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们该认清哪些问题

互联网时代,我们该认清哪些问题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730900

在今年,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2016互联网+个性化教育论坛”大咖云集,探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深度剖析和回应了颇受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互联网能够做什么?

1.“互联网+课程”不仅仅产生了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互联网+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互联网+学习”创造了如今十分红火的移动学习,但它绝对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即时随地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存在的概念,它代表的是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

4.“互联网+评价”这就是另一个热词“网评”,在教育领域里,网评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打分,教师通过网络途径给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打分,而行政机构也通过网络大数据对不同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监控,确保每个学校、教师都能获得良性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和传统模式的教育区别在哪儿?

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有围墙的教育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使得学校和整个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破了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和学习时间的分割性。网络教育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广阔的学习世界,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它突破了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学生接触的不再只是单一的教材,而可以从网上搜索到自己所需的各种内容资料,从而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网络时代更有利于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的人,更有利于学习者个性探究式的学习。网络教学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依据个性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开发他们的认知潜力,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学习。在互联网上,学习者不仅可从网上下载教师的讲义、作业和其它有关的参考资料,而且可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教师提问、回答问题,在同学之间讨论问题或进行协作学习,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教育不仅使自主学习成为现实,而且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一方面,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它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海量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相同知识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访问,形成多对多的教学方式。

三、“互联网+”来了,未来教师应该“+”点什么?

“互联网+”教育=?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线教育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形态之一。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外界的急速变化需要教师能力与思想的提升。“互联网+”时代,未来教师究竟要“+”点什么?

1.“+”点宽容:以开放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不言而喻,而这些优点最终都成为学习中强大的力量。

2.“+”点新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力量。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仅仅是充满未来感的教室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吗?不对,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创意!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熟悉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是否能使创意与技术“真结合”!

3.“+”点个性:教师本身才是最好的课程。“我喜欢讲政治的××老师和流行病的××老师,可以集中精力从头听到尾。”“喜欢××老师,喜欢学近代史了呢!”“高中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老师所以喜欢美术课。”这就是学生的真实感受。

4.“+”点用户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的需求。最近很火的“翻转课堂”,就是用户思维的一种体现。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据了解,北京十一中的一位老师就在研发弹幕教学,课堂联网,学生手持平板,随时通过网络发表感想和疑问,同步显示在课件上,如哪位学生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等。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让人大开眼界啊!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生,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教育将变得更加科学。所以老师们不妨也多学点,让自己能够通过量化的手段,通过数据,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

标签:;  ;  ;  

互联网时代,我们该认清哪些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