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论文_吴蔚律,刘光生,郭利杰,樊川,张志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石,力学,裂隙,试样,峰值,砾岩,强度。

岩石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蔚律,刘光生,郭利杰,樊川,张志红[1](2019)在《基于直剪试验的胶结充填体与岩石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场充填体与围岩接触面处的强度参数对研究采场充填体应力分布及其揭露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与花岗岩光滑面形成的充填体-岩石接触面试块进行了直剪力学试验研究,从充填体灰砂比(1∶4、1∶10和1∶20)、养护龄期(7d和28d)及接触面法向应力(50kPa、100kPa和150kPa)叁个方面研究对比了接触面的剪切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探索了接触面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充填体-岩石接触面的峰值剪切强度和残余剪切强度均随法向应力的提高而线性增加;接触面的峰值剪切强度随灰砂比、养护龄期的增加而显着提高,但接触面残余剪切强度随灰砂比和养护龄期的改变基本无敏感性;接触面的内摩擦角明显大于等配比和龄期充填体的内摩擦角,而接触面的黏聚力则小于等配比和龄期充填体的黏聚力,并得出了接触面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分别与等配比和龄期充填体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线性相关换算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12期)

[2](2019)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第四次“离散元法与Mat DEM技术培训”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8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第四次离散元法与Mat DEM技术培训"和首届Mat DEM建模比赛。此次培训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青年托举工程人才、南京大学副教授刘春负责组织,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培训活动。培训结合"助力川藏铁路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的主题,介绍了综合大变形、多场和流固耦合的离散元数值模拟;培训期间发布了Mat DEM1.60版,展示了其二次开发和再封装等功能,为相关各领域专家研发自主数值软件提供了高效的离散元分析共享平台。(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23期)

杨海成,谭昱,于方,范志宏[3](2019)在《砂岩石粉对砂浆力学性能及水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伴生的石粉再利用问题,研究砂岩石粉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DSC-TG、SEM及MIP等测试技术,分析砂岩石粉对水泥砂浆水化产物、形貌及孔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粉含量不超过11%时,随着砂岩石粉含量的增加,砂浆的力学性能逐渐提高,砂浆的孔隙率、中值孔径及平均孔径均降低,石粉可优化浆体的孔结构分布;砂岩石粉中的CaCO_3可与C_3A发生反应,反应产物为C_3A·CaCO_3·11H_2O;砂岩石粉的颗粒填充效应和化学活性是提高浆体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成果可为砂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制备及石粉的再利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4](2019)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年第38卷第1~12期总分类目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何小东,马俊修,刘刚,石善志,游俊[5](2019)在《玛湖油田砾岩储集层岩石力学分析及缝网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砾岩储集层具有致密、胶结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仅依靠地球物理测井分析或单一的力学测试,不能满足储集层裂缝几何形态分析要求。为评价砾岩储集层压裂缝网形成的能力,提出采用多种方法组合测试砾岩岩石力学参数。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油田玛15井百口泉组砾岩储集层为例,系统分析了砾岩储集层的弹性、压缩性、拉张性、延脆性和地应力,并对缝网形成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动静态弹性模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动静态泊松比相关性较差,测试Biot系数为0.43~0.60,属中等偏致密岩性;研究区现今主应力偏于挤压走滑应力机制,砾石胶结程度低,致使砾岩抗压、抗张、抗剪强度相对较低,在外部载荷下易发生剪切、穿砾或绕砾破坏,压裂时以形成平面缝为主,局部砾岩层容易伴生复杂缝。(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索永录,屈慧升[6](2019)在《不同裂隙角度岩石相似试样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岩石相似材料在不同倾角预制裂隙影响下的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利用河沙、水泥、石膏等材料制作岩石相似试样,并对制作成功的岩石相似试样制作不同角度的裂隙,最终对含不同倾角的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其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得到含有预制裂隙试样的峰值强度随裂隙倾角的增大呈对数关系增长;同时其峰值应变随裂隙倾角的增大呈指数关系增长;含预制裂隙试样的AE事件累计数及能量强度大致变化趋势相近,可分为压实萌生阶段、弹性稳定增长阶段、破坏剧烈增长阶段;AE事件累计数随着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不断增大,能量强度也随着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不断增大。(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1期)

艾涛,朱珍德,田源,朱端[7](2019)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细观力学参数特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建立数值试验模型研究了岩石中细观单元各主要力学参数与宏观响应的关系.模型采用Weibull分布来描述离散后岩石细观单元的力学性质参数,并应用Monte-Carlo方法编制程序进行单元力学参数的赋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细观单元和宏观试样的弹性模量、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岩石的宏观强度会随着细观单元的压拉比的降低而增大,其脆性则会随着单元均质度的增大而增加,而岩石宏观残余强度受细观单元残余强度影响很小.最后,通过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与SEM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唐礼忠,宋徉霖[8](2019)在《含非共面重迭型微裂隙类岩石试样单轴受压宏细观力学特性颗粒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轴压缩下非共面重迭型微裂隙倾角变化对类岩石试样整体的轴向应力,弹性应变能和局部应力场等的影响,在已有类岩石试样真实参数基础上选用颗粒流数值分析软件PFC~(2D)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试样抗压强度随裂隙倾角增加而增加;裂隙倾角较小时,试样在单轴压缩过程中具有明显塑性变形,在应变软化阶段能量释放率较大,而裂隙倾角较大时,则表现出明显的弹脆性性质,贮能较大;对裂隙局部应力场分析,最小主应力场随轴向应变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大的应(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11期)

蒋毅,赵松,梁伟桥,耿培[9](2019)在《3D打印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增材制造原理的3D打印技术因其打印精度高、周期短、可个性化定制、打印材料多样化等优点,在许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岩石力学研究中,该技术也展现出超越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从文献计量角度简要分析了3D打印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综述该技术在小尺度力学样品与大尺度物理模型试样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3D打印岩石样品力学强度的因素,总结3D打印制作岩石样品的应用流程及应用效果,最后展望其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10](2019)在《岩石力学机理研究与ITASCA专有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MMT:Mass Ming Technology MMT是力拓等十余家跨国矿业公司继ICS (International Caving Study)项目实施完成后于2004年再次立项的研究课题,研究周期为4年。ITASCA作为科研团队之一,为金属矿山开采寻求岩石力学相关基础理论的突破和新的分析方法。运用勘察、试验成果和计算技术,研发形成非连续介质力学方法SRM和连续介质力学方法UJRM,更为合理地解决了岩石非连续、非线性、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等岩石复杂力学特性的描述问题。FORGE:Frontier Observatory for Research in Geothermal Energy(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岩石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1月18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第四次离散元法与Mat DEM技术培训"和首届Mat DEM建模比赛。此次培训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青年托举工程人才、南京大学副教授刘春负责组织,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培训活动。培训结合"助力川藏铁路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的主题,介绍了综合大变形、多场和流固耦合的离散元数值模拟;培训期间发布了Mat DEM1.60版,展示了其二次开发和再封装等功能,为相关各领域专家研发自主数值软件提供了高效的离散元分析共享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吴蔚律,刘光生,郭利杰,樊川,张志红.基于直剪试验的胶结充填体与岩石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J].中国矿业.2019

[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离散元法与MatDEM技术培训”举办[J].科技传播.2019

[3].杨海成,谭昱,于方,范志宏.砂岩石粉对砂浆力学性能及水化特性的影响[J].水运工程.2019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年第38卷第1~12期总分类目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5].何小东,马俊修,刘刚,石善志,游俊.玛湖油田砾岩储集层岩石力学分析及缝网评价[J].新疆石油地质.2019

[6].索永录,屈慧升.不同裂隙角度岩石相似试样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性研究[J].煤矿安全.2019

[7].艾涛,朱珍德,田源,朱端.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细观力学参数特性数值研究[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唐礼忠,宋徉霖.含非共面重迭型微裂隙类岩石试样单轴受压宏细观力学特性颗粒流模拟[J].水利水电快报.2019

[9].蒋毅,赵松,梁伟桥,耿培.3D打印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10]..岩石力学机理研究与ITASCA专有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煤层布置示意图破坏(岩石冲击破c)张应变破破坏模...波速测试照片岩石力学试验机裂纹劣化及受力图多级叁轴试验煤试件荷载-位移曲线

标签:;  ;  ;  ;  ;  ;  ;  

岩石力学论文_吴蔚律,刘光生,郭利杰,樊川,张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