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郝荣芹河北省永年县张西堡总校057151

小语“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文化,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何为语感呢?语感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感受程度,也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反映;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感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简言之,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的感受力。

不同文化素养、生活经历的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程度、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后天教育对语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感的训练非常重要。夏沔尊先生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

一、听话训练。培养听话能力是引导学生把感受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倾听,学生可以积累语言,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1、听后复述。每节课,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自学认为好的文章,然后复述。2、说感想。学生就所听文章说说文章的主题、写法及所受到的启发。3、回答问题。有意设计一些问题,以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细节,这样学生既注意了文章的整体思想和写法,又注意了文章的遣词造句。通过听话训练学生的语感明显敏锐,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朗读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朗读是从文字到语音、语意,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朗读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课内读,还要课外读。在朗读形式上采取多样性,如自由朗读、模仿朗读、表演朗读、师生合作朗读等等,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这些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整体感知能力。“课标”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在《曼谷的小象》中:“正在这时候,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啊!是一头小象,后面跟着一位泰国妇女。”以欢快、悦耳的音调,用轻快、活泼的语气创设美好的氛围,读出曼谷晨雾的美丽,体会小象和阿玲出场都是那样美,为后面小象的乖巧、聪敏、能干和阿玲的善良做了很好的铺垫。“橘红色、悦耳、小象、泰国妇女”做重音处理,突出不仅曼谷美、小象美,而且人更美(联系到后面阿玲和小象的助人为乐)。

三、想象训练。语言文字提供给我们一个非现实的对象世界,提供给我们一个心灵活动的原始材料。感受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语文中有些语句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寓意深刻。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什么都没有了”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可能是一间间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或许还有裸露的土地、被洪水冲走的人家,让学生体会到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便是要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想象,使文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具体化了,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比较训练。语感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现的。在长期的读写中,要让学生在对语言不断进行比较、欣赏、积累中逐渐培养语感。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把“镇定、敏捷、扔”换成“沉着、迅速、放”,就将白求恩医术高明、置生死于度外、一心救死扶伤的情感减弱了。通过比较,加深了体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语句的意思和人物情感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标签:;  ;  ;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