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50例穿刺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50例穿刺护理体会

储润(江苏省姜堰市太宇医院江苏姜堰2255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89-01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行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而护理人员的穿刺护理技术直接影响到动-静脉内瘘的长期存活。因此,本文对我院50例透析患者其动-静内瘘的穿刺护理进行总结,现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透患者共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7-81岁。引起慢性肾衰透析的病因:慢性肾炎28例,多囊肾8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3例,痛风肾2例,狼疮肾2例,原因不明3例。

1.2方法

选用的动-静脉内瘘血管为:桡动脉-头静脉44例,其中端端吻合21例,端侧吻合23例;尺动脉-贵要静脉端侧吻合2例;上臂肱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4例。每次用2根16号内瘘穿刺针穿刺动静脉,将动脉血引入透析器动脉端,净化的血液从静脉内流入体内。

1.3穿刺护理

1.3.1评估穿刺血管检查瘘管有无感染、红斑、皮疹、狭窄、动脉瘤及血管是否通畅,确定血管通路无异常时方可使用[1]。

1.3.2选择正确的穿刺点(1)动脉穿刺点距内瘘吻合口的距离在2cm以上,最好在5-6cm以上,针尖朝吻合口方向穿刺。(2)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至少在8cm以上,针尖朝向心方向穿刺。(3)动脉与静脉避免在同一血管上穿刺,以减少血液再循还,提高透析质量。(4)穿刺时首选绳梯法,切忌定点法,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应用均等,减少假性动脉瘤、硬结节、瘢痕、狭窄形成等。

1.3.3提高穿刺水平,力争一针成功(1)新瘘管原则上4-8周最好12-16周成熟后方可使用,开始使用最初三次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找好血管穿刺点再行穿刺,切忌盲目进针,要特别防止皮下渗血或血肿,力争一针成功。(2)穿刺动脉时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作穿刺。(3)透析中动脉端出现血肿,可将血流满意的静脉端(在瘘管流出道上)改成动脉端,虽与动脉透析管相连,另外再选择其他部位的静脉穿刺与静脉透析管相连,以保证继续透析。若静脉端发生血肿,应避开血肿,在静脉穿刺点以上另作穿刺或另择其他静脉穿刺继续透析。(4)对新内瘘,应先穿刺静脉后穿刺动脉,穿刺前止血带结扎的部位应在肘关节以上,不可过下,松紧应适中,防止压力过大,发生穿刺时血肿。(5)若内瘘穿刺失败,再次穿刺的可用范围又小,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可暂停一次透析,以利内瘘管修复。

1.3.4穿刺前和穿刺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以防医源性感染。

2结果

50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均未出现因穿刺不当而造成内瘘假性动脉瘤、狭窄、大血肿、血栓等以致内瘘失功而影响透析。

3体会

(1)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以及科学合理的穿刺护理,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2)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内瘘保护的宣教,以提高患者对内瘘的认知度和自我护理能力,是保证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的前提条件。(3)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和职业敏感性,建立科学的操作流程,在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可能因穿刺内瘘带来的副作用,及时处理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动-静脉内瘘长期存活的关键[3]。

参考文献

[1]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52-253.

[2]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6-97.

[3]向晶.透析护理安全与规范化操作.中国血液净化,2009,8(2):102-103.

标签:;  ;  ;  

动静脉内瘘50例穿刺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