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连接技术分析探讨

建筑工程钢筋连接技术分析探讨

身份证号:452524198012084062

摘要:建筑工程中钢筋施工质量是影响构件是否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受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工程中的钢筋制作以及其连接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施工;钢筋制作;钢筋连接

引言:钢筋工程为构件受力的重要材料,其施工质量对构件的受力有着直接影响,而对于工程中钢筋连接是钢筋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现从钢筋制作、连接技术等方面来分别进行探讨,以提出有效的钢筋施工技术。

1钢筋制作技术

钢筋全部在现场临设场地内集中加工制作,然后运到施工点就位绑扎。对于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钢筋分类堆放,并进行类别和检验状态的标识。钢筋翻样人员要熟识图纸、会审记录和施工规范,按图纸要求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准确地填写钢筋料表,计算出钢筋的用量。

钢筋进场后必须做好物理性能试验,对焊及水平搭接焊钢筋按规范要求随机取样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钢筋按图翻样,制作尺寸、角度严格按图纸要求并符合现行规范规定的要求。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须清理干净。对钢筋加工采取机械为主,钢筋接长Φ16以下(含Φ16)采用绑扎搭接,Φ16(含Φ16)以上采用闪光对焊,墙、柱Ф16以上竖向钢筋现场接长采用电渣压力焊。Φ28(含Φ28)以上的钢筋接长拟采用直螺纹接头。对于梁、柱接头等钢筋密集处,现场不得随意切断钢筋,须经设计院同意后再处理。对于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在浇筑底板、楼板混凝土的时候,在浇筑面上搭设可移动操作通道,不得在钢筋上行走,确保钢筋位置不变形,并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值班,及时校正钢筋。

2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通过工程实践表明,对于基础梁及框架结构中直径16mm以上的钢筋在梁中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在混凝土柱中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16mm以下钢筋采用搭接,钢筋下料剩余的短料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位置进行闪光对焊连接,合理应用于工程中。

2.1电渣压力焊连接

钢筋安装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得用锤击矫直。对于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通电时间。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延长约10%。

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时,应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10mm,以确保焊接处的焊剂有足够的淹埋深度。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然后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在正式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之前,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作试件送试,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当采用半自动、自动控制焊接设备时,应按照确定的参数设定好设备的各项控制数据,以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可靠。

结合工程实践,对于钢筋施焊操作主要如下:(1)闭合回路、引弧: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入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2)电弧过程中,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借肋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不断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3)电渣过程中,随后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钢筋端都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属。同时切断焊接电源。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在寒冷地区施焊时,停歇时间应适当延长),才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

2.2钢筋直螺纹连接

对于钢筋直螺纹的钢筋连接接头的应用采取如下: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同时应当符合以下技术要求:受拉区的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接头应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无法避开时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

(1)对钢筋直螺纹连接施工规定连接套经检验合格的连接套,一端孔应盖好保护盖,并有明显的规格标记;同时要确保连接套不能带有油脂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污物。

(2)施工准备过程中,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平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宜用切割机下料,不得用气割下料。凡参加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班组长应参加技术规程培训,操作工人应经考核后上岗。

(3)丝头加工。加工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牙形、螺距一致,有效丝扣段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的周长。并用相应的环规和丝头卡板检测合格。滚轧钢筋直螺纹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不得用机油做切削润滑液或不加润滑液滚轧丝头;对于操作人员应检查丝头的质量。已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钢筋一端丝头应戴上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钢筋连接时,钢筋的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应一致,并确保丝头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无损。同时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的钢筋应牢固,连接套的外端应有密封盖。被连接的两钢筋端面应顶紧,处于连接套的中间位置,偏差不大于1P(P为螺距)。

2.3闪光对焊连接

焊接工艺方法选择,对于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可采用连续闪光焊。当钢筋直径较大,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端面不够平整,则应采用闪光一预热闪光焊。焊接参数应选择在闪光对焊时,应合理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检查电源、对焊机及对焊平台、地下铺放的绝缘橡胶垫、冷却水、压缩空气等,一切必须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试焊、做班前试件应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结合工程实践,对于钢筋闪光对焊焊接施工,连续闪光焊通电后,应借肋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互相熔化,并将熔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留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即完成整个连续闪光焊接。预热闪光焊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断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当预热过程完成,应立即转入连续闪光和顶锻。闪光――预热闪光焊,通电后应首先进行闪光,当钢筋端面已平整时,应立即进行预热、闪光及顶锻过程。

3结语

鉴于建筑工程中钢筋施工的重要性,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工程中的钢筋制作以及其连接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提出电渣压力焊、钢筋直螺纹连接以及闪光对焊连接施工技术,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张衡、周俊.钢筋连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03).

[2]林治安.直螺纹钢筋连接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15,(06).

[3]朱克炎,马会军.钢筋连接接头在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6,(01).

标签:;  ;  ;  

建筑工程钢筋连接技术分析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