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

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

刘志军[1]2004年在《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复杂,许多煤矿不同程度的受奥灰岩含水层的威胁,突水是采矿过程中常常面临的一种严重灾害。随着采掘的延深、规模的扩大,突水灾害日益严重。大量工程实例表明:承压水的突出绝大多数是与断层有着直接关系的。因此,对煤层顶底板的变形破坏规律、构造特征以及断层各要素的研究都是防治奥灰岩含水层突水的关键问题。 作者在对承压水上采煤突水机理、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断层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并应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程序。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带压开采中围岩、煤柱及断层的应力、位移分布规律;对影响煤层底板破坏突水的诸多断层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单一因素对突水的影响关系、以及与突水临界煤柱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研究了断层倾角、厚度及断距等综合因素与煤柱合理留设的相关规律,并给出了表达式。 承压水上采煤的数值模拟实验有助于我们合理留设煤柱宽度、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在开采中提高生产效率并避免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李文敏[2]2013年在《承压水上采煤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文中认为本文在分析大量参考文献、工程实例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与力学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承压水上采煤过程中煤层底板的复杂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域分布以及底板隔水层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首先建立承压水上采煤的FLAC3D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模型,用FLAC3D自带的FISH语言进行编程,利用底板岩层渗透系数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将底板内渗透系数化为一个随底板内应力变化而变化动态的变量,更加符合现场工程;然后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分步讨论工作面的推进度、工作面长度、底板承压水水压、隔水层厚度、隔水层岩层组合等因素对底板隔水层内应力、位移、底板破坏特征及承压水导升高度的影响。并建立底板隔水关键层厚板模型,通过厚板理论,分析隔水关键层的挠度及隔水关键层内应力分布特征,并利用摩尔—库仑理论判断隔水关键层是否具有隔水性能。同时结合淮北孙疃矿的工程实例,将流固耦合数值程序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再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黄琪嵩[3]2017年在《顶板垮落动载诱发深部采场底板突水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场受到底板突水的威胁愈发严重,动力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会显着增加,多灾害耦合并发现象更为突出。以顶板垮落、冲击地压和矿震等为代表的动力灾害发生时往往会伴随着强烈的动载扰动作用,其波及范围可达几百米,会直接影响到底板承压含水层,特别是深部开采岩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动载扰动会进一步加剧其能量聚集与释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较强动载作用极有可能导致隔水岩层的破坏,从而诱发深部采场底板突水灾害事故。然而,目前的底板突水机理研究主要关注采动应力变化和高承压水耦合作用下的突水问题,对动载等影响因素的考虑较少。面对深部的复杂力学环境,单纯的考虑静载作用还远不能阐明底板突水的全部机理,也不利于深部突水防治工作,动载等因素对深部采场底板突水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动载作用对底板突水的影响不仅是对深部开采条件下底板突水致灾机理的重要补充,还为探求深部底板突水预测与防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以顶板岩体垮落时产生的冲击载荷对深部采场底板突水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例等方法,研究了底板隔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动力响应特征;利用断裂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动静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含水裂隙扩展机制;并应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动载作用下的完整底板和含断层底板突水的原因和显现过程,从而揭示了动静载荷联合作用下的深部采场底板突水机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动力基础半空间理论,建立了顶板垮落冲击动载应力时程关系理论计算模型,得到顶板岩体垮落对采场底板产生的动载作用是典型的脉冲载荷形式,具有显着的极短作用持时和较高的应力幅值特征,且动载作用持时和应力幅值主要受顶板垮落岩体的重量、垮落高度、作用面积,以及底板岩层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等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冲击动载作用下的岩体破坏和损伤机制,以及动载应力在底板岩层中的传递规律,从岩石冲击动力学和损伤力学等角度定性的分析了顶板垮落冲击动载对深部采场底板突水可能造成的危害。(2)将采场底板视为半无限弹性体,考虑了底板岩层的分层特征,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层状底板静载应力场理论计算模型;同时还基于弹性半空间的动力学理论,编程求解出动载作用下底板的动应力场解答;并通过应力矢量迭加分析了顶板岩体垮落冲击载荷作用时的采场底板应力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顶板垮落冲击动载对采场底板的破坏作用。得到动载作用会造成底板应力场的动态增加和减小,应力集中程度和范围呈现出动态增加现象,从而造成底板岩层发生二次破坏,采场底板破坏深度增加。(3)应用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动载作用下的承压含水层渗透方程,理论分析了底板承压含水层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征。得到动载作用会直接导致底板含水层的孔隙水压力激增,不仅会加剧承压水渗透能力,降低孔隙岩石强度,还会造成水力压裂现象突显,高水压作用下底板隔水层岩体遭受溶蚀和破坏效果更加显着,裂隙发生扩展、贯通,从而导致底板承压水导升带高度的进一步增加。(4)针对动载作用下完整底板隔水层的失稳突水问题,将底板隔水层简化为四边固支薄板,基于薄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底板隔水层的受迫振动模型,结合Mohr-Coulomb破坏准则,得到了冲击动载作用下的底板隔水层失稳判据,并基于此推导了完整底板失稳突水的最大临界动载应力计算公式。(5)对于含有断层的采场底板,首先通过对动静载联合作用下断层面应力状态分析,探讨了断层活化的动载应力触发机制,得到动载作用不仅扩大了断层发生活化的临界倾角范围,还增加了具有较大抗剪强度的断层发生活化的可能性;然后基于断裂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动静载联合作用下的含水裂隙拉剪和压剪扩展机制,得到动载作用主要通过增大孔隙水压力影响裂隙扩展模式,动载对含水裂隙的扩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且有利于裂隙发生破坏性更大的拉剪扩展。由此可见,动载的参与使底板含水裂隙发生破坏失稳的危险性较静载作用更大,且大大增加了断层发生活化的可能性,更容易导致底板断层突水事故的发生。(6)利用FLAC~(3D)建立动力渗流耦合分析模型,模拟了动静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完整采场底板突水过程,系统研究了顶板岩体垮落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采场底板应力场、破坏区和含水层孔隙水压力的动力响应特征,以及动载作用对采场底板破坏深度和承压水导升带高度的影响。得到顶板垮落时的冲击动载作用会对底板应力场造成的较大影响,会直接加大底板的应力集中程度,从而扩大了采场底板的破坏范围和深度;动载作用还会导致底板含水层孔隙水压激增,承压水进一步向上导升,有效隔水层厚度减小,从而大大增加了底板突水的危险性。数值模拟结果不仅揭示了动静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完整底板突水机理,还很好的验证了前述的理论分析结果。(7)同时还模拟分析了不同冲击动载参数对采场底板突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应力幅值超过一定临界值后,动载作用才会导致采场底板破坏深度和承压水导升高度增加,且随着动载幅值的增大,底板发生突水的危险性增加;动载作用持时对承压水导升带高度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动载作用时间越长,其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持续影响时间越久,对隔水岩层的破坏作用也就越剧烈。(8)根据肥城煤田某矿井的工程地质条件,深入研究了8503工作面坚硬顶板初次垮落产生的冲击动载对F7断层带介质力学属性、以及断层面应力状态等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动静载荷联合作用下的采场底板断层带活化突水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至初次来压处,没有顶板垮落动载的影响,F7断层发生活化突水灾害的可能性较小;顶板垮落冲击动载作用在底板上,会导致断层面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呈现出明显增大和减小的动态变化特征,断层面的滑移活化指标参数T_s最大值明显增大,底板断层容易出现瞬间的动态失稳。动载应力与采动压力迭加,使得底板最大破坏深度由18m变为22m;动载的参与还导致断层带内也出现了明显的破坏区,在底板含水层和8503工作面之间形成了完整的导水通道,F7断层完全活化,诱发了底板断层突水事故。(9)为了避免动载诱发采场底板突水事故,研究了相应的底板突水防治技术,依据动载作用下的底板突水通道形成机制,提出了减小动载作用强度和降低动载扰动效应的防治思路,具体的防治措施有:强制放顶、改变开采方式和顶板管理方式、合理布置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以及加强动载监测等。

尹立明[4]2011年在《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分析深部煤炭资源赋存环境入手,针对深部开采所呈现的高岩溶水压、高地应力及强采矿扰动和深部岩体力学新特性,以底板隔水层变形、破坏及构造活化形成导水通道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的一系列相关基础性实验研究。通过对葛亭煤矿下组煤底板典型岩性岩石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的室内试验和高、低围压下全应力应变渗透特性试验,对深部底板岩体阻水特性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岩性和围压对岩石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岩石节理裂隙进行压剪条件下的渗流耦合特性实验室试验,研究了在恒定法向荷载(CNL)和恒定法向刚度(CNS)边界条件下,法向应力、节理表面粗糙度、渗透水压对试件应力、位移和渗流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剪切应力、法向位移、节理水力开度及透过率在剪切过程中随剪切位移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研究岩石节理裂隙在发生剪切变形时的剪胀特性,分析了节理剪切变形对渗流特性影响,获得了节理裂隙发生剪切破坏的判据公式。基于目前实验室研究岩体裂隙应力渗流耦合特性试验条件的限制,根据工程岩体受叁维应力作用的实际情况,针对深部岩体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初步设计开发了高水压岩石应力—渗流耦合真叁轴试验系统。应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深部开采工作面底板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形破坏演化规律和不同采深条件下的底板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断层影响下深部采场高承压水上底板流固耦合破坏特性,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用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验证,提出了模拟条件下断层防水煤柱的合理留设尺寸。分析了底板突水的多种影响因素和深部采场底板突水特点及形成原因,对深部采场底板突水类型进行了分类,以导水通道的形成为判据,提出了固有导水通道突水、正常岩层底板突水和断续节理裂隙扩展突水叁大类底板突水模式,并逐一研究了其突水机理。应用突变理论研究了底板突水的突变特征,得出了底板系统突变突水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提出了阻突和促突变量因子及特征主导参量和系数的概念,通过分别建立底板因剪切破坏失稳和受水平力和垂直力作用而破坏失稳突水的突变模型,计算获得底板阻水系统状态,为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卢兴利[5]2007年在《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的流固耦合分析》文中提出矿井水害是影响和威胁中国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突水绝大多数是与断层有着直接关系。而留设断层防水煤柱就成为一种堵塞通道、隔断水源,防止构造突水的重要措施。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留设断层防水煤岩柱,用什么方法计算防水煤岩柱尺寸才算合理,至今尚无一个合理的计算办法。防水煤柱留设过大,虽有利于安全生产,但积压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若留设过小,则又会威胁煤矿生产的安全。同时突水事故又是应力场和渗流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尽可能全面地考虑诸多影响因素,会使留设的煤柱尺寸趋于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既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和建设,又能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本文在全面考虑影响断层防水煤柱留设因素的前提下,建立了合适的力学模型,将岩体力学弹塑性有限元理论与渗流理论相结合,系统提出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即:应用岩体(石)力学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及流固耦合分析原理,反复计算留设不同煤柱宽度时的围岩应力及其变化,分析在变化的应力状态下断层的稳定性,得出塑性破坏区,同时研究塑性破坏区的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的防水煤柱尺寸,使之既能保证塑性破坏区不会波及导水断层从而避免水害事故,又能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本文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防水煤柱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是一种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有效分析方法,为防水煤柱的合理留设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数值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李利平[6]2009年在《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矿山以及水电站等地下工程时,经常遇到突水、涌泥等大型地质灾害,轻则冲毁器具、贻误工期,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型突水地质灾害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湖北沪蓉西高风险岩溶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现场试验、非线性突变理论以及数值计算等手段,深入研究岩溶突水的灾变演化过程及其力学机理,分析了突水通道的形成机制及其突变模型,提出了岩溶突水防治技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首先,基于大型突水资料的系统收集与分析,从含导水构造能量储存、岩溶水动力扰动和能量释放以及含导水构造系统失稳角度提出了突水的发生条件,将突水影响因素划分为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基于防突结构的破坏模式将突水类型划分为地质缺陷式与非地质缺陷式两类。通过对不同突水模式普遍特征的分析,将岩溶突水过程划分为蓄势与失稳两个显着阶段,并采用多场耦合软件COMSOL计算了开挖条件下突水形成过程的流态演变特征,实现了岩溶水由含水层中的渗流发展为潜在突水通道中的快速流,最后突入隧道内形成自由流的灾变演化过程。就非地质缺陷式突水,分别研究了突水通道形成的微观作用机制和突水突变模型的宏观力学判据。采用弹脆性损伤模型推导了渗流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理论解,给出了围岩失稳突水的判据,并借助Flac3 D fish语言将理论推导程序化,分析了渗流作用下隧道开挖卸荷的损伤机制。同时,采用可考虑渗流-损伤耦合机制的RFPA软件包,分析了强渗流作用下隧道围岩裂隙萌生、扩展、贯通直至突水通道形成的演化过程,从围岩多场信息的演变角度揭示了非地质缺陷式突水通道形成的灾变机制;将防突层概念引入深埋层状灰岩隧道的突水模型中,建立了防突层失稳的尖点突变和双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了不同防突层静力与动力失稳的非线性突变特征,给出了失稳判据与最小安全厚度值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有限差分程序,分析了动载峰值、频率以及水压大小对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最后,结合隧道突水工程实例,验证了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并结合考虑渗流-损伤的数值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渗流-损伤诱发防突层破断突水的微观作用机制。开展防突层失稳突水的相似物理模型试验,进一步研究非地质缺陷式突水的灾变机制。基于叁维固流耦合相似理论的分析,研制了新型固流耦合相似材料,采用研制的试验台架和光纤监测系统开展隧道涌水和矿井采区突水的相似模型试验,就应力、位移、渗流以及地球物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监测,分析了开挖扰动下防突层持续的渗流-损伤诱发围岩局部涌水与整体失稳突水的灾变演变机制,揭示了岩溶突水多场信息的突跳特征,并验证其宏观力学判据的有效性,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就地质缺陷式突水,基于不同成因地质缺陷体的归类和阻水性能分析,提出地质缺陷诱发突水的两种典型灾变模式,分析了地质缺陷式突水通道的形成过程及其失稳的力学判据。就不同尺度地质缺陷体渗透特性的差异,建立了强渗流作用下充填介质的渗透失稳模型和充填体的滑移失稳突水模型,并将之应用于齐岳山隧道岩溶管道诱发突水的实例分析中,结合数值分析结果,揭示了充填介质渗透失稳形成堵塞体后整体滑移突水的灾变演化过程;对于非导水断层,考虑两区段充填介质的力学属性,引入水致弱函数反映强渗流对断层充填介质的活化作用,建立了断层充填体滑移失稳的燕尾突变模型,并基于灾变演化路径控制参数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基于大量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断层活化诱发破裂通道的灾变机制,给出了断层突水的4种灾变路径,并对断层参数对突水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不同揭露型突水模式的灾变分析,提出复合式突水类型,分析地质缺陷诱发隔水围岩失稳的非揭露型突水的灾变机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揭示了断层活化导通暗河水涌入与隧道存在水力联系的充填型溶腔,并导致隧道拱部完整围岩压裂突水的灾变演化机制。最后,基于不同突水类型的通道形成机理与灾变力学模型的研究,依托沪蓉线两座控制性高风险岩溶隧道,建立了岩溶突水防治技术体系,从预防与治理角度首次提出岩溶隧道施工突水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基于该体系指导原则,对齐岳山隧道和乌池坝隧道进行突水风险等级划分,并在乌池坝隧道开展了综合物探法探水试验与突水灾害预警演练。同时,结合该体系突水治理原则,研制高压大流量注浆设备和新型化学注浆材料,并开展浆材优选试验与原位注浆试验,在齐岳山隧道多处突水治理试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试验结果与应用效益证明该体系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与高效性。

孙建[7]2011年在《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底板突水是承压水上采煤时,采动矿压和水压的共同作用导致煤层底板岩体变形破坏,造成大量承压水涌入采掘空间的现象,它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近水平及缓倾斜煤层底板的变形破坏、突水机理及突水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承压水上煤层的安全开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承压水上倾斜煤层底板的变形破坏、突水机理及突水预测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从采动矿压和水压对底板岩体共同作用的角度出发,对倾斜煤层底板的变形破坏、突水机理及突水预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依据倾斜煤层上覆岩层载荷的分布特点,建立了沿煤层倾斜方向底板破坏特征力学分析模型,利用弹性力学理论结合Mohr - Coulomb(莫尔-库仑)屈服准则,推导了沿煤层倾斜方向底板岩层内任意一点的应力表达式及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2)根据倾斜煤层赋存特点,利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倾斜煤层工作面走向长壁开采叁维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倾斜煤层在不同埋深、不同工作面宽度时,沿煤层倾斜方向底板岩体应力、破坏深度、破坏形态随煤层倾角变化的规律;(3)针对承压水上倾斜煤层底板所受载荷的分布特点,建立了线性增加水压作用下倾斜煤层底板隔水关键层的力学分析模型,利用弹性力学理论结合Mohr - Coulomb(莫尔-库仑)破坏准则,求解了倾斜煤层底板隔水关键层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值,推导了倾斜煤层底板突水力学判据的表达式,为现场倾斜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4)从流固耦合的角度出发,利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承压水上倾斜煤层底板叁维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倾斜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在采动矿压和水压共同作用下底板岩体的变形破坏、承压水的入侵导升及工作面底板易于突水的位置,为现场确定倾斜煤层底板突水危险区域提供了理论依据;(5)利用井下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对桃园煤矿承压水上1066倾斜煤层工作面底板岩体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结合本文提出的底板突水判据对1066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的结果,划分了底板突水危险区域,通过对底板突水危险区域进行注浆加固,成功的实现了桃园煤矿承压水上1066倾斜煤层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承压水上倾斜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重要指导作用。该论文有图67幅,表7个,参考文献186篇。

李天河, 范启雄, 张卫兵[8]2013年在《地下工程突涌水灾害研究最新进展及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地下工程建设的大、长、深发展趋势,大型突水地质灾害逐渐成为制约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在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突水的灾变条件与演化特征、突水通道的形成机制、渗流灾变规律与突变机理以及突水预测与监测理论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突水机理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人为扰动和岩溶水及水压力扰动诱发破裂是相对完整岩体破断突水的本质所在,地质缺陷体本身渗流力学的多元动态信息则是地质缺陷式突水灾变演化过程描述的关键所在"这一学术思路。通过现场突水实例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认为突水机理的研究需从两方面着手,即突水通道形成的微观作用机制与含导水构造系统失稳突水的宏观力学判据,考虑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并结合突水前兆多元信息实时在线采集与分析的监测方法,对有效探测含导水构造的物探方法进行补充,为突水预报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李利平, 路为, 李术才, 张庆松, 许振浩[9]2010年在《地下工程突水机理及其研究最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地下工程建设的大、长、深发展趋势,大型突水地质灾害逐渐成为制约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在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突水的灾变条件与演化特征、突水通道的形成机制、渗流灾变规律与突变机理以及突水预测与监测理论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突水机理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人为扰动和岩溶水及水压力扰动诱发破裂是相对完整岩体破断突水的本质所在,地质缺陷体本身渗流力学的多元动态信息则是地质缺陷式突水灾变演化过程描述的关键所在"这一学术思路。通过现场突水实例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认为突水机理的研究需从两方面着手,即突水通道形成的微观作用机制与含导水构造系统失稳突水的宏观力学判据,考虑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并结合突水前兆多元信息实时在线采集与分析的监测方法,对有效探测含导水构造的物探方法进行补充,为突水预报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D]. 刘志军. 太原理工大学. 2004

[2]. 承压水上采煤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D]. 李文敏. 安徽理工大学. 2013

[3]. 顶板垮落动载诱发深部采场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 黄琪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

[4].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 尹立明. 山东科技大学. 2011

[5]. 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的流固耦合分析[D]. 卢兴利. 山东科技大学. 2007

[6]. 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 李利平. 山东大学. 2009

[7]. 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 孙建. 中国矿业大学. 2011

[8]. 地下工程突涌水灾害研究最新进展及数值模拟[C]. 李天河, 范启雄, 张卫兵.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 2013

[9]. 地下工程突水机理及其研究最新进展[J]. 李利平, 路为, 李术才, 张庆松, 许振浩.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

标签:;  ;  ;  ;  ;  ;  ;  ;  

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