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F2子粒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及其控制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

小麦F2子粒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及其控制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

贾俊仙[1]2003年在《小麦F_2子粒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及其控制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与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对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对于小麦育种及品质改良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 本文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典型亲本进行杂交配组,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其F_2子粒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HMW-GS在F_2子粒中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离,Glu-Al位点上Glu-AIa(1)与Glu-Alc(N)的分离比为1:1;Glu-Bl位点上Glu-Blb(7+8)与Glu-Blc(7+9)的分离比为9:7,Glu-Blb(7+8)与Glu-Bli(17+18)的分离比为1:1,Glu-Blc(7+9)与Glu-Bli(17+18)的分离比为9:7,Glu-Blb(7+8)与Glu-Blh(14+15)的分离比为9:7;Glu-Dl位点上Glu-Dld(5+10)与Glu-Dli(N)的分离比为1:1,Glu-Dld(5+10)与Glu-Dlc(4+12)分离比为1:1;②F_2子粒中父母本亚基已得到较好的分离,继续重复进行单子粒SDS-PAGE分析,筛选目的子粒播种工作,可稳定出多对近等基因系材料。③Glu-Blb与或Glu-Blc出现不完全表达;④出现了多粒2-带型子粒。

贾俊仙, 潘登魁, 潘幸来[2]2006年在《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晋麦50为母本,Gabo为父本组合杂交,研究了其F2子粒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遗传规律,亚基和亚基组合与蛋白质含量及Zeleny沉降值的关系。结果表明:Glu-B1b与Glu-Bli、Glu-D1d与Glu-D1c的遗传符合一对相对基因的分离规律;蛋白质含量与亚基组合相关不显着;所研究的亚基中5+10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大于4+12亚基,7+8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大于17+18亚基,5+10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最大。

潘栋梁[3]2008年在《优质杂交小麦F_1品质组配规律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明杂交小麦F1品质的组配规律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规律,本研究选取具有不同品质类型的14个亲本材料,以8种设计,按照强筋×强筋、强筋×中筋、强筋×弱筋、中筋×强筋、中筋×中筋、弱筋×强筋、弱筋×中筋、弱筋×弱筋等方式组配成不同杂交组合,分别测定它们其中8种F2代的品质和亲本、F1代、F2代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研究了杂交小麦在不同组合中的品质状况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规律;同时选取6种异源细胞质和2种普通小麦,互相杂交,以测定6种异源细胞质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为组配超高产、优质小麦强优势新组合,以及采用异源细胞质来改良小麦的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获得如下重要结果:1、通过对杂交小麦F2籽粒品质的分析,在同一父本、不同母本的杂交组合中,以强筋小麦为母本的组合在品质各性状的表现均强于以中筋和弱筋的杂交组合。而在同一母本、不同父本的杂交组合中,以强筋、中筋和弱筋不同品种做父本的杂交组合在品质各个性状上却各有优劣,说明父本在杂交组合中,没有母本对后代品质的改良作用强,而母本对杂交小麦F2籽粒品质改良有很大的作用。本研究表明优质母本亲本对品质性状有影响,对于杂交小麦F2代的品质改良,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应以优质亲本做母本。2、F2代HMW麦谷蛋白亚基在品质上的表现,1和5+10亚基对品质性状蛋白质、湿面筋、稳定时间、行成时间和弱化度的影响要超过null和2+12亚基,对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引进5+10亚基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杂交小麦亲本和F1代的麦谷蛋白亚基比较中,供试亚基在杂交小麦F1代中出现了亚基共显性现象和缺失现象,而且经观察还发现,缺失的带基本都是父本的亚基带。对杂交小麦改良来说,以带有优质亚基的亲本材料作母本,能起到很大的作用。4、在杂交小麦亲本和F2代的麦谷蛋白亚基比较中,发现F2代的亚基组成与其组合中母本组合基本一致,F1代种植后,亚基会出现分离,由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倾母效应,母本亚基占的比例要大,所以后代亚基组成与母本更为相近。对杂交小麦改良来说,在亲本尤其是母本上带有对品质优异的亚基,对杂交小麦F2代品质的改良有很重要的作用。5、异源细胞质对F1代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中,以6种异源细胞质为母本的正交组合在蛋白质含量与反交组合相比,在蛋白质含量上有很强的正效应。而以单芒和二角的细胞质正效应最大,与对照相比,高于其它4种类型的核质间组合。这表明这两种异源细胞质在提高总蛋白含量方面与不同核基因型的组合间存在良好的互作关系,具有普遍的和特异的核质互作杂种优势的存在。说明这两种山羊草细胞质在今后改良小麦蛋白质含量方面,以及选育有利于品质改良的不育细胞质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6、异源细胞质对小麦回交后代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影响中,子粒中表现了亚基共显性现象。异源细胞质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这可能是Glu-B位点上不同亚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不同类型的异源细胞质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效应中,不仅存在着显着的质核互作关系,而且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上,不同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提高了蛋白质含量。

王依兰[4]2004年在《小麦F_2籽粒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分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HMW-GS)与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它们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对于小麦育种及品质改良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本文有目的的选择了几个典型亲本进行杂交配组,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其F2籽粒的HMW-GS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HMW-GS 在F2 籽粒中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离,Glu-A1 位点上Glu-A1a(1)与Glu-A1c(N)的分离比为3 :1;Glu-B1 位点上Glu-B1b(7+8)与Glu-B1c(7+9)的分离比为9 :7 或1 :1;Glu-B1h(14+15)与Glu-B1c(7+9)的分离比为9 :7;Glu-D1d(5+10)与Glu-D1(N)的分离比为3 :1。②F2籽粒中父母本亚基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继续重复进行单籽粒SDS-PAGE 分析,筛选目的籽粒进行播种,可稳定出多对近等基因系材料。③Glu-D1d(5+10)出现了不完全表达情况。④出现了多粒2 带型籽粒,它们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材料。⑤出现了部分不表达Glu-B1b(7+8)或Glu-B1c(7+9)而表达Glu-B1a(7)的籽粒,进一步研究清楚其机理,将大大加快小麦育种速度。

刘志华[5]2004年在《硫对春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聚合体积累的效应及其与品质关系》文中研究说明以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条件下,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醇溶蛋白和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的形成积累规律,探讨硫对醇溶蛋白组分和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的作用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质类型品种醇溶蛋白组分的初始积累量(开花后10天)、积累强度和最终积累水平不同,α-醇溶蛋白的初始积累量较低,积累强度小,最终积累水平低;β-和γ-醇溶蛋白的积累因品种不同而异;ω-醇溶蛋白初始积累水平高,随籽粒灌浆进程呈降低趋势,降低幅度因品种而异。 硫对不同品质类型品种醇溶蛋白组分具有调节作用,但硫对各组分调节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一定施氮量为基础。低氮施硫对所有供试品种β-,γ-和ω-醇溶蛋白含量的调节具有正效应,对α-醇溶蛋白含量的正调节作用也以低氮施硫为主。 醇溶蛋白组分的形成和积累由品种遗传特性决定,但在一定施氮量基础上,施硫有利于富硫醇溶蛋白组分谱带的形成和积累,不同品种表现各异。 所有氮硫处理,不同品种4种醇溶蛋白组分的变化总体上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SDS-沉降值的影响不大。 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在籽粒灌浆过程中,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动态积累总的呈降低趋势。不同品种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合体初始积累量和最终积累量均存在差异,但在开花后25天~30天内,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的积累呈快速降低趋势。所有品种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最终积累量都低于初始积累量。 施硫对不同品种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而且这种调节作用因品种和施氮量而异。N_(60)条件下,施硫对高蛋白品种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积累十分不利。高氮(N_(128))条件下,施硫对高蛋白品种Neepawa和Liao10 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的提高更为有利,而对高蛋白品种NE7742和Roblin 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对低蛋白品种NKH9的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的提高极为不利,对其调节作用呈负效应。 无论高氮还是低氮处理,随施硫量的增加,NE7742 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反而降低,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和SDS-沉降值的提高有利。Roblin和NKH9高氮施硫处理与NE7742的相同,但低氮(N_(60))条件下,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呈正相关,与SDS-沉降值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小麦F_2子粒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及其控制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D]. 贾俊仙. 山西农业大学. 2003

[2].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J]. 贾俊仙, 潘登魁, 潘幸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 优质杂交小麦F_1品质组配规律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规律的研究[D]. 潘栋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4]. 小麦F_2籽粒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分离规律研究[D]. 王依兰. 山西农业大学. 2004

[5]. 硫对春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聚合体积累的效应及其与品质关系[D]. 刘志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04

标签:;  ;  ;  ;  ;  

小麦F2子粒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及其控制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