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论文_徐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骨盆,不稳定,螺钉,髂骨,不稳,钢板,手术治疗。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涛[1](2018)在《TOS装置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TOS装置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TOS予以治疗,观察骨盆骨折复位情况及预后。结果手术用时平均(110.2±2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92.4±32.3)ml,无神经、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一期愈合19例;因手术创口感染,延迟愈合1例。均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骶丛损伤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原神经压迫症状均呈消失显示。参考骨盆骨折Matta复位评估标准,对复位优良率评估,其中优16例,良4例,可0例,差0例。行12个月随访,无骨折复位丢失的情况,骨折在术后3~6个月均愈合,无下肢短缩,可完全负重行走。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TOS装置固定术予以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复位理想,无下肢短缩等不良事件发生,对改善患者远期生命质量意义显着。(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8年06期)

陈新良,张文骞,刘文莉[2](2018)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骨科收治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各25例,其中采用非手术法进行治疗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一组称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观察组患者低20.00%。经对比,差异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8期)

黄燎原[3](2016)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术后并发症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相似,有其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6年12期)

栗忠强,吕东霞[4](2016)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记录,探讨总结其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某年某月到某年某月时间段内收治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共75例,其中前环骨折的患者利用接骨板进行固定,后环骨折的患者利用骶骨棒、接骨钢板以及经皮中空松质骨螺钉及拉力螺钉等固定。结果经手术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所有75例患者均可以进行自主下地行走,且没有出现患肢缩短以及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找到科学合理的入路和固定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6年05期)

李宗原,王陶,石波,王军,唐诗添[5](2016)在《髂腰固定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髂腰固定手术治疗。采用后路下腰椎后正中切口入路,垂直移位复位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双侧L5椎体,髂骨钉固定髂后上棘;前路采用stoppa入路钢板螺钉固定6例,髂腹股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4例,双侧髂前上棘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得4~36个月随访,平均20.3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骨盆骨折复位满意,后环形态恢复良好;根据Matta骨盆骨折复位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术后5例患者骶丛损伤压迫症状解除,未出现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所有下肢行走及屈、伸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4例。结论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且具有利于解除神经压迫,操作不复杂、并发症少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6年04期)

张辉[6](2015)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20例的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盆骨折是由于患者的骨盆遭受到高能量的冲击所致,而随着国内交通以及建筑的发展,该类病症的出现几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腔、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1]。传统的临床治疗主要依靠牵引、石膏固定等方式进行,然而其治疗效果较为有限。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垂直不稳定骨盆骨质患者2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5年17期)

李培峰[7](2015)在《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联合采用经皮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对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施治的效果。方法 85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经皮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的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70,P<0.05)。结论经皮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和出血量少等优点,符合现代医学微创理念,值得临床对手术方法和效果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5年05期)

何旭辉,林勇彬,林加阳,林可新,黄青[8](2015)在《观察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垂直不稳定型的骨盆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弓根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6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6.88%)显着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复位稳定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5年05期)

孙晓,盛路新,殷照阳,霍永峰[9](2014)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TileC型)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采用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27例,按照骨盆骨折的Tile分型,C_1型18例,C_2型7例,C_3型2例,前环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4例,Stoppa入路4例,及Pfannenstiel入路4例,均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2例,后环采用空心螺钉13例,前路双钢板7例,后路钢板5例,空心螺钉+双钢板2例。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获得12-19个月的随访,平均14.5个月,术后X线评估采用Matta骨盆骨折复位标准,优18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术后12个月采用Majeed功能评分,优19例,良3例,中3例,差2例。结论前后环同时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合适的入路及固定方式,精确的术中操作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长叁角地区创伤学术大会暨2014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7-26)

王忠仁,曾浩然,廉克强[10](2014)在《后路髂骨钉棒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后路髂骨钉棒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髂骨钉棒联合前路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疗效评分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耗时93~224 min,平均141 min;手术输血量211~1352 ml,平均587 ml。所有患者手术后3~5 d即可在床上行康复锻炼,手术15~17 d后即可下地锻炼,手术40~48 d后即可独立弃拐行走。术后疗效行Mata评分优良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1.67%。全部病例骨折愈合,无发生下肢不等长或骨盆畸形病例。1例因坐骨神经损伤引发足下垂,其余均无瘸行或腰骶痛发生。1例因膀胱功能受损而轻度尿失禁。结论后路髂骨钉棒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4年06期)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骨科收治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各25例,其中采用非手术法进行治疗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一组称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观察组患者低20.00%。经对比,差异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显着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徐海涛.TOS装置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

[2].陈新良,张文骞,刘文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3].黄燎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

[4].栗忠强,吕东霞.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

[5].李宗原,王陶,石波,王军,唐诗添.髂腰固定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J].四川医学.2016

[6].张辉.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20例的手术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

[7].李培峰.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

[8].何旭辉,林勇彬,林加阳,林可新,黄青.观察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5

[9].孙晓,盛路新,殷照阳,霍永峰.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C].第四届长叁角地区创伤学术大会暨2014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10].王忠仁,曾浩然,廉克强.后路髂骨钉棒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J].当代医学.2014

论文知识图

患者,女,45岁,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骨盆骨折的重建手术-图48-3 骶骨棒固定骨盆骨折的重建手术-图48-2 松质骨螺钉固...某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片单纯固定后环时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四边形骨盆框架固定器-图23-35 四边形骨盆...

标签:;  ;  ;  ;  ;  ;  ;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论文_徐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