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年代学论文-唐亚,谢嘉穗,李蓬勃,黄成敏,杨金燕

树木年代学论文-唐亚,谢嘉穗,李蓬勃,黄成敏,杨金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树木年代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地灾害,树木,树木年轮,灾害历史

树木年代学论文文献综述

唐亚,谢嘉穗,李蓬勃,黄成敏,杨金燕[1](2018)在《树木年代学在山地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地自然灾害频发但灾害发生历史研究少。识别过去发生的滑坡、泥石流、落石、山洪等山地灾害发生的时间,确定灾害的大小及影响范围,对于研究区域山地灾害发生频率,预测未来灾害发生风险,制订科学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十分重要,树木年代学在研究灾害发生历史和影响范围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制约,任何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长,并常在年轮上表现出来。树木年轮能记载树木的生长状况和影响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变化,其宽度变化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高,能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发生时间。在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强度日益加大的综合影响下,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损失呈明显增加趋势,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山地自然灾害对树木的直接损伤包括树木顶端和枝条折断、根系受损、淹没主干下部、撕裂树干或根系、擦伤或撞伤树干,灾害会使树木倾斜和弯曲,也会改变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这些影响和变化都能够显着影响树木的生长,树木出现年轮变窄或变宽、形成反应木和偏心年轮、停止生长等响应方式,这种自然灾害发生与树木生长响应之间形成的"事件-响应"关系,是利用树木年代学重建灾害发生历史的理论基础,受影响的树木的这些年轮系列为确定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当树冠、树干或根系受损时,为确保生存,树木会将其合成或获得的物质优先用于新组织的生长,以替换受损的根系和树冠,减少用于径生长的物质资源,年轮变窄;而当灾害导致一些树木死亡或冲毁一些树木后,会改变未受损伤树木的生长条件,树木生长加快,年轮变宽。本文综述了地震、滑坡、泥石流、落石和山洪等不同自然灾害对树木生长影响的特点及树木的响应表现,介绍了利用树木年代学重建山区常见自然灾害的历史、影响范围的研究;针对新的科技发展,将来的研究应该关注不同年龄或大小的树木对同一灾害的响应差异、树木高生长对灾害的响应以及根系对灾害的响应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方克艳,陈秋艳,刘昶智,曹春福,陈亚君[2](2014)在《树木年代学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然而,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发展相对不均衡,其他树木年轮分支学科的发展相对较弱.本文综述国内外树木年代学不同分支学科研究进展,对比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现状和国际研究概况,为我国树木年代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提出建议.我国未来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应在开展大量不同区域树木年轮气候学重建基础上,尝试选用不同数理方法和多树木年轮指标(宽度、密度、同位素和木材解剖学指标)进行长时间尺度和大空间范围重建工作,并通过诊断方法和过程模拟方式讨论重建时段的气候机制.(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铁永波,Ireneusz,Malik,Piotr,Owczarek[3](2014)在《树木年代学在高寒山区泥石流历史事件重建中的应用——以磨西河流域倒灶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确定人类历史活动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的高寒山区泥石流历史活动次数及时间较为困难。树木年代学分析方法可通过树木年轮生长变化对泥石流活动的响应特征,重建过去一定时间内的泥石流历史活动事件。通过对我国四川省境内贡嘎山东坡磨西河流域内倒灶沟泥石流堆积扇上140个桤木的树木年轮样本取样及树木年代学分析,重建了该沟在过去20 a间的2次较大规模泥石流活动事件(分别为1996年和2005年)和5次小规模洪水(或泥石流)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20 a间,倒灶沟大规模泥石流每隔约10 a便会发生一次,而小规模的泥石流或洪水则每隔2~3 a便会发生一次。同时,研究还发现,磨西河流域内泥石流堆积扇上有利于类似桤木生长特征的树种生长(最大树木年轮可达1.4 cm),为该地区泥石流生物防治工程中优势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胡林林[4](2009)在《东北红豆杉树木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濒危植物,利用树木年轮宽度指数资料研究影响东北红豆杉树木生长的气象因子以及树木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深入了解东北红豆杉生物学特性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从树木年轮的角度对濒危机制有一定的探讨,对濒危机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穆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东北红豆杉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区300多年的树轮年表(1700-2005年)。从东北红豆杉年表的年轮宽度指数变化可以看出在过去300多年以来,东北红豆杉有两个生长高峰:一个是在1770年前后,另一个是在1930年前后;有两个生长低值区,一个在1748年前后,一个在1813年前后。通过查询历史档案资料只发现本地区在1931、1932年发生连续洪涝。东北红豆杉径向生长在总体上呈一种波动式下降的生长方式,在160年左右已达到自然成熟,该地区调查的样本最大年龄达到370年左右。其胸径、树高与树龄总体上具有较明显同步变化,单木样株间存在差异。不同龄级、不同胸径的样株树高变化集中分布在10-15m。东北红豆杉树木生长对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有很好的响应关系,与冬春季节最低/平均气温、生长季节降水量和云量、休眠季节水汽压显着正相关,与休眠最高气温、日照时数以及生长季、休眠季节的风速显着负相关。冬春季节气温、生长季节降水是东北红豆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年轮指数与Wilson重建的北半球气温变化比较发现,东北红豆杉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的气温变化,易发生生理干旱导致生长季节树木生长衰退。同时人为因素影响导致东北红豆杉适宜生境丧失以及对该物种的大量砍伐加速了物种的濒危化进程。东北红豆杉树木生长具有86、60、29 yr以及3.4 yr显着的周期,并且在这些周期主要存在于1740-1830年和1900-1960年这两个树木生长较快的时间段上。东北红豆杉的这种树木生长的周期性变化可能是受到了ENSO、太阳辐射周期变化等全球大尺度气候事件的影响。利用东北红豆杉标准年表对该地区过去300多年的夏季6月份降水量进行了重建,结果发现,18世纪中期以后降水波动较大,20世纪中期以后较为平缓,没有发现本地区降水存在缓慢变干的趋势。旱涝特征明显,具有阶段性和群发性特点。具有显着的2-4年、10-32、8-10年的周期性变化,这与目前公认的ENSO事件、太阳黑子活动等变化周期一致,说明本地区的降水量不仅受局域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到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9-04-01)

何兴元,陈振举,陈玮,孙雨,崔明星[5](2006)在《树木年代学在城市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树木年轮研究过去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树木年轮是记录城市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理想“记录器”。作者简要介绍了沈阳两陵古油松、南京雪松、北京白皮松和油松以及云南会泽滇杨,应用树木年代学研究城市气候变化的进展情况,还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动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06年05期)

王棒[6](2006)在《树木年代学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百年来,全球和中国的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它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目前,国际上把对气候变化规律的掌握和气候预测研究作为重点研究领域。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个方式是通过对古树年轮的分析来获取历史气候(灾害)资料。这个学科就是树木年代学。利用树木年轮宽度的年际间变异重建过去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本文根据树木年代学原理,对各样本序列进行步长为100年的样条函数拟合、去趋势订正,以及自回归模型拟合、去持续性波动,建立3种树木年轮年表,即标准化年表(STD)、差值年表(RES)和自回归年表(ARS),重建了宁夏六盘山和贺兰山地区过去几十年内的降雨变化。贺兰山10年中大部分实测降水量值与6月份降水的变化一致,峰、谷对应的也较好,但个别年份明显例外;六盘山年轮指数差值年表与3-6月份的平均气温、降水有明显相关性。最后引用前人所建立的宁夏250年的降雨资料,对宁夏地区的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反应历史上历时比较长的重大水旱灾害比较准备,而对于小规模的灾害则不够敏感。将树木年代学应用到灾害的研究中,对中国灾害历史的研究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6-05-01)

赵廷宁,祁有祥,尚润阳,郑文龙[7](2005)在《基于R2V和AutoCAD的树木年代学方法及其在冀北山地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应用AbleSoftwareR2V的矢量化功能和AutoCAD的测量功能,提出一种新的树木年轮测量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冀北山地广为分布的白榆地径年轮宽度,进而用来尝试过去气候序列的重建。结果表明:5—9月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与年轮指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7(α<0·05)、0·695(α<0·05)。以此为基础,建立了5—9月平均气温、总降雨量的转换方程,重建了冀北山地1940—1955年共16年5—9月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王树芝[8](2001)在《树木年代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树木年代学(Dendroehronology)是一门为许多研究领域服务的定年技术。由于量测系统的改进、分析手段的加强,树木年代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定年方法。而且,树木年轮以其定年精确、连续性强和分辨率高的优势,在(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2001年07期)

夏冰,杨开红,兰涛[9](1991)在《树木年轮年代学及其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树木年轮年代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近年来树木年轮分析在检测大气CO_2浓度变化,植物对大气CO_2增多反应和空气污染变化等领域的研究情况.(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1991年05期)

E.K.萨瑟兰,吴恩惠[10](1986)在《树木年代学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树木年代学可用于估测环境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当一些基本假设有足够依据时,年轮是比较树木之间年轮的样式,辩认局部伪年轮和双年轮的历年。应用树木年代学进行资源调查可分为以下叁类:(1)利用年轮确定年代可形成一个准确的历年,环境变化而使树木致死或由某些因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国外林业》期刊1986年04期)

树木年代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然而,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发展相对不均衡,其他树木年轮分支学科的发展相对较弱.本文综述国内外树木年代学不同分支学科研究进展,对比我国树木年代学研究现状和国际研究概况,为我国树木年代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提出建议.我国未来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应在开展大量不同区域树木年轮气候学重建基础上,尝试选用不同数理方法和多树木年轮指标(宽度、密度、同位素和木材解剖学指标)进行长时间尺度和大空间范围重建工作,并通过诊断方法和过程模拟方式讨论重建时段的气候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木年代学论文参考文献

[1].唐亚,谢嘉穗,李蓬勃,黄成敏,杨金燕.树木年代学在山地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

[2].方克艳,陈秋艳,刘昶智,曹春福,陈亚君.树木年代学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4

[3].铁永波,Ireneusz,Malik,Piotr,Owczarek.树木年代学在高寒山区泥石流历史事件重建中的应用——以磨西河流域倒灶沟为例[J].山地学报.2014

[4].胡林林.东北红豆杉树木年代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5].何兴元,陈振举,陈玮,孙雨,崔明星.树木年代学在城市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林业.2006

[6].王棒.树木年代学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6

[7].赵廷宁,祁有祥,尚润阳,郑文龙.基于R2V和AutoCAD的树木年代学方法及其在冀北山地的初步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

[8].王树芝.树木年代学研究进展[J].考古.2001

[9].夏冰,杨开红,兰涛.树木年轮年代学及其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环境科学.1991

[10].E.K.萨瑟兰,吴恩惠.树木年代学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国外林业.1986

标签:;  ;  ;  ;  

树木年代学论文-唐亚,谢嘉穗,李蓬勃,黄成敏,杨金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