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氰咪胍在胃溃疡穿孔局部封闭治疗的体会

甲氰咪胍在胃溃疡穿孔局部封闭治疗的体会

余弟旺管振华孙爱华(71620部队卫生队河南安阳455000)

【中图分类号】R656.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306-01

胃溃疡穿孔是消化道穿孔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在基层胃溃疡穿孔是急腹症的常见与多发病,凡就诊病人大多为穿孔时间长、腹腔污染严重、体质差、有时伴有休克,因此错过了急诊胃大切的时机,只能作穿孔修补术。而单纯修补溃疡创面很难愈合,易增生形成幽门狭窄,时有再次穿孔发生的危险,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危机。我部自2003年至2009年共收治胃溃疡穿孔136人次,急诊胃大切手术3人,保守治疗2人,我们对其中81例病人作了穿孔修补加甲氰咪胍针局部封闭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81例,男性56例,女性25例,年龄19至79岁,平均年龄52岁,溃疡病史为1.5至4.2年。穿孔就诊时间为5小时至5天,住院时间8至27天,平均10天,90%病人9至12天出院。切口感染2例。出院1至3个月检查幽门处狭窄1例,仍有局部溃疡1例,余胃镜下均未查到原修补处明显溃疡痕迹,2-5年后复查均无明显溃疡复发及其它并发症。治愈率达94.8%。术中见2例为胃小弯侧后壁穿孔,余均为幽门窦前壁穿孔。

2治疗与观察

术中将穿孔常规修补后,左手托起胃窦部,拇指触及溃疡硬结,用甲氰咪胍0.2-0.6注射于溃疡周围,深度以肌层下及粘膜下层为好。大部分病人手术后第二天,反射胃液量增加,胃管引流2000-3000毫升,随之逐渐减少。常规用药4-6天进食,病人无不适感觉,全身状况佳。

3讨论分析

3.1消化溃疡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溃疡的发生与攻防因子失衡及幽门杆菌生成有关。攻击因子“胃酸及胃蛋白酶”,防御因子“胃粘膜的抵抗力,粘液、局部粘膜的血液、十二指肠的反馈抑制”。当胃酸增多时,胃蛋白酶活性增强,可消化胃粘膜而产生溃疡。幽门杆菌则在强酸的环境中能大量繁殖,侵蚀壁层。而迷走神经通过胃窦释放胃泌素,使胃酸和胃蛋白酶释放增加,活性增强,以达到溃疡的病理条件。

3.2甲氰咪胍为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能减少胃酸的分泌量,降低氢离子浓度,抑制胃蛋白酶的生成。还能阻断胃对外源性组胺“五肽胃泌素”的反应。临床有抗菌、解痉、止痛的作用,其副作用很少。

3.3局部封闭,可高浓度、短途径、最有效地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的生成,经注射封闭还可以使溃疡局部形成药源性水肿,局部压力增高,压迫周围神经元,在短时间内阻断迷走神经对胃窦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胃泌素的释放,降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也破坏了幽门杆菌的生存条件,阻止其繁殖。由于局部酸性减弱,粘膜层可迅速分泌大量粘液分布于溃疡创面,重新形成保护层,加固防御机能,以达促进局部愈合。此方法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无手术创伤,对生命危害小,对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基本无手术禁忌症,术后病人无明显生理改变,溃疡面愈合快,进食早,近期远期效果明显,机体恢复迅速,不需要特殊设备条件,基层医院易于掌握开展。

标签:;  ;  ;  

甲氰咪胍在胃溃疡穿孔局部封闭治疗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