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研究论文_李鸣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蒲松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高邮,宝应,聊斋,淄博市,塾师。

蒲松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鸣飞[1](2019)在《蒲松龄远祖蒲居仁族属生平补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先祖为元代的蒲鲁浑和蒲居仁。对于此二人的族属生平,学界已有大量讨论,有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女真人、中原汉人等多种不同意见。根据新发现的《至正条格》中的资料和对《(弘治)八闽通志》中所载史料的深入分析,可以认为蒲鲁浑与蒲居仁为女真人的可能性较大。从蒲居仁后任职官郭郁的任官经历,也可一窥蒲居仁的生平。(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陈益[2](2019)在《蒲松龄的形与影》一文中研究指出蒲松龄的《聊斋词》,上、下两卷,收录了一百十几首词作。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四首《金缕曲》,分别以"形赠影"、"影答形"、"影赠形"、"形答影"为题,独具一格。他曾经分析过自己科场失败的原因,一是考官滥选,二是自身不争,叁是命运驱使。而在聊斋先生的这四首词中,参互为文的"形"(肉体)和"影"(灵魂),在赠答对话中作自我嘲讽,自我调侃,自我勉励,也显现了足够的自知之明。出生于日渐败落的地主兼商人之家的蒲松龄,年少聪慧,曾接连考取县、府、道叁个第一。后来却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时才成岁贡生。命运之神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蒲松龄在(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9年11期)

周芸华,赵卫华[3](2019)在《论蒲松龄诗歌中的孤愤精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蒲松龄诗歌中不仅能观其人生历程的苦难和磨难,更能感受其"孤愤"的真情实感。这种"孤愤"情感集中体现在:蒲松龄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同情;对科举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的痛恨;对理想破灭的失望,以及壮志难酬的伤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凌峰[4](2019)在《由《神探蒲松龄之兰若仙踪》叙事反思国产奇幻“喜剧热”》一文中研究指出奇幻类型电影是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对世界加以夸张变形,以或寓言或传奇的方式折射生命的本质。~([1])近年来,国产奇幻喜剧在影视剧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国庆和春节两个重要的档期,我们经常能看到奇幻喜剧扎堆上映。有关于海报和预告片吊人胃口的宣传效果,或是有关于《西游记》《山海经》等经典名着及传说的记(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2期)

武歆[5](2019)在《在蒲松龄身边如何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在蒲松龄故居,认识了宗利华。其实,很多年前就看过宗利华的小说。一直没有见过,第一次见面在蒲松龄故居,让相识有了特别奢侈的厚重背景。淄博的六月,有些热,但在树影下能感到习习凉风,却又不知凉风来自何处,就像少年时代阅读蒲松龄的小说,那么多的妩媚妖(本文来源于《文学自由谈》期刊2019年05期)

吴九成[6](2019)在《蒲松龄的南游与《聊斋》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蒲松龄南游期间的诗文以及江苏宝应、高邮的一些相关资料,探讨了蒲松龄此次南游与其《聊斋》创作的密切关系和对《聊斋》创作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蒲松龄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宫子农[7](2019)在《遄飞逸兴 永托旷怀——浅谈蒲松龄的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蒲松龄传世的手稿入手,结合科举取士等时代背景与蒲松龄的生平,重点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书法风格的成因和演变、继承和创新,总结出蒲松龄书法的审美追求表现为熟中见生、法内取意、字外求字叁个方面,以期让观者对蒲氏书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蒲松龄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8](2019)在《《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蒲松龄不仅是以《聊斋志异》享誉世界的文言小说大家,而且是白话通俗文学的圣手。他主要于晚年创作的聊斋俚曲十五种(共计40多万字),以戏曲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此外,他还编写了歌谣体的农村用字汇编《日用俗字》,是历史上同类作品中字数最多的一部,内容丰富,可视为清初农村生活的百科词表。蒲松龄的白话作品,方言性突出,口语性强,是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9期)

舒晋瑜[9](2019)在《梁晓声:我比蒲松龄幸运得多》一文中研究指出70岁的梁晓声,在2019年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知青》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到2017年出版的叁卷本《人世间》。与共和国同龄的梁晓声,堪称中国文坛的常青树。多年来,他始终秉持着知识分(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9-25)

刘永加[10](2019)在《塾师蒲松龄:科举落榜生的别样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有个通俗说法叫:"家有半碗粮,不当孩子王。"这是说但凡家里有饭吃,就不要当老师。但失意文人多选择这条路,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塾师的需求量大,做塾师是一条最为便捷的就业途径;另一方面则既可以保证基本的吃喝,又能有较充裕的时间准备举业。清代着名作家蒲松龄一做塾师就是四十多年。蒲松龄一生可以说是怀才不遇,为了养家糊口,他也选择了舌耕。当时设私塾叫"设帐",结束叫"撤帐"。蒲松龄(本文来源于《廉政了望(上半月)》期刊2019年09期)

蒲松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蒲松龄的《聊斋词》,上、下两卷,收录了一百十几首词作。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四首《金缕曲》,分别以"形赠影"、"影答形"、"影赠形"、"形答影"为题,独具一格。他曾经分析过自己科场失败的原因,一是考官滥选,二是自身不争,叁是命运驱使。而在聊斋先生的这四首词中,参互为文的"形"(肉体)和"影"(灵魂),在赠答对话中作自我嘲讽,自我调侃,自我勉励,也显现了足够的自知之明。出生于日渐败落的地主兼商人之家的蒲松龄,年少聪慧,曾接连考取县、府、道叁个第一。后来却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时才成岁贡生。命运之神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蒲松龄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蒲松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李鸣飞.蒲松龄远祖蒲居仁族属生平补考[J].晋阳学刊.2019

[2].陈益.蒲松龄的形与影[J].书屋.2019

[3].周芸华,赵卫华.论蒲松龄诗歌中的孤愤精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4].王凌峰.由《神探蒲松龄之兰若仙踪》叙事反思国产奇幻“喜剧热”[J].电影评介.2019

[5].武歆.在蒲松龄身边如何写作[J].文学自由谈.2019

[6].吴九成.蒲松龄的南游与《聊斋》创作[J].蒲松龄研究.2019

[7].宫子农.遄飞逸兴永托旷怀——浅谈蒲松龄的书法[J].蒲松龄研究.2019

[8]..《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简介[J].现代语文.2019

[9].舒晋瑜.梁晓声:我比蒲松龄幸运得多[N].中华读书报.2019

[10].刘永加.塾师蒲松龄:科举落榜生的别样人生[J].廉政了望(上半月).2019

论文知识图

孙一珍旅游全市旅游活动孙一珍王之全蒲松龄纪念馆出生和去世的地方刻瓷大碗(底部)翟善法现代拍摄于20...

标签:;  ;  ;  ;  ;  ;  ;  

蒲松龄研究论文_李鸣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