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软件论文_何伟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向对象软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面向对象,软件,测试,可编程,模型,产学研,终端。

面向对象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何伟朋[1](2019)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技术及在GIS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IS领域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与GIS系统发展历程,并基于GIS系统技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深入探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对策,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尹梓名,周雷,郑建立[2](2019)在《以“软件设计模式”促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有关面向对象的继承、多态、反射等概念一直是授课讲解时的难题,缺乏能将这些概念应用并向学生解释清楚的案例。本文基于"知识降维"思想,将软件设计模式这门课中的部分通俗易懂的内容经过简化后引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中,解决了讲解面向对象概念缺乏案例,学生不易理解部分抽象概念等问题,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08期)

常镜洳,贾跃,石冬凌,任政[3](2019)在《基于CDIO+OBE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工程知识、素质培养,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针对目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学存在问题,研究和分析了当前广泛开展的CDIO和OBE结合的教育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方法,结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际教学,基于CDIO+OBE和混合式教学理念对整个教学方案、方法和环节进行改造、优化,形成了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性为目标、以叁级项目为纵贯线、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串联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来源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曹宏宇,胡恒[4](2019)在《面向对象终端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终端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其稳定运行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保障。采集终端主要实现电能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以及转发或者执行相关控制命令。之前电能表信息采集规约主要是面向业务的数据型协议,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入建设,其拓展性、复用性以及灵活性逐渐显示出不足。因此研究面向对象互操作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协议,贯穿主站、采集终端、电能表,实现协议的统一性、灵活性以及规范性,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成为当前热点。(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张杰[5](2019)在《面向对象软件系统行为监控及其验证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也在不断的演化,变得越来越复杂、庞大,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用户对软件系统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软件系统在运行时往往会发生一些错误,软件规模在不断扩大,分布式计算等应用也在不断普及,人们对软件系统的可信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而与传统软件维护技术相比,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基于监控和验证的方法,能有效保障软件系统的可信运行。笔者对面向对象软件系统行为监控和验证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使面向服务的架构更适应动态演化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空间、支持动态演化的面向对象软件系统行为监控及验证的SASM模型。(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10期)

谢网根,陈锦富,葛宏河,张祖法,曾智锋[6](2019)在《基于覆盖率的面向对象软件自适应随机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面向对象软件(OOS)自适应随机测试中挑选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及错误检测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覆盖率的面向对象软件自适应随机测试方法.新方法在生成候选测试用例集时考虑了代码覆盖率信息,将语句覆盖率同测试用例差异性信息综合考虑来挑选将执行的测试用例,从而提高错误检测率.给出了覆盖率动态排序监测技术整体框架、预处理模块、程序插桩模块及排序模块;叙述了DTCGOOS-Cov算法.采用ID3Manage,RabbitAndFox,SATM,SchoolManagement,WaveletLibrary以及WindShieldWiper这6个被测类库,将新方法与传统自适应随机测试方法和纯随机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覆盖率的OOS自适应随机测试方法在F_m和E_m这2项指标上要优于其他2种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铁鑫,陶传奇[7](2019)在《模型驱动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课程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开发方法是软件开发过程需要遵循的方法和步骤,"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基础课。本文通过对"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问题的分析,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基本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建议,旨在为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提供新思路。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模型驱动架构思想的同时,通过增加对实践应用问题的讨论与分析,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黄少芬[8](2019)在《以RRT技术为例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测试是软件技术人员为了保证软件的开发质量,对软件进行的一系列测试,而面向对象软件测试就是通过将其应用在软件工程中,促进软件的维护、设计和开发。笔者针对现有的软件测试技术进行研究,以RRT技术为例,对其在计算机软件测试的中的实践情况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07期)

周敏敏[9](2019)在《ART中内存选择技术及在面向对象软件测试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面向对象编程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对象软件OOS(Object-Oriented Software)应运而生,其可靠性和质量问题一直倍受用户的关注。随机测试RT(Random Testing)作为一种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其测试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基于此,T Y Chen等人在改进RT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随机测试ART(Adaptive Random Testing),其研究结论表明ART相比于RT具有更好的缺陷检测效果。ART的核心原理是:在测试执行过程中,需使得测试用例在整个输入域上达到尽可能均匀的分布。ART执行时一般会生成两个集合:已执行测试用例集和候选测试用例集,采用特定的距离度量机制计算候选测试用例集到已执行测试用例集的距离,再从候选集中挑出距离已执行测试用例集最远的测试用例以生成后续测试用例,并将测试执行后未引发程序失效的测试用例添加到已执行测试用例集中。由此可知,已执行测试用例集将伴随测试执行不断膨胀,进而导致测试开销的增加及缺陷检测效果的降低等问题。为解决测试用例池伴随测试执行不断膨胀所引发的问题,本文聚焦于研究ART中基于k均值聚类的OOS测试方法,以提高ART中内存选择技术即k均值聚类技术在OOS测试中的测试效果。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种ART中基于k均值聚类的OOS测试方法以及一种ART中k均值聚类的最佳聚类数k值的确定方法,并分别展开实验分析论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OOS测试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缺陷检测有效性。同时,本研究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kOOSTT(k-means clustering Object Oriented Software Testing Tool)测试原型系统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平台。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阐述如下:1.在掌握基于ART的OOS测试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本研究关注到测试用例距离度量机制在基于ART的OOS测试中的重要作用,在充分分析OO测试用例自身特点的情况下,本研究着重考虑了OO测试用例的方法序列中方法调用顺序信息对于OO测试用例距离度量的影响,并基于此认知提出了一种基于IWT(Improved Wavelet Transform)的OOS测试用例距离度量机制。本研究通过将所提度量机制应用在ART中基于k均值聚类的OOS测试中,继而提出一种新的OOS测试算法即IWTClustering-ART(ART with Clustering based on Improved Wavelet Transform)算法,该算法运用基于IWT的OOS测试用例距离度量公式计算测试用例之间的距离,用于指导后续测试用例的挑选,使得挑选出的后续测试用例在缺陷检测过程中发挥较好的测试效果。本研究将所提IWTClustering-ART方法的缺陷检测效果与现有的WClustering-ART(ART with Clustering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OMISS-ART(ART with Object and Method Invocation Sequence Similarity)、ARTOO(Adaptive Random Testing for Object-Oriented Software)以及RT-ms(RT with method sequence)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ART中基于k均值聚类的OOS测试方法IWTClustering-ART具有最好的缺陷检测效果。2.提出ART中k均值聚类的最优聚类个数k值的确定方法,并进行实验对比分析验证。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实验过程的最优k值确定方法,该方法包含一个基于实验过程确定最优k值的求解模型以及一个适用于ART中k均值聚类的最优k值确定算法即kValue算法,该算法针对具体的被测类库为测试方法IWTClustering-ART的聚类过程确定最佳的聚类个数k。最后,本研究基于所提的最优k值求解模型和最优k值生成算法kValue进行大量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论证了所提ART中k均值聚类的最优聚类个数k值确定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所提方法确定出的k值能够进一步提高ART中基于k均值聚类的OOS测试的方法的缺陷检测效果且对后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测试原型系统kOOSTT。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类图录入模块、参数分析模块、k值确定模块、测试执行模块以及结果分析模块等。kOOSTT系统为本研究所提方法提供了实验平台,且其中部分功能模块已经能够达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本研究基于该系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在OOS自适应随机测试中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易成[10](2019)在《基于面向对象编程的软件可编程无线电开发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用的、开放的是软件可编程无线电主要的的两大特点。这种科技是采用软件技术来运用在硬件平台上,从而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功能得以实现。笔者以面向对象编程为基础,对软件编程无线电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这之后,又对目前社会上的软件可编程无线电硬件体系结构惊醒了分析,并得到了一定结论。从而得出,当今社会上的软件可编程无线电,它所特有的这种无线通信概念和体制,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面向对象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有关面向对象的继承、多态、反射等概念一直是授课讲解时的难题,缺乏能将这些概念应用并向学生解释清楚的案例。本文基于"知识降维"思想,将软件设计模式这门课中的部分通俗易懂的内容经过简化后引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中,解决了讲解面向对象概念缺乏案例,学生不易理解部分抽象概念等问题,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向对象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1].何伟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技术及在GIS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19

[2].尹梓名,周雷,郑建立.以“软件设计模式”促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软件.2019

[3].常镜洳,贾跃,石冬凌,任政.基于CDIO+OBE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J].软件工程.2019

[4].曹宏宇,胡恒.面向对象终端软件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5].张杰.面向对象软件系统行为监控及其验证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6].谢网根,陈锦富,葛宏河,张祖法,曾智锋.基于覆盖率的面向对象软件自适应随机测试方法[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王铁鑫,陶传奇.模型驱动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课程教学探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

[8].黄少芬.以RRT技术为例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9].周敏敏.ART中内存选择技术及在面向对象软件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9

[10].易成.基于面向对象编程的软件可编程无线电开发系统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论文知识图

本文的研究内容量体系中具有系统特性...都江堰市多年降雨量等值线图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监控系统总体结构COMET面向对象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面向对象软件度量的框架模型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模型

标签:;  ;  ;  ;  ;  ;  ;  

面向对象软件论文_何伟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