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论文_彭祎,黄永春,蔡延明,曹仁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链霉素,抗性,霉素,霉菌,放线菌,红霉素,菌种。

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论文文献综述

彭祎,黄永春,蔡延明,曹仁林[1](2008)在《链霉素抗性筛选吸水链霉菌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吸水链霉菌的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方法]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出1株吸水链霉菌,以经过自然分离和2次紫外诱变的S6-7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光照射辅以链霉素抗性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从62株随机挑选的单菌落中初筛出7株较好菌株,经斜面连续传代3次后复筛,发现5株菌株具有较好的正突变,正突变率可达8.06%,效价最高提高25.11%。[结论]将链霉素筛选法与传统紫外诱变法相结合,使菌株的产素能力有较大提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菌种正向突变的筛选效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18期)

韩晓[2](2008)在《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技术拓展放线菌药用菌株资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生物活性菌株筛选过程中,分离得到的绝大部分菌株往往因在所采用的活性指标下不显示任何生物活性而被闲置或销毁,造成前期投入的极大浪费和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严重低下。如何二次开发这些菌株资源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突变不仅诱导了核糖体结构的改变,使突变株获得了对某些抗生素的抗性,同时,也改变或激活了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某些生物合成调控系统,使突变株生产某些代谢产物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或者使突变株代谢生产母株原不生产的代谢产物。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这些发现利用抗生素抗性筛选技术,开展了二次开发无活性放线菌菌株的相关方法学探索研究。首先本文从渤海湾的海洋样品中分离得到127株海洋微生物,其中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并以人白血病K562细胞为受试细胞,采用MTT法结合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法,筛选了这些菌株发酵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经初筛和复筛,得到100μg/mL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菌株8株(占菌株总数的6.3% ,其中放线菌4株,占放线菌数的8.5%,真菌4株,占真菌数的5.0%)。抑制率在20%~40%的放线菌6株(占放线菌数的12.7%)和大量无活性菌株,这些活性菌株为寻找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活性菌株资源,同时得到的无活性菌株为核糖体工程拓展微生物药源菌株资源的研究提供了菌株来源。继而,以2株无活性菌株HLF-39和HLF-43为出发菌,在分别测定链霉素MIC的基础上。利用在会大于MIC的不同浓度链霉素的固体平板培养基,进行了抗性筛选,结果得到了232株对不同浓度链霉素产生抗性的突变株。突变株的菌落形态、孢子颜色以及代谢产物与母体菌株有显着的差异。利用上述相同抗肿瘤活性模型对突变株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100μg/mL样品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突变株4株。对其中一株具有显着抗肿瘤活性的突变株CHS-21101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其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阐明了2个化合物的结构为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和Phencomycin,其中化合物1在100μg/mL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综上,本论文利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技术对2株没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进行了抗性筛选,得到突变株232株,经对所得突变株发酵产物的活性筛选,得到具有显着抗肿瘤活性的突变株4株。并经对其中一株活性突变株的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得到了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和Phencomycin。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链霉素抗性筛选技术用于开拓药源微生物活性菌株资源是基本可行的。该方法简单易行,利用该方法对无活性放线菌菌株进行二次开发,将会有效拓展药源微生物菌株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8-06-07)

彭祎,黄永春,蔡延明,曹仁林[3](2008)在《链霉素抗性筛选吸水链霉菌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trains with high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antibiotics.[Method] A strain of S.hygroscopicus was screened from the soil of Hainan Island.After natural screening and consecutive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 twice,S6-7 strain was obtained as the original strain then treated by UV irradiation and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screening,and finally rescreened through shake-flask fermentation.[Result] 7 better strains were selected by primary screening from 62 single colonies which were picked out randomly.After 3 generations of consecutive cultivation on slant media and rescreening,5 strains presented obvious forward mutation.The forward mutation rate reached 8.06%,and the largest production increasing rate came up to 25.11%.[Conclusion] By combining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screening and conventional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both the antibiotic-producing capacity and forward mutation screening efficiency of the original strain were greatly enhanced.(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08年01期)

牛莉娜,葛翠凤,葛绍荣[4](2007)在《链霉素抗性筛选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井冈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J-6(Streptomyce shygroscopicusvar. Jingganggensis Yen)进行UV和亚硝酸复合诱变,在含有菌株孢子最小抑制浓度的链霉素培养基平板上,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获得大量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筛选到突变株UN-80,在摇瓶发酵条件下,井冈霉素化学效价达15 943μg/ml,比出发菌株SJ-6提高了84.4%。该菌株连续培养5代,其化学效价基本稳定,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28期)

刘垚,李继安[5](2007)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在选育博来霉素A2组分高产菌株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提高博来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in verticillus SIPI 7011产博来霉素A2组分的产量,将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过的博来霉素产生菌孢子涂布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180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获得了151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博来霉素A2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19株,产量阳性效率达到12.6%,并获得一株产抗生素能力为出发菌株约1.25倍的突变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卢文玉,闻建平,范晶华,曹博翔,孙冰[6](2006)在《激光诱变玫瑰孢链霉菌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选育达托霉素高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经过20 mW激光辐照20 min的达托霉素(Daptomycin)生产菌株-玫瑰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sporus)D-38的孢子悬液倾注在含有1.9λg/mL链霉素的高氏一号培养平板上。通过链霉素抗性法筛选获得了10%正变率的突变株,其中突变株LC-54摇瓶发酵单位为81.2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9%。(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6年03期)

刘连碧,曹进新,朱春宝,朱宝泉[7](2000)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在柔红霉素产生菌S.coeruleorubidus var.zhengding SIPI 1482菌种选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 ,用含链霉素的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筛选天蓝淡红链霉菌 SIPI 1482菌株对链霉素的抗性自发突变株 ,检测突变株产抗生素水平。实验结果发现 ,在 SIPI 1482菌株的链霉素抗性自发突变株中 ,正向突变的频率比较高 (34% ) ,同时获得了产抗生素能力是原菌株的 1.5倍左右的突变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0年08期)

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微生物活性菌株筛选过程中,分离得到的绝大部分菌株往往因在所采用的活性指标下不显示任何生物活性而被闲置或销毁,造成前期投入的极大浪费和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严重低下。如何二次开发这些菌株资源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突变不仅诱导了核糖体结构的改变,使突变株获得了对某些抗生素的抗性,同时,也改变或激活了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某些生物合成调控系统,使突变株生产某些代谢产物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或者使突变株代谢生产母株原不生产的代谢产物。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这些发现利用抗生素抗性筛选技术,开展了二次开发无活性放线菌菌株的相关方法学探索研究。首先本文从渤海湾的海洋样品中分离得到127株海洋微生物,其中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并以人白血病K562细胞为受试细胞,采用MTT法结合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法,筛选了这些菌株发酵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经初筛和复筛,得到100μg/mL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菌株8株(占菌株总数的6.3% ,其中放线菌4株,占放线菌数的8.5%,真菌4株,占真菌数的5.0%)。抑制率在20%~40%的放线菌6株(占放线菌数的12.7%)和大量无活性菌株,这些活性菌株为寻找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活性菌株资源,同时得到的无活性菌株为核糖体工程拓展微生物药源菌株资源的研究提供了菌株来源。继而,以2株无活性菌株HLF-39和HLF-43为出发菌,在分别测定链霉素MIC的基础上。利用在会大于MIC的不同浓度链霉素的固体平板培养基,进行了抗性筛选,结果得到了232株对不同浓度链霉素产生抗性的突变株。突变株的菌落形态、孢子颜色以及代谢产物与母体菌株有显着的差异。利用上述相同抗肿瘤活性模型对突变株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100μg/mL样品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突变株4株。对其中一株具有显着抗肿瘤活性的突变株CHS-21101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其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阐明了2个化合物的结构为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和Phencomycin,其中化合物1在100μg/mL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综上,本论文利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技术对2株没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进行了抗性筛选,得到突变株232株,经对所得突变株发酵产物的活性筛选,得到具有显着抗肿瘤活性的突变株4株。并经对其中一株活性突变株的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得到了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和Phencomycin。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链霉素抗性筛选技术用于开拓药源微生物活性菌株资源是基本可行的。该方法简单易行,利用该方法对无活性放线菌菌株进行二次开发,将会有效拓展药源微生物菌株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论文参考文献

[1].彭祎,黄永春,蔡延明,曹仁林.链霉素抗性筛选吸水链霉菌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2].韩晓.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技术拓展放线菌药用菌株资源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3].彭祎,黄永春,蔡延明,曹仁林.链霉素抗性筛选吸水链霉菌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08

[4].牛莉娜,葛翠凤,葛绍荣.链霉素抗性筛选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5].刘垚,李继安.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在选育博来霉素A2组分高产菌株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

[6].卢文玉,闻建平,范晶华,曹博翔,孙冰.激光诱变玫瑰孢链霉菌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选育达托霉素高产菌株[J].微生物学通报.2006

[7].刘连碧,曹进新,朱春宝,朱宝泉.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在柔红霉素产生菌S.coeruleorubidusvar.zhengdingSIPI1482菌种选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

论文知识图

紫外线诱变的致死曲线四株放线菌的菌落形态

标签:;  ;  ;  ;  ;  ;  ;  

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论文_彭祎,黄永春,蔡延明,曹仁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