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性质研究

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性质研究

杨琴[1]2004年在《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陕北富县探区中生界沉积相垂向演化与横向变化频繁、储层空间展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差、构造圈闭不发育,导致该区“井井见油,口口不长流”,寻找储层相对发育的岩性、地层隐蔽型圈闭是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本文从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着手,对延长组砂岩储层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储层品质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前期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骨架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开展了初步的储层预测工作。 1.延长组储集岩主要为细粒的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等,还有少量的石英砂岩。砂岩的结构成熟度中等——差,成分成熟度较低,多柔性组分。 2.研究区内主要有5种成岩作用类型,即:压实作用(机械压实和化学溶蚀)、泥质胶结作用、钙质胶结作用、硅质和长石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 3.平面成岩场研究表明,不同层位中成岩作用类型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其中,长8段成岩作用分异性较强。 4、储层的成岩作用具有良好的期次性和世代性。压实作用最先发生,其次是各种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最晚。胶结作用的序列也十分清晰,从早到晚依次为:泥质胶结——硅质胶结——钙质胶结。其中,泥质胶结具有多期性,可从早成岩阶段一直延续到晚成岩阶段,泥质胶结物则表现出两种产状(孔隙衬边和孔隙充填)。 5.有机质热演化研究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镜质体反射率(R_0)主要在0.51-1.26%之间,其中长1-长6段为0.66-1.18%,进入成熟期,长7-长8段为0.76-1.26%,为成熟期-高成熟期,长9-长10段为0.95-1.07%,为高成熟期。结合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和岩矿薄片等测试资料所反映的成岩演化特征,综合分析分析认为延长组地层曾达到晚成岩阶段A—B期。 6.研究区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剩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原生粒间孔、裂缝和铸模孔较少。孔隙平均孔径53.47 μm,平均喉道宽度15.76 μm,平均配位数1.12,平均孔喉比1.44。 7.基于压汞测试分析和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分析,按长庆油田延长组低孔渗砂岩分类标准,长8段砂岩为细小孔微细喉型及微孔微喉型储层,属Ⅳ~Ⅴ型;长6段砂岩为小孔细喉型及细小孔微细喉型,属Ⅲ~Ⅳ型;长2段砂岩为细小孔微细喉型及微孔微喉型储层,属Ⅲ~Ⅳ型。 8、建立了研究区深度-孔隙度关系模板,深度-渗透率关系模板,发现埋深与储集性能呈负相关;进行了同一深度段的沉积物粒度与孔隙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呈较好正相关;进行了同一深度段不同沉积相的储集性能比较,发现分流河道砂体具有最好的孔渗性,决口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决口扇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差。9.对影响储集性能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评价,认为主要是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叁大因素。 10.研究区内储层类型主要为叁角洲储层和浊积体储层,长8段和长6段为潜在优质储层段。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品质评价延长组

郭艳琴[2]2006年在《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解释、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储层岩性物性分析等手段,对富县探区延长组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论文在富县探区首次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观点和方法,把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4个长期、9个中期和24个短期4级规模的地层旋回,并与延长组传统的地层划分进行对比。根据古水流方向和轻重矿物分析认为沉积物主要来自东北方向,母岩为北部大青山地区的上太古界乌拉山群和下元古界二道凹群的变质岩。识别出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是富县探区延长组油气储集的骨架砂体,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 富县探区延长组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杂基含量低,胶结物含量高,主要是方解石、绿泥石膜,其次是水云母、自生石英、长石、网状粘土、高岭石及浊沸石等。成岩作用普遍进入晚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胶结、交代及溶蚀作用,其中压实、胶结作用是降低砂岩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则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主要成岩相有绿泥石薄膜胶结相、泥质胶结相、石英、长石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及浊沸石溶蚀相,其中绿泥石薄膜胶结相和浊沸石溶蚀相发育区物性较好,而碳酸盐胶结相发育区物性差,常为成岩致密带。 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溶蚀填隙物内孔隙及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为研究区主要孔隙类型,孔喉结构为:小孔细喉型、小孔微细喉型、小孔微喉型、微细孔微细喉型及微细孔微喉型,为低孔、低渗储层,且具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上长2和长3油层组物性最好,长8、长6油层组次之,长7油层组最差。富县探区各种敏感性均表现为中等以下的敏感性程度,基本不会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某些地区甚至还出现盐酸酸化后渗透率上升,储层物性得到改善的情况,酸化可作为研究区油气开发生产的有效手段。 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构造背景和成岩作用叁大因素控制。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表现为:延长组储层粒度总体较细、长石、岩屑等塑性碎屑颖粒、胶结物含量高,决定了延长组原始物性较差;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背景决定了构造活动弱、热流值低,导致了延长组储层经过了较长时间和较高强度的压实、胶结作用与较晚的有机质成熟时间、较弱的有机酸溶蚀和裂缝的不发育。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研究区延长组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 综合分析富县探区储层孔渗参数,参考前人储层评价研究,将富县探区储层划分为四类,并对各油层组储层的分类和平面展布进行研究。通过找砂体发育带及高孔、高渗带结合产能特征和测井资料在富县探区延长组不同层位优选出11个油气有利区块,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王运所[3]2006年在《陕北富县探区长3段储层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陕北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东南部,面积3834.51km2,探区内无断层发育,中生界延长组长3段为地层自西向东为逐渐抬升的平缓单斜,局部发育低幅鼻隆构造。该探区已在长3段上报叁级储量5152.74万吨,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围绕如何确定有利物性发育带及岩性圈闭这一核心任务,充分利用各种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进行了长3段分亚段大比例尺沉积相研究并建立了沉积模式、归纳了砂体展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储层储集性能分析、储层分类评价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最终预测了有利勘探目标,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富县探区长3段的主要认识有:(1)砂岩以长石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2)为受东北物源控制的叁角洲沉积环境和湖泊沉积环境组成。叁角洲前缘亚相较发育,滨浅湖相主要分布在探区的西、南部。叁角洲分流河道是研究区主要储层。物源方向为北东向,南部物源不发育。(3)累计砂岩厚度为30-65m,砂体沿NE-SW向呈条带状分布,其分布范围主要受叁角洲体系的分流河道微相控制。(4)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是溶蚀粒间孔、粒内溶孔及局部发育的裂缝(隙),孔隙结构较差。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为压实作用、胶结、和溶解作用,前两种作用降低了该区储层品质,但石油侵位作用、粘土膜形成作用和浊沸石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的孔渗结构,是决定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长3段现今主要处于晚成岩阶段的A期。(5)储层可划分为叁类:Ⅰ类(好储层)、Ⅱ类(中等储层)、Ⅲ类(差储层)。Ⅰ类、Ⅱ类储层岩性较纯,以细砂岩为主,含油性较好;Ⅲ类岩性以粉砂岩及灰质、泥质胶结较重的细纱岩为主,基本不含油;有效储层主要为Ⅰ类、Ⅱ类储层。(6)沉积、成岩、构造等作用是影响长3段储层发育与展布的主要因素,岩性及构造-岩性圈闭是最基本的圈闭类型。长3段的勘探在做好已发现油藏的滚动扩边的同时,预测下步勘探有利区为探区东北部的富古5井区、富古6井区、北道德-羊泉地区。

谢渊[4]2002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叁迭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文中提出世界上很大一部分油气资源赋存于湖相沉积盆地中,特别是我国具有陆相湖盆成油的显着特点。因此,湖盆的地质研究一直是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湖盆层序地层学更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课题,也是当今地学中争议极大的、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难点;而鄂尔多斯湖盆富县探区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的深入研究已成为该区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要求。鉴于此,本论文选题“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富县探区延长组沉积相、层序地层及储层特征。 论文在富县探区首次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和方法,把延长组划分为6个叁级层序,平均时限4.5Ma,各层序由叁角洲与湖泊相砂、泥岩沉积组成,主要在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水下(上)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岩储层.延长组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控于当时缓慢的构造沉降、温湿气候、陆源碎屑物源供给及湖平面升降等地质因素。 综合运用重矿物、古水流方向及沉积相展布等方法,对沉积物源系统的研究得出,晚叁迭世延长期富县探区存在东南部与东-北东部两个方向的物源供给,物源供给的变化控制了本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的发育与展布。 初次通过泥岩常、微量元素测试资料和沉积学分析得出,延长期富县探区湖泊水体属于淡水-微咸水,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在剖面上的变化对延长期湖平面升降和气候的演变具有良好的响应,湖平面升降、气候演变对层序地层的发育有着直观而又重要的影响。 系统的储层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储层成因类型主要为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叁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微相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储层岩石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历经早成岩机械压实和化学压溶孔隙缩小期、晚成岩A亚期溶蚀作用孔隙扩大期及晚成岩A亚期(B亚期)胶结充填孔隙缩小期叁个成岩-孔隙演化阶段;储层物性总体上具有较低孔渗、低孔渗的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间孔及晶间溶孔,裂缝不发育,储集岩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孔隙结构类型以细小孔-微孔隙,微细喉-微喉型为主。 储层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控制或影响该区储层发育与展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叁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微相决定了储集岩的发育,分布及原始物性条件;水下(上)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厚度大、物性和孔隙结构好,次之为河口砂坝微相砂体,远砂坝微相砂体储集性较差,而分流伺湾微相砂体物性和孔隙结构最差。成岩作用是形成本区延长组压实-胶结型低孔渗储层的主要原因,强烈的压实,压溶及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岩石的孔渗性,而较晚、较弱的有机酸溶蚀作用未能明显改善储层,极弱的构造破裂作用没能有效地提高储层渗透性。 首次通过系统的储层评价与预测提出,长8、长6、长2油层组是富县探区延长组叁套主要储集层,其中长2油层组储层最发育,长6次之,长8相对较差;富县F30井-ZF3井-ZF4井-ZF2井区与直罗-张村驿F2井-ZF22井-ZF26井区是该区的两个有利储层分布区块,具有储层沉积微相有利、储层砂岩富集,厚度较大、物性较好、油气显示丰富等有利条件,是两个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块。

邓国振[5]2006年在《陕北富县探区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储集体的分布和物性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油气藏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大量的正演模型结果为指导,分析下古生界马家沟组顶部不整合面潜沟、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波形及属性特征;在提取大量地震属性的基础上,利用属性对砂岩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稀疏脉冲反演和地震特征反演方法对区内的地震剖面进行了反演,成果如下:1、下古生界气藏受沟槽的走向所控制,地震剖面上有丰富的古潜沟引起的反射现象,表现为地震同相轴下凹、绕射、回转及振幅的增强变宽、同相轴个数增加等现象。本区潜沟的走向基本是北西――南东向。2、砂体的存在使地震反射能量变强,整个剖面表现为变振幅的地震反射特征;独立砂体存在会产生反射同相轴下切现象,引起地震相位和频率变化;河口沙坝表现为沙坝主体部位顶部反射能量强,分流河道是靠近河道底部反射能量强,砂体上部地震反射存在微幅度。3、盒8段单层含气砂岩的反射振幅随砂体厚度增大而增大;山2段地震反射与煤层有关,煤层越地震反射越强,出现弱振幅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不含煤层,二是可能有较厚的含气砂岩。4、研究区砂泥岩波阻抗值有较大的重迭区,不能准确而有效地区分岩性,自然伽玛曲线与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5、预测的下石盒子组骨架砂岩厚度与有效砂岩厚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均为东西两边厚中间薄,富古2、中富2井区及工区西部有效砂岩发育区为下石盒子组有利目标,富古1井以南和中富21井以南为山西组有利目标区。6、预测的延长组主要目的层段长8段在工区南部大片区域砂岩及骨架砂岩高值连片分布,向北推进到工区中部,说明南部可能存在河道砂砂主体部位。长8有效砂岩分布分东、中、西叁个条带,平面上渗透性砂岩和非渗透性砂岩间互分布对形成岩性油藏有利。长7段砂岩主要分布在工区的东部和工区的北部,有效砂岩、骨架砂岩高值区与地震上的变振幅地震反射范围相当,富古4井区为有利目标区。长6段砂岩大部分区域发育,有效砂岩和骨架砂岩发育区集中在工区的西部。

张海林[6]2016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叁迭系延长组长8致密油层综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合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微米CT等分析测试资料,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8致密储层沉积类型、储层特征、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过程,详细分析了生油层特征及致密油特征,并指出下一步勘探方向及有利区。取得以下主要认识与结论:富县探区延长组长8储层的物源来自于北东方向,其沉积相主要为叁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长82时期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间湾砂体,长81时期逐渐演变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泥岩互层,垂向上具有湖侵砂退的旋回特征。长8储层砂岩碎屑成分具有“高长石端元、较低石英端元”的特点,填隙物主要为方解石和伊利石。储层孔隙度平均为8.0%,渗透率平均为0.26mD,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主要发育粒间孔隙、原生粒间孔和粒内、粒间溶孔及长石溶孔。孔隙结构特征复杂且分布不均,主要以亚微米级孔喉和少量的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长8储层成岩作用强烈,普遍已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其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泥质岩屑、黑云母碎屑等塑性组分是砂岩致密化的基础,强烈的压实作用及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是砂岩致密化的关键,长石和一些易溶岩屑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的物性,致使一部分致密砂岩形成致密油储层。储层物性受埋深、岩性、沉积相、碳酸盐胶结物的共同影响。据此,结合高压压汞参数将长8储层分为4种类型:Ⅰ类为优质储层,Ⅱ类为中等储层,Ⅲ类为差储层,Ⅳ类为非储层。其中Ⅱ类储层为油储量、产量的主要贡献者。地化参数表明,研究区长8致密油层广覆式分布成熟优质生油层,生油层与储层共生,无明显圈闭界限。油气聚集带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厚度大、储层孔隙结构好的区带,据此预测Ⅰ类“甜点区”4个,Ⅱ类“甜点区”7个。

师学耀[7]2015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黄家岭—水磨沟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黄家岭——水磨沟长8油层组在2009年取得突破,并圈定了含油面积,表明本区长8段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限于本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分析测试资料等短缺,油藏特征等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下,通过地表地层露头剖面与地下岩心岩屑及测井资料相结合,区域资料与单井资料相结合,充分各类利用分析测试资料,从影响储层形成的区域背景、沉积体系、岩石成分、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对黄家岭——水磨沟长8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根据测井、岩性资料及分层标志将黄家岭—水磨沟延长组长8段进一步划分为长81、长82两个小层。长8段为叁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平面上长82期发育有4条水下分流河道,长81期发育有3条水下分流河道。长8储层岩石主要为长石砂岩,碎屑成分以长石为主,平均为49.2%,其次为石英平均为29.4%,岩屑平均为15.8%;砂岩碎屑颗粒分选较好,磨圆度以次棱次圆为主,次棱、次圆次之;以点-线式接触为主,其次为线接触和凹凸接触;以孔隙型胶结为主,薄膜-孔隙型胶结次之。长8储层孔隙度大多介于6%-13%,平均为8.0%;渗透率大多介于0.15-0.45×10-3um2,平均为0.28×10-3um2,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根据试油孔段层位出油情况以及声波时差—电阻率关系,研究区延长组长8’油层亚组有效油层电性下限标准为:电阻率≥23Ωm;声波时差>229gs/m,长8-有效油层亚组电性下限标准为:电阻率≥19Ωm;声波时差≥228μs/m。对黄家岭—水磨沟长8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总的分为4类,其中长81、长82小层中Ⅲ类储层分别占53.4%、65.5%。沉积作用和储层物性是本区长8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

王明献[8]2005年在《陕北富县探区长6段储集砂体发育演化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根据钻井、岩心、测井以及露头剖面等资料的综合精细分析,在陕西省富县地区上叁迭统延长组第6段中识别出叁角洲、湖泊和湖底扇叁种沉积相。其中的砂体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决口扇、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湖底重力流水道、远源浊积、浅湖漫流席状砂、砂质滩坝等砂体。它们发育于富县叁角洲的高速生长时期,是控制本区长6段储集砂体发育与分布的先天性地质因素。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详细研究,将本区长6段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由4~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迭加组成。根据储集砂体的发育和时空分布主要受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旋回控制这一事实,提出以不同级次湖泛面沉积的泥质隔层为边界的储集砂体划分方案,据此将本区长6段储集砂体划分为3个砂组。以砂组为作图单位,分别展示了本区3个砂组的地层厚度、砂岩厚度以及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化验测试资料的分析,本区长6段储集砂体主要由中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属于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类型,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等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及导致孔隙度增加的溶蚀作用,现今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B期。砂体的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分布于1.7%~16.3%,主要分布在7%~12%之间,渗透率变化于0.01~19.6×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阐明了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指出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控制,四种不同类型的层内非均质性则与微相类型、沉积序列、成岩改造等有关。将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有机结合起来,恢复了砂体的原始孔隙度为37%左右,经过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变化,到白垩纪中、晚期油气充注时孔隙度降低为14%左右,后因原油降解生成沥青充填部分孔隙,导致孔隙度减小到现今的9%左右,并探讨了砂体的“四史”配置关系。采用叁阶段的建模策略,运用地质原型模型和随机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长6段砂体的地层构造格架模型、叁维沉积相模型和叁维储层参数模型。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储集砂体进行分类评价,指出本区长6段不发育Ⅰ类好砂体,Ⅱ类较好砂体仅在局部零星发育,广泛发育的是Ⅲ类一般砂体。

余芳[9]2007年在《富县探区叁迭系延长组沉积相及有利砂体展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解释、薄片鉴定和储层岩性物性分析等手段,对富县探区延长组的沉积相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层序地层学研究时,主要利用地层接触关系、相旋回特征和相的突变界面、区域性特征界面(最大湖泛面)、河道砂体的迭置方式以及区域较好的对比标志层识别层序界面。将研究区延长组划分为一个构造超层序和四个叁级沉积层序,并与延长组传统的地层划分进行了对比。根据古水流方向和轻、重矿物的分析,对富县探区延长组的物源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主要来源于盆地北部阴山和大青山地区的上太古界乌拉山群和下元古界二道凹群的深变质结晶片岩、片麻岩。依据野外剖面露头观察、岩芯描述、单井测井相分析和连井剖面对比,结合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构造、古生物、沉积旋回等多种手段,识别出富县探区延长组主要由湖泊、叁角洲沉积体系组成,并进一步分为4种亚相,6种微相。识别出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是富县探区延长组油气储集的骨架砂体,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研究区烃源岩和生油中心的分布均与深湖区的分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储集层性能与分布均受沉积体系的控制。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浊积扇砂体是有利储集体。频繁的湖进和湖退,为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空间组合提供了条件。综合沉积相带和砂体展布、构造特征和储集层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优选出延长组主要油层组有利勘探区。

吕小理, 王鑫峰, 邓君[10]2001年在《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陕北富县探区 1 5口井的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认为延长组砂岩主要经历了未成熟期的压实作用和次成熟期的成岩矿物析出及其所引起的胶结作用 ,成熟早期的溶蚀和次生孔隙形成及晚期成岩强化四个阶段 ,后者是形成次生孔隙发育时期。延长组砂岩主要孔隙类型有剩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碳酸盐溶孔和大量微孔 ,其次还有高岭石晶间孔、网状粘土晶间孔。其中剩余粒间孔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成熟早期成岩自生矿物溶蚀而形成的次生孔隙。

参考文献:

[1]. 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性质研究[D]. 杨琴. 中国地质大学. 2004

[2]. 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郭艳琴. 西北大学. 2006

[3]. 陕北富县探区长3段储层评价[D]. 王运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4].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叁迭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 谢渊. 成都理工大学. 2002

[5]. 陕北富县探区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 邓国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6].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叁迭系延长组长8致密油层综合研究[D]. 张海林. 西北大学. 2016

[7].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黄家岭—水磨沟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D]. 师学耀. 西北大学. 2015

[8]. 陕北富县探区长6段储集砂体发育演化及评价研究[D]. 王明献. 西南石油学院. 2005

[9]. 富县探区叁迭系延长组沉积相及有利砂体展布[D]. 余芳. 西北大学. 2007

[10]. 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研究[J]. 吕小理, 王鑫峰, 邓君.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1

标签:;  ;  ;  ;  ;  ;  ;  

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