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仿真论文_杨凤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图形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形,技术,传达,模型,平面,视觉,坐标系。

图形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杨凤英[1](2019)在《基于Matlab GUI的利萨如图形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是理、工、农、林等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利萨如实验教学,实验过程中示波器控制面板调节困难,实验的难度相对较大。基于Matlab GUI提出利萨如实验的仿真平台设计,介绍了系统设计框架,模块开发的关键技术。该实验平台可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实验体验性。(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曼曼[2](2019)在《图形美化技术下平面视觉传达效果优化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视觉效果优化方法存在优化效果不理想、优化时间较长、优化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优化方法——基于小波变化的平面视觉传达效果优化方法。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将小波进行重构,在进行重构的过程中,计算模值图和相角图,并提取各个尺度的边缘图像。通过边缘图像,增强半重构图像的对应边缘点。在上述基础上,运用SLIP模型的图形美化向量进行运算,为了简化操作,将上述运算方法转换为简单的数学运算,通过反射光图形模式对视觉传达效果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视觉传达效果,使图像的颜色更加生动、丰富。与此同时,降低了优化时间以及优化成本。(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9期)

王康硕,任滔,杨怀毅,丁国良,董洪洲[3](2019)在《空调换热器组件的仿真与图形生成一体化平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开发翅片管换热器,需要自动生成加工图,并将仿真软件的设计结果与自动绘图软件关联,实现数据交互。本文开发了一种换热器仿真及图形生成的一体化平台,通过有向图的解码算法,直接将换热器设计软件中的结构和流路参数转化为叁维绘图所需要的位置坐标参数。将复杂多变的换热器配件的结构表达成5种基本特征的组合,并将基本特征转化为绘图所需的位置参数。该平台可以根据换热器设计软件的计算结果一键生成换热器叁维图形,实现300种以上换热器配件的自动生成,可提高5倍以上的出图效率。(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铁卫华[4](2019)在《仿真图形技术结合实体模型在互易电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真图形技术是电路开发和研制的方便平台,文章以仿真图形技术结合实体模型应用于互易电路为例,对仿真图形技术、实体模型和实际工程电路的递进关系作具体论述。(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刘丽坤[5](2019)在《视觉传达系统平面图形元素采集方法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传达系统平面图形元素采集方法的研究,在提高图像使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平面图形元素进行采集时,需要对平面图形元素的协方差矩阵进行计算,确定图形元素的特征向量。传统方法主要根据图形元素的属性进行采集,导致出现采集准确度低、维数高、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视觉传达系统平面图形元素采集方法。根据平面图形的元素特征,对元素特征的平均值进行计算,能够得到平面图形元素的最终特征值,计算平面图形经过滤波器处理后的方差,并对图形元素的高维数据做降维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大和最小灰度值,计算平面图形灰度图的大小,并定义平面图形元素特征点模值的大小和方向,计算平面图形元素的协方差矩阵,得到图形元素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实现视觉传达系统平面图形的元素采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方法提高了对平面图形元素采集的准确度,并且采集到的图形元素不仅维数低、而且识别率较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6期)

贾如春[6](2018)在《基于海量数据集中式数字图形仿真视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海量数据集中式结合目前在传统视景仿真系统模拟下大规模高细节度的自然环境深入研究,从现在数据处理的规模已经达到TB甚至PB级,并且场景要求也越来越精细,难易达到效果进行分析。为了提高视景仿真的真实度、高效率的实时渲染。本文提出通过研究海量视景数据库技术、并行绘制技术,基于海量集中式大规模地景数据库的管理和调度算法,利用视景数据库技术、并行绘制技术、反走样(抗混迭技术)、显示解算技术、实时复杂气象视景效果模拟技术、快速地从海量数据中进行数学图像处理建模,通过海量数据构成的特点和帧间负载平衡算法进行测试,多次试验测试突破了传统的视景模式,完成了视景系统的并行绘制架构应用。(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孙家诚[7](2018)在《反应堆物理仿真软件图形界面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堆物理仿真程序REMARK通过将堆芯离散为空间叁维节块进行精细化的堆芯物理计算,是一种较为成熟完善的反应堆物理计算仿真程序。然而,REMARK的数据输入卡参数数量多、结构复杂,对于初学者较难快速掌握,即使对REMARK建模较为熟悉,也可能由于数据关联性较多,产生人为的输入错误。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REMARK程序的图形化建模工具,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引导使用者进行正确的操作,在大大减少输入卡填写的工作量的同时降低发生操作错误的可能并减少排查错误的时间成本。本文对REMARK的输入卡内容、结构以及建模流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将REMARK程序所需要的输入参数进行了分类,输入参数的分类依参数的填写规律而定。本文针对于不同类别的输入参数制定了相应的简化输入方法,并通过将截面参数封装为燃料组件单位属性的模式建立了图形化的REMARK建模界面,显着降低了建模的工作量,有效地避免了填卡错误的情况。为了拓展REMARK程序的使用范围,研究人员通常会将REMARK程序与热工水力计算程序耦合运行。然而,现有耦合程序往往是针对某一对象制定的特定性方案,若要改变研究对象或研究方案将不得不手动修改耦合程序代码。因此,本文建立了基于REMARK与RELAP5程序的耦合界面。该界面可以根据使用者在界面建立的耦合方案生成对应的耦合程序,可以视为REMARK建模界面的重要补充。最终,本文选用一个压水堆型作为计算实例,通过本文所建界面生成输入卡和耦合接口程序,并利用REMARK与RELAP5源程序进行稳态仿真,证明REMARK图形用户界面的功能是满足预期要求,便于用户使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4)

刘成[8](2018)在《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用户端子系统图形可视化研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图形化仿真软件越来越多地的应用于各个科研与应用领域。与此同时对于仿真软件的可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仿真软件在进行仿真系统的图形化建模时大都采用GDI或GDI+技术,在进行图形绘制时只能通过CPU进行计算和处理,无法使用GPU加速,导致图形绘制效率低下、图形呈现效果不佳。此外,构建复杂模型时,容易出现大量的模块和线条堆积,极大降低用户体验。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用户端子系统也存在如下问题:(1)图元绘制效率低下,图形显示效果不佳,极易出现拖尾、卡顿的现象。(2)复杂建模时,布局较为混乱,出现大量模块和线条的堆积,增加仿真模型构建的复杂度。(3)功能不够完善,可视化程度较低。本设计以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为研究背景,针对用户端子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对用户端子系统进行图形可视化改进。将最新的图形渲染技术Direct2D应用到现有用户端的仿真任务描述、任务关系描述、模块编辑及任务关系编辑中,提高绘制效率和呈现效果;通过模块合并,为简化仿真模型提供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增加模块高亮显示和多形式图形化展现方式,不断完善用户端的功能,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端的图形可视化程度。本设计首先介绍了用户端子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工作,然后进行需求分析,包括改进目标、功能需求及非功能性需求;在此基础上,对仿真平台用户端子系统进行改进与完善;最后对改进后的用户端及仿真平台进行功能测试与分析,同时做出总结与展望,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杜永文,练云翔,冯珂[9](2018)在《基于TinyOS2.x的WSN图形化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规模大、难以人工维护等特点,仿真实验成为评价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指标的重要方法。TinyOS2.x仿真工具TOSSIM只能在字符界面中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并且TOSSIM无法实现节点能量监测。针对现有TOSSIM的不足,根据改进的能耗模型,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剩余能量计算算法;并根据剩余能量计算算法,设计了TinyOS2.x传感器节点剩余能量计算组件和传感器节点应用程序,通过Qt软件开发技术设计了图形化仿真软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仿真工具可以直观、准确地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仿真。(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8年01期)

辛伟彬,李强[10](2017)在《基于MapInfo的分布式预测图形仿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图信息系统输出图形坐标系分布不均问题,设计基于MapInfo的分布式预测图形仿真系统,实现可视化地图信息输出。设置控制点坐标,根据虚拟环境的地图数据构建叁维模型,通过AutoCAD程序动态地生成电子地图。采用图层控制技术自动跟踪地图的空间坐标,在MapInfo中显示栅格地图,将各种地图信息数据通过程序加载模块实现数据在线调度,自动生成地图信息,实现分布式预测图形仿真系统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进行地理图形仿真系统设计,输出图形的坐标系分布准确,显示地图信息的准确度较高,图形的自动跟踪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24期)

图形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视觉效果优化方法存在优化效果不理想、优化时间较长、优化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优化方法——基于小波变化的平面视觉传达效果优化方法。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将小波进行重构,在进行重构的过程中,计算模值图和相角图,并提取各个尺度的边缘图像。通过边缘图像,增强半重构图像的对应边缘点。在上述基础上,运用SLIP模型的图形美化向量进行运算,为了简化操作,将上述运算方法转换为简单的数学运算,通过反射光图形模式对视觉传达效果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视觉传达效果,使图像的颜色更加生动、丰富。与此同时,降低了优化时间以及优化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形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杨凤英.基于MatlabGUI的利萨如图形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贵州科学.2019

[2].刘曼曼.图形美化技术下平面视觉传达效果优化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3].王康硕,任滔,杨怀毅,丁国良,董洪洲.空调换热器组件的仿真与图形生成一体化平台开发[J].制冷技术.2019

[4].铁卫华.仿真图形技术结合实体模型在互易电路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5].刘丽坤.视觉传达系统平面图形元素采集方法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6].贾如春.基于海量数据集中式数字图形仿真视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激光杂志.2018

[7].孙家诚.反应堆物理仿真软件图形界面的开发与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刘成.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用户端子系统图形可视化研究与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8

[9].杜永文,练云翔,冯珂.基于TinyOS2.x的WSN图形化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8

[10].辛伟彬,李强.基于MapInfo的分布式预测图形仿真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7

论文知识图

基于Labview平台的控制系统监控界面电子科技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群体行为...仿真平台中建立的仿真测试模型=10m,X,Y方向影像直接定位误差和...侧视角大小与补偿残差间的关系图人体心肺复苏生理模型集成图

标签:;  ;  ;  ;  ;  ;  ;  

图形仿真论文_杨凤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