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警示标识用于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护理警示标识用于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杨炳琴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中医医院云南鹤庆6715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警示标识用于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在2017年1月之前入院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以2017年1月及之后入院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分析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5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5.63%,两组差异显著(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警示标识

急诊科收治患者病情危急或严重,急需给予有效救治。急诊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且紧迫,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患者救治[1],导致医患矛盾出现,因此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时间较久,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从2017年1月起,我科将护理警示标识进一步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之中,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在2017年1月之前入院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9~52岁,平均(32.69±4.15)岁;以2017年1月及之后入院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0~53岁,平均(32.74±4.23)岁;排除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全员中培养风险意识,弹性排班并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识别、评估护理风险的能力;锻炼护士沟通能力,备好急救物品并加强管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警示标识,所用警示标识材质均为一次性不干胶,颜色醒目鲜艳,内容简单明了,注意应用标准语句与图形。具体如下:(1)对各急诊护理单元(询问台、分诊台等工作间)、各病区(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急救科显眼处、病区各病床、绿色通道、房间开关、重要设施等上面分别贴对应的警示标识,便于寻找。在病区卫生间放置“小心地滑”标识,开水间对应位置贴冷热标识及小心烫伤等警示语,台阶处贴提醒,消毒后的病房放置“已消毒”标识,未消毒病房放置“未消毒”标识,对患者与护士给予提醒。(2)对各医疗器械做一定标识,常用急救器械应贴上“正在维修”、“性能良好”等标识,氧气瓶贴防热防火或空与满的标识,避免急救中误用空氧气瓶。留观室中的供氧吸引装置应贴上“吸引”“氧气”等标识,便于区分。(3)无菌用品标识:对已灭菌物品贴“已消毒”标识,并注明消毒日期、负责人,根据应用习惯整齐摆放;未消毒物品应放于专门贮放柜中,贴上“待消毒”标识。(5)药品标识:不同种类药物储存在不同贮放柜中并贴明标签,急救车中药品贴应用期限标识,急救口服药标“急救口服药”标记,便于急救时应用;易混淆药物如10%氯化钾、0.9%氯化钠需分开放置,并标注明显药物名称标识,避免拿错,同时10%氯化钾上贴“禁止注射”标识。(6)检验标本标识:采样之后于送检容器中标识患者姓名、床号及房间号等信息,危重患者送检标本标“加急”红色印章,同时口头告知,加快检测。对过敏药物在病例本上以“阳性”红色刻章注明。(7)护理警示标识:为患者同统一发放腕带,在其中设置警示标识,记录患者姓名、床号、房间号、疾病类型、药物过敏史,结合病情程度选取颜色不同的手腕带,病情严重需急救者用红色,虽需急救但病情稳定者为黄色,病情平稳需手术者为绿色。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在患者出院时,以问卷调查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情况[2],总分100分,分值高于90分为非常满意,分值为80分及以上为满意,分值为70分及以上为基本满意,分值不足70分为不满意。统计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人数之和占比)。调查过程中若患者无意识或不能作答,由家属代为填写问卷。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医院急诊科为危重急症患者获得救治的重要场所,其人流量较大,护理工作繁重,是医院中意外事件发生风险较高的场所。因急诊科护理工作繁琐且责任重大,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十分重要[3,4]。

2017年1月起,我科在护理风险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警示标识来加强管理。护理警示标识是借助图像或文字,让患者及家属于诊断或治疗中,经由警示标志可迅速了解需注意事项或存在的危险,同时为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避免各种药品或急救物品应用不当。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护理警示标识具有科学实用、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等优点,可发挥履行警示、宣传警示等作用,能够为急诊科护理工作提供一个有效、安全而全面的预警防范系统。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5],提醒护理人员保持高度责任心,督促其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同时可为危重患者抢救中各项药品的辨别、性能良好急救物品的应用打下基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5例出现护理不良,发生率15.63%,两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安全提供最大限度保障。另外,出院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由此可见,通过护理警示标识,患者与家属对于诊治中需注意问题有清晰认知,对护理人员有条理的工作也更为认可,护患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增加。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瑞.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0):49-51.

[2]王文英,闫晓梅.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8):249-250.

[3]邹英.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76-77.

[4]常蓓.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115-115.

[5]胡竹霞.危机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6):777-779.

标签:;  ;  ;  

护理警示标识用于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