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人教育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人教育

齐书文(河北省大名县大街乡小学056900)

在作文教学中,应巧妙地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把作文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学中悟写,指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悟中练写,激励学生描述生活创造美。使学生在习作的成功体验中得到新的感悟,在体验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新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塑造其良好的品格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有一点要提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良好品格形成,是需要教师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既教书、又育人,真正地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文专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就学生习作自身特点来说:它再现了学生的生活,反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品格修养。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自身的品德修养在不断地提升,生活能力不断地增强,通俗地说“作文”即“做人”。

既然学生习作对学生思想教育起着推动作用。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品格塑造相辅而行呢?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习作自身的教育作用

类似上例文道皆美的学生习作比比皆是。教师可利用它来教育所有的学生。通常我是这样做的:投影学生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我引导学生评议,肯定习作中的优点及进步,再让其它同学谈谈类似小作者的经历;然后,就习作中的思想、道德品质问题进行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引导学生归纳正确的认识及做法。最后鼓励学生把评论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一系列的教学流程,既使学生提高了习作能力,又使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2、把学生习作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生活丰富多彩而并非一帆风顺。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鼓励学生用笔赞美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抒发自己的爱、恨、憎、恶等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如一名学生在习作中写他的妈妈因为嫌家里穷而跟人跑了,字里行间流露了对母亲的恨,又渴望母爱的复杂心情。我在他作文本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哪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她走了,可能有其它原因不便告诉你。你听说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我相信,你能当好你的家。之后,我还找了他谈心,并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树立小主人翁意识”是新世纪培养人才的目标,可是多数小学生对社会上的事并不关心,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关注。我经常和孩子们谈自己的见闻,如:道路两旁的绿化带被破坏;路边的下水道井盖被盗;某人因为不守交通规则而发生车祸等等。并和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采用建议书的形式向某单位、某社区、某些人提出合理的建议:如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之类的,既提高了自己,又教育了别人。

3、下水引路,沟通情感

上文中我提到了下水文。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知识,经验缺乏,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下水引路正顺应了儿童这一心理需要。叶圣陶先生、苏霍姆林斯基都非常重视教师作“下水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用下水文引路,课上或口述“腹稿”或写成“下水文”张贴、投影。我怀着一颗童心在下水文中写了自己或自己孩子的趣事、趣闻,学生就像听故事一样,感觉老师和自己十分亲近,老师还能出口成章,一种敬爱之情油然而生。下水文成了沟通师生情感的“媒人”。下水文中丰富的词汇,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其中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了作文时畏难情绪,使学生因尊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进而喜欢作文。

4、让习作成为联系各学科的链条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每门功课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但在育人方面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习作是联系各学科的链条,其实,这并非新鲜话题,广大教师正在实践当中。如:写自然课中的实验,体育课中的活动,给文章配画等等。现在谈我是怎样将作文教学和思品课结合起来的。思品课形式活泼、趣味性强,因而深受学生欢迎。还是先来看《挫折助我成长》这节思品课的教学吧!课前,学生搜集名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及战胜困难及挫折的名言。课上先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再叙述自己及身边的人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正反面事例。然后谈一谈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最后小结出正确的做法。这节课结束后,再引导学生以《挫折助我成长》为题进行习作,写好后相互交流,这样既深化了思品课的主题,又使学生的品德修养。习作水平得到了双丰收。

5、挖掘教材思想内容,加强语文素材作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文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学生能学到一些读写方法,进行语言训练,又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学会为人处事。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写语文素材作文。如:学了《现见了,亲人》一课,可让学生以朝鲜人民的口吻和志愿军道别,表达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学了《蟋蟀的住宅》可让学生考证蟋蟀的挖掘工具、巢穴、挖掘过程,然后以《我看蟋蟀》为题,进行习作,写出自己真实的感觉,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品质,学了《中彩那天》可让学生以诚信写一篇习作。这也是读写结合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将阅读、写作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更为直接,更为密切的地融合起来,使读写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提高思想认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塑造其良好的品格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有一点要提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良好品格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历程,因而教师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既教书、又育人,真正地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标签:;  ;  ;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人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