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山东省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基于GIS的山东省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张玉国[1]2003年在《基于GIS的山东省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畜禽品种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畜禽品种的多样性为选种、育种提供了素材。然而,越来越多的地方畜禽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有些地方品种已经消失。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在今天,世界上仍然每周有2—3个品种从地球上消失。因此,探索畜禽品种资源的有效保护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将GIS技术引入畜禽品种资源的管理是对畜禽品种信息进行动态检测的有效手段,已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本文介绍了畜禽品种资源研究的起因和发展,GIS技术体系和ComGIS的原理,并简要介绍了MapInfo公司的GIS组件MapX和运用ComGIS开发具体应用的一般方法。 本研究集中探讨基于ComGIS技术的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运用通用开发语言Visual C++和组件式GIS工具软件MapInfo MapX集成二次开发山东省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图层设计,对品种图层的制作、品种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系统设计作了详尽的阐述。 对实现后的系统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讨论了系统开发中的技术问题,并对下一步的开发目标进行了讨论。 本研究初步实现了基于GIS技术的山东省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这为畜禽品种的资源清查、动态检测和保种工作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本研究的的思路、方法为开发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依据。

万学道[2]2008年在《区域农村信息化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热点,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更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领域。虽然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已走过十几年的路程、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离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的需要还相差很大的距离。尤其是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区域涉农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网络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采用何种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来整合和共享涉农信息资源,为涉农政府部门提供共享的电子政务平台、为涉农经济组织搭建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为农民群众创建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当前农村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论文从两个角度展开研究,一个是从农村信息化理论的角度;一个是从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角度。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说明了选题的背景;综述了农村信息化、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简述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和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确定了研究内容、研究制定了整体思路和总体框架;第二章是网控中心建设,从系统集成的设计和实现、到总平台的安全系统建设,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研究;第叁章是区域农村四级网站联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着重研究了区域内信息资源四级联动共享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方案;第四章是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总结了电子商务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含义、作用、产生和发展,对农业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并从涉农产品网上展示交易、网上拍卖、供求信息管理和市场价格信息管理等四项具体的功能上进行了实践探索;第五章是基于WebGIS的农村空间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本章对区域涉农空间信息共享发布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建设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系统建设目标、技术路线和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系统结构、功能和数据库架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表述了本文的研究特色、创新点和展望。本研究认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和共同参与。在区域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方面,集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GIS技术于一体,搭建一个综合化、集成化的农村网络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满足区域内农村居民、涉农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涉农网络信息服务的需求,减少区域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促进区域内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孟瑞强[3]2014年在《绒山羊育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理念的深入,管理信息系统正逐步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畜牧业的养殖、管理和商业运作中。系统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整合数据资料,为管理者与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统计结果与执行方案。在深入搜集、调查绒山羊种羊场生产管理状况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管理、数据管理、育种值分析以及系统帮助四大功能模块,实现了羊场对育种信息资料的科学管理与运用,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新定义了种羊场生产性能的指标,这样既满足了系统易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又规范、统—、完善了各种羊场对生产资料的记录。这对日后实施联合育种建立了重要的基础。2.系统功能增加了对生产数据的整合和数据挖掘,这为生产需要提供了极大的实质性帮助,此外,系统预警功能也保证了数据记录的准确性。3.系统采用B/S网络架构,提高了各种羊场对系统运用的自主选择性,既节约了网络开发、建设的成本,同时又实现了管理者实施远程管理。本系统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多线程、可跨平台的程序设计语口Java进行编程,选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了下拉式菜单形式,使得界面简洁、方便且易于操作。

崔岩[4]2002年在《农科教结合理论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矛盾已经由数量不足转变为质量与效益低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将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将更加突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促进农业由资源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由外延式发展转移到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科教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而农业信息化则是一场带有深刻意义的农业科技创新。其实质都是将农业科研与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都与科技教育密不可分,已经到了企业、科教专家和农产互相不能彼此独立的程度。所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总结我国农科教结合的实践经验,研究农科教结合的理论,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科教结合的发展途径,建立贫困地区农科教结合的良性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以此来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农业新技术支撑二十世纪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包括五章,现分述如下: 1.第一章导言。本章阐明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对本文研究范围做了界定,对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做了说明。 2.第二章农科教结合的理论探讨。本章介绍了农科教结合的功能、实质,总结出农科教结合的10种模式:①教育依托模式;②技术网络依托模式;③项目依托模式;④经济技术承包依托模式;⑤基地依托模式;⑥企业依托模式;⑦农科教中心依托模式;⑧专业协会依托模式;⑨乡镇依托模式;⑩技术指导型模式,并对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作以探讨。 3.第叁章农科教结合的实践与效益分析。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苏南农科教结合的实践,即代表发达地区农科教结合的典型“苏南模式”,包括苏南经济、教育、科技叁个子模式及苏南地区的农科教结合经验:①因地制宜,超6U发展教育;②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③政府安排与市场有序推动,接着根据作者的调查与思考,对贫困地区农科教结合的障碉与对策做以探讨,提出将职业教育做为反贫困的对策,并探讨了贫困地区农科教结合的途径,随后又根据笔者所在学院多年的农科教结合实践,介绍了贫困地区农科教结合的典型“小章经验”:①加强领导,组建基地建设技术队伍,建立科技服务体系:②实施反贫困的职业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素质稳步提高:③依靠政策拉动、利益驱动、政府推动的措施,实现农科教的有机结合: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⑤在农科教结合实践中坚持“六个结合”;③狠抓新技术的引进,着重技术创新,突出农科教的科技含量;①以市场为导向,椎广实用技术,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③以技术为依托,俊主导产业逐步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根据四J;1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工作的经济评价方法》,对彬县小章镇农科教结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科学分析。 4.第四章。农科教结合的新发展一农业产业化。这一章首先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并根据笔者所在学院和杨凌示范区的实践及全国各地的经验,总结出农J卜产业化的!()大组织模式:①股份合作型模式;②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③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④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模式;⑤科技中介型模式;③经济共同体型模式:①专家带动型模式:③经营能人带动型模式:③主导产业带动型模式;徊土地经营权买断带动型模式,接着讨论了农科教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即农科教结合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景和准备,农业产业化是农科教结合的必然结果,最后阐述了农业产)Ik化排动农科教结合良性循环。 5、第五章。农科教结合的出路在于农业信息化。这一章首先介绍了农业信息化的含义,接着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及对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介绍了囚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及金农工程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领域,最后提出以农业信息化椎进农科教结合的办法及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李晓辉[5]2012年在《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土地的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为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需大力普及与强化科技手段。当今世界,信息科技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推行国土资源网上交易可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降低出让成本,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效率与服务。但互联网网上交易存在的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存在的问题,使交易额巨大且关系民生的国土资源交易问题还很难在网上实行。本课题主要以国土资源网上交易为研究对象,以安全性、稳定性、可执行性思想为主导,综合考虑行政审批系统与行政办公系统两个网络的无缝拼接平台实现的前提下,学习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研究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的原理、方法,以实现国土资源全业务、全流程网上运行和监管,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行为。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二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网上交易和国土资源交易现状,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说明了课题所用到的一些理论基础和方法,如项目管理理论、工作流、标准化、系统化等。第叁部分,从我国国土资源网上交易需求分析,运用工业工程思想,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标准化、系统化管理的解决思路:建立行政审批系统与行政办公系统两个网络无缝拼接平台,实现国土资源全业务、全流程网上运行和监管,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流程,推进社会经济与科学信息化的进程。第四部分,分析国土资源全业务、全流程网上交易过程中系统的业务功能需求,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现代工业工程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明确设计目标和原则,设计本系统的总体体系架构和功能架构。第五部分,综合运用工作流、系统化、标准化的的工业工程原理,分析设计系统架构,重点对该系统的信息展示发布、注册管理、报价、竞价等模块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内容、业务流程、界面设计、信息模型分析等。

刘世洪[6]2008年在《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高新技术,信息化发展水平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梳理农村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对国家和区域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和分析是进行决策的基础。建立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研究评价的方法、科学和客观地测算以及比较分析我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对我国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信息化理论、经济测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论,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历程,系统提出了农村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建立了用于分析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分析的思路,充分并灵活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估测法、德尔菲法等,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信息化测度评价分析“综合指数法”,并比较分析出我国各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综合指数”和各“子项指数”,为政府制定农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农村信息化测度评价分析软件平台,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科学、便捷的软件工具。本文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次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研究:(1)提出了农村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本研究定义,农村信息化就是指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提出了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等内容。并对形成农村信息化的六大要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揭示了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内部规律。(2)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农村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现状。研究总结指出,农村信息化测评横向(测评方法)上大致可分为信息化工作测评、信息化水平测评和信息化效果测评;纵向(测评目标)上,特别是在我国可分为省域、区域、县域、社区(村)、企业等信息化测评。(3)研究建立了用于分析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的指标体系。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信息化测度分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遵照科学性与系统性、典型性与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导向性、动态性和互补性等原则,提出了测评农村信息化的六大类25个子类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农村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产业、农村信息人才和农村信息化外部环境等。(4)研究创建了农村信息化测评“综合指数法”。基于建立的指标体系,依次实施数据采集-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建立模型-指数计算-比较分析等步骤,它不仅能够用于测评国家农村信息化水平,而且还能够测评区域(如东中西部、分省等)农村信息化水平,并进行相关比较分析。(5)开发了农村信息化测评分析软件平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农村信息化测评分析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指标体系管理、模型建立、测评分析计算、图形处理等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个基于B/S模式的计算机分析和管理平台。(6)提出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夯实一个基础,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抓好乡村和社会专业化组织两个示范,突出信息化效果;完善农村教育、测评指标、信息采集发布叁个体系,突破农村信息化瓶颈;打造省县乡村四级平台,完善信息化环境;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等五种“网络”,建立信息服务多元化体系;开发农村事务信息系统等六类应用系统,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基于GIS的山东省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D]. 张玉国. 山东农业大学. 2003

[2]. 区域农村信息化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 万学道.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 绒山羊育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孟瑞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4]. 农科教结合理论与发展研究[D]. 崔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5]. 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研究[D]. 李晓辉. 山东大学. 2012

[6]. 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刘世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标签:;  ;  ;  ;  ;  ;  ;  ;  ;  ;  

基于GIS的山东省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