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分散体系论文_赵劲松,付志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分散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苯乙烯,分散剂,分散,水分,苯乙烯,体系,氢氧化物。

复合分散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赵劲松,付志敏[1](2015)在《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机制及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介了我国应用复合分散体系的历史背景,列举了一些复合分散体系的文献,介绍了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机制,并运用该机制对2个实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2015年01期)

窦家林,李杨,张春庆,韩冰,王玉荣[2](2011)在《复合分散体系苯乙烯悬浮聚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酸叁钙(TCP)/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复合分散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介质进行苯乙烯(St)的悬浮聚合,考察了复合分散剂的用量与配比、引发剂种类与用量及聚合温度、搅拌速率、水油比、杂质等因素对悬浮聚合的影响,并表征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复合分散剂总量占St单体质量的0.24%左右,m(TCP)/m(HEC)=1:1,BPO占St单体质量的0.80%,水与St单体的质量比为(2~3):1,搅拌速率为350r/min,聚合温度为(90±1)℃,所制得的PS珠粒粒径大小适中,分布集中,830~2360μm的质量分数达84.93%,珠粒透明度良好,收率高达98.96%。(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1年06期)

邓卫星,马文石,刘振樊,莫瑞华,彭锦雯[3](2011)在《PDMS乳液/硅溶胶杂化水分散体系及其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硅氧烷(PDMS)乳液/硅溶胶杂化水分散液为成膜基质,硅烷偶联剂KH 550为固化剂,制备了双组分水基有机硅涂料;将其固化后得到PDMS/硅溶胶复合膜。通过水分散液的粒径分布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水分散液的脱水成膜过程;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复合膜的断面和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MS乳液加入硅溶胶后,粒径分布变宽,粒径略有增加;成膜后,硅溶胶粒子与PDMS长链发生了相互作用,并作为分散相被包埋在PDMS中;复合膜表面形成簇状结构,表面粗糙度随着硅溶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硅溶胶与PDMS乳液的固体质量比由10%增加到30%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由0.76MPa升高到3.10MPa,而拉断伸长率从680%下降到470%。(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1年05期)

韩冰,李杨,窦家林,王玉荣[4](2011)在《复合分散体系下悬浮聚合制备窄分布PS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浮聚合得到PS树脂的粒径、粒径分布如同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一样,对制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产品用途不同对粒度也有不同的要求。用传统的悬浮聚合方法制取窄分布PS颗粒是较困难的。本文在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中,使用自制活性磷酸钙(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刘国鹏,刘尚营,王君,孙德军[5](2010)在《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聚丙烯酸钠水分散体系的双絮凝现象及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丙烯酸钠(PAAS)对镁铝型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的胶体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总有机碳(TOC)分析技术测定了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量,并利用ζ电位表征了LDH颗粒的电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的LDH水分散体系中加入0.006~2.400mmol/LPAAS,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LDH-PAAS混合体系出现了絮凝-分散-再絮凝变化.同时,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导致颗粒ζ电位由正减至0,并进一步负向增加,颗粒间静电斥力先减小后增加,因此体系先絮凝再分散.随着LDH颗粒负电性的进一步增强,未吸附的PAAS引发颗粒间产生的空缺引力成为体系再次絮凝的主要原因.对吸附PAAS的LDH颗粒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AS主要通过—COO-与LDH的相互作用而吸附在颗粒上.(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张来祥,谢洪波,马学奎,赵国武,于恩成[6](2007)在《纳米金刚石稳定水分散体系在复合电镀铬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纳米金刚石水基稳定分散体系的组成及分散操作工艺.以低泡沫磺酸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分散活化剂,比较了各种机械搅拌方式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以复合镀铬作应用试验.测定了纳米金刚石复合镀铬的镀层沉积速率,镀层硬度,耐磨性等参数,由SEM观察镀层晶态结构图像.列举了试验结果、测试数据及复合镀铬的工艺条件,并对实验结果及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07年03期)

吴国民,孔振武,黄焕,陈健,储富祥[7](2007)在《环氧树脂/聚氨酯复合改性水分散体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系和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水分散体系的技术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经复合改性后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7年03期)

林毓敏,朱云新,黄志明,包永忠[8](2006)在《复合分散体系对聚氯乙烯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氯乙烯模拟氯乙烯(VC),考查聚乙烯醇(KH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0SH50)复合分散剂的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发现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均随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复合分散剂中KH20比例增大,分散能力下降而保胶能力增强。以此为基础进行VC悬浮聚合,研究分散剂对聚氯乙烯(PVC)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发现适量的分散剂可同时提高PVC树脂的表观密度和增塑剂吸收量;增大KH20的比例可提高PVC树脂的表观密度,同时使粒度分布变窄,但是增塑剂吸收量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2006年07期)

徐昊,包永忠,黄志明,翁志学[9](2005)在《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悬浮溶胀接枝共聚——复合分散体系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AN-CPE-St)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稳定性和制备颗粒特性良好的共聚树脂,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磷酸钙(PVA/HA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共聚合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和分散剂在树脂颗粒中的分布,阐明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和稳定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当PVA或HAP分散剂单独使用时,聚合都出现产物结块现象.当PVA/HAP质量比为1.0∶2.2时,共聚树脂颗粒规整,粒度适宜.随着复合分散体系用量的增加,共聚树脂的平均粒径减小,而AN-St共聚物细粒子增多.PVA/HAP复合使用时,可在分散油相表面形成双层保护膜,对分散油相起胶体保护和机械隔离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5年12期)

刘东辉,李星,张召述,黄云华[10](2003)在《HEC-TC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聚合法制备EPS珠粒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羟乙基纤维素 -磷酸叁钙 (HEC -TCP)复合分散体系的复配方法以及这一体系在以自由基型悬浮聚合法制备可发性聚苯乙烯 (EPS)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对实验产物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和对比分析表明 ,HEC -TCP复合分散体系能有效地提高EPS珠粒的品质。(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03年02期)

复合分散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磷酸叁钙(TCP)/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复合分散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介质进行苯乙烯(St)的悬浮聚合,考察了复合分散剂的用量与配比、引发剂种类与用量及聚合温度、搅拌速率、水油比、杂质等因素对悬浮聚合的影响,并表征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复合分散剂总量占St单体质量的0.24%左右,m(TCP)/m(HEC)=1:1,BPO占St单体质量的0.80%,水与St单体的质量比为(2~3):1,搅拌速率为350r/min,聚合温度为(90±1)℃,所制得的PS珠粒粒径大小适中,分布集中,830~2360μm的质量分数达84.93%,珠粒透明度良好,收率高达98.9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分散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赵劲松,付志敏.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机制及实例分析[J].聚氯乙烯.2015

[2].窦家林,李杨,张春庆,韩冰,王玉荣.复合分散体系苯乙烯悬浮聚合的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1

[3].邓卫星,马文石,刘振樊,莫瑞华,彭锦雯.PDMS乳液/硅溶胶杂化水分散体系及其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J].有机硅材料.2011

[4].韩冰,李杨,窦家林,王玉荣.复合分散体系下悬浮聚合制备窄分布PS树脂[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5].刘国鹏,刘尚营,王君,孙德军.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聚丙烯酸钠水分散体系的双絮凝现象及机理探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

[6].张来祥,谢洪波,马学奎,赵国武,于恩成.纳米金刚石稳定水分散体系在复合电镀铬中的应用[J].电化学.2007

[7].吴国民,孔振武,黄焕,陈健,储富祥.环氧树脂/聚氨酯复合改性水分散体系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

[8].林毓敏,朱云新,黄志明,包永忠.复合分散体系对聚氯乙烯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J].聚氯乙烯.2006

[9].徐昊,包永忠,黄志明,翁志学.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悬浮溶胀接枝共聚——复合分散体系的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

[10].刘东辉,李星,张召述,黄云华.HEC-TC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聚合法制备EPS珠粒中的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3

论文知识图

复合分散体系的配置及插...SDS(a)和SDS/PVA(b)作分散剂所得MIPs扫...2-10不同静置时间下DNS-86与O...PP/HGB体系剪切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显微镜状态下采用3#配方生产的PVC颗粒...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分散相粒子粒间距、...

标签:;  ;  ;  ;  ;  ;  ;  

复合分散体系论文_赵劲松,付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