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遵义563006)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临床专业学生实验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40-02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作为医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两部分内容,为学生在校期间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实验课是该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相辅相成,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临床系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423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实验教学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调查对象、方法

调查对象为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6班的学生,共423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实验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发放问卷423份,回收问卷415分,回收率98.1%。

2.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过程中,涉及到《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问题4个。

2.1《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预习情况调查。见表1。

在以往实验考核中,我们将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考核形式。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希望加上实验考试和出勤率,说明学生希望实验考核更加多元化。这种实验报告、实验考试以及实验出勤率三者结合的考核方式内容更为丰富,考核更为全面,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但是需要考虑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3.讨论

实验教学是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加强实验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次调查为我校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初步依据。首先,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今后我校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将放在在实验内容的选择、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实验考核方式的采纳等方面。其次,通过调查也发现,由于我校实验学时有限,使得一些实验无法连续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课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充课堂容量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近年来微课与高校课堂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上获得了显著的效果[3-4]。在后续课程教学中对于无法连续完成的实验可以利微课等教学手段将相关知识串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有效扩充课堂容量。再者,我们在实验课上发现学生只偏向于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不会把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验课中遇到问题不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如革兰染色,大部分同学只看到实验现象,当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时候,并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分析。因此,在后期实验中可适当增加对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等的探索,引导同学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研思维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密.高专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实验诊断,2017(10):1864-1865.

[2]谭攀登.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之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04):157.

[3]高原.运用微课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73-74.

[4]卢英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附页2-4.

标签:;  ;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