期
  • 7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林敏,马昌前,徐立明,李玉娟,杨仲,汤建荣

    关键词: 内蒙古,海勒斯台,构造混杂岩,俯冲增生,早古生代,岩石学

    来源: 地球科学 2019年10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No.DD20190039)

    分类号: P548;P587

    页码: 3279-3296

    总页数: 18

    文件大小: 2464K

    下载量: 57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朝准地台北缘岩浆岩型磷矿成矿带东端朔州碱性杂岩及磷矿地质特征[J]. 化工矿产地质 2020(01)
    • [2].康定杂岩特征及成因浅析[J]. 西部资源 2020(05)
    • [3].大悟杂岩的形成和抬升时代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1)
    • [4].中国碱性杂岩的成因及其成矿作用[J]. 地质与勘探 2015(03)
    • [5].青海中部昆南增生杂岩带变形分期及构造过程[J]. 地质通报 2012(12)
    • [6].造山带混杂岩及相关术语[J]. 地质通报 2020(06)
    • [7].滇西瑶山杂岩变形特征与新生代剥露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岩石学报 2016(08)
    • [8].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岩体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J]. 四川有色金属 2015(02)
    • [9].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时限:饶河增生杂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制约[J]. 岩石学报 2020(03)
    • [10].海洋核杂岩形成机制及其热液硫化物成矿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2)
    • [11].藏南江孜县白沙地区宗卓混杂岩:岩石组成与物源区分析[J]. 地质学报 2011(08)
    • [12].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01)
    • [13].浙江新昌复合式火成杂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 高校地质学报 2008(03)
    • [14].内蒙古乌奴耳地区六十四米桥南蛇绿混杂岩岩石组合类型[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16)
    • [15].北准噶尔增生杂岩带重磁场特征及构造解译[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02)
    • [16].增生杂岩:从大洋俯冲到大陆深俯冲的地质记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12)
    • [17].班公湖-怒江构造带类乌齐地段晚三叠世丁青蛇绿混杂岩特征及时代讨论[J]. 矿物学报 2015(S1)
    • [18].黑龙江杂岩构造折返的岩石学与年代学证据[J]. 岩石学报 2011(04)
    • [19].黑龙江杂岩带的形成演化及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11(05)
    • [20].甘肃敦煌东巴兔山地区敦煌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时代限定[J]. 高校地质学报 2019(01)
    • [21].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片麻杂岩岩石学特征及时代探讨[J]. 吉林地质 2016(03)
    • [22].藏北羌塘中部晚古生代增生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09(09)
    • [23].西秦岭太白地区岩湾-鹦鸽咀蛇绿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J]. 地质通报 2008(04)
    • [24].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岩石学特征研究[J]. 四川有色金属 2015(03)
    • [25].东准噶尔玛因鄂博蛇绿混杂岩形成时代确定[J]. 新疆地质 2011(04)
    • [26].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J]. 岩石学报 2018(10)
    • [27].黑龙江科洛杂岩变形特征、阶段和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04)
    • [28].阿尔泰造山带玛因鄂博蛇绿混杂岩俯冲-折返拼贴式就位的特征[J]. 西北地质 2015(03)
    • [29].福建省连城县姑田矿区花岗闪长杂岩地质特征[J]. 低碳世界 2016(10)
    • [30].豫西秦岭杂岩变质带的分布及主期变质时代的限定[J]. 岩石学报 2016(07)

    标签:;  ;  ;  ;  ;  ;  

    内蒙古海勒斯台俯冲增生混杂岩地质特征及发现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