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国际流动论文_周灵灵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才国际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才,国际,普林斯顿,高层次,人才流动,因素,环流。

人才国际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周灵灵[1](2019)在《国际移民和人才的流动分布及竞争态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移民总量在逐步攀升,且主要流向高收入经济体,移民的年轻化趋势并未改变;受战乱、冲突等因素影响,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等特殊国际移民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高收入经济体是世界人才的主要集聚地和流入地,广大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经济体则往往经历着智力外流及其带来的弊端,国际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新兴经济体的人才竞争力还不具备明显优势,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学生比重还很低,教育国际化程度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出国留学生的规模快速增长,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移民来源国,但来中国工作、生活或学习的国际移民规模还很小;中国引进的境外专家以短期工作居留为主,其在行业和地区间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基于研究结论,从顶层设计着眼,从6个方面探讨新时期的国际人才战略。(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魏浩,耿园[2](2019)在《高端国际人才跨国流动的动因研究——兼论中国吸引高端国际人才的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本文首先利用OECD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数据,实证分析了吸引高端国际人才(管理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流入的东道国及来源国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258对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科学家流入数据,实证分析了吸引国际科学家流入的东道国及来源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能够显着地促进高端国际人才流入;东道国与来源国之间双向的移民存量有利于东道国吸引高端国际人才;东道国与来源国之间的服务贸易特别是知识密集型高技术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的增加能够显着地提升东道国对高端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东道国货物贸易进口的增加也对高端国际人才流入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道国要想更多地吸引国际科学家,应当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投入、重视对教学材料及教学服务的投入,一味地增加员工薪酬对吸引国际科学家并不存在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国际人才引进战略具有政策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杨富[3](2018)在《国际航线带动高端人才流动 中国最喜欢的城市我选成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去过世界很多大城市,没有一座城市像成都一样,既有美食也有美景,更重要的是充满活力。”美国IEEE终身院士威廉·列文博士如此评价成都,“而每次来成都都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旅程。”威廉·列文博士,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首席技术官)(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8-06-25)

熊缨,唐志敏[4](2018)在《国外高层次人才国际流动趋势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外高层次国际人才流动调查分析为基础,对国外高层次人才的国际流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层次人才逐渐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主要群体;高层次人才环流以及回流的趋势日益明显;职业发展、人际网络等因素是影响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人事科学》期刊2018年Z1期)

侯定凯[5](2017)在《国际人才竞争和流动的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才的国际流动受到社会发展和学术创新需求的共同驱动。当前,英国脱欧、美国移民政策紧缩、欧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国际高端人才竞争和流动呈现一些新趋势。英国力图通过专门资助项目,扭转因脱欧而引发的人才外流趋势;法国和德国则着力打造国际顶尖气候人才的中心;加拿大则设立高端人才引进项目,为本国高校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而芬兰近年经历的持续人才流失,则暴露了传统教育强国面对经济大环境变迁遭遇的尴尬。中国的高校人才吸引力和国家人才竞争力虽数量上不断发展,但依然存在引进人才质量和结构方面的不足。基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国需要在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中跟进国际趋势、反思自身短板并确立战略重点。(本文来源于《法学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许琦敏,姜澎[6](2017)在《顶尖人才国际流动将成常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这几天,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颜宁受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雪莉·蒂尔曼(Shirley M.Tilghman)终身讲席教授的消息,无疑是中国学术圈里最引人关注的话题。昨天,这一消息得到了清华大学的证实。清华大学发布的消息称,近年来清华在职教(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05-09)

陈越[7](2017)在《学术人才国际流动中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人才抢夺愈发激烈,学术人才由单向流动走向循环流动,国际学术人才市场逐步形成。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学术人才由流失向回流的转变,提高我国学术人才引进工作效率,成为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国内外学者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出现宏观与微观、量化与质性两极分化。为此,研究另辟蹊径从高校这一学术人才聘任主体、教师聘任制度这一桥梁出发,融合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在人才迁移动因理论与核心概念内涵外延的基础上,试图搭建学术人才国际流动RRRED理论模型,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解释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及其五大模块(资格准入、公开招聘、薪酬绩效、聘期考核、解聘退出)对我国高校学术人才引进及其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术人才国际流动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之间呈现显着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当学术人才对所在高校资格准入、公开招聘、薪酬绩效、解聘退出制度评价越高,其再流失可能性越低,引进效益越高;当学术人才对所在高校聘期考核制度评价越高,其再流失可能性越高,引进效益越低,我国高校教师聘期考核存在“逆淘汰”效应。针对研究结果,结合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资格准入制度内容不断完善,指标逐步量化与具体化,开始关注“软指标”,注重保护“高校权益”,侧重学术要求;公开招聘制度规定了招聘程序,呈现出院系招聘自主性、学术人才主动性、招聘流程规范性、学术权力扩大化等特征;薪酬绩效制度表现出人才计划/工程资助比重较大、薪酬绩效确定机制灵活、薪酬绩效校际差异等特征;聘期考核制度限定了考核目标、原则、内容、程序和结果,表现出主观性、规范性、学术性等特征;解聘退出制度中解聘条件多、学术限定少,低阶标准多、高阶标准少,校方权益重视多、教师权益重视少。同时,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学术人才引进及其效益,集中体现为:资格准入制度存在政治责任与学术自由、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筛选需要与人才紧缺叁对矛盾冲突;公开招聘制度存在招聘信息不对称、个人申请材料造假、学院审核“学缘关系”影响、学校审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博弈等问题;薪酬绩效制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方式粗放,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国际水平不高,福利保险水平不高、制度不完善;聘期考核制度,考核标准科学性不强、考核程序公正性不显、考核结果利用率不高;解聘退出制度,解聘退出标准流于形式、解聘退出程序不合理、后续保障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五大对策:一是重构高校教师资格准入指标体系,保障人才引进质量;二是修正高校教师公开招聘流程,保障招聘程序正义;叁是提高高校教师薪酬绩效水平,提高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四是规范高校教师聘期考核制度,防止“逆淘汰”;五是完善解聘退出制度,保证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研究试图通过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促进国际学术人才回流,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效益。(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胡雯[8](2016)在《国际人才柔性流动的学理演进与引申》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发展使国际人才柔性流动成为重要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95年以来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高频关键词、高产作者、高频期刊进行了分析,随后从定义、动因、形式、影响四个方面对国际人才柔性流动的研究成果进行阐释,并对两种国际人才柔性流动的最新形式给予提炼。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人才柔性流动相关研究已成热点,但系统性研究较少,对柔性流动的形式和影响的研究不深入,以国际人才为对象的成果稀缺,亟待补充。(本文来源于《上海商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顾皓,王孙禺[9](2016)在《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竞争与流动——浅谈国际学生、技术移民以及经合组织劳动力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全球流动性的扩大,一些国家特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允许各国吸引并保留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引发了更加激烈的人才之争。为了能够吸引科技工作者、国际学生和劳动力移民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政策和国家战略,同时积极鼓励在海外技术强国工作的人才回国。很多国家依赖国际流动性填补当前与未来的供应缺口。本文旨在扩展对不同国家科技人力资源(HRST)流动性的理解,阐述用于管理和塑造流动性的政策。(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李昌禹[10](2016)在《大科学,如何产生大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十叁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要“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细细梳理,可以发现,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到“十叁五”规划,“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等词汇其实已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规划、解读中屡见不鲜。(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08-24)

人才国际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本文首先利用OECD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数据,实证分析了吸引高端国际人才(管理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流入的东道国及来源国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258对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科学家流入数据,实证分析了吸引国际科学家流入的东道国及来源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能够显着地促进高端国际人才流入;东道国与来源国之间双向的移民存量有利于东道国吸引高端国际人才;东道国与来源国之间的服务贸易特别是知识密集型高技术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的增加能够显着地提升东道国对高端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东道国货物贸易进口的增加也对高端国际人才流入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道国要想更多地吸引国际科学家,应当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投入、重视对教学材料及教学服务的投入,一味地增加员工薪酬对吸引国际科学家并不存在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国际人才引进战略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才国际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周灵灵.国际移民和人才的流动分布及竞争态势[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2].魏浩,耿园.高端国际人才跨国流动的动因研究——兼论中国吸引高端国际人才的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

[3].杨富.国际航线带动高端人才流动中国最喜欢的城市我选成都[N].成都日报.2018

[4].熊缨,唐志敏.国外高层次人才国际流动趋势及启示[J].中国人事科学.2018

[5].侯定凯.国际人才竞争和流动的新趋势[J].法学教育研究.2017

[6].许琦敏,姜澎.顶尖人才国际流动将成常态[N].文汇报.2017

[7].陈越.学术人才国际流动中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7

[8].胡雯.国际人才柔性流动的学理演进与引申[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6

[9].顾皓,王孙禺.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竞争与流动——浅谈国际学生、技术移民以及经合组织劳动力市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

[10].李昌禹.大科学,如何产生大效益[N].人民日报.2016

论文知识图

3-5学术人才国际流动RRRED...一学术人才国际流动RRRED多元回归...3*4学术人才国际流动RRRED...博士科技人才流动次数统计分布河南财经学院获奖成果(7)中国主要的海外人才计划的资助对象定位...

标签:;  ;  ;  ;  ;  ;  ;  

人才国际流动论文_周灵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