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渗工艺论文_赵斌,曹云飞,王丽宁,冉榆

导读:本文包含了铸渗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艺,合金,涂层,磨损,辙叉,犁铧,高锰钢。

铸渗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赵斌,曹云飞,王丽宁,冉榆[1](2018)在《有色金属铸件的铸渗工艺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铸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新技术。首先,综述了铸渗工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铝、镁、铜合金铸件表面铸渗工艺和铸渗技术,并指出了各自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有色金属铸渗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4期)

王艳,张晓帆[2](2018)在《基于改进TOPSIS的铜合金表面铸渗Al_2O_3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正交试验与改进的TOPSIS相结合对铝青铜表面铸渗Al2O3工艺参数进行了综合工艺目标优化.以浇注温度、真空度、预热温度、涂层厚度为优化工艺参数,以渗层的表面硬度、结合强度、相对磨损率、腐蚀质量为多工艺优化目标,首先进行正交试验获取试验数据,然后借鉴TOPSIS法多属性问题决策原理对各试验方案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将单工艺目标视为属性指标,多工艺优化目标表示为单工艺优化目标权重之和.针对传统TOPSIS法中距离计算采用的是欧式公式,忽略了属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问题,采用马氏距离对TOPSIS法中距离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为:浇注温度1 200℃、真空度0.04 MPa、预热温度180℃、涂层厚度3mm.(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吴牧[3](2018)在《高锰钢辙叉心轨铸渗强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铸渗工艺对高锰钢辙叉心轨进行表面强化,并对心轨表面形成的4~5 mm铸渗层进行了组织与性能分析。检测结果显示,铸渗层和基体均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表明铸渗工艺有助于高锰钢辙叉心轨表面和辙叉基体的强化。(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8年01期)

张晓帆,舒服华[4](2017)在《基于TOPSIS的铜合金表面铸渗Al_2O_3工艺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浇注温度、真空度、预热温度、涂层厚度为优化工艺参数,以渗层的表面硬度、结合强度、相对磨损率、腐蚀质量为优化目标,利用正交试验与TOPSIS相结合优化铝青铜表面铸渗Al2O3陶瓷材料工艺参数。首先进行正交试验获得试验数据,然后利用TOPSIS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浇注温度1200℃、真空度0.04MPa、预热温度170℃、涂层厚度3.0 mm。相比对比渗层,优化工艺参数使渗层硬度提高了1.53%,结合强度提高了1.37%。(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22期)

龚胜伟[5](2017)在《高铬铸铁热处理及复合铸渗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浓浆泵用耐磨眼镜板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铬(Cr26)合金铸铁作为原材料增强其耐腐蚀性,并设计后续热处理工艺提高合金的硬度及冲击韧性。热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回火温度下,材料硬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10℃淬火时硬度最高;在同一淬火温度下,材料硬度也是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50℃回火时硬度最高;铸态材料经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冲击韧性大幅度提升,且在材料硬度达到最高时仍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因此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1010℃保温2h淬火+450℃保温2h回火,此时材料宏观硬度高达65.9HRC,冲击韧性达到4.6J/cm~2,相比于铸态试样,宏观硬度提高25%,冲击韧性增加了53%,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对热处理前后材料的金相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显微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及二次碳化物进行了ED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铸态下金属共晶碳化物为M7C3与M23C6两种碳化物的混合机制,热处理后金属基体会弥散析出二次碳化物,通过能谱分析可知其类型为M7C3型碳化物,根据各元素原子比推知其分子式为(Fe2Cr5)C3。摩擦磨损实验表明:材料的耐磨性与硬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最佳热处理工艺下材料的耐磨性能最优,相对耐磨性为铸态下的1.42倍;分析磨损形貌可知,热处理前后材料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的微量切削。热处理后材料的耐磨性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其抗磨能力,本文用高硬度的陶瓷颗粒增强超高铬铸铁制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为消失模负压铸渗,并对陶瓷颗粒表面进行镀镍预处理改善其与铁液之间的润湿效果,铁液出炉温度1520℃,负压为0.05MPa,分别制备出F20、F12和F6叁种粒度的陶瓷颗粒与高铬铸铁复合的铸件。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镀镍预处理有利于金属液对陶瓷颗粒的包裹浸渗,作用相当于添加合金元素到高铬铸铁靠近复合界面的区域,合金元素在此处的富集使得液体表面张力及固液界面张力降低,因此形成的复合界面结合紧密,层次分明。此外,详细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铸渗机理,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1010℃淬火+450℃回火处理,研究热处理后复合界面的变化规律。摩擦磨损实验表明,铸态复合材料的相对耐磨性为铸态纯金属材料的1.93倍,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相对耐磨性为铸态纯金属材料的2.21倍。说明纯金属的热处理工艺仍可应用于复合材料,并且对复合材料整体耐磨性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分析磨损形貌可知,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仍为磨粒的微量切削。(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任艳艳,李鹏鹏,邓小君,李晓东,金宁宁[6](2014)在《工艺参数对钢基铸渗复合层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G310-570为基体、高碳铬铁粉末为铸渗剂,采用铸渗工艺并结合Al热反应制备了钢基表面铸渗复合材料,研究了浇注温度、预制块放置位置、粘结剂等因素对铸渗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水浇注温度为1 650℃时,预制块与钢水完全反应渗透,实现了预制块与基体间的冶金结合,增强相为M7C3、Cr7C、Al2O3等;预制块以半嵌入式置于型腔内壁时,易制备出金属基铸渗复合层;预制块中不加粘结剂所得铸渗复合层品质最好。(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4年08期)

任艳艳[7](2013)在《铝热反应表面铸渗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铸渗法因其设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而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该技术存在问题是铸渗层的质量不太稳定,对工艺参数较为敏感。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利用铝热反应对钢液氧化膜的还原及热量补偿的原理,以ZG310-570为基体、高碳铬铁粉末为铸渗剂,采用铸渗工艺制备了钢基表面铸渗复合材料。针对Al/Fe_2O_3体系进行了反应热力学的分析;研究了铝含量、浇注温度、粘结剂等工艺参数对铸渗层形成的影响,确定了铸渗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同时采用SEM、XRD、EDS等检测手段对不同铝含量铸渗层的物相结构、组织等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铸渗层的硬度变化及耐磨性;并结合铸渗动力学进一步分析了铝热反应对铸渗的影响。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Al/Fe_2O_3体系的差热分析试验中,混合粉末铝含量越多,反应越容易进行;本试验钢水温度是完全能够引燃预制块发生铝热反应的。2.当铸渗剂预制块中铝含量2%,不加粘结剂,浇注温度为1650℃,致密度为50%,放置方式为半嵌入式放于内壁中下部时,可得到最优的表面铸渗质量。3.在预制块中铝含量不高于2%时,铸渗层厚度随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渗层和基体间达到良好的冶金结合。预制块中铝含量为2%时,铸渗层厚度可达到15mm;铸渗复合层中存在大量(Cr,Fe)_7C_3、Cr_7C_3等硬质相碳化物,其中加铝的铸渗层中有Al_2O_3硬质相的存在。4.从基体到渗层宏观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含铝2%的渗层硬度是基体硬度的3倍,耐磨性是基体耐磨性的6.65倍;含铝铸渗层耐磨性要高于未添加铝的铸渗层耐磨性,并且在铝含量不超过2%的范围内,随着铝含量的增加渗层耐磨性也增加。5.铸渗过程中发生的铝热反应能够实现对金属液的热量补偿,并通过对钢液的氧化膜表面还原来提高钢液流动性,使铸渗层厚度及耐磨性得到提高。铸渗过程是热力学和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高红霞,崔晓康,海伟,刘建秀[8](2010)在《犁铧表面耐磨层的消失模铸渗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消失模铸渗工艺在铸钢犁铧表面制备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耐磨层。介绍了铸渗的工艺流程、铸渗用耐磨涂料的配方和涂覆工艺、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研究了浇注工艺对铸渗件质量的影响,测试分析了铸渗层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犁铧的铸渗部位与内浇道部位的相对位置对铸渗质量影响较大,铸渗部位位于浇口之上可得到较好的铸渗犁铧件;犁铧铸渗层的硬度是基体的1.7倍,耐磨性是基体的2.97倍。(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0年09期)

王莹[9](2010)在《工艺因素对表面复合铸渗层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铸渗工艺研究了工艺因素对表面复合铸渗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浇注温度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表面复合铸渗层,小型铸钢件的适宜浇注温度为1 650℃;要形成与基体结合良好的复合铸渗层,需有合适的涂层厚度,试验条件下,涂层厚度为5 mm时的复合铸渗层质量较好;涂层位于铸型侧面较位于铸型底部易于形成高质量的表面复合铸渗层。(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0年08期)

秦国营[10](2010)在《消失模铸渗工艺在铁路货车易磨损件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消失模铸渗工艺在铁路货车配件易磨损表面形成局部复合强化层以提高其耐磨性能。论文首先对当前铁路提速、重载对铁路货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车钩配件磨耗严重的问题,采用消失模铸渗技术制备出了符合要求的铁路货车表面复合强化易磨损配件,并进行了实际装车运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0年22期)

铸渗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正交试验与改进的TOPSIS相结合对铝青铜表面铸渗Al2O3工艺参数进行了综合工艺目标优化.以浇注温度、真空度、预热温度、涂层厚度为优化工艺参数,以渗层的表面硬度、结合强度、相对磨损率、腐蚀质量为多工艺优化目标,首先进行正交试验获取试验数据,然后借鉴TOPSIS法多属性问题决策原理对各试验方案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将单工艺目标视为属性指标,多工艺优化目标表示为单工艺优化目标权重之和.针对传统TOPSIS法中距离计算采用的是欧式公式,忽略了属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问题,采用马氏距离对TOPSIS法中距离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为:浇注温度1 200℃、真空度0.04 MPa、预热温度180℃、涂层厚度3m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铸渗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斌,曹云飞,王丽宁,冉榆.有色金属铸件的铸渗工艺研究现状[J].热加工工艺.2018

[2].王艳,张晓帆.基于改进TOPSIS的铜合金表面铸渗Al_2O_3工艺优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吴牧.高锰钢辙叉心轨铸渗强化工艺的研究[J].铸造.2018

[4].张晓帆,舒服华.基于TOPSIS的铜合金表面铸渗Al_2O_3工艺参数优化[J].热加工工艺.2017

[5].龚胜伟.高铬铸铁热处理及复合铸渗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6].任艳艳,李鹏鹏,邓小君,李晓东,金宁宁.工艺参数对钢基铸渗复合层质量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4

[7].任艳艳.铝热反应表面铸渗工艺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

[8].高红霞,崔晓康,海伟,刘建秀.犁铧表面耐磨层的消失模铸渗工艺研究[J].铸造技术.2010

[9].王莹.工艺因素对表面复合铸渗层质量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0

[10].秦国营.消失模铸渗工艺在铁路货车易磨损件上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

论文知识图

铸渗工艺示意图一l普通铸渗工艺示意图一1SHS铸渗工艺示意图2 采用消失模铸渗工艺试制的易磨...压力铸渗工艺示意图[13]铸渗工艺流程图

标签:;  ;  ;  ;  ;  ;  ;  

铸渗工艺论文_赵斌,曹云飞,王丽宁,冉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