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我国面粉业

加入WTO与我国面粉业

一、入世与我国面粉工业(论文文献综述)

罗函[1](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爱菊集团探路农企“走出去”的经验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农业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土地过度开发,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耕地质量退化、土壤污染严重;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导致少数农产品严重依赖从国外进口;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转基因食品泛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面对我国人口不断增多,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人均耕地不足的现状,一方面,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国农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农业贸易投资合作,利用其他国家资源弥补我国人均耕地的不足,保障粮食供给和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供给体系质量,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契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我国农业企业迎来了“走出去”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选取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菊集团”)为研究案例。爱菊集团是一家长期扎根陕西本地的老字号粮食企业,作为中国粮食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示范点,2015年,爱菊集团与哈萨克斯坦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哈国建立了粮食种植和加工基地,此项合作被列入“中哈产能与投资51个合作项目清单”,并且是其中唯一一项农业合作项目。爱菊集团的发展经历和成功“走出去”经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我国想要“走出去”的广大中小农业企业进行跨国农业合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案例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研究爱菊集团是如何从一家几乎濒临倒闭的小型面粉加工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今天的综合化粮油龙头企业,以及对爱菊集团“走出去”的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三部分: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爱菊集团“走出去”的内部优劣势因素、外部机会和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第四部分:对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归纳和分析。第五部分:结合爱菊集团的案例,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启示供其他企业学习和参考。

张树淼[2](2015)在《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粮食对于每个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粮食有着更加特殊重要的意义。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粮食安全问题却日趋严重。人均占有耕地少,巨大的人口压力、以粮食直接消费为主的饮食特点,使中国政府对于保持国内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特别看重,对于利用粮食国际贸易调剂国内余缺非常重视,也非常审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粮食进出口对于国内粮食平衡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粮食形势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情况,粮食进出口的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现实的情况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对耕地的占用势头不减,耕地保护的底线受到严重挑战,粮食生产所依赖的基础并不稳固。居民收入高速增长,对粮食需求形成巨大拉动,国内粮食供应面临巨大压力。粮食进出口形势出现历史性变化,近年来粮食主要品种普遍表现为净进口,并且进口规模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由于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国内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均有大幅度增加,汇率变动对国内外粮食价格比率的影响,国内粮食价格普遍高于国外粮食价格,并呈现价格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粮食自给率屡创新低,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由于我国农业资源先天不足,无法支撑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只能依靠进口解决国内粮食供不应求的矛盾。粮食进口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已经造成严重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粮食市场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出现增大的趋势,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出口量时高时低,年度间很不稳定;不少国家对粮食进出口干预加强,对国内粮食保护力度加大,进一步增加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另外,一些粮食出口大国,以玉米或大豆为原料发展生物能源的势头不减,将对国际粮食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今后我国粮食进口形成潜在威胁。因此,无论从国内生产形势看,还是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粮食供应的基础不稳定性增加,国际市场不稳定性增加,国家粮食安全面临不少挑战。我国粮食进口不断扩大,国内粮食供应依赖国际市场的程度不断增加,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因而,迫切需要对粮食进出口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准确判断国内粮食供求真实情况、世界粮食生产与贸易格局总体形势,理清影响粮食进出口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及粮食进出口的长期发展趋势,剖析当前有关粮食进出口政策措施的利弊,提出改进和完善粮食进出口政策,以更好地调控粮食进出口,平衡国内粮食供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对中国粮食进出口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粮食进出口是国际贸易中很有特点的领域,粮食进出口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垄断的一面,政府干预程度较高,政治敏感性较强,通过粮食国际贸易的系统分析,有利于对国际贸易理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论文运用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现研究的全面性、关联性和综合性;运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体现研究的整体性;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过程和趋势的分析;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对中国粮食进出口进行系统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对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以及与粮食进出口有关的农业经济理论、发展经济理论进行阐述,将粮食进出口建立在比较坚实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粮食进出口及其政策的历史进行回顾,为今后改进粮食进出口战略和政策提供一个历史纵向的借鉴;对影响粮食进出口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对今后我国粮食进出口趋势有个总体判断;对全球粮食进出口格局与各主要国家进出口政策进行研究,为我国进出口政策调整提供一个世界性的视角;最后对我国粮食进出口战略和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建议。论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是:一、论述粮食进出口的理论基础。粮食进出口涉及面广,既需要国家贸易理论的支撑,也需要农业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指导。阐述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农业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涉及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一般原理,这些理论在粮食进出口领域的应用、粮食贸易的特征。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角度分别阐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在农业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理论中重点论述了对保护粮食产业的理论观点,研究粮食国际贸易的意义、特点、粮食竞争力决定因素和国际贸易理论对粮食进出口的启示。认为: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减少饥饿,保障人类基本的生活条件;有利于增加收入,解决就业;有利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有利于利用比较优势,增加国内整体效益和福利;粮食贸易是国家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粮食贸易无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粮食国际贸易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价格波动性,粮食贸易区域性强,贸易较为集中,进出口流向较为稳定;粮食进出口数量大、价值低,成本较高;粮食贸易竞争不充分,充满了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激烈博弈。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科技水平、产业结构与产品差异、相关支持性行业的发展和政府行为。阐述了粮食国际贸易中,对粮食实行支持和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对我国粮食进出口及其政策演变进行考察。通过分析我国粮食进出口体制与政策的演变、进出口规模的变化,对当前粮食进出口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国粮食进出口经历了自由化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严格管制阶段,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管有放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包含着经济的、政治的甚至是战争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完善我国粮食进出口政策提供了历史纵向层面的参考。三、对影响粮食进出口的主要因素和我国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为提高进出口政策的针对性提供分析基础。粮食进出口是国内粮食供求不平衡的结果,是政策影响的结果,因此本文分析粮食供给、需求和政策对进出口的影响。在需求方面,主要对人口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和工业用粮对粮食需求的影响做出分析;在供给方面,主要从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单产的提高,国家政策因素,以及农业生态等对粮食供给的影响做出分析。论文分别从国内外粮食生产成本、价格水平和质量进行比较以及对经营规模进行分析,对我国粮食竞争力进行不同角度的考察,研究今后粮食进出口的潜力和趋势。四、对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部分国家粮食进出口政策进行考察,为我国粮食进出口规模、结构和政策调整提供全球视野下的横向参考。分析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国际贸易,分析粮食贸易发展的趋势,为研究我国粮食贸易发展提供必要的国际背景和国际条件。考察世界上有代表性国家的粮食进出口政策。有与我国农业条件相近的日本、韩国,以及越南、泰国和印度等,有与我国条件差异较大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巴西、阿根廷等,还有粮食贸易政策比较完备的欧盟,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些国家都与我国粮食进出口存在密切联系。他们因各自的自然与经济条件不同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贸易政策,但自然和经济条件相似的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政策也存在相同之处,政策制定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相同或不同的政策,及其政策利弊,对我国很有研究借鉴价值。同时,与我国存在密切贸易关系国家的政策调整,会对我国粮食进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五、分析我国粮食进出口规模与结构的优化。首先研究了我国粮食进出口规模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从中国现实分析,粮食出口数量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粮食进口的问题。认为粮食进口规模应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相适应,应与我国粮食供给潜力和消费趋势相适应,进口规模应与国际贸易总量相适应,进口规模以不应对我国粮食市场和种粮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为前提。然后,具体研究了优化粮食小麦、大米等主要品种进出口结构和地区结构。认为应该重视发展与非洲粮食贸易与合作,探讨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粮食贸易与合作的可能性和潜力,在国际贸易的成本、价格及体制方面做出综合的分析与判断。六、对改进粮食进出口政策与战略提出建议。在分析我国进出口形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粮食进出口政策的建议。(1)完善国内粮食发展政策,巩固国内粮食生产基础。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粮食生产提供持续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支持粮食生产,严格保护现有耕地,推进粮食科技进步,加大补贴政策力度,改进补贴方式;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建立粮食进出口缓冲机制;加快粮食流通体系发展,形成稳定有序高效的粮食市场。(2)扩大对外粮食投资,稳定国外粮源的供给渠道。用好现有支持政策和相关资源;认真研究当地政治环境、有关法律和政策,减少投资盲目性;做好舆情引导,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健全政府支持平台,积极引导民间对外投资。(3)完善粮食进出口政策的具体措施。实施防御性粮食进出口战略,加强粮食进出口政策的支持保护力度;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加强我国粮食市场保护;深化改革,理顺粮食国际贸易管理体制;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贸易关系;优化进口区域结构;培育大型粮食贸易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好粮食进出口信息服务;深化与粮食出口国政府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粮食贸易中的作用。

朱海燕[3](2015)在《中国小麦和棉花价格波动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范围逐步由粮食向棉花、糖、畜产品、蔬菜等非粮食品种扩散。不同农产品在要素投入、生产和需求的变化、市场开放程度、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它们的价格波动特征、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是否也存在区别呢?鉴于农产品中的小麦、棉花在上述几方面的异同点,本研究选取小麦、棉花这两种重要的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价格波动特征、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小麦、棉花市场的稳定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推动小麦、棉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并为其他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首先对小麦、棉花的长期价格波动进行测算和周期划分、对短期价格波动进行成分分解和特征分析。小麦、棉花价格波动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不同,波动特征存在差异。第一,通过对年度价格波动幅度的测算发现,2000年之后小麦价格波动幅度降低,而棉花价格波动加剧,总体上棉花价格波动幅度大于小麦价格波动幅度。从周期形成看,供求、政策等因素是主要原因。第二,通过对2000年之后的月度价格波动的分解发现,小麦、棉花价格均存在平稳增长的确定性趋势,波动具有显着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自然灾害、政策等随机冲击对波动的影响很大。其次,本文分别对影响小麦、棉花价格波动的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及政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二者价格波动的因素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接着本文在局部均衡的理论框架下,构建联立方程组形式的局部均衡模型,并对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外生变量进行情景模拟,以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和抑制波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小麦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均GDP的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且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影响更大;小麦价格相对较稳定的原因是其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影响很小,补贴政策、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以及价格的平稳上升。2007-2012年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中:纺织服装出口额、劳动力成本、自然灾害是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阶段各因素影响大小的排序不同;国际棉价对国内棉价的波动影响很大;政策性因素中,进口滑准税政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棉花国内价格的作用,而良种补贴政策对促进棉花生产、稳定棉花价格的作用非常有限,临时收储政策起到了稳定棉价的作用,但同时拉大了国内外价差。最后,本文对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价格波动传导的特征和原因、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长期、短期关系和波动溢出效应。产业链上下游价格波动传导的研究发现,由于小麦、棉花的产业链联结紧密程度的不同导致上下游价格波动传导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小麦产业链纵向市场联结属于松散型,小麦价格与面粉价格之间长期内存在线性的均衡关系,短期内传导不存在非对称性;棉花产业链纵向市场联结较紧密,棉花价格与棉纱价格之间长期内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存在非线性调整关系和负的非对称传导。通过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小麦的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较低,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棉花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居主导地位,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且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更大。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从提高小麦、棉花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促进产业发展、加强期货市场建设、完善农业应急管理体系、调控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方向、贸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含义。

马松林[4](2013)在《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我国粮食领域的影响和控制日益加强。这给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国内粮油行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本文基于粮食安全和产业控制力理论,全面分析了外资在我国粮食细分行业的产业控制力现状。最终提出了具体建议,以巩固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空间计量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产业地图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尤其是整合了基于时间、指标、属性三维数据的经济学三维分析方法。运用各种类型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战略性粮食产业的产业控制力特征。本文的主要成果包括:(1)提出了战略性粮食产业和战略性粮食产品的概念。具体分析了这两个概念提出的必要性、识别标准、内涵和外延。(2)将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分为研发控制力、生产控制力、加工控制力和流通控制力四部分,并从时间、空间、指标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3)整合并运用经济学三维分析方法,全面评估了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水平。绘制了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地图,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经济效应。本文共八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述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2章,战略性粮食产业和战略性粮食产品的基本概念。阐述了战略性粮食产业和战略性粮食产品的选择标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等内容。此外,还分析了战略性粮食产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第3章,产业控制力理论的扩展。在总结前人产业控制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了产业控制力的概念;分析了产业控制力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产业控制力的三维分析模型等。第4、5、6章,分别从产业控制力的各环节、时间、空间三个维度分析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水平。第4章,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环节分析(静态分析)。从粮食产业链角度,分析战略性粮食产业的研发控制力、生产控制力、加工控制力和流通控制力。第5章,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历史演化(历史分析)。可以将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发展分为产业控制力的形成(1978-1991年)、成长(1992-2001年)、加速增长(2002年至今)三个阶段。第6章,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空间分布(空间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第7章,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三维分析。本章是对第4、5、6章内容的综合分析。运用三维灰色关联分析、三维主成分分析等三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影响因素等内容。第8章,总结。本章总结了全文的基本结论,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进行研究展望。本文的基本结论包括战略性粮食产业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发展、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时空分布不均衡、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呈S型发展趋势、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内外资差距较大等。本文提出的具体建议涉及分区域完善战略性粮食产业的规制政策、分区域完善战略性粮食产业的支持政策、战略性粮食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路径选择、战略性粮食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等。

王金萍[5](2011)在《跨国资本进入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世界粮食生产链条的跨国垄断已经形成。2008年之前,跨国垄断资本在我国大豆产业链条上就已经完成了垄断布局,控制了我国大豆产业及食用油定价权。2008年起,我国关于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WTO过渡期结束,跨国垄断资本在WTO自由贸易规则的庇护下进入我国粮食加工、流通领域不再有任何限制。现在,我国玉米、大米、小麦、大麦等粮食生产正在受到威胁。本文认为,跨国垄断资本或具体说是国际粮食巨头(跨国粮商或粮食生产联合体)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可能路径有三:一是利用WTO自由贸易体制,在其母国巨额农业补贴的支持下,以低价优质的粮食产品冲击和破坏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能力;二是凭借其对粮食生产全链条的控制即从种子、种植、收储、加工、流通到消费者餐桌的控制,布局我国粮食收储、加工、流通等重要环节,形成对粮食消费市场供给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或高度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威胁;三是在粮食生产的最前端——种子环节,跨国种业依靠其在生物技术上的领先优势,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推广其种子产品,当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凭借WTO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收取昂贵的专利价格,抬高了农民种粮的成本,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本文运用产业关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规模收益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需求弹性理论、垄断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对以上跨国资本进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剖析了成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属于应用研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同时综合运用了多种经济学研究方法,如规范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等。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主要的分析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和拓展分析;第三章是研究的基础和理论根据,概括地介绍了本论文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第四章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现状,提出跨国粮食巨头进入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的冲击和威胁,主要分析了跨国粮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布局及控制、对我国粮食加工、流通的布局及控制、跨国种业对我国的渗透和布局;第五章在第四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跨国粮食巨头进入我国会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的成因。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认为这种威胁来自于WTO自由贸易体制下的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大农业的不对等竞争、发达国家农业巨额补贴带来的不公平竞争、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垄断带来的力量悬殊的竞争。第六章对世界主要和相关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墨西哥等的粮食生产和安全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和借鉴。第七章在以上各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李秋枫,刘丽,娄定风[6](2006)在《当前我国面粉企业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分析我国面粉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我国面粉企业应采取的营销战略思路:从规模和布局的调整、国产优质小麦的培育及企业内部管理三方面实施低成本战略;从专用粉的开发和通用粉的细分化两方面来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从品牌的塑造、维护和规划来实施品牌战略。

杨献辉[7](2006)在《基于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廊雪面粉公司战略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境对战略的影响一直是战略研究重要的课题。在战略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十大流派中关注环境的学派就不少,如定位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权利学派及认知学派等。这些学派虽然流派不同,研究的重点各个侧重方向各异,然而,其共同点都是重视环境对战略的影响。在企业实践中,国内外的公司由于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不同战略,是造成企业的荣辱沉浮的主要原因。中国面粉行业十几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从十几年前农村的一个家族式面粉作坊发展成为今天全国最大的面粉企业,而过去那些技术水平较高、管理较为规范的国有面粉企业,今天大多处于破产的边缘,甚至有些已经不复存在。笔者通过对十几年来面粉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企业应对动态环境而采取的不同战略所决定的。环境的变化是持续而渐进的,企业的战略转变必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轻视这个现象,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总而言之,原有战略假定环境的稳定性和可识别性。而现在企业所处的环境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本文针对环境变化对战略的巨大影响,引入价值网的分析模式,对在不确定性和动态环境下战略理论的逻辑思维模式进行分析,力图找到所在行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发展战略。在本文中,从宏观环境对战略和行业环境对战略的影响入手,对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挖掘;同时,从企业角度,对基于不确定性环境和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廊雪面粉公司的具体实例,详细描述了面粉行业的动态性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廊雪面粉公司基于动态环境下的战略要点。

卜轶彪[8](2004)在《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麦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二大品种,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5%左右。我国小麦的质量相对比较低,但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绝大部分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增长迅速,但大部分优质小麦需求仍需依赖进口来满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优质小麦几乎全部依靠进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尽管国产优质小麦在全部小麦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同时,普通小麦已经供大于求,特别是国内品质低劣的春小麦几乎没有市场需求。 小麦生产的区域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小麦的区域流通成为必然。小麦的区域间流动(包括流动方向和流动数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区域间小麦供给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而且随着供给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输入地区和输出地区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体趋势是,小麦供给水平在年度间和不同季节呈波动状态,增减相互交替;而小麦消费水平是因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替代品的变换呈减少趋势。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较好地阐述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并且对影响小麦流通的因素以及入世后我国小麦市场受到的影响作了讨论。本论文采用的第一手数据来自小麦流通实地调查,小麦分地区产量、消费量以及贸易量等数据主要是来自统计资料和研究报告。小麦流通实地调研地区包括小麦主产区(河南)和小麦主销区(广东、重庆、上海)。分析小麦的比较优势或者政策对小麦市场的扭曲主要是通过NPR计算来进行。 结果显示: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取向,统计数据显示,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占社会粮食流通总量的比重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90%下降到2003年的50%以下,非国营粮食流通企业(包括集体和私营)的粮食经营量逐渐增加,已经逐渐取代地方粮食局成为地区小麦贸易的主渠道。我们的分析同样表明,我国产销区小麦市场价格基本上是一体化的,产区小麦价格与销区小麦价格的差距与产销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基本吻合,政府对国内小麦贸易干预程度较低,小麦价格信号在国内市场的传递过程中没有受到扭曲,市场效率较高。我国只有黄淮地区和西南地区是小麦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地区,可以向其他地区输出小麦,其余地区均为产量不足消费量的小麦输入地区。而且从1992/93年度至2002/03年度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小麦输出地区能够输出的小麦数量在逐渐减少,而小麦输入地区需要输入的小麦数量在逐渐增加,这也反映了全国小麦总体产需关系的变化趋势。2000年以前,我国小麦国内批发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到岸价格),最高时NPR达到96%。从1988年开始NPR值开始逐渐减小,国内价格开始向国际价格趋近,到2000年时,NPR值下降至18%,说明国内价格仍然比国际价格高18%。在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期间,我国优质小麦价格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的对比关系出现过反复,大部分时间都是国内优质小麦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NPR值基本在15%左右,只有在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期间NPR为负值,说明我国优质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但从2003年11月,我国国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同期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上涨幅度低于国内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因此NPR值又重新回到15-25%的水平。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将进口较多的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主要冲击的将是国内优质小麦市场,而对于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份额的普通小麦市场则影响不大。

王积军[9](2004)在《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入世前,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预测,我国小麦将面临进口小麦,尤其是美国小麦的冲击。入世两年来,我国小麦进口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减少趋势。面对这种变化,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应如何定位,政府部门和研究研究人员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本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了测算,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小麦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国际比较。同时,对世界主要小麦进出口国特征、我国小麦供需特点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还很弱,与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如品质整体水平较差且不稳定、生产成本高、质量标准和品质检测体系不健全、加工工艺落后和缺少深加工,以及产销脱节等问题。但近几年,我国小麦,尤其是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育出一批品质与进口小麦品质相当的品种,优势区域逐步形成,首次实现了食用小麦出口,河南郑州小麦列入全球硬质小麦报价单。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小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高,而且在东南亚市场具有明显的区位价格优势。 为尽快提高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今后应采取如下战略和措施:一是要制定立足于国内主战场,适当向东南亚国家出口的发展战略;二是通过加强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和标准化栽培等措施,稳定提高小麦品质和供货能力;三是完善我国小麦各类标准,为生产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作为限制国外小麦进口的技术壁垒:四是加大小麦加工的技改力度,发展小麦精深加工:五是建立健全小麦品质检测体系,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六是加强技术研究和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降低小麦生产成本;七是研究小麦TCK的预警与控制,确保我国小麦安全。

廖文彬[10](2004)在《台湾大成集团的大陆发展之路》文中研究说明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台湾已逐步发展为大陆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则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可以说,两岸的经贸往来已经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快速发展。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投资于大陆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1990年前后第一批台资企业进军大陆起,到现在投资大陆的这些台湾企业大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许多企业不是盈利大幅增加就是扭亏为盈,成为岛内母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目前在大陆近60%的台资企业都赚钱。本报告调查并分析了一家投资于祖国大陆的台资农畜产品企业——台湾大成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报告主要从业务领域,运营模式,行业背景,企业文化,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记录和分析了公司从1990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开始,到如今成为在中国大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本报告分上下两篇,上篇包含前四章,分别是大成集团基本情况介绍,饲料和肉品行业背景介绍,大成集团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发展历程,大成集团在大陆的运作管理;下篇包含后三章,分别为大成集团在大陆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目前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策略阐述出本人的一些见解。

二、入世与我国面粉工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与我国面粉工业(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爱菊集团探路农企“走出去”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安全形势严峻,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1.1.2 “一带一路”建设为农业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机遇
        1.1.3 加快推进和支持农业“走出去”,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理论依据
        1.4.1 要素禀赋理论
        1.4.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4.3 产品差异化战略理论
2.基本案情
    2.1 爱菊集团国内发展简介
        2.1.1 股份制改革、集团重组、产业链延伸
        2.1.2 三大放心工程
        2.1.3 两个产业化基地
        2.1.4 开展宣传营销,建立销售网络
    2.2 爱菊集团“两步走”走出国门
        2.2.1 开展粮油进口贸易
        2.2.2 建立农产品加工种植基地
3.基于SWOT分析爱菊集团“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3.1 爱菊集团“走出去”SWOT分析
        3.1.1 优势
        3.1.2 劣势
        3.1.3 机遇
        3.1.4 威胁
    3.2 爱菊集团“走出去”战略选择
4.爱菊集团在哈国投资采取的对策和取得的效果
    4.1 爱菊集团“走出去”采取的对策
        4.1.1 积极寻求两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
        4.1.2 用行动获取哈国民众支持
        4.1.3 尊重当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
        4.1.4 与高校、研究所合作,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4.1.5 依托国际港务区和中欧班列带来的便捷优势
    4.2 爱菊集团“走出去”取得的效果
        4.2.1 得到了中哈两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4.2.2 爱菊集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4.2.3 在哈项目稳步推进,进口农产品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
5.爱菊集团对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5.1 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5.1.1 做好详细的前期调查
        5.1.2 积极寻求国家和政策支持
    5.2 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5.2.1 尊重当地风俗文化
        5.2.2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5.2.3 诚信经营,以质取胜
    5.3 重视人才和科技创新
        5.3.1 重视培养和吸引人才
        5.3.2 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
    5.4 加强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和产业链建设
        5.4.1 加强企业间沟通与合作
        5.4.2 抱团“出海”实现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粮食进出口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粮食安全与粮食进出口的研究
        三、关于中国粮食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研究
        四、关于粮食进口及合理规模的研究
        五、关于全球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六、关于中国粮食进出口政策的研究
        七、对粮食进出口及其政策研究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
        一、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粮食进出口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三、新贸易理论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关于贸易政策的理论
        一、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
        二、发展中国家贸易理论
        三、发展中国家产业保护理论与政策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关于粮食保护政策的理论
        一、农业与粮食的重要意义
        二、粮食生产的特点
        三、农业和粮食保护的依据
    第四节 粮食国际贸易理论
        一、粮食国际贸易的意义
        二、粮食国际贸易的特点
        三、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四、对中国粮食进出口的几点认识
第三章 中国粮食进出口及其政策演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前的粮食进出口政策
        一、1912—1937年粮食进出口政策
        二、抗战时期的粮食边境政策
        三、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的粮食进出口政策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粮食进出口政策
        一、1977—2000年粮食进出口政策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粮食进出口政策
    第三节 粮食进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
        一、粮食进出口变化的特点
        二、粮食进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中国粮食进出口形势
        一、粮食进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粮食进出口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第四章 影响粮食进出口的因素与中国粮食竞争力
    第一节 影响粮食进出口的需求因素
        一、人口增长直接增加粮食需求量
        二、消费结构变化导致对粮食需求增加
        三、工业用粮增加较多
    第二节 影响粮食进出口的生产因素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发展影响较大
        二、粮食单产提高是粮食增产的主因
        三、生态环境变化对粮食生产及进出口的影响
    第三节 政策因素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
        一、粮食进出口政策的影响
        二、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影响
        三、货币与产业政策的影响
    第四节 粮食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一、粮食进口的益处
        二、粮食进口的弊端
    第五节 中国粮食的竞争力
        一、粮食竞争力的衡量方法
        二、粮食生产成本比较
        三、国内外粮食价格与质量比较
第五章 世界粮食进出口格局及其政策
    第一节 世界粮食生产格局
        一、世界粮食生产格局
        二、全球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趋势
    第二节 全球粮食进出口格局及其变化趋势
        一、世界粮食进出口格局
        二、世界粮食进出口变化趋势
    第三节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粮食进出口政策
        一、日韩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粮食进出口政策
        二、欧盟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粮食进出口政策
        三、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粮食进出口政策
        四、巴西、阿根廷的粮食进出口政策
    第四节 国外粮食进出口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一、各国均对粮食进出口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干预
        二、粮食出口国与进口国政策存在较大差异
        三、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粮食进出口法律法规体系
        四、有效利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粮食市场
        五、支持国内粮食生产是各国通行的做法
第六章 优化中国粮食进出口格局
    第一节 粮食进口规模与粮食安全
        一、粮食进口规模应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相适应
        二、粮食进口规模应与我国粮食供给潜力和消费趋势相适应
        三、进口规模不应对我国粮食市场和种粮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四、进口规模应与国际贸易总量相适应
    第二节 优化粮食进出口品种结构
        一、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出口现状
        二、优化我国粮食进口品种结构
    第三节 优化粮食进出口的地区结构
        一、粮食进口的区域结构
        二、优化粮食进口区域结构的建议
第七章 完善中国粮食进出口政策的建议
    第一节 中国粮食进出口政策的目标与原则
        一、粮食进出口政策的目标
        二、粮食进出口政策制定的原则
    第二节 完善国内粮食发展政策
        一、改善生态环境,为粮食生产提供持续的发展环境
        二、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三、重视粮食质量问题,保障食用卫生健康
        四、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为建立粮食进出口建立缓冲机制
        五、加快粮食流通体系的发展,形成稳定秩序高效的粮食市场
    第三节 扩大粮食对外投资
        一、对外粮食投资进展
        二、多措并举推进对外粮食投资
    第四节 完善粮食进出口政策的具体措施
        一、重新审视我国粮食进出口战略
        二、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贸易关系,优化进口区域结构
        三、深化改革,理顺粮食国际贸易管理体制
        四、培育大型粮食贸易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做好粮食进出口信息服务
        六、深化与粮食出口国政府间的关系
        七、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中国小麦和棉花价格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经济波动理论
    2.2 局部均衡理论
    2.3 价格支持政策的福利分析
    2.4 补贴政策的福利分析
    2.5 产业链价格波动传导非对称性的理论分析
    2.6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第三章 价格波动的测算及特征
    3.1 价格波动的测算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3.2 小麦价格波动的测算及特征
    3.3 棉花价格波动的测算及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价格波动的成因
    4.1 小麦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4.2 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局部均衡模拟
    5.1 理论框架
    5.2 小麦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局部均衡模拟
    5.3 棉花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局部均衡模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业链价格波动传导
    6.1 研究方法
    6.2 小麦产业链价格波动传导
    6.3 棉花产业链价格波动传导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波动传导
    7.1 研究方法
    7.2 小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波动传导
    7.3 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波动传导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政策含义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含义
    8.3 本文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述评
        1.2.1 外资与粮食安全研究述评
        1.2.2 产业控制力理论研究述评
        1.2.3 经济学三维分析方法述评
        1.2.4 本文研究视角及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2 战略性粮食产业的基本概念及地位
    2.1 战略性粮食产业的概念
        2.1.1 粮食产业的分类和属性
        2.1.2 识别战略性粮食产业的必要性
        2.1.3 识别战略性粮食产业的标准
        2.1.4 战略性粮食产业的内涵及外延
    2.2 战略性粮食产品的概念
        2.2.1 粮食产品的分类和属性
        2.2.2 识别战略性粮食产品的必要性
        2.2.3 识别战略性粮食产品的标准
        2.2.4 战略性粮食产品的内涵及外延
    2.3 战略性粮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3.1 保障粮食产业安全的关键产业
        2.3.2 促进饮食结构升级的支撑产业
        2.3.3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产业
    2.4 战略性粮食产业的发展前景
        2.4.1 未来的机遇
        2.4.2 面临的挑战
3 产业控制力理论的扩展
    3.1 产业控制力概念的扩展
        3.1.1 产业控制力内涵的扩展
        3.1.2 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的扩展
    3.2 产业控制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3.2.1 二者之间的比较
        3.2.2 产业控制力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3.2.3 产业控制力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定性分析
        3.2.4 产业竞争力对产业控制力的影响
    3.3 产业控制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3.3.1 产业控制力的来源
        3.3.2 产业控制力的影响因素
    3.4 产业控制力研究方法的扩展
        3.4.1 三维分析模型的构建
        3.4.2 三维分析模型的实证方法
        3.4.3 产业控制力三维分析模型的理论探讨
4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环节分析
    4.1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构成
        4.1.1 粮食产业链的构成
        4.1.2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构成
    4.2 战略性粮食产业的研发控制力
        4.2.1 种子产业
        4.2.2 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业
    4.3 战略性粮食产业的生产控制力
        4.3.1 农业
        4.3.2 畜牧业
    4.4 战略性粮食产业的加工控制力
        4.4.1 谷物磨制业
        4.4.2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4.4.3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
        4.4.4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4.5 战略性粮食产业的流通控制力
        4.5.1 粮食批发业
        4.5.2 粮食收储业
    4.6 产业链维度下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综合评价
        4.6.1 内外贸一体化视角下的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分析
        4.6.2 基于 S-C-P 范式的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分析
5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历史演化
    5.1 1978-1991 年:产业控制力的形成时期
        5.1.1 三类产业控制力主体初步形成
        5.1.2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初步形成
        5.1.3 战略性粮食产品进口依存度较低
    5.2 1992-2001 年:产业控制力的成长时期
        5.2.1 外资产业控制力的成长期
        5.2.2 内资企业的调整
    5.3 2002 年至今:产业控制力的加速增长时期
        5.3.1 内资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5.3.2 外资产业控制力的增长和调整
        5.3.3 内资粮油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5.3.4 战略性粮食产品进口规模增速加快
    5.4 时间维度下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综合评价
        5.4.1 基于 Verhulst 模型的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走势分析
        5.4.2 基于 FDI 业绩指数的战略性粮食产业利用外资绩效评价
6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空间分布
    6.1 全球战略性粮食产品控制力的空间布局
        6.1.1 全球战略性粮食产品生产的区域控制
        6.1.2 全球战略性粮食产品进出口的区域控制
        6.1.3 跨国粮商与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区域控制
    6.2 我国各地区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空间分异(Ⅰ)
        6.2.1 研发控制力集聚于西北、西南等地区
        6.2.2 生产控制力集聚于粮食主产区
    6.3 我国各地区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空间分异(Ⅱ)
        6.3.1 加工控制力集聚于粮食主产区
        6.3.2 流通控制力集聚于北京、广东等粮食主销区
    6.4 空间维度下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综合评价
        6.4.1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空间演化趋势
        6.4.2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市域和县域分析视角
7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的三维实证分析
    7.1 基于三维灰色分析的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综合评价
        7.1.1 数据处理及方法
        7.1.2 产品控制力排序
        7.1.3 区域控制力排序
        7.1.4 产业控制力排序
    7.2 基于三维 GIS 的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地图
        7.2.1 数据处理及方法
        7.2.2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地图(I):粮食种植业
        7.2.3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地图(II):粮食加工业
        7.2.4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地图(Ⅲ):粮食流通业
    7.3 基于三维主成分分析的战略性粮产业控制力影响因素
        7.3.1 数据处理及方法
        7.3.2 粮食生产控制力影响因素
        7.3.3 粮食加工控制力影响因素
        7.3.4 粮食流通控制力影响因素
    7.4 基于灰色面板数据的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经济效应分析
        7.4.1 数据处理及方法
        7.4.2 产业控制力的溢出效应
        7.4.3 产业控制力的挤出效应
8 总结
    8.1 基本结论
        8.1.1 战略性粮食产业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发展
        8.1.2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时空分布不均衡
        8.1.3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呈 S 型发展趋势
        8.1.4 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内外资差距较大
        8.1.5 战略性粮食产品的控制力水平差异较大
    8.2 具体建议
        8.2.1 分区域完善战略性粮食产业的规制政策
        8.2.2 分区域完善战略性粮食产业的支持政策
        8.2.3 战略性粮食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路径选择
        8.2.4 战略性粮食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8.3 研究展望
        8.3.1 研究内容的深化
        8.3.2 研究方法的完善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跨国资本进入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关于粮食安全概念研究的概述
        2.1.2 国外关于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的概述
        2.1.3 国外关于粮食生产和食物体系研究的概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国内关于粮食安全概念研究的概述
        2.2.2 国内关于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研究的概述
        2.2.3 国内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研究的概述
        2.2.4 国内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的概述
        2.2.5 国内关于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研究的概述
        2.2.6 国内关于我国粮食安全对策研究的概述
    2.3 简要评价与分析
第3章 粮食安全与垄断资本的相关理论
    3.1 粮食安全的相关理论
        3.1.1 粮食生产的基础性作用
        3.1.2 产业关联理论
        3.1.3 公共产品理论
        3.1.4 外部性理论
        3.1.5 需求弹性理论
        3.1.6 规模收益理论
        3.1.7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3.2 垄断资本的相关理论
        3.2.1 列宁的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3.2.2 西方经济学的垄断理论
第4章 我国粮食生产及安全的现状
    4.1 我国粮食生产方式的现状
        4.1.1 我国粮食生产人地关系高度紧张
        4.1.2 我国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4.1.3 我国粮食生产的商品化率较低
        4.1.4 我国粮食生产链条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4.2 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
        4.2.1 1949-2003 年粮食生产情况回顾
        4.2.2 2004-2010年粮食生产情况回顾
        4.2.3 我国粮食安全的静态评价
        4.2.4 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4.3 跨国资本进入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
        4.3.1 跨国资本合谋使我国大豆产业沦陷
        4.3.2 跨国粮商布局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威胁
        4.3.3 转基因种业布局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威胁
第5章 跨国资本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成因
    5.1 WTO为跨国粮食巨头的扩张提供了合法性
        5.1.1 WTO是跨国粮食巨头扩张的合法外衣
        5.1.2 WTO使许多发展中国家丧失粮食自给能力
    5.2 传统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大农业的不对等竞争
        5.2.1 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是现代化的大农业生产
        5.2.2 "入世"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不对等的竞争
    5.3 发达国家巨额农业补贴使我国面临不公平的竞争
        5.3.1 巨额农业补贴的实质是农产品的倾销
        5.3.2 巨额农业补贴的牺牲品——海地
        5.3.3 巨额农业补贴威胁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
    5.4 跨国粮食巨头全产业链控制下的力量悬殊的竞争
        5.4.1 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控制和经营
        5.4.2 全产业链控制下农民由小农到附庸的蜕变
        5.4.3 跨国粮商全产业链控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冲击
    5.5 转基因专利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冲击
        5.5.1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迅猛推广
        5.5.2 跨国种业巨头垄断转基因种子专利
        5.5.3 跨国种业巨头的垄断优势
第6章 主要国家粮食生产与安全的比较与借鉴
    6.1 美国粮食生产与政策保障
        6.1.1 高度垄断和集中的粮食生产
        6.1.2 高能耗的粮食生产
        6.1.3 巨额补贴的粮食生产
        6.1.4 掌握全球粮食主导权是美国的国家战略
    6.2 欧盟及其主要国家法德的粮食生产与政策保障
        6.2.1 法德粮食生产与政策保障
        6.2.2 欧盟粮食生产的政策保障
    6.3 日本粮食生产与政策保障
        6.3.1 日本牺牲农业实现工业化的道路
        6.3.2 日本对其稻米生产实行巨额农业补贴
    6.4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墨西哥粮食生产与安全
        6.4.1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墨西哥农业的打击
        6.4.2 墨西哥玉米种植的"吉芬现象"
        6.4.3 墨西哥农民和消费者处于食物利润分配的边缘
    6.5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6.5.1 美国粮食生产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6.5.2 法德粮食生产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6.5.3 日本粮食生产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6.5.4 墨西哥粮食生产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6.5.5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第7章 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7.1 提升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7.1.1 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7.1.2 大力调整粮食品种结构
        7.1.3 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和储备布局
        7.1.4 建立粮食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
    7.2 加强农业财政支持与保护力度
        7.2.1 "入世"我国在农业支持方面的承诺
        7.2.2 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7.2.3 调整"黄箱"政策
        7.2.4 试用"蓝箱"政策
        7.2.5 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和农业支持政策法律体系
    7.3 充分利用反垄断法制约跨国粮商行为
        7.3.1 运用反垄断法保障粮食产业安全
        7.3.2 运用反垄断法制约跨国粮商垄断行为
    7.4 推进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
        7.4.1 建立粮食生产和经营者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7.4.2 积极发展产购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7.4.3 促进粮食巨型集团的形成
    7.5 提升种业竞争力
        7.5.1 建立独立的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与检测机构
        7.5.2 建立严格的种质资源保护制度
        7.5.3 调整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研究体制
        7.5.4 推动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7.6 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的金融支持机制
        7.6.1 加强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金融支持力度
        7.6.2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机制
        7.6.3 拓宽农村金融支持"三农"领域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当前我国面粉企业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低成本战略
    1.1 调整规模和布局
    1.2 培育国产优质小麦
    1.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2 产品差异化战略
    2.1 专用粉的开发
    2.2 通用粉品种细分化
3 品牌战略
    3.1 品牌塑造的途径
    3.2 品牌维护和规划

(7)基于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廊雪面粉公司战略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引言
    1.2 企业战略的环境因素及其变动特点
        1.2.1 企业的环境因素
        1.2.2 企业战略环境变动的特点
    1.3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点
        1.3.1 本文的基本思路
        1.3.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分析
    2.1 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
        2.1.1 环境不确定性的界定及其层次
        2.1.2 不确定性层次之间的关系分析
    2.2 企业环境的动态性分析
第三章 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及全新战略思维模式的构建
    3.1 宏观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路径研究
        3.1.1 通过对行业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战略
        3.1.2 通过对产业集中化和分散化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战略
        3.1.3 通过对企业间关系,尤其是对竞争者环境的影响影响企业战略
        3.1.4 通过对企业边界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战略
    3.2 行业变动轨迹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分析
        3.2.1 行业变动的四种轨迹
        3.2.2 确定企业所在行业的变化轨迹
        3.2.3 行业变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3.3 五力环境模型的发展——企业价值网
    3.4 构建全新的企业战略思维模式
    3.5 企业战略思维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廊雪面粉公司的动态环境分析
    4.1 廊雪面粉公司简介
        4.1.1 企业概况
        4.1.2 企业内部优势
        4.1.3 存在的问题
    4.2 廊雪面粉公司宏观动态环境分析
        4.2.1 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
        4.2.2 区域因素及其动态变化
        4.2.3 技术因素的动态变化
        4.2.4 政治法律因素的动态变化
        4.2.5 加入 WTO 带来的影响
    4.3 行业动态环境分析
        4.3.1 我国面粉工业的发展历程
        4.3.2 面粉行业发展中的三次整合
    4.4 环境变化是行业整合的根本原因
第五章 廊雪面粉公司适应动态环境的战略要点
    5.1 面粉行业变动轨迹对廊雪面粉公司产生的影响
        5.1.1 面粉行业处于渐进式变化轨迹上及行业的层次界定
        5.1.2 渐进式的行业变化对廊雪面粉公司的影响
    5.2 廊雪面粉公司环境的价值网分析
        5.2.1 波特(Porter)竞争结构模型
        5.2.2 廊雪面粉公司环境价值网分析
    5.3 廊雪面粉公司在新的战略思维下的战略要点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入世前小麦流通格局
    2.2 入世对小麦流通格局的影响
    2.3 如何应对入世对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影响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方法
    3.1 名义保护率(NPR)的计算
    3.2 进口小麦与国产小麦的可比性
    3.3 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
第四章 建国以来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
    4.1 改革开放以前的粮食流通体制(1949-1978)
    4.2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七个阶段
    4.3 建国以来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
        4.3.1 小麦流通环节
        4.3.2 小麦流通渠道
        4.3.3 小麦流通成本
        4.3.4 小麦流通数量
    4.4 1993年以来我国小麦流通基本情况
        4.4.1 我国小麦产区分布及特点
        4.4.2 我国小麦销区分布及特点
        4.4.3 我国小麦供求关系变化情况
        4.4.4 我国小麦分地区产消对比情况
        4.4.5 区域间交通运输能力分析
        4.4.6 小麦贸易流向分析
        4.4.7 小麦贸易价值流情况
        4.4.8 进口小麦流通情况
    4.5 1993年以来我国优质小麦流通基本情况
        4.5.1 专用面粉在国内消费市场的比例
        4.5.2 优质小麦的生产现状与分布
        4.5.3 优质小麦的消费区域
        4.5.4 国产优质小麦替代进口比率提高
        4.5.5 优质小麦的供求平衡分析
第五章 贸易开放格局下我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趋势
    5.1 加入WTO将对国内优质小麦形成冲击
        5.1.1 进口小麦品质与我国优质小麦国家标准对比
        5.1.2 国产小麦与进口小麦质量差距分析
        5.1.3 国产优质麦完全替代进口麦的可能性
        5.1.4 入世后限制小麦进口量的主要因素
    5.2 加入WTO对国内普通小麦影响不大
    5.3 NPR研究国内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5.3.1 NPR研究国内普通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5.3.2 NPR研究国内优质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第六章 在新的供求形势下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
    6.1 2004-2005年国内小麦市场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6.2 供求形势决定小麦价格长期看涨
    6.3 粮食市场放开对小麦市场的影响
    6.4 暂免小麦进口增值税带来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4 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世界小麦供需特点及主要贸易国基本情况
    2.1 世界小麦供需特点
    2.2 世界小麦主产国基本情况
    2.3 亚洲小麦主要进口国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 我国小麦供需特点及竞争力现状
    3.1 我国小麦供需特点
    3.2 入世后我国小麦生产和贸易面临的形势
    3.3 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现状
第四章 我国小麦竞争优劣势分析
    4.1 我国小麦潜在市场竞争优势
    4.2 我国小麦市场竞争劣势分析
第五章 提升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5.1 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5.2 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技水平
    5.3 加强基地建设,完善产销衔接
    5.4 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品质检测
    5.5 培育经营主体,提高竞争能力
    5.6 加强检疫和预防,控制TCK扩散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介

(10)台湾大成集团的大陆发展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台湾大成集团的大陆发展之路
引言
上篇 案例主体
    第一章 大成集团介绍
    
1.1 大成集团
    
    1.1.1 大成集团简介
    
    1.1.2 大成集团的企业精神
    
    1.1.3 大成集团的经营哲学
    
    1.1.4 大成集团的愿景
    
    1.1.5 大成集团的组织结构图
    
1.2 大成集团七大事业群
    
    1.2.1 基本农畜事业群
    
    1.2.2 亚洲营养事业群
    
    1.2.3 水产事业群
    
    1.2.4 面粉事业群
    
    1.2.5 餐饮服务事业群
    
    1.2.6 数码价值事业群
    
    1.2.7 东北亚农畜事业群
    
1.3 大成东北亚公司(NAC)
    第二章 行业背景介绍
    
2.1 中国的畜牧和肉品行业
    
    2.1.1 中国肉类总产量
    
    2.1.2 中国人均肉类产量
    
    2.1.3 畜种结构
    
    2.1.4 畜产品市场与消费
    
2.2 中国的家禽业
    
2.3 中国饲料产业
    
    2.3.1 总体状况
    
    2.3.2 发展前景
    第三章 大成集团在大陆的业务发展
    
3.1 概述
    
3.2 饲料业务
    
3.3 肉品、食品业务
    
3.4 公司业绩
    第四章 大成集团在大陆的运作管理
    
4.1 业务管理架构
    
4.2 总裁韩家寰其人
    
4.3 竞争策略
    
4.4 人力资源
    
4.5 产品研发
    
4.6 成本管理
    
4.7 品质控制
    
4.8 信息技术运用
下篇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大成集团在大陆成功要素
    
5.1 企业精神与领袖魅力
    
5.2 人力资源
    
5.3 对研发的重视
    
5.4 IT技术运用
    第六章 大成集团面临的挑战
    
6.1 产品价值被认可的程度
    
6.2 WTO以后世界竞争加剧.
    
6.3 肉鸡消费市场的非市场因素
    
6.4 一些风险因素增加
    第七章 大成集团未来的业务领域
    
7.1 向西部拓展
    
7.2 冷鲜肉前景看好
    
7.3 奶牛饲料
    
7.4 蛋制品加工行业
    附录1: 大成集团事业版图
    附录2: 大成集团大事记.
    附录3: 大成集团组织结构图.
    附录4: 大成东北亚公司组织结构图 第二篇 打击走私对福建上市公司的影响
前言
第一章 背景介绍
第二章 研究方法概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章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第五章 结论 第三篇 “TCL王牌”彩电的营销策略分析
前 言
第一章 中国彩电行业发展概况和TCL简介
    1.1 行业概述
    1.2 TCL简介
第二章 入市--TCL进入彩电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2.1 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
    2.2 市场需求分析
    2.3 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
    2.4 SWOT分析
    
2.4.1 优势(Strengths)
    
2.4.2 劣势(Weakness)
    
2.4.3 机会(Opportunities)
    
2.4.4 威胁(Threat)
    2.5 战略实施
    2.6 进入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2.6.1 产品策略
    
2.6.2 品牌决策
    
2.6.3 分销策略
    
2.6.4 价格策略
    
2.6.5 广告策略
第三章 保市--TCL进入彩电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3.1 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
    3.2 市场需求分析
    3.3 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
    3.4 SWOT分析
    
3.4.1 优势(Strengths)
    
3.4.2 劣势(Weakness)
    
3.4.3 机会(Opportunities)
    
3.4.4 威胁(Threat)
    3.5 作为市场领先者的营销策略分析
    
3.5.1 产品策略
    
3.5.2 品牌决策
    
3.5.3 分销策略
    
3.5.4 价格策略
    
3.5.5 广告策略
    
3.5.6 新产品开发策略
第四章 TCL目前整体营销策略的优劣势分析和建议 第四篇 长虹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章 公司业务与战略概述
    1.1 宏观经济
    1.2 行业状况
    1.3 企业现状
    
1.3.1 长虹
    
1.3.2 竞争对手
第二章 财务分析
    2.1 现金流和损益表对比分析
    2.2 各项财务指标
    
2.2.1 收益指标
    
2.2.2 流动性指标
    
2.2.3 资产运作指标
    
2.2.4 债务比率
    
2.2.5 小结
    2.3 杜邦分析法
    
2.3.1 理论分析
    
2.3.2 ROE及其三个构成部分分析
    
2.3.3 销售净利润率分析
    
2.3.4 资产周转率分析
    
2.3.5 权益乘数分析
    
2.3.6 杜邦分析法总结
    2.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入世与我国面粉工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爱菊集团探路农企“走出去”的经验与启示[D]. 罗函.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2]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D]. 张树淼. 武汉大学, 2015(07)
  • [3]中国小麦和棉花价格波动研究[D]. 朱海燕.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9)
  • [4]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研究[D]. 马松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08)
  • [5]跨国资本进入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王金萍. 辽宁大学, 2011(01)
  • [6]当前我国面粉企业营销战略研究[J]. 李秋枫,刘丽,娄定风. 面粉通讯, 2006(05)
  • [7]基于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廊雪面粉公司战略环境研究[D]. 杨献辉. 天津大学, 2006(01)
  • [8]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D]. 卜轶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04)
  • [9]我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积军.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10]台湾大成集团的大陆发展之路[D]. 廖文彬. 清华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加入WTO与我国面粉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