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碰撞事故论文_李丹,李平飞,廖文俊,李敏,张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人碰撞事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事故,行人,损伤,头部,包络,车辆,状态。

行人碰撞事故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李平飞,廖文俊,李敏,张鹏[1](2019)在《行人运动状态对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车辆与行人正面碰撞时行人运动状态对行人头部、胸部加速度的影响规律,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tional automobile accident in-depth investigation system,NAIS)中的真实案例,利用Pre Sys软件建立假人与车辆正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行人不同运动状态和车辆不同碰撞速度下行人的动力学响应及头部、胸部加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碰撞速度30 km/h时,行人行走状态下头部加速度最大;慢跑状态下行人头部加速度最小;碰撞速度50 km/h时,行人不同运动状态下头部加速度差别不明显;行走、慢跑状态下,行人胸部的加速度随着碰撞速度增大而增大;奔跑状态下,行人胸部加速度峰值随碰撞速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宁建华,李强[2](2019)在《装备ABS的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时行驶速度的分析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装备ABS系统的事故汽车制动前的行驶状态、参考驾驶员操作过程的笔录,对装备ABS系统的事故汽车与行人碰撞前后的制动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各段制动距离进行分段测算,综合求得事故汽车制动痕迹总长度,从而计算出事故汽车的行驶速度。计算结果与当事驾驶员所陈述的行驶速度基本吻合,与道路实测结果一致,鉴定结论得到了委托单位和事故双方当事人的认可,为同类事故的车速分析计算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3期)

郭佳欣[3](2019)在《基于人-车碰撞事故重现的行人头部损伤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人作为道路交通弱势使用者,极易在碰撞事故中受到严重伤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的《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约120余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行人占比22%,头部损伤是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我国目前道路交通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大量人-车混行道路,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人-车碰撞事故频发,行人安全问题在我国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以人-车碰撞事故重现技术为基础进行事故分析及行人保护研究,有助于减少人-车碰撞事故、降低碰撞事故中行人损伤风险,切实保障行人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在汽车碰撞力学和多刚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人车碰撞力学模型,并对碰撞车辆运动学、动力学方程和被撞行人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动力学方程进行推导。其次,对NAIS数据库内人车碰撞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人-车碰撞事故特点,在其基础上设计了12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人车碰撞事故中影响行人头部损伤因素的显着性进行分析。对显着性较高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探究了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位置以及车辆前端几何参数对行人头部损伤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行人保护建议。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仿真数据进行统计与回归分析,得到多因素影响下的行人头部损伤预测回归方程,并选取叁起发生在哈尔滨地区的真实人-车碰撞事故案例验证了回归方程的实用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以人-车碰撞事故重现为基础,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影响行人头部损伤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多因素影响下的行人头部损伤预测回归方程,结合真实事故案例验证了方程的实用性。对今后利用行人头部损伤测算碰撞速度以及汽车厂商进行行人保护方向的车辆设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车兴平,谢静茹,黄云,明健雄,邱金龙[4](2019)在《车辆行人事故碰撞速度重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行人事故碰撞速度重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典型的人车事故案例对传统车速重建方法进行验证,并提出一种新的车速重建方法。采集27例具有事故数据记录器(event data recorder,EDR)数据的案例对抛距法计算精度进行验证,分析碰撞速度重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碰撞速度与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抛距法相对误差最大值为36.7%,最小值为1. 5%,平均相对误差为7. 1%; WRR值与碰撞速度具有正相关性,随碰撞速度增加WRR值增加;在相同的碰撞速度下,发动机罩前缘高度较高的车型导致的WRR值更低;WRR值和发动机罩前缘高度是碰撞速度重建的重要参数。指出行人抛距法计算精度不高,建立的基于WRR值和发动机前缘高度的车辆行驶速度计算方法,将成为制动痕迹和行人抛距缺失情况下车速重建方法的重要补充。(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方,蔡加欣,王丙雨,韩勇,李桂兵[5](2018)在《基于行人碰撞事故重建的颅脑损伤准则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颅脑损伤准则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价性能,从已有的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中选出可以用于进行事故虚拟重建且具有详细人体颅脑伤情记录的10例行人车辆碰撞事故案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事故中人和车辆运动学响应及行人颅脑损伤情况进行虚拟重建,在此基础上,采用LASSO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准则与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借助文献中的损伤风险曲线,分析了不同基于脑组织应变的损伤准则与行人典型颅脑损伤(弥散性轴索损伤和脑挫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评价准则中,同时考虑头部线性和旋转运动,且体现头部碰撞功率的头部碰撞能量(HIP)准则能最有效地评价真实的颅脑损伤;基于脑组织应变的颅脑损伤准则中,累计应变损伤测量(CSDM)准则相对于最大主应变(MPS)准则能更有效地评价典型弥散性脑损伤(DAI),而扩张损伤测量(DDM)准则所反映的脑挫伤程度远低于真实的损伤状况,所以该准则难以准确预测脑挫伤的损伤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童小波,刘盛雄,尹志勇,罗疆,刘鑫[6](2018)在《基于PC Crash的摩托车-行人碰撞事故分析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托车-行人事故的碰撞姿态鉴定一直是交通事故鉴定的一个难点。由于摩托车的灵活性,当事故发生在没有监控摄像头覆盖的区域时,应用传统的交通事故鉴定方法很难甚至不可能判断出摩托车-行人事故中碰撞瞬间摩托车的行驶状态,而且国内外也鲜有学者及专家对摩托车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基于1例摩托车-行人碰撞的交通事故,在应用传统的事故鉴定方法基础之上,利用PC Crash仿真软件对事故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不断仿真调试,明确了人-车碰撞瞬间的关键姿态,最终重建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此外,在PC Crash仿真软件对事故再现的结果中,摩托车碰撞前车身的具体形态可作为判断碰撞前摩托车是否有避让行人这一关键线索。(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王岩[7](2017)在《基于人车事故数据的行人碰撞后运动及损伤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人车混行现象较为严重,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占有较高的伤亡比例,行人碰撞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汽车被动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真实人车事故数据,建立人车碰撞模型,研究了人车事故中初始碰撞参数、行人碰撞后运动及损伤参数的分布规律,系统研究了初始碰撞参数对行人碰撞后运动及损伤参数的影响规律,最后定量预测和对比研究了主动、被动及主被动一体化保护措施的行人防护效率。基于Madymo平台建立了适用于人车碰撞研究的车辆多面体模型,并通过相关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针对弗吉尼亚大学初步建立的多面体人体模型进行二次开发,采用最优化方法对模型颈部力学特性进行了优化改进,同时对人体模型生物逼真度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建立了人车碰撞模型,并通过再现真实人车事故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为后续开展蒙特卡洛仿真试验奠定基础,同时模型也可为人车事故再现的具体实践奠定重要基础。基于清华大学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中典型人车事故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初始碰撞参数的统计分布特征,以此作为生成初始碰撞参数随机数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开展了2660次人车碰撞仿真试验,系统研究了行人碰撞后运动及损伤参数的统计分布规律,建立了行人碰撞后运动及损伤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该模型可为发动机罩和风挡玻璃的吸能特性研究提供源于真实事故数据的头部碰撞工况,也为行人安全气囊、弹起式发动机罩的开发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参数化方法和统计学非参数检验方法,系统研究了汽车碰撞速度与其余初始碰撞参数对行人运动及损伤参数的耦合影响,建立了行人运动及损伤参数的置信水平为0.90的置信区间模型及行人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最终建立了能够描述碰撞初始参数与行人损伤指标之间关系的多元回归模型。上述模型揭示了人车碰撞过程中行人运动及损伤参数在初始碰撞参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可为人车事故鉴定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引入主动、被动及主被动一体化保护措施,进一步开展人车碰撞仿真试验,预测并对比研究了我国道路交通状况下主动、被动及主被动一体化措施的行人防护效率,以及碰撞速度对主动、被动及主被动一体化保护措施防护效率的影响,为针对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开发主被动一体化保护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12-01)

曾必强,高继东,彭伟[8](2016)在《基于事故再现的行人头部碰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和人体模型THUMS的事故仿真,研究了行人与普通轿车、SUV和MPV 3种典型车型碰撞过程中,头部与车体的碰撞状况和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行人头部与车辆的碰撞位置、碰撞角度、碰撞速度和损伤程度均与碰撞车辆类型有密切关系。普通轿车与行人头部碰撞点位置的WAD值比其他两种车型大。行人头部与普通轿车的碰撞角度比另两种车型大,而相对碰撞速度则比另两种车型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新车行人保护设计与行人保护法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6年08期)

陈奇,张道文,王鑫,唐灿[9](2016)在《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2种车型不同车速和碰撞角度对碰撞后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型和车速是影响行人抛距和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而碰撞角度对行人碰撞后的运动姿态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惠有利[10](2016)在《行人交通事故中碰撞车速和行人身高对行人损伤风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统计分析中国交通事故并深入研究数据库中参与方为小型车辆与行人的事故,获得了行人交通事故中涉及到的行人损伤随着车辆碰撞速度的增高而逐步严重的特征。建立车辆与行人碰撞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小型车辆与行人碰撞的动力学响应,根据行人交通特征选择六种车辆碰撞速度,并分析MADYMO软件自带叁种男性和女性数字假人在上述车辆碰撞速度下的运动姿态和损伤风险,得出车辆碰撞速度对不同身高行人伤害的原因和规律,为行人保护技术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6年05期)

行人碰撞事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装备ABS系统的事故汽车制动前的行驶状态、参考驾驶员操作过程的笔录,对装备ABS系统的事故汽车与行人碰撞前后的制动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各段制动距离进行分段测算,综合求得事故汽车制动痕迹总长度,从而计算出事故汽车的行驶速度。计算结果与当事驾驶员所陈述的行驶速度基本吻合,与道路实测结果一致,鉴定结论得到了委托单位和事故双方当事人的认可,为同类事故的车速分析计算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人碰撞事故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李平飞,廖文俊,李敏,张鹏.行人运动状态对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损伤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宁建华,李强.装备ABS的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时行驶速度的分析与计算[J].法制博览.2019

[3].郭佳欣.基于人-车碰撞事故重现的行人头部损伤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4].车兴平,谢静茹,黄云,明健雄,邱金龙.车辆行人事故碰撞速度重建技术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5].王方,蔡加欣,王丙雨,韩勇,李桂兵.基于行人碰撞事故重建的颅脑损伤准则效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8

[6].童小波,刘盛雄,尹志勇,罗疆,刘鑫.基于PCCrash的摩托车-行人碰撞事故分析重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7].王岩.基于人车事故数据的行人碰撞后运动及损伤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7

[8].曾必强,高继东,彭伟.基于事故再现的行人头部碰撞研究[J].汽车工程.2016

[9].陈奇,张道文,王鑫,唐灿.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

[10].惠有利.行人交通事故中碰撞车速和行人身高对行人损伤风险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

论文知识图

轿车与儿童行人碰撞事故重建研究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再现及行人...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再现及行人致伤特...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再现及行人致伤特...20起不同车速下车辆与行人碰撞的事故...—3行人碰撞事故过程的阶段划分(...

标签:;  ;  ;  ;  ;  ;  ;  

行人碰撞事故论文_李丹,李平飞,廖文俊,李敏,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