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肌肉组织论文_纪会,王会,柴志欣,王吉坤,王嘉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牦牛肌肉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牦牛,肌纤维,肌肉,组织,低氧,特性,结缔组织。

牦牛肌肉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纪会,王会,柴志欣,王吉坤,王嘉博[1](2019)在《牦牛不同年龄肌肉组织microRNA表达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挖掘牦牛不同年龄肌肉组织中miRNA表达谱,分析其生物学特征,以探索其在牦牛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节模式。本研究构建0.5、2.5、4.5和7.5岁肌肉组织的4个小RNA文库,利用Solexa技术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q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获得各miRNAs分别在4个年龄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在7.5岁肌肉组织中发现58个共同与0.5、2.5、4.5岁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53个miRNAs在7.5岁肌肉组织中显着下调,5个显着上调。运用R语言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58个miRNAs可能通过PI3K-Akt、MAPK、Ras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参与调节牦牛肌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且PI3K-Akt、MAPK、Ras 3个信号通路共同靶向53个靶基因,说明3个信号通路相互关联。随机选择8个miRNAs进行RT-qPCR验证,结果表明其中7个miRNAs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结果表明,牦牛肌肉发育可能受到多种miRNA的调控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有助于构建肌肉组织中miRNA的调控网络,为进一步研究miRNA调控哺乳动物肌肉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玉才,林亚秋,徐亚欧,王永,王国生[2](2009)在《九龙牦牛两种肌肉组织的肉质特性、酶活力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肉质特性受家畜的品种、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影响,并与肌肉组织的代谢有关。有研究表明,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的活力受动物运动、低氧等因素影响,进而对肉质产生影响。牦牛(Bos grunniens)是我国青藏(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0)

林亚秋,邝良德,李玉萍,郑玉才[3](2009)在《九龙牦牛肌肉组织中PGC-1α、MSTN、CAST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肌纤维类型直接影响肌肉色泽、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对肉品质的影响非常显着。肌纤维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复杂的时空分布模式是肌肉功能差异的物质基础。有研究指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0)

杨博辉,姚军,王敏强,陆仲磷,柏家林[4](2001)在《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通牦牛新品群的幼、青年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 (背最长肌 )的研究表明 :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 (n/mm2 )达到峰值为 5 5 0 13± 35 33,1 5岁为 312 2 9± 18 69,到 2 5岁时为2 85 72± 17 66,仅为峰值的 5 0 %左右 ;肌肉纤维的直径 (μm) 6月龄、1 5岁、2 5岁分别为 37 16±0 86、4 1 35± 1 18和 4 6 87± 1 4 0 ,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 ;肌肉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含量 6月龄、1 5岁、2 5岁分别为 80 5 5 %与 19 4 5 % ,76 78%与 2 3 2 2 %、70 2 3%与 2 9 77% ,随年龄的增长 ,肌肉肌纤维的含量有所下降 ,而结缔组织的含量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期刊2001年05期)

孙竹珑,钟光辉[5](1990)在《九龙牦牛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肌纤维的细度与密度以及肌肉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之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肉的品质。作者于1989年研究了九龙牦牛的斜卡、洪坝两类系14头2.5~6.5岁以上健康牦牛背最长肌的组织学特性,并与其它牛种相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九龙牦牛肌纤维直径为41.94~53.66μ,肌纤维密度为301.6~336.45(N/mm~2),并测定了不同年龄九龙牦牛背最长肌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体积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九龙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为九龙牦牛作为肉用型牦牛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0年03期)

陈伯华,М.А.Габриальянц[6](1983)在《牦牛肌肉组织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高山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牦牛业的发展。近年来,牦牛总头数增加了。虽然自古以来牦牛肉就是食品和制腊肠的好原料,但是对肉的化学成分与其性别、年龄和肥度的关系研究得不够。为此,作者研究了牦牛肌肉组织中主要化学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与其性别、年龄和肥度的关系。供研究的肌肉组织占胴体重量的62—68%,这样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胴体的蛋白质、脂类、维(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科技》期刊1983年05期)

牦牛肌肉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言肉质特性受家畜的品种、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影响,并与肌肉组织的代谢有关。有研究表明,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的活力受动物运动、低氧等因素影响,进而对肉质产生影响。牦牛(Bos grunniens)是我国青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牦牛肌肉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纪会,王会,柴志欣,王吉坤,王嘉博.牦牛不同年龄肌肉组织microRNA表达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9

[2].郑玉才,林亚秋,徐亚欧,王永,王国生.九龙牦牛两种肌肉组织的肉质特性、酶活力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C].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

[3].林亚秋,邝良德,李玉萍,郑玉才.九龙牦牛肌肉组织中PGC-1α、MSTN、CAST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C].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

[4].杨博辉,姚军,王敏强,陆仲磷,柏家林.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1

[5].孙竹珑,钟光辉.九龙牦牛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初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6].陈伯华,М.А.Габриальянц.牦牛肌肉组织的化学成分[J].国外畜牧科技.1983

论文知识图

牦牛肌肉组织杂交芯片扫描图从牦牛肌肉组织中提取的基因组...从牦牛肌肉组织中提取的基因组...从牦牛肌肉组织中提取的基因组4牦牛肌肉组织4个年龄段之间差异...月龄秦川牛和青海牦牛肌肉组织

标签:;  ;  ;  ;  ;  ;  ;  

牦牛肌肉组织论文_纪会,王会,柴志欣,王吉坤,王嘉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