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应变论文_孙凤菊,杨秀萍,朱松峰,刘清,张春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轴向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轴向,应力,载荷,多普勒,弯矩,弹性模量。

轴向应变论文文献综述

孙凤菊,杨秀萍,朱松峰,刘清,张春秋[1](2019)在《猪腰椎间盘不同区域轴向应变分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猪腰椎间盘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研究正常椎间盘和去除髓核椎间盘不同区域轴向应变的分布及随载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逐渐增加,椎间盘不同区域的轴向应变均随之增加,且变化具有不均匀性.纤维环(AF)在髓核(NP)区的轴向应变增量最大,背侧区次之,腹侧区最小;内侧的轴向应变增量均大于外侧.髓核摘除后,椎间盘腹侧区、NP区和背侧区的应变增加量均大于正常椎间盘,且纤维环内、外侧的应变增加量均大于正常椎间盘.(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方逸,刘方,李童,杨东升[2](2019)在《超导材料轴向应变性能测试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超导材料临界电流与应力-应变测试提供稳定可靠的测试系统,使用实验室现有的超导材料拉伸装置SUPUM (Superconductor Under Mechanical-Stress)、1.2 kA直流电源、Keithley 2182纳伏表等设备,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超导材料轴向应力-应变与临界性能测试平台。上位机测试软件采用多线程、动态调用等方法,对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直流电源升流控制、实时数据采集叁个模块进行灵活调用,方便了实验操作。实验表明,此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过程稳定可靠,实时性好,满足超导材料轴向应力-应变与临界电流测试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9期)

舒敏骅,尹纪富,陈科,尤云祥,胡天群[3](2019)在《外部轴向激励作用下螺旋桨桨叶动应变频域变化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外部轴向激励作用对螺旋桨桨叶动应变频域特性的影响,采用应变片和特制的水下数据采集仪对七叶大侧斜螺旋桨桨叶动应变的频域变化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非均匀来流条件下,螺旋桨桨叶动应变的频域特性能明显反映出非均匀流场的主角频特征与螺旋桨轴频的耦合振动特性。在螺旋桨桨叶的叁个不同径向位置处,桨叶的动应变频域变化特性均能够反映出螺旋桨的轴频及其谐频特征。其中,0.6倍螺旋桨半径位置处的动应变特性最为明显,0.8倍螺旋桨半径位置处次之,0.4倍螺旋桨半径位置处的变化最小;当激励频率fe=42Hz和fe=60Hz的两个外部轴向激励分别作用于螺旋桨-轴系时,螺旋桨桨叶动应变频域均会对其产生一个频率响应,其响应频率与激励频率始终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黄健彰,韩强[4](2018)在《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转动系统的轴向应变调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利用应变效应作为实时调控纳米转动系统转速的方法,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轴向应变效应能较高效地对纳米转动系统的转速进行调控。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针对应变效应对系统转速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和系统的研究,并揭示了其影响机理,得到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重要结论。研究发现应变效应通过改变碳管间的支撑作用和摩擦效应来影响转动系统性能。最后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在理论层次分析了应变效应对转动性能的影响机理。本文工作将为纳米转动系统的实时调控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对纳米转动系统性能的实时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刘畅,陆钰天,段丽辉,BAIYONG[5](2018)在《弯矩载荷下玻纤增强管中玻纤轴向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玻纤增强柔性管在弯矩载荷作用下的玻纤轴向应变进行公式推导,得到简化公式。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玻纤增强柔性管模型,加载弯矩载荷,求出玻纤的轴向应变,与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本文玻纤轴向应变简化公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Ahmed,Mohamed,Ismail,Abdelhady[6](2018)在《轴向及侧向荷载下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优化应力—应变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方法可显着提升既有劣化的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和延性,因而成为了受到广泛认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此外,FRP材料也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理化性能,如轻质高强,耐疲劳,耐腐蚀,无磁,不导电等。在此领域,如何精确预测FRP外包加固钢筋混凝土(FRP-RC)柱的侧向响应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在轴向压力和侧向往复荷载作用下FRP-RC柱的高精度性能模拟,并基于已有抗震设计规范给定的延性需求,建立了FRP加固既有柱的精细化设计方法。为达到这一目标,本文首先在第二章归纳整合了来自约130篇文献的已有FRP外包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模型,其中110个圆截面柱模型,40个非圆截面柱模型,并分别按照模型类别(面向设计/面向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形状和数学模型类型进行分类。随后,从已有研究中提取了14组面向设计的应力-应变模型,检验了其对于9组混凝土圆柱试件在往复荷载下侧向响应的预测精度。测试数据的混凝土圆柱外表面包裹有FRP型材,并作用有恒定轴向荷载和侧向往复荷载。将各组应力-应变模型作为单轴材料参数输入到Opensees软件中,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面向设计的应力-应变模型可用于预测FRP-RC柱的总体往复荷载效应,但不能准确反映压弯构件在受压区的局部应力-应变状态。柱的轴压比越高,其数值拟合极限侧向位移和试验结果比值越小,因而预测的破坏模式无法完全符合试验结果(见第叁章)。借鉴已有预测FRP包裹混凝土应力-应变性能的研究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侧向约束刚度的FRP外包加固混凝土柱应力-应变模型,从而模拟FRP-RC柱在轴向和侧向荷载下的侧向响应。采用新模型和其他五种已有模型对8组FRP-RC圆柱在轴向和侧向荷载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型均不能准确描述试件的侧向位移。在此基础上,修正的新模型考虑了新的关键参数(偏心比),这一参数对于RC柱在压弯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最后,修正模型对于另外3组试件的拟合结果显现出与试验结果良好的一致性。这一模型和相应结果见第四章。第五章对于已有非圆截面柱的研究进行了整合评价,并选取了9种代表性模型来评价检测其对于7组方形/矩形截面RC柱试件在轴向和侧向荷载下的往复位移响应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选取的模型不能预测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极限变形,其原因在于这些模型没有考虑到偏心比对于压弯构件局部性能的显着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为了精确预测FRP-RC柱在轴向和侧向荷载下的侧向响应,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偏心、面向设计而偏于安全的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软件程序用于进行构件设计。这一软件通过用户交互界面(GUI)简化了关于构件细节和输出结果(弯曲-曲率、荷载-变形或两者)的定义。有关FRP-RC柱设计的结果见第六章。本文最后对于研究结果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阮班超,史同亚,王永刚[7](2018)在《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轴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应变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TS-810材料试验机、Zwick-HTM5020高速拉伸试验机及分离式Hopkinson拉杆(SHTB)实验装置,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性(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分析方法,对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棒材在10-3~2 400s-1应变率范围内的轴向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应变率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揭示了应变率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的影响规律。通过显微分析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揭示了试样的断裂机制及对应变率的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强烈的应变率效应,归一化拉伸强度随着应变率对数线性增加,而归一化断裂应变则随着对数应变率线性减小;断口显微分析显示: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向拉伸断裂模式依赖于应变率,低应变率加载下试样发生沿45°方向的剪切断裂,随着应变率增大,试样断裂模式逐渐过渡到沿轴向的拉伸断裂,特别是在高应变加载下,观察到大量的玻璃纤维丝被拉断,同时环氧树脂基体也发生严重的碎裂现象,这反映了基体材料与玻璃纤维之间相互约束作用在增强。(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盛廷国[8](2017)在《轴向引伸仪初始应变归零对应变疲劳试验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试验原理的分析及公司间相同试验的数据差异性研究比对,本文采用了轴向低循环疲劳试验(LCF)初始应变的不同归零方式,对常用非延性金属材料,设定实验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数理比较分析,得到试验正式开始前的初始应变值保持在±0.0005mm/mm范围内,弹性模量或应力幅的误差均小于1%。(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24期)

魏洋,纪雪微,端茂军,赵龙龙,李国芬[9](2018)在《重组竹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组竹为对象,对重组竹的轴向拉伸与压缩应力-应变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单向轴向拉伸与压缩试验,研究了重组竹的破坏形态与应力-应变关系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竹拉伸的破坏模式表现为脆性拉断,受压破坏模式表现为压屈破坏、剪压破坏和楔形劈裂破坏;重组竹轴向拉伸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变化,其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平台阶段3个阶段。对于重组竹轴向受拉应力-应变关系,建议了线弹性关系模型;对于重组竹轴向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建议了叁折线模型、通用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3个模型,其皆能描述重组竹轴向受压时应力-应变曲线的叁个阶段。各个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总体吻合度均较好。(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曹玉贵[10](2017)在《不同加载路径下FRP约束混凝土柱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现有的许多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承受外力的作用,已经产生了局部破坏。同时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会使许多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建筑结构需要进行加固和修复。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为FRP)作为一种加固材料,由于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延性等优点,在修复和加固建筑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RC)桥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不同加载路径对FRP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轴心荷载作用下FRP约束不同截面形状混凝土柱的应力—应变关系、抗压强度和极限应变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不同应变速率FRP约束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轴力和弯矩组合状态下FRP约束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研究以及不同加载路径对FRP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研究,为FRP在RC墩柱加固中的应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本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结论:(1)根据建立的数据库,对轴压FRP约束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椭圆形截面的混凝土柱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进行了评估。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轴心受压状态下,FRP约束不同截面形状的应力—应变关系统一模型,并与现有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2)根据建立的抗压强度数据库,对已有的FRP约束不同截面形状混凝土柱抗压强度模型进行了评估,并且基于BP神经网络对FRP约束不同截面形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预测。(3)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验证,证明了Mander等人提出的能量平衡法不能直接应用于FRP约束混凝土极限应变的计算。(4)基于修正的能量平衡法,建立轴压和偏压FRP约束不同截面混凝土柱的极限应变统一模型。与现有的极限应变模型相比,证明了极限应变统一模型的准确性。(5)对FRP约束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不同包裹层数下进行了轴心加载的试验研究,并结合已发表的试验数据,提出了考虑应变速率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和抗压强度模型,并建立了 Ansys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应变速率的FRP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6)通过轴心荷载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FRP约束混凝土的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加载方式对FRP约束混凝土柱的M-N相关曲线、环向应变、轴向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RP约束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与加载方式有关。(7)对压弯状态下FRP约束混凝土圆柱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压弯FRP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和极限应变模型。采用具体的试验数据,对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8)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FRP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对FRP加固RC桥墩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Opensees纤维模型计算了 FRP加固RC桥墩的弯矩—曲率关系。采用分级加载应变、逐步积分的方法编制了 FRP加固RC桥墩的弯矩—应变关系的Matlab计算程序,在Matlab程序中考虑了不同加载路径下FRP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并把数值分析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7)

轴向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超导材料临界电流与应力-应变测试提供稳定可靠的测试系统,使用实验室现有的超导材料拉伸装置SUPUM (Superconductor Under Mechanical-Stress)、1.2 kA直流电源、Keithley 2182纳伏表等设备,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超导材料轴向应力-应变与临界性能测试平台。上位机测试软件采用多线程、动态调用等方法,对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直流电源升流控制、实时数据采集叁个模块进行灵活调用,方便了实验操作。实验表明,此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过程稳定可靠,实时性好,满足超导材料轴向应力-应变与临界电流测试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向应变论文参考文献

[1].孙凤菊,杨秀萍,朱松峰,刘清,张春秋.猪腰椎间盘不同区域轴向应变分布的实验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9

[2].李方逸,刘方,李童,杨东升.超导材料轴向应变性能测试平台设计[J].低温与超导.2019

[3].舒敏骅,尹纪富,陈科,尤云祥,胡天群.外部轴向激励作用下螺旋桨桨叶动应变频域变化特性试验研究[J].推进技术.2019

[4].黄健彰,韩强.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转动系统的轴向应变调控机理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5].刘畅,陆钰天,段丽辉,BAIYONG.弯矩载荷下玻纤增强管中玻纤轴向应变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8

[6].Ahmed,Mohamed,Ismail,Abdelhady.轴向及侧向荷载下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优化应力—应变分析模型[D].东南大学.2018

[7].阮班超,史同亚,王永刚.E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轴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应变率效应[J].复合材料学报.2018

[8].盛廷国.轴向引伸仪初始应变归零对应变疲劳试验的影响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

[9].魏洋,纪雪微,端茂军,赵龙龙,李国芬.重组竹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18

[10].曹玉贵.不同加载路径下FRP约束混凝土柱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原状土与重塑土振后强度随振次变化对...孔压消散后不同动应力下变形曲线原状土与重塑土强度变化对比号试样试验曲线(放顶煤)基于TCF级联的复合参数光纤传感器结构...传感测量实验系统示意图,IMI-A由TC...

标签:;  ;  ;  ;  ;  ;  ;  

轴向应变论文_孙凤菊,杨秀萍,朱松峰,刘清,张春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