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网水系论文_林芷欣,许有鹏,代晓颖,王强,高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网水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网,水系,内涝,城市,公路,河流,圈闭。

河网水系论文文献综述

林芷欣,许有鹏,代晓颖,王强,高斌[1](2019)在《城市化进程对长江下游平原河网水系格局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下游典型平原河网地区苏州市为例,基于1970s、1990s、2010s的遥感影像以及1960s、1980s、2010s水系数据,构建水系结构参数指标,重点探讨不同城市扩张方式对不同等级水系的干扰程度,以揭示城市空间扩展与水系结构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扩展具有阶段性、趋向性,且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制约。(2)河网水系的改造和演化在不同城市化进程下表现出区域差异: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区域的河网密度、水面率等水系结构指标变幅较大;80年代城市化区域变幅次之;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的老城区,变化最小且稍有增加,其中近50年来河网密度在上述3个区域总体变幅为-21.06%、-16.23%以及1.88%。(3)河流结构发育受城市化进程显着影响,自然状态下河流长度与面积之比较大,河流结构更为稳定,而进入城市化阶段后,河流结构稳定性随之降低。该研究为城市化地区河流水系保护、城市规划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1期)

张清,骆文广[2](2019)在《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防控的影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防控的影响,以杭州市下沙经济区河网水系为例,根据实地走访的调查结果,基于区域河网水系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形成的影响和防控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建设河网水系地表水排水工程是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城市洪水重要输出和存蓄库,只有保证城市河网水系的完善和水系连通,才能增强城市排洪能力,完成城市洪水调蓄功能。研究成果可为解决城市内涝提供科学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11期)

韩建勋[3](2019)在《对城市河网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水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将城市河网水系水环境的治理作为重点,以实现城市水体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为城市居民创造出一个宜居、宜业的优良环境。论文对目前城市河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原理和治理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王海勇,吕升,王黎伟,王宝印,杨丹青[4](2019)在《离心和沉降两种采样方式下平原河网水系监测数据对比及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平原河网水系直观的表现就是透明度低、悬浮物较多,悬浮物对部分水质项目的分析有较大影响。研究了离心和沉降2种采样方式对此类河网断面比对监测的数值差异及差异原因,为国家和地方标准制订部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悬浮物的量对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的分析结果影响较大,对氨氮的分析结果影响较小;从水质类别变化来看,通航断面差异明显,离心较沉降水质低2个类别的断面占8%,低1个类别的断面占32%,高1个类别的断面占4%;不通航断面基本无差异,离心较沉降水质高1个类别的断面占7.7%。(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周正印[5](2019)在《城市河网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对城市河流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河道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城市河流不仅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文化构建的重要体系,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城市河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分析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以期能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微薄力量。(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赵伟阳,郑嵇平[6](2019)在《“四好农村路”的南浔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眼下,南浔区墙莫公路两侧郁郁葱葱,乔灌错落有致,车辆行驶在这条乡村道路上,让人格外舒心。墙莫公路是该区“四好农村路”的代表作之一。2017年以来,该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飞跃性突破,702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内,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249.5公里,密度(本文来源于《湖州日报》期刊2019-06-26)

程锐辉[7](2019)在《上海地区河网水系脆弱性及热环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网水系的自然功能、景观生态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对上海地区的发展一直具有重要作用。自开埠以来上海地区河网水系在人为活动干扰下呈现单一化、主干化,从而对水文、气候、景观生态、航运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有关河网水系的系统评价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针对河网水系的演变、评估和功能等进行研究,对于全面、多层次地认识城市发展规划与河网水系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历史资料,利用GIS技术构建的上海老城厢历史河网水系,同时根据1965、1994、2013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阐述历史时期和近几十年时期河网水系的演变及影响因素。以脆弱性为切入点,搭建河网脆弱性PSR模型的评估框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深入分析河网水系的脆弱性和空间分布,并讨论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此外,为分析河网水系的热环境效应,本文以上海外环线内为研究区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讨论季节、河网水系主干河流的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地表覆被类型、河网水系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研究河网水系市级河流的降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结论如以下几点:(1)上海老城厢的河网水系演变历程可划分为开埠之前、开埠之后。根据老城厢水系中所有河流长度与护城河长度(填浜筑路后道路长度)之间比值和年际比值的变化,开埠之后至建国前河网水系演变可分为准备时期(1875—1901年)、开始时期(1901—1911年)、快速时期(1911—1918年)和结束时期(1918﹣1949年)。由于传统经济城镇思想观念的限制作用,老城厢河网水系演变时间滞后于原本乡村租界的演变时间。通过分析1965、1994、2013年中心城区(闸北虹口地区)、近郊区(莘庄工业区地区)、远郊区(惠南镇地区)的河网密度、水面率、盒维数等指标发现,闸北虹口地区河网水系退化基本发生在1965至1994年时期,1994至2013年时期基本未发生变化;莘庄工业区地区在两个时期水面率变化较为一致,而河道长度、盒维数变化并不一致;惠南镇地区在1994至2013年时期河网水系演变速率明显快于1965至1994年时期。(2)城市化造成上海不同区域间水系特征差异明显,浦东和青浦地区河网密布,中心城区河网稀疏。上海地区河网水系脆弱性由中心城区向郊区从高到低辐射,脆弱性程度面积占比排序为:轻度(31.93%)>中度(22.71%)>微度(20.71%)>重度(20.26%)>极度(4.38%)。河网水系脆弱性具有显着的空间自相关,空间聚集和异质性明显,河网水系脆弱性高和低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界限。四类地表覆被类型与河网水系脆弱性都有显着相关性,建设用地是引起河网水系脆弱性升高的主要因素。(3)上海市外环线内季节时间尺度下地表温度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春夏季之间相同程度高,与秋季有所出入,与冬季则完全不同。黄浦江等河流在春季、夏季形成明显低温廊道,而在秋季、冬季则不会形成。春夏季水域地表温度最低,而秋冬季城市绿地地表温度最低。根据地表覆被类型的DI值、面积占比与地表温度值的关系分析,地表覆被类型在秋冬季节时对于地表温度影响较小,春夏季节时影响较大。水域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面积占比达到0.20、0.35、0.20、0.15时,降温效益最好;建设用地春季、夏季其面积占比在0.70时,降温效果最明显。水面率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河网密度。水面率每增大10%,在春季、夏季时地表温度分别平均下降0.9682℃、0.6880℃。在春季、夏季时,河流面积、宽度、流速与河流地表温度、降温效应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河流降温效应研究中水体四个季节的平均降温梯度分别为7.24℃/km、7.55℃/km、2.95℃/km、4.25℃/km。河流宽度增加10m,春季、夏季的降温幅度分别增长0.56℃、0.43℃;河流面积每扩增1km~2,降温幅度分别增加2.56℃、1.94℃;河流流速增加0.1m/s,降温幅度分别增加1.63℃、1.48℃。对黄浦江的降温效应研究发现在东岸、西岸上降温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胡家昱,刘丙军[8](2019)在《基于空间自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佛山市中心城区河网水系演变驱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探究城市河流变化驱动成因,以2005~2010年佛山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河网水系演变及其驱动因子,根据河网水系变化与其驱动因子间一对多的映射关系,借助空间自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分析了两者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末级河流长度减少量占各级河流总变化量约92.3%,变化最为显着,而城镇用地对水田、工业用地对水域的侵占以及农业活动则是影响末级河流的主要驱动因子;(2)整体来看,末级河流受建设用地扩张,尤其是工业用地扩张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局部来看,各驱动因子的负面影响程度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存在差异,以水田-城镇用地因子为例,其在罗村、老城区和桂城的交界区域以及南庄、罗村和老城区的交界区域负面影响程度较大;(3)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区域河网水系变化与其驱动因子间的关系有整体、直观的把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则能够描述驱动因子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有利于获取局部信息,结合两种模型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河网水系演变的驱动成因。(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9年02期)

张宇亮,王业明,明菽,黄文娟[9](2019)在《河网水流数值模拟在沿江平原水系优化调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建立了南通市港闸区西片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多个调水运行方案,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各种方案进行河网水流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运行调度的优化问题。对调水运行6种现状方案和9种规划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谢娅,李景宜,郭俊理,康金龙[10](2019)在《基于地形圈闭与河网水系的宝鸡市城市内涝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宝鸡市高新区排水管网齐全的区域为研究区,采用ArcGIS平台的水文分析模块及文献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区域发生城市内涝的原因。结果表明:河谷型空间形态、汛期强阵型降水以及自然地表向硬化地表的变化是宝鸡市城市内涝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设用地由2003年的11.52 km~2增加至2013年的17.54 km~2,是研究区内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分析研究区内道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河流的分布情况,设计方案,构建地表排水网络系统,将城市的雨水借地势、分圈闭、逐级分流排入支流,最终汇入渭河,合理引导区域内的水流,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河网水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防控的影响,以杭州市下沙经济区河网水系为例,根据实地走访的调查结果,基于区域河网水系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形成的影响和防控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建设河网水系地表水排水工程是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城市洪水重要输出和存蓄库,只有保证城市河网水系的完善和水系连通,才能增强城市排洪能力,完成城市洪水调蓄功能。研究成果可为解决城市内涝提供科学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网水系论文参考文献

[1].林芷欣,许有鹏,代晓颖,王强,高斌.城市化进程对长江下游平原河网水系格局演变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2].张清,骆文广.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防控的影响探讨[J].中国防汛抗旱.2019

[3].韩建勋.对城市河网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

[4].王海勇,吕升,王黎伟,王宝印,杨丹青.离心和沉降两种采样方式下平原河网水系监测数据对比及差异分析[J].绿色科技.2019

[5].周正印.城市河网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6].赵伟阳,郑嵇平.“四好农村路”的南浔实践[N].湖州日报.2019

[7].程锐辉.上海地区河网水系脆弱性及热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8].胡家昱,刘丙军.基于空间自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佛山市中心城区河网水系演变驱动分析[J].水文.2019

[9].张宇亮,王业明,明菽,黄文娟.河网水流数值模拟在沿江平原水系优化调度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

[10].谢娅,李景宜,郭俊理,康金龙.基于地形圈闭与河网水系的宝鸡市城市内涝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河网水系图一3里下河腹部地区河网结构(a)及河网、1948上海老城厢河网水系皮城县县城及河网水系一,同里镇的河网水系建立在对水...孟定城市河网水系现状用地图

标签:;  ;  ;  ;  ;  ;  ;  

河网水系论文_林芷欣,许有鹏,代晓颖,王强,高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