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

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

盛志宏[1]2004年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文中指出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事实上,它是与报纸、广播及电视完全不同的新一代媒体,而网络传播则整合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形成了人——机——人的信息传播模式,这使得整个传播呈现出“人际化”的趋势,人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点。网络受众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传者与受者,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匿名心理、角色扮演心理、选择心理及从众心理。这些心理特征导致了失范行为,究其本质是技术对人的异化,而网络技术对人的异化,是通过刺激人对信息的消费欲望来实现的。人类正在为进入自我生活的时代而奋斗,网络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是,人必须摆脱异化。为此,我们需要一种以自我节制为内涵、以自我幸福为目标的伦理,我们称其为“自我伦理”。所谓网际自我伦理是指,网络受众通过自我调适,适度控制对信息的欲望,从而获得自我实现与自我幸福;与此同时,受众应通过对“主我”与“客我”的平衡,顾及到另一极传播主体的利益。网际自我伦理的实践,可以在保证传播主体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传播主体之间利益的均衡,这必将促使网络传播走出失范状态,朝着稳定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王凡华[2]2006年在《网民自我伦理的批判和重构》文中研究说明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事实上,它是与报纸、广播及电视完全不同的新一代媒体,而网络传播则整合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形成了“人—机—人”的信息传播模式,这使得整个传播呈现出“人际化”的趋势义上的传者与受者人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点。网络受众包括传统意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匿名心理、选择心理及从众心理。这些心理特征导致了失范行为角色扮演心理、究其本质是技术对人的异化,而网络技术对人的异化,是通过刺激人对信息的消费欲望来实现的。 人类正在为进入自我生活的时代而奋斗,网络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是,人必须摆脱异化。为此,我们需要一种以自我节制为内涵、以自我幸福为目标的伦理,我们称其为“自我伦理”。所谓网民自我伦理是指,网民通过自我调适,适度控制对信息的欲望,从而获得自我实现与自我幸福;与此同时,网民应通过对“主我”与“客我”的平衡,顾及到另一极传播主体的利益。网民自我伦理的实践,可以在保证传播主体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传播主体之间利益的均衡,这必将促使网络传播走出失范状态,朝着稳定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网络传播的实质是人与人的交往,但中介客体(电脑)的存在,使得受众之间不必直面相对,他人身体与目光的消失,使网民可以更轻松、更从容地面对真正的自己。所以说,网络空间是最适宜自我伦理成长的一块沃土;然而,网民如何进行自我调适,适度控制对信息的欲望以走向自我幸福和自我实现,并同时顾及到他人的利益,其抉择依然显然甚为复杂和困难。这正是我们强调网际自我伦理的意义之所在。 本文从伦理学、传播学、新闻学的角度着手,分析了网络传播的有关特点和网民的特性,并进而论述了建立网民自我伦理的必要性和实践步骤,为我国的网络实际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建议。

柏丽娟[3]2011年在《网络生产性受众探析》文中指出生产性受众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由约翰·费斯克于20世纪60-80年代提出的,这可谓是一种新型的受众观。他认为的生产性受众是这样的一群受众,即受众能够主动采取游击战术,获取自己的意义,创建自己的文化,从而避免意识形态的俘虏,这种新型受众观不但提高了受众的主体地位,同时赋予了受众巨大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对生产性受众是否存在的问题已经不用考虑了,越来越发展的媒介技术已经能够充分的证明生产性受众存在的普遍性,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这些媒介的开放性的、交互性的、虚拟性的特点更加激化了受众向生产性受众的角色转换。面对目前我国4.2亿的网民数量,并且此数量还在不断攀升中,以致网络成为一个鱼龙混杂的虚拟网海,不良事件频频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受众主体能力的提升本来是件很好的事,但是网络为受众提供的越来越大的自由的权力,却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关于网际伦理的建设的问题。

庞靖[4]2010年在《新时期我国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诞生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日益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互联网在推动社会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给人们造成了一些新的困扰,如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沉迷等问题,其中由于网络舆情而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然而,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监管在我国起步较晚的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部门的网络舆论危机意识尚不够深入的主观原因,我国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管理的思路和框架还未理清理顺,这与我国目前网络舆论突发事件高发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运用了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以及政府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首先,通过对互联网基本特征、现状以及危机基本含义与特征等基础概念的梳理,逐步分析得出网络舆论危机的基本概念,详尽阐述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及传播途径等,并试图勾画出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即包含了观念认知、法制保障、技术支持以及管理协调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照分析我国目前现有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方式的不足和弊端,并借鉴国外典型国家互联网监管的经验和优点,从思想、法律、技术、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舆论危机防控体系的构建方法。

参考文献:

[1]. 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D]. 盛志宏. 广西大学. 2004

[2]. 网民自我伦理的批判和重构[D]. 王凡华. 西北大学. 2006

[3]. 网络生产性受众探析[D]. 柏丽娟. 黑龙江大学. 2011

[4]. 新时期我国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研究[D]. 庞靖.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标签:;  ;  ;  ;  

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