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蛋白论文-张玉,魏华茂,张倩,杨文鸽,徐大伦

可溶蛋白论文-张玉,魏华茂,张倩,杨文鸽,徐大伦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藻酸钠,絮凝,鱼糜漂洗水,可溶蛋白

可溶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魏华茂,张倩,杨文鸽,徐大伦[1](2015)在《响应面法优化海藻酸钠絮凝回收带鱼鱼糜漂洗水可溶蛋白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鱼糜加工中,鱼肉往往要进行漂洗,导致大量可溶蛋白的流失。为回收漂洗水中的可溶蛋白,本文优化了以海藻酸钠作为絮凝剂回收鱼糜漂洗水可溶蛋白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絮凝剂添加量、絮凝温度及时间为自变量,蛋白回收率为因变量,利用响应面程序进行分析,确定了海藻酸钠絮凝回收鱼糜漂洗水可溶蛋白的最优工艺:絮凝温度13℃,海藻酸钠添加量0.82 mg·m L-1,絮凝时间2 h,p H值5.0,在此条件下蛋白回收率为82.36%。该条件是海藻酸钠絮凝回收水溶性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能为蛋白资源的再利用、环境污染的减轻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张玉,杨文鸽[2](2015)在《鱼糜漂洗水中可溶蛋白的回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鱼糜漂洗水中可溶蛋白的综合回收技术情况进行了相关介绍,主要包括絮凝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膜分离法、电阻加热法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实现了蛋白资源的再利用,而且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5年01期)

刘钢,侯晓峰,于晨,刘佳,孙天胜[3](2014)在《和厚朴酚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及和厚朴酚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空白对照组(control)、线粒体可溶蛋白组(MDP)、和厚朴酚干预组(HNK)。ELISA检测不同浓度线粒体可溶蛋白(MSP)刺激不同时间的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RT-PCR半定量法测定各组转录因子Klf4的表达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1.ELISA:MSP(10μg/ml,100μg/ml)处理7h时,IL-6和TNF-α含量与control组比较显着升高(P<0.05);100μg/ml MSP处理1、3、5、7h时,IL-6和TNF-α表达与control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7h时HNK组含量明显低于MDP组(P<0.05)。2.RT-PCR结果显示MDP组KLP4的表达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HNK组(P<0.05)。3.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空白组胶质细胞形态呈静息状态;MDP组小胶质细胞的胞体变圆或者椭圆,突起消失,呈"阿米巴"状;HNK组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线粒体可溶蛋白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的释放,和厚朴酚能够有效地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Klf4的表达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4年13期)

付振艳,张正斌,王晓军,徐萍[4](2013)在《小麦TaNADP-ME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可溶蛋白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NADP依赖的苹果酸酶(NADP-ME)是C4光合途径关键酶。为了确定TaNADP-ME1基因的功能,利用重组技术将前期克隆到的TaNADP-ME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双酶切和PCR鉴定阳性克隆,CaCl2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成功获得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E1,TaNADP-ME1基因在BL21(DE3)pLysS中得到了融合表达,SDS-PAGE表明,融合蛋白分子量为80 kDa,并成功纯化到融合蛋白。(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侯晓峰[5](2013)在《和厚朴酚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和厚朴酚对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BV2小胶质细胞复苏后加入完全培养基(10%FBS-DMEM),置于5%CO2培养箱内常规培养,取对数生长期,随机分为3组:(1)空白对照组(control):加无血清培养基;(2)线粒体可溶蛋白组(MDP):接种24h后行1μg/ml、10g/ml、100μg/ml浓度MDP按1、3、5、7h处理。(3)和厚朴酚干预组(HNK):和厚朴酚孵育30min后行MDP处理,且和厚朴酚存在于MDP作用整个过程。ELISA分别检测以0μg/ml、1μg/ml、10μg/ml、100μg/ml浓度MDP刺激7h时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含量;和以MDP为100μg/ml处理1、3、5、7h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含量;根据前两组结果,检测HNK组与MDP组的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含量;采用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空白对照组、MDP组与HNK组转录因子Klf4的表达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BA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 ELISA结果:当MPS浓度为1μg/ml处理7h时,与对照组比较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含量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MPS浓度为10μg/ml或100μg/ml处理7h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胶质细胞激活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当MPS为100μg/ml时,在1、3、5、7h各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含量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增强,当MPS为100μg/ml时处理7h时,检测HNK组与MDP组的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含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和厚朴酚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了炎性介质的释放。2. RT-PCR结果:MDP组与空白组和HNK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线粒体可溶蛋白刺激小胶质细胞后Klf4明显上调,而和厚朴酚能下调活化的小胶质细胞Klf4表达。2.形态学观察: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到空白组细胞主要表现为胞体较小,突起呈分枝状;MDP组明显表现为小胶质细胞的胞体变圆或者椭圆,突起消失,呈“阿米巴”状。而HNK组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染色BV2小胶质细胞在无MDP刺激的情况下,Ibal蛋白没有表达。MDP组小胶质细胞的Ibal蛋白明显表达,胞体变圆或者椭圆,突起消失,呈“阿米巴”状。证明了线粒体可溶蛋白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而和厚朴酚能够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结论1.线粒体可溶蛋白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的释放,并且其激活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和厚朴酚能够有效地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下调Klf4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邵恩斯,林莉,关雄[6](2013)在《苏云金杆菌Cry2Ab可溶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苏云金杆菌Cry2Ab蛋白是一类对鳞翅目昆虫有特异性毒性作用的毒素蛋白,已广泛应用于针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之中。依据苏云金杆菌cry2Ab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全长引物,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WB9菌株总DNA中克隆出cry2Ab基因全序列,构建Cry2Ab-PK表达载体,将获得的Cry2Ab-PK阳性克隆进行原核诱导表达,获得约90kD的Cry2Ab-GST融合蛋白,经批量纯化并切除GST标签后获得可溶Cry2Ab蛋白,约65kD。利用纯化Cry2Ab可溶蛋白免疫新西兰雄性大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制备Cry2Ab兔源多克隆抗血清,通过间接ELISA法测定Cry2Ab抗血清效价超过1:150000。Western blot测定结果表明,制备的Cry2Ab兔源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Cry2Aa及Cry2Ab抗原蛋白,不能识别Cry1Ab及Cry3Aa抗原蛋白。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Cry2A毒素蛋白作用机理及毒素与受体间互作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潘红梅,吴卫,申浩,官玲亮[7](2011)在《川半夏资源可溶蛋白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阐明川半夏资源间亲缘关系,准确鉴定半夏药材提供更多证据。方法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对以川半夏资源为主的23份半夏材料以及2份掌叶半夏材料的叶片和块茎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叶片共分离出19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3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每份材料可分离出11~18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14.5条。块茎共分离出12条迁移率不同的带纹,3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每份材料可分离出4~12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9.4条。与块茎可溶蛋白图谱相比较,叶片可溶蛋白图谱能更好的鉴定半夏与掌叶半夏;无论是块茎还是叶片,其可溶蛋白在GS值为0.817水平上所有材料都可以聚为五大类,染色体数目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有聚在一起的趋势。结论川半夏资源具有较丰富的可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叶片可溶蛋白图谱可用于鉴别半夏与掌叶半夏,但块茎可溶蛋白图谱难以区分二者。(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1年11期)

孔祥会,王桂忠,李少菁,管卫兵[8](2011)在《冬季不同海区拟穴青蟹可溶蛋白和糖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福建厦门海区和浙江宁海海区冬季拟穴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显示,厦门海区拟穴青蟹冬季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鳃(4.02mg/ml)、肝胰腺(3.12mg/ml)和肌肉(4.35mg/ml)中显着高于宁海海区拟穴青蟹鳃(2.49mg/ml)、肝胰腺(2.22mg/ml)和肌肉(3.07mg/ml)相应器官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而冬季可溶性糖的含量,厦门海区拟穴青蟹鳃(1.10mg/ml)、肝胰腺(1.26mg/ml)和肌肉(0.68mg/ml)与宁海海区拟穴青蟹鳃(1.12mg/ml)、肝胰腺(0.97mg/ml)和肌肉(0.73mg/ml)相应器官组织之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生化成分在不同海区拟穴青蟹冬季适应中有不同的生理调控。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生理代谢酶的动态变化。(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1年10期)

张红梅,李梅,张季平,常文瑞[9](2010)在《来源于丁香假单胞菌的高氯酸可溶蛋白和葡萄糖的复合物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丁香假单胞菌西红柿变种DC3000的高氯酸可溶蛋白(perchloric acid-soluble protein,PSPTO-PSP)根据序列同源度分析,属于YjgF/YER057c/UK114家族,此家族中人源和鼠源的L-PSP蛋白具备核糖核酸内切酶活性,参与调控细胞的基础生理过程。它们的四级结构表面有叁个深的长而窄的沟,据报道此深沟可以结合不同的配体。我们首次发现PSPTO-PSP蛋白可以结合葡萄糖,并且报道结合有葡萄糖的分辨率为2.1A的来源于丁香假单胞菌的PSPTO-PSP蛋白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它采用同家族蛋白的四级结构模式——叁聚体,葡萄糖结合于两个单体之间的深沟中。葡萄糖的结合似乎并没有改变PSPTO-PSP的四级结构构象,通过比较YjgF/YER057c/UK114家族蛋白和不同配体的配位形式,我们发现Arg103是配体结合的必须氨基酸,而且我们观察到葡萄糖结合的区域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一个叁联体的核酸密码子。因此我们探讨了此区域是PSPTO-PSP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位点的可能性,以及葡萄糖可能作为一个细胞胁迫因子,通过占据这个中心而影响PSPTO-PSP蛋白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结构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3-03)

程振云[10](2009)在《氮素形态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及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2008年分别采用砂基培养和大田盆栽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氮素形态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拔节期及灌浆期不同组织器官GS活性、GS同工酶表达及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利用去离子水砂基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第一叶片GS同工酶表达和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GS同工酶表达的差异主要在出苗期和衰老期。在出苗3天时,强筋型小麦豫麦34的GS2开始表达,普通小麦豫麦49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的GS2同工酶没有表达;叶片衰老时,不同基因型小麦的GS2同工酶活性差异显着,表现为豫麦50>豫麦49>豫麦34。其它时期,都有叁种GS同工酶的表达,其中GSX未曾报道过,不同基因型差异不明显。利用砂基水培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第一叶片GS同工酶表达和G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能诱导早期GS2同工酶的表达,抑制后期GS2的表达,且都受到基因型的影响,强筋和中筋型小麦GS2同工酶在后期不表达,而弱筋型小麦表达量却很高。不同基因型小麦的GS活性在不同的氮素处理中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一叶一心期活性达到最大。通过对苗期总GS活性的研究表明施用尿素能较高的提高GS活性。利用田间盆栽试验,模拟大田条件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小麦苗期、中后期叶片、茎节、籽粒中GS同工酶的表达、活性和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叶片GS同工酶的表达受氮素形态和基因型影响较小,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都有叁种同工酶,但一叶一心期较其它叁个时期GS同工酶的活性较低;可溶蛋白含量以尿素处理最高,铵盐和硝酸盐处理差别不大。开花灌浆期叶片中GS同工酶的表达与苗期相比,又有一种新的同工酶GSX2被发现,铵盐对GSX2有诱导作用,它只在开花期和花后7天的生育时期出现。茎节中也有四种同工酶的表达,以GS1为主,其它叁种同工酶的表达因生育时期和不同节间各异。籽粒中只有GS1同工酶的表达。开花期至花后21天,同一叶片和茎节的GS活性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花后7天或花后14天活性达到最大。对叶片、茎节和籽粒中可溶蛋白含量的比较结果如下:采用尿素处理,豫麦34籽粒、茎节和苗期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最高,花后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居中;采用不同的氮素处理对豫麦49籽粒中可溶蛋白含量影响不大;采用铵盐处理,豫麦50籽粒、茎节和苗期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最低,花后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居中。也就是说对于强筋型和弱筋型小麦,籽粒可溶蛋白含量都与茎节和苗期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可溶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鱼糜漂洗水中可溶蛋白的综合回收技术情况进行了相关介绍,主要包括絮凝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膜分离法、电阻加热法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实现了蛋白资源的再利用,而且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魏华茂,张倩,杨文鸽,徐大伦.响应面法优化海藻酸钠絮凝回收带鱼鱼糜漂洗水可溶蛋白工艺[J].核农学报.2015

[2].张玉,杨文鸽.鱼糜漂洗水中可溶蛋白的回收技术[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5

[3].刘钢,侯晓峰,于晨,刘佳,孙天胜.和厚朴酚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实验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4].付振艳,张正斌,王晓军,徐萍.小麦TaNADP-ME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可溶蛋白纯化[J].华北农学报.2013

[5].侯晓峰.和厚朴酚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

[6].邵恩斯,林莉,关雄.苏云金杆菌Cry2Ab可溶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

[7].潘红梅,吴卫,申浩,官玲亮.川半夏资源可溶蛋白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

[8].孔祥会,王桂忠,李少菁,管卫兵.冬季不同海区拟穴青蟹可溶蛋白和糖含量比较[J].水产科学.2011

[9].张红梅,李梅,张季平,常文瑞.来源于丁香假单胞菌的高氯酸可溶蛋白和葡萄糖的复合物晶体结构[C].第叁届中国结构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0

[10].程振云.氮素形态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及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  

可溶蛋白论文-张玉,魏华茂,张倩,杨文鸽,徐大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