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cyclinD1在原发性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16、cyclinD1在原发性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吕晓君, 辛彦, 吴东瑛, 张淑敏[1]2005年在《p16、cyclin D1在原发性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并探讨p16、cyc lin D1基因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等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原发性肺癌标本中p16、cyc 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着低于癌旁组织(P<0.05);cyc lin D1在原发肺癌中的阳性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P<0.05)。二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疾病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二者表达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在原发型肺癌中存在抑癌基因p16编码蛋白的表达下调以及原癌基因cyc lin D1表达上调,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吕晓君[2]2003年在《p16、cyclinD1在原发性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前言 肺癌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肿瘤,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在国内发病亦趋首位,因而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p16基因是1994年发现的一种与多种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肿瘤抑制基因(亦称为多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研究表明p16是一个G1期特异性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其功能丧失所导致的细胞生长失控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合成细胞周期素D1(简称cyclinD1)基因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也是细胞周期的重要调节因子。如果cyclinD1过表达,则可使细胞处于持续性增殖状态,进而使细胞具有恶性表型。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p16和cyclinD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观察了p16、cyclinD1基因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等的关系,旨在探讨p16和cyclinD1基因在原发性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病理学机制。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原发性肺癌标本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范围32~74岁(平均56.8岁);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癌24例,腺癌28例,腺鳞癌4例,小细胞肺癌12例;68例肺癌中,36例伴淋巴结转移,32例不伴淋巴结转移。每例分别取原发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林m厚连续切片。每例均由两名资深病理医师做病理学诊断。 2.免疫组化方法 本实验采用S一P免疫组化方法。兔抗人pl6多克隆抗体(即用型)、鼠抗人cyclinDI单克隆抗体(即用型)、S一P试剂盒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一P免疫组化染色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已知阳性对照片作为阳性对照。 阳性判定标准:胞核或胞浆中见清晰棕褐色颗粒者为阳性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强度分级标准:阳性细胞<5%为阴性(一);阳性细胞5一25%为弱阳性(十);阳性细胞25%一50%为中度阳性(*);阳性细胞>50%为强阳性(+升)。 3.DNA图象分析 4林m厚序列切片采用Feulgen染色,应用ICM图象分析系统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计算出DNA指数(DI值)。同时统计、分析并显示肿瘤细胞群中处于不同时相细胞的百分比,从而计算出细胞增殖指数(PI值)。 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输人SPSsl 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率的差异,方差分析区别组间均值,Spe~an分析资料的等级相关性。P<0 .05视为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 1.68例原发肺癌中61.8%可见pl6蛋白阳性表达,其阳性率显着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p<0.05);而eyelinDI在原发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0.6%,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0%)(P<0 .05)。 2.pl6、CychnDI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以及疾病分期密切相关(P<0 .05)。 3 .pl6蛋白表达阳性肺癌中cyclinDI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9.5%(25/42);p16蛋白表达阴性病例中cyclinDI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8 .5%(23/26)。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蛋白表达呈显着负相关(P<0 .05)。 4.随着p16蛋白表达减少,DI值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随着eyelinnl蛋白表达增加,Dl值亦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呈明显正相关(P<0.05)。随着p16蛋白表达减少,PI值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呈显着负相关(P<0.05);而随着cy-clinDI蛋白表达增加,PI值亦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呈显着正相关(P<0 .05)。讨论 p16基因是一种多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蛋白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抑制因子,在细胞周期中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当其功能丧失时,细胞生长失控导致肿瘤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68例原发性肺癌中61 .8%病例表达pl6基因编码产物,显着低于癌旁“正常”组织(86.7%),与文献报道相一致。研究发现p16基因在恶性肿瘤中存在突变、缺失等遗传学改变,这些改变构成p16表达下调的分子生物学基础。pl6因发生了突变、缺失等遗传学改变而导致的表达下调参与原发性肺癌的发生过程。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P16蛋白表达降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p16在原发性肺癌中 ~—--一-一-一-----的表达下调导致肿瘤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参与其发生和演进过程。 cydinDI是细胞周期Gl*S关键限速点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当cydin Dl扩增时,Gl 05期缩短,则可使细胞处于持续性增殖状态,导致癌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cyclinDI基因编码产物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6%(48/68),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0%,12/30)(P<0.05)。同时我们还发现cy-clinDI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无关;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级以及疾病分期均均密切相关(P<0.01)。这与国内外大量报道相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cyclinDI和P16在

高锋利[3]2011年在《人类肝细胞性肝癌RUNX3、p21~(WAF1/CIP1)、CyclinD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RUNX3、p21~(WAF1/CIP1)、cyclinD1蛋白在人类肝细胞性肝癌(HCC)与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RUNX3、p21~(WAF1/CIP1)、cyclinD1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RUNX3、p21~(WAF1/CIP1)、cyclinD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43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基因RUNX3、p21~(WAF1/CIP1)、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标本中表达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WAF1/CIP1)蛋白在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RUNX3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性别、年龄、HBsAg、AFP、肿瘤大小、静脉癌栓无明显关系(P>0.05),与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p21~(WAF1/CI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性别、年龄、HBsAg、AFP、肿瘤大小、静脉癌栓、TNM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yclinD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性别、年龄、HBsAg、AFP、肿瘤大小、静脉癌栓无明显关系(P>0.05),与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与p21~(WAF1/CIP1)蛋白表达成正相关(r=0.696, P<0.001);RUNX3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成负相关性(r=-0.435, P<0.05);p21~(WAF1/CIP1)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成负相关性(r=-0.328, P<0.05)。结论RUNX3和p21~(WAF1/CIP1)基因在HCC组织中蛋白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cyclinD1基因在HCC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叁者的表达异常与HCC发生有关;RUNX3与p21~(WAF1/CIP1)蛋白表达正相关,与cyclinD1蛋白表达负相关,p21~(WAF1/CIP1)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RUNX3与p21~(WAF1/CIP1)、cyclinD1基因表达关系密切,且与HCC发生、发展有关;RUNX3、cyclinD1蛋白表达与HCC的病理分化及临床分期有关,p21~(WAF1/CIP1)蛋白表达与HCC的病理分化有关,联合检测RUNX3、p21~(WAF1/CIP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可能会对判断HC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一定参考价值。

陈余清[4]2003年在《肺癌的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增长最快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仅有20%~30%的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尽管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由于转移和多药耐药,总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14%。因此寻求新的诊断方法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肺癌研究的热门话题。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癌是一种基因性疾病,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障碍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也是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基因的异常先于形态学改变,因此筛选发生率高、特异性强的异常基因及针对异常基因的靶向治疗策略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新方法。Survivin基因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凋亡抑制基因,不但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而且其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即在正常组织不表达,而在大多数肿瘤中高表达,故受到关注,但目前Survivin在肺癌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甚少,尚未见纤支镜活检标本和痰液标本检测Survivin基因以及该基因靶向治疗对化疗药Taxol作用的报道。研究目的 (1)明确检测纤支镜活检标本和痰液中Survivin mRNA表达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2)明确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肺癌细胞株Survivin mRNA表达、蛋白表达、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3)低剂量靶向Survivin ASODN能否增加化疗药物Taxol的敏感性;(4)明确Survivin ASODN联合Bcl-2 ASODN的抑癌效果。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应用RT-PCR法检测41例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9例良性肺疾病肺组织手术标本以及80例肺癌和30例良性肺疾病纤支镜活检标本以及全部的上述160例患者痰液标本Survivin mRNA表达,并与病理组织学、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和痰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第二部分:(1)在脂质体介导下,分别以100nM、300nM和500nM浓度的Survivin ASODN作用于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和肺腺癌细胞株SPC-A1,于24h、48h、72h后用RT-PCR法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2)Survivin ASODN单独、联合Taxol或bcl-2 ASODN作用肺癌细胞株NCI-H446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死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当CDI<1时,有协同作用;当CDI<0.7时,协同作用显着。<WP=4>研究结果第一部分:41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Survivin mRNA表达的阳性率(70.7%)高于癌旁组织(17.1%)和9例良性肺疾病组织(11.1%)(p均<0.005),而癌旁组织与良性肺疾病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的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5);80例肺癌患者纤支镜活检标本Survivin mRNA表达的阳性率(63.8%)也高于3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相应标本(13.3%)(p<0.005);肺癌患者手术标本和纤支镜活检标本Survivin mRNA表达与否及表达强度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病理分级、解剖部位及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手术标本和纤支镜活检标本Survivin mRNA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63.8%~70.7%,特异性为86.7%~88.9%;肺癌患者痰液Survivin mRNA表达的敏感性(59.5%),痰液标本Survivin诊断肺癌的特异性是84.6%。64例病理组织学和(或)刷检细胞学确诊肺癌而痰癌细胞检查阴性患者,其中35例痰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痰液Survivin mRNA联合痰液细胞学检出肺癌的阳性率(80.2%)高于痰液细胞学(47.1%)或痰液Survivin mRNA检测(p均<0.005)。与单独痰液细胞学检查相比,两者联合检测使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由原来的47.1%提高至80.2%(p<0.005),NPV由原来的37.9%提高至57.9%(p<0.001),特异性不变。第二部分:(1)NCI-H446和SPC-A1细胞皆表达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随着Survivin ASODN浓度增加,Survivin mRNA明显下调,其差异具有显着性,其中Survivin ASODN 500nM作用72h时NCI-H446和SPC-A1细胞Survivin mRNA抑制率分别达62.72%和67.43%,效果最佳;随着Survivin ASODN浓度增加,NCI-H446和SPC-A1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亦下降;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析发现,Survivin ASODN对NCI-H446和 SPC-A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诱导凋亡作用亦有相似变化。(2)Survivin ASODN单独、联合Taxol或bcl-2 ASODN作用NCI-H446细胞后发现Survivin ASODN联合Taxol作用的效果明显优于两药单独应用。其联用时细胞凋亡率达73.3%,而单独应用时分别为43.6%和23.8%。其联用时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9.69%,而单用的抑制率分别为50.48%和29.90% (p均<0.01)。两药联用组死细胞率达69.9%,高于两药单用(单用分别为41.4%和24.8%)(p均<0.01);CDI值为0.43,表明两药具有显着协同作用。Survivin ASODN与Bcl-2 ASODN联用的效果亦明显优于单独应用。联用的凋亡率为58.6%高于分别单用的43.6%和30.7%(p均<0.01)。联用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5.35%,亦优于单独应用(单用分别为43.6%和34.88%,p均<0.01),联用组死细胞率为69.9%,也高于两药单用(单用时的31.4%和41.4%,p均<0.01),CDI值为0.53,表明Survivin ASODN 与bcl-2 ASODN联用也具有<WP=5>显着协同作用。结论 (1)纤支镜活检标本Survivin mRNA检测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痰液Survivin mRNA表达为肺癌无创诊

王俊[5]2005年在《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提出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生存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D_1(CyclinD_1)的表达,探讨它们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含肿瘤边缘的癌旁组织和距肿瘤边缘>5cm的正常肺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D_1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DNA断裂点的3-羟基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I)。以确切概率法、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Survivin和CyclinD_1蛋白在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urvivin和CyclinD_1蛋白在癌组织、癌旁增生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survivin和cyclinD_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和AI的相关性。 结果 Survivin和CyclinD_1在癌组织中有过表达(75%和87.5%),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55%和68.75%)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7.5%和32.5%)增强,差异有显着性(P<0.01);癌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D_1

杨兴海[6]2007年在《脊柱转移癌预后相关因子筛选及Cox模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相关基因表达及临床指标与脊柱转移癌预后的关系,建立脊柱转移癌预后的Cox模型。方法:选取不明原发灶脊柱转移癌、肺癌脊柱转移、肝癌脊柱转移64例128个样本,构建脊柱转移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增殖调控相关基因Bcl-2、C-erbB-2、Cyclin D1、p16、p27kip1、PTEN、p53以及转移相关基因MMP-2、MMP-7、MMP-13、MMP-14、CD44v6、VEGF、nm23H1、OPN在脊柱转移癌组织芯片的表达;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基因和临床指标,建立脊柱转移癌预后评估的Cox模型。结果:成功构建脊柱转移癌组织芯片,各基因在脊柱转移癌组织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PTEN、p27kip1、MMP-14、CD44v6、OPN表达与生存期有关,其余基因表达与生存期无关;脊柱转移癌预后评估的Cox模型包括内脏转移、病理分级、椎体转移以及CD44v6、OPN、PTEN表达情况。结论:多基因参与了脊柱转移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内脏转移情况、椎体转移数、病理分级和PTEN、CD44v6、OPN表达水平是影响脊柱转移癌预后的主要因素。预后指数可用于预后判断,高预后指数预示危险度增大,生存期缩短。

王琦[7]2007年在《p21、cyclinD1与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胆管癌组织中p2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探讨叁者与胆管癌及其病理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湘雅医院1999年6月~2006年4月间接受手术根治性切除并通过HE病理切片检查确诊的肝外胆管癌(35例)组织块及同期肝移植供体肝正常胆管组织(11例)共46块。对胆管癌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以同一标准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cyclinD1、p21和PC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p21蛋白的表达:(1)p21在胆管癌组表达率为42.8%,明显低于正常胆管组的72.7%(P<0.05)。(2)高-中与低分化胆管癌中p21蛋白表达率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胆管癌中,p21蛋白的阳性率为23.1%(3/13),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4.5%(12/22),两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但p21蛋白在有远处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706)。且p2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也无显着差异(P<0.05)。(3)p21与cyclinD1和PCNA在胆管癌中存在负相关性。2.CyclinD1的表达:(1)cyclinD1在胆管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P<0.05)。(2)在低分化组与高.中分化组之间cyclinD1蛋白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cyclinD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者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远处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也有显着差异(P<0.01)。cyclinD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3)胆管癌中cyclinD1与PCNA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3.PCNA的表达:(1)胆管癌组与正常胆管组PCNA蛋白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5).(2)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呈组织分化低,其表达阳性率增高的趋势,高-中与低分化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和远处组织转移组中,PCNA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5)。PC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结论:1.P21在胆管癌中低表达;cyclinD1、PCNA在胆管癌中高表达。2.cyclinD1、PCNA与胆管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21与胆管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与远处转移无关。叁者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3.P2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cyclinD1和PCNA有负相关性;cyclinD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PCNA有正相关性。

王俊, 陈亮[8]2004年在《肺癌早期基因诊断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早期肺癌即已发生多种基因异常 ,这些分子生物学异常改变往往早于临床表现的出现 ,并且有一定的特异性。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肺癌高危人群的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血液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李谦平[9]2005年在《宣威昆明两地肺癌p16、cyclinD1基因表达及突变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p16、cyclinD1基因在宣威、昆明两地肺癌患者中遗传变异的差异性,探讨p16、cyclinD1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CR-SSCP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宣威、昆明地区非小细胞肺癌各45例和非肺癌(肺大疱、肺出血)行手术切除的正常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8例进行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p16 exon2缺失、突变和cyclinD1(CCND1)的G870A基因多态性检测。 结果:p16蛋白免疫组化阴性表达共有45例,总失活率为41.7%,其中宣威肺癌组、昆明肺癌组、对照组的失活率分别为57.8%、37.8%、11.1%。两肺癌组分别与对照组p16失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肺癌组的总失活率无差异(P=0.058);宣威肺癌组在Ⅰ期、T2期和腺癌的失活率比昆明肺癌组高(P<0.05)。 cyclinD1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共有56例的,总表达率为51.9%,其中宣威肺癌组、昆明肺癌组、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60.0%、22.2%。两肺癌组分别与对照组的cyclinD1表达率有差异(P<0.05);两肺癌组的总失活率无差异(P=0.670);在Ⅰ期和腺癌病例中,两组肺癌的阳性表达率有差异(P<0.05)。 两地肺癌p16 exon2总共发生缺失26例,突变15例,其中宣威肺癌缺失和突变率分别为33.3%、22.2%;昆明肺癌缺失和突变率分别为24.4%、11.1%。对照组中检测出2例缺失但未检测出突变。p16 exon2的缺失和突变在两地肺癌的总体比较中无差异(P>0.05);在两肺癌组的腺癌之间有差异(P<0.05);宣威肺癌组与对照组的p16 exon2缺失和突变率有差异(P<0.05);而昆明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无差异(P>0.05)。发现了肺癌p16 exon2的13个突变位点,突变位于碱基C或G上。

陈启[10]2001年在《p15和TGF-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5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2例乳腺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5和TGF-β1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 结果 (1) 乳腺癌组p15阳性表达率(58.1%)明显低于癌旁组(93.3% P<0.05)和正常组(100% P<0.05);p15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 移、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ER、PR及预后无关(P>0.05)。(2) 乳腺癌组TGF-β1阳性表达率(59.7%)明显低于癌旁组(86.7% P<0.05)和正常组(91.7% P<0.05);TGF-β1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及ER、PR有关(P<0.01 P<0.05 P<0.001),而与病人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局部复发无关(P>0.05);TGF-β1阳性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细胞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 P<0.01);TGF-β1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P<0.01),TGF-β1表达阳性的病人较TGF-β1表达阴性者预后好。(3)p15阳性乳腺癌中TGF-β1阳性率(80.1%)明显高于p15阴性乳腺癌(30.8% P<0.05)。结论 (1) p15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发生有关,而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 素及预后无关。(2) TGF-β1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有可能作为一个判定乳腺癌浸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3)p15和TGF-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p16、cyclin D1在原发性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吕晓君, 辛彦, 吴东瑛, 张淑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 p16、cyclinD1在原发性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吕晓君. 中国医科大学. 2003

[3]. 人类肝细胞性肝癌RUNX3、p21~(WAF1/CIP1)、CyclinD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D]. 高锋利. 宁夏医科大学. 2011

[4]. 肺癌的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D]. 陈余清. 复旦大学. 2003

[5]. 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意义[D]. 王俊. 南京医科大学. 2005

[6]. 脊柱转移癌预后相关因子筛选及Cox模型构建[D]. 杨兴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07

[7]. p21、cyclinD1与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意义[D]. 王琦. 中南大学. 2007

[8]. 肺癌早期基因诊断研究进展[J]. 王俊, 陈亮.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4

[9]. 宣威昆明两地肺癌p16、cyclinD1基因表达及突变的比较研究[D]. 李谦平. 昆明医学院. 2005

[10]. p15和TGF-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陈启. 青岛大学. 2001

标签:;  ;  ;  ;  ;  ;  ;  ;  ;  ;  ;  ;  

p16、cyclinD1在原发性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