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与对策

产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与对策

陈盈(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产科广西梧州543001)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420-02

【摘要】目的探讨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从产房环境、物品管理、无菌技术、侵入性操作等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并严格实施。结果加强产房的感染管理,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安全。结论制定有效的产房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对提高产房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产房医院感染防范对策

产房是医院的高危科室,被列为医院感染中重点监测的部门之一。产房消毒隔离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试就产房的环境、物品管理、无菌技术、侵入性操作的管理,预防感染进行探讨。

1产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产房环境没有严格划分三区,即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通道不完善,没有将清洁通道分开;清洁卫生制度不健全;未严格执行人员的准入制度;产房室间使用不合理。

1.2物品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管理不科学;产后医疗废物处理未严格按要求执行;产后用物管理不善;清洁用具管理不当。

1.3无菌观念不强接生人员手消毒不认真;标准预防意识不强;接生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消毒与灭菌意识不强,器械清洗不规范。

1.4侵入性操作手术操作、导尿、肛检及阴道检查等这些操作不当都会引起感染。

2防范对策

2.1产房环境

2.1.1出入人员管理凡进入产房的人员,应按规定更衣,戴口罩、帽子,换产房专用鞋;凡患有或可疑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均安置于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接生。

2.1.2布局设施合理化产房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产房内应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陈设简单实用,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洗、消毒[1]。设有双走廊,实施清洁与污物分流处理,设产妇、工作人员、污物通道。产房的温度应保持在24~25℃,湿度以50%~60%为宜。空气进行净化,并注意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对于产房物品、地面、墙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各房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使用,用后以消毒液清洗,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设置专职卫生员负责制。

2.1.3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由科室监控人员对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等采样送检,院感办专职人员以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监控。

2.2产房物品管理

2.2.1无菌物品管理做到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分类放置,并做到定位、定数量、定专人负责、定时清理、定时补充,按无菌日期先后放置;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先去除外包装后再放入无菌物品柜。使用无菌包前认真检查失效期、包装是否破损,潮湿、灭菌标志是否合格等。

2.2.2器械及物品管理器械、敷料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异物等,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标识明显,专柜专放;产包一经打开,>4h时即视为已污染,需重新灭菌。

2.2.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的控制医源性感染,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医疗安全[2],因此,我院产房使用大量一次性医疗用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同时必须严格把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关、使用关、回收关。

2.2.4产房分娩室的废弃物或垃圾须用塑料袋密封运送至焚化炉焚毁处理,以防污染环境。使用后的污物,如脏被服等一律从产房的污染区,经外走廊运送至洗衣房,不可逆行于产房内的限制区,避免污染环境。

2.2.5清洁用具管理产房拖布、抹布应分区域使用,并有明显标志,每次使用后经有效消毒后方能再使用。

2.3加强无菌观念管理

2.3.1加强接生人员手消毒管理。

2.3.2各种消毒剂必须按使用期限及时更换。

2.3.3强化标准预防意识。

2.3.4无菌操作。

2.4侵入性操作

2.4.1手术操作分娩时的助产操作、人工破膜、会阴切开、徒手剥离胎盘等侵入性操作,均可导致组织损伤的相对增加及大量出血、感染,同时也极易引起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新生儿由于其体液免疫缺陷,防御机能未成熟,对一般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因此,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并认真做好产房和洗婴室的环境卫生及消毒的管理,做好母婴护理,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关系到院内感染的能否发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4.2导尿在产程中行导尿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导尿口消毒规范,选择允许尿液排出的最小导尿管,使用润滑剂润滑尿管后再插入。并嘱产妇尽量自行排尿,减少导尿的次数,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2.4.3肛查及阴道检查严密观察产程,尽量减少肛查及阴道检查。

参考文献

[1]刘胜文,陈世平,周惠平,等.现代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2-125,380-3.

[2]毕重秀,冯家范,孙淑珍.医院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9,9(3):155.

标签:;  ;  ;  

产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