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应力状态论文-伍建伟,淮旭鸽,赵亮亮,鲍家定

空间应力状态论文-伍建伟,淮旭鸽,赵亮亮,鲍家定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应力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应力状态,特征值,特征向量

空间应力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伍建伟,淮旭鸽,赵亮亮,鲍家定[1](2018)在《有限元法的力学基础中空间一点应力状态矩阵化思维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力学是有限元法的力学基础,空间一点应力状态是实际中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然而,目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微小单元通过力学平衡的角度来进行严密推导的,计算上显得繁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该文在严谨力学推导的基础上,总结出空间一点应力在不同斜面上的应力状态,实质上就是应力矩阵和斜面外法线的数学运算,而主应力和主平面即为求解应力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通过空间一点应力状态的矩阵化思维,概念清晰、容易记忆、且运算简单,可以很方便地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求解。(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26期)

孙志伟,杜仕朝,康春霞,刘仲洋,邬晓光[2](2017)在《基于能量原理的空间结构无应力状态平衡方程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分阶段成形空间梁结构成形状态影响因素,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空间梁结构无应力状态法平衡方程,分析结构最终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算例验证平衡方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推出的空间梁单元无应力状态法平衡方程正确可靠,可直接应用于分阶段成形空间梁结构任意阶段状态计算;对于由空间梁单元组成的分阶段成形结构,无论是否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效应,结构的最终状态只与结构体系、外荷载、边界条件以及空间梁单元的无应力状态量有关,而与结构具体的成形过程无关。(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刘博研,史保平,雷建设[3](2016)在《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应力状态与余震空间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断层面滑动位移分布的运动学反演结果,通过傅里叶变换法得到了主断层面上的两分量应力状态,并研究了余震的空间分布和断层面上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发现滑动位移分布与应力状态分布都相对较为集中,大约70%的余震分布在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而其余发生在应力降区域的余震,又大多发生在应力变化梯度较大的地区.为了得到一个更符合实际的滑动模型来解释余震的触发机制,我们计算了波数域中滑动位移和应力状态的傅里叶谱,发现此次地震的滑动位移和应力状态近似满足k-3和k-2衰减.我们利用简化的圆盘模型说明了非均匀应力变化下的衰减过程,计算了圆盘模型的有效半径re约等于0.7倍的圆盘半径.这就说明圆盘模型中应力增加的部分应该占整个圆盘破裂面积的51%.在本次尼泊尔MW7.9地震实例中,断层面上应力状态为负的区域比滑动位移为正的区域有了明显地缩小.事实表明,余震可以发生在有滑动位移的区域,非均匀应力降模型比均匀应力降模型更加接近真实的震源破裂过程.(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建龙[4](2015)在《悬臂施工箱梁桥空间效应及腹板应力状态的精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设计分析中,目前主要采用平面杆系计算模型,不能反映其空间受力和局部受力特点。而采用实体单元的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如ANSYS等)虽具有功能强大、通用性强的特点,但在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时,如果不经过二次开发,难以完成对预应力、活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等模拟计算。针对这一情况,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历时多年开发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简称RNAS-PCBB),可以较好地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实体元精细化分析。本文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的内核原理和应用实践,阐述了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分析中对混凝土与钢筋的本构模型选取考虑,讨论了利用ANSYS在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中预加力的模拟方法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叁维实体建模方法。论文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为分析研究对象,结合某工程实例,建立了全桥空间分析模型,考虑叁向预应力作用荷载工况,进行关键部位的应力状态分析。讨论了沿桥纵向不同位置截面的剪力滞效应。在模型中考虑车道荷载的偏心作用,活载正应力偏载系数沿纵桥向的规律。同时分析了腹板配束形式与应力分布的关系,指出了腹板竖向预应力与下弯束对减小腹板主拉应力的重要作用。最后研究了底板、齿板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局部应力分布,提出防止底板、齿板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的构造设计措施。研究结论对指导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2-01)

张骏[5](2013)在《预初张拉阶段客运专线简支箱梁空间应力状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2 m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在箱梁关键截面预埋钢弦式应变计,详细监测了预初张拉阶段的混凝土纵向及横向应变,研究了各测点的应变发展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张拉阶段箱梁纵向应力为压应力,压应力数值远低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横向应力为拉应力,拉应力数值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研究结果为类似箱梁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3年08期)

王乾波[6](2013)在《高墩大跨T形刚构桥墩梁固结处空间应力状态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洼线庄科咀大桥位于固原市原州区东北部,在这样一个坡面较陡,且处在黄土地区的山谷,因地制宜地选择修建了高墩大跨T形刚构桥,是比较经济与合理的。主梁采用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墩为薄壁空心墩,桥跨为96m+96m,墩高50m。T性刚构桥的特点是墩梁固结,但是此处受力比较复杂,在以往的施工中曾出现过在施工过程中零号块出现裂缝的情况。此次研究的桥梁处于黄土地区,关于黄土地区T形刚构桥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因此有必要对墩梁固结部分进行应力分析,以便指导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本文以王洼线庄科咀大桥为背景,展开了墩梁固结部分的研究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按照大桥的实际施工进度,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Midas/FEA建立了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实体单元模拟了整座桥的施工阶段,分析了整个施工过程中墩梁固结处应力的分布规律。分别考虑了施工过程以及成桥阶段的荷载,施工过程中的荷载包括结构自重、预应力、施工挂篮荷载以及风荷载,成桥阶段的荷载包括二期恒载和基础不均匀沉降。由此得出墩梁固结处应力的理论分析结果。(2)现场进行试验,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应力监测,在零号块顶板、腹板以及底板的不同位置布置了测试元件,提取关键点的应力监测数据。然后将理论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验证理论分析结果。(3)建立了四分之一的墩梁固结局部有限元实体模型,模拟零号块的施工浇筑过程,分析了在浇筑过程中墩梁固结处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产生的温度场,得出温度分布曲线。在墩梁固结关键截面布置温度传感器,测试了浇筑过程中的实际温度场,与理论进行比较,得出零号块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分布。(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5-01)

童亨茂[7](2013)在《Anderson应力状态下的摩尔空间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力摩尔圆由Otto Mohr(1882)提出,并最先由Ramsay(1967)引入到构造地质研究领域,用图解的方式,可以直观方便地表达二维应力状态下、不同方位面(或叁轴应力状态下平行于中间主应力轴的面)上的正应力(σn)和剪应力(τn)分布(Jaeger et al,1979)。应力摩尔圆被认为是构造地质学中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基本力学分析工具(Coelho,2008),并被广泛应用到诸如应力分析、破裂包络线、裂缝开启、先存构造重新活动等方面(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04-16)

黄胜前,杨永清,李晓斌,陈志伟[8](2013)在《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空间徐变的统一表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轴、双轴和叁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迭加原理计算的双轴、叁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φ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φ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叁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3年02期)

魏俊[9](2009)在《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0号块空间应力状态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跨径逐渐增大,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越来越高,箱梁0号块的浇筑体积也越来越大。由于0号块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应力都比较复杂,因此经常出现裂缝,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已经广泛引起了桥梁工程界的重视。本文以车站北路浏阳河大桥为工程依托,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空间实体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箱梁0号块混凝土浇筑温度场的特点,探讨了约束、混凝土收缩和预应力等因素对0号块早期应力场的影响。随后,进一步考察了0号块在几个典型施工阶段的应力分布特点,探寻出箱梁0号块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给出最容易出现裂缝的区域,为0号块的设计提供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论文研究表明,0号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化热迅速积累,其中横隔板体积较大,内部温度最高,是温度控制的重点;内外温差较大将导致早期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水化热温差或混凝土收缩会使0号块多余约束处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施加预应力可以降低0号块的拉应力;几个典型施工阶段的最大主拉应力和竖向应力均超过了规范限值,主要存在预应力钢筋锚固区附近,使得这些部位容易产生裂缝;底板下表面的支座附近也出现了拉应力。本文通过空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所做工作可望为0号块的优化设计和防裂抗裂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6-30)

李跃军[10](2005)在《空间纯剪应力状态和材料的拉伸失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空间叁向任意应力状态的应力偏量转换为空间纯剪切应力状态,把它用于单向拉伸的情况,揭示了材料在单向拉伸时,经历屈服和颈缩两个不同的塑性变形过程,并最终发生塑性失稳而破坏的机理。(本文来源于《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期刊2005-06-30)

空间应力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分阶段成形空间梁结构成形状态影响因素,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空间梁结构无应力状态法平衡方程,分析结构最终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算例验证平衡方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推出的空间梁单元无应力状态法平衡方程正确可靠,可直接应用于分阶段成形空间梁结构任意阶段状态计算;对于由空间梁单元组成的分阶段成形结构,无论是否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效应,结构的最终状态只与结构体系、外荷载、边界条件以及空间梁单元的无应力状态量有关,而与结构具体的成形过程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应力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伍建伟,淮旭鸽,赵亮亮,鲍家定.有限元法的力学基础中空间一点应力状态矩阵化思维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8

[2].孙志伟,杜仕朝,康春霞,刘仲洋,邬晓光.基于能量原理的空间结构无应力状态平衡方程推导[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

[3].刘博研,史保平,雷建设.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应力状态与余震空间分布规律[J].地球物理学报.2016

[4].王建龙.悬臂施工箱梁桥空间效应及腹板应力状态的精细化分析[D].东南大学.2015

[5].张骏.预初张拉阶段客运专线简支箱梁空间应力状态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3

[6].王乾波.高墩大跨T形刚构桥墩梁固结处空间应力状态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7].童亨茂.Anderson应力状态下的摩尔空间及应用[C].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2013

[8].黄胜前,杨永清,李晓斌,陈志伟.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空间徐变的统一表达式[J].材料导报.2013

[9].魏俊.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0号块空间应力状态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9

[10].李跃军.空间纯剪应力状态和材料的拉伸失稳[C].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2005

标签:;  ;  ;  ;  

空间应力状态论文-伍建伟,淮旭鸽,赵亮亮,鲍家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