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动作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江苏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例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动作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江苏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例

孙云寿[1]2004年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动作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江苏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例,对不同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对不同推广组织形式所导致的不同绩效做出评价,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构建“制度安排——推广行为——推广绩效”分析框架,并借助于半结构访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对不同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有: 1) 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巨大市场获利机会、政府强有力的推动等是该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多元化发展的内在动因。这些动因,使得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从单一政府主导型发展为政府、市场、混合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 2)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完成政府农业政策目标,依靠自上而下的等级组织主要提供产中技术培训、指导。尽管其行政效率较高,但因难以适应农民的需求而受到花农的冷遇。 3) 市场主导型的“公司+花农”、“合作经济组织+花农”、“专业市场+花农”、垂直一体化的花卉企业等技术推广组织,各自主要从利润最大化出发,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的技术指导、服务等,适应了市场需求,受到花农的普遍欢迎。 4) 政府与市场混合型的花卉产业科技开发园区,在一定程度上既发挥了政府技术推广示范的功能,也符合了园区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但二者目标的冲突常常影响了技术推广的效率。 论文最后指出,为提高花卉产业技术推广效率,促进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江苏武进区花卉产业应该通过提高市场主导型组织的运作效率、创新花卉科技示范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政府主导型农林技术推广站等手段,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市场主导型为主、混合型和政府主导型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

王迪, 周洁, 钱中平[2]2012年在《农业现代化服务模式选择研究——以常州市为例》文中指出依据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提出了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的分析矩阵,即根据区域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约束条件、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突破路径,从而确定该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服务需求及其适宜的供给主体,进而提出发展措施。以常州市为例,分析了该市现代农业5大主导产业的现代化服务体系的模式选择与发展政策。

唐立宗[3]2014年在《2001-2010年台湾学界明清地域史教研成果》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尝试概介廿一世纪初第一个十年的台湾明清地域研究动向,透过“城镇空间与日常生活”、“社会风气与物质文化”、“士绅角色与人际关系”、“学术事业与文教脉动”、“军事防御与社会秩序”、“基层组织与行政运行”、“市场交易与商品经济”、“水利建设与灾害防治”、“民众信仰与宗教场域”、“家族发展与妇女地位”、“移民开发与生态环境”各面向的观察,使读者明了台湾明清史研究的现况,增进日后学术对话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动作模式的比较研究[D]. 孙云寿.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 农业现代化服务模式选择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 王迪, 周洁, 钱中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3]. 2001-2010年台湾学界明清地域史教研成果[J]. 唐立宗.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4

标签:;  ;  ;  ;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动作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江苏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