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冲击器论文_张立强,周广星,白云飞,陈辉,童珍容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压冲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压,特性,象限,结构,参数,正交,扭力。

液压冲击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强,周广星,白云飞,陈辉,童珍容[1](2019)在《液压冲击器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液联合式液压冲击器,分析了工作参数对其冲击性能的影响。选取冲击活塞质量、后氮气室的压力和容积、蓄能器的压力和容积为主要因素,在液压冲击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冲击器整体仿真模型。引入正交试验法,选取L16(45)正交表得到16组数值试验方案,进一步由极差分析,得到了影响冲击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最后,给出优化参数组合。优化参数后的冲击器与原型冲击器对比分析表明:优化后的冲击器冲击末速度提高了3.4%,冲击能提高了7.1%。同时,冲击频率基本不变。(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葛思冶,郭成虎[2](2019)在《液压冲击器控制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液压冲击器系统特性,实现对冲击器系统的控制,使液压冲击器的活塞能够根据被冲击对象的物理特性,进行自适应调节,分析了液压冲击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其数学模型,通过改变参数设置使用MATLAB进行仿真,获得了液压冲击器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特性曲线,引入了PLC控制系统,仿真结果为液压冲击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其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9年04期)

杨襄璧[3](2018)在《液压冲击器结构抽象变量β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液压冲击器的结构抽象变量β,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再认识,加深了对液压冲击器的规律性的理解和认识;指出,前腔常压式全液压冲击器是认识液压冲击器的原始模型,其他原理的液压冲击器都是从它派生出来的,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任何前腔常压式液压冲击器,都可以引入氮气,变成气液式液压冲击器(氮爆式);前腔常压式液压冲击器,引入氮气后冲程有效承压面积,都增加了一个前腔面积A_2,从而改变了前腔常压式液压冲击器的运动规律。气液式液压冲击器系统中都包含两个独立变量:泵的排量和氮气室的充气压力,它们都可以独立调节,以改变系统的输出。β=-1的前腔常压式液压冲击器,没有使用价值,必须对其系统和结构进行较大的改造,才能变成理论和结构创新的新型液压冲击器——单管柱塞式液压冲击器。(本文来源于《凿岩机械气动工具》期刊2018年03期)

李占锋,赖成[4](2018)在《氮爆式液压冲击器运动性能Simulink仿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氮爆式液压冲击器在公路夯实领域的冲击稳定性,建立氮爆式液压冲击器活塞回程运动、冲击运动的数学模型,并运用Simulink数值计算平台建立活塞运动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冲程运动时,活塞加速度随时间单调减小;回程运动时,活塞加速度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加,蓄能器氮气室和液压系统的配合明显提高了速度控制的稳定性。以应用氮爆式液压冲击器的小型破碎锤为例,实测不同液压系统压力下冲程和回程最大速度,通过与仿真结果比较,回程速度和冲程速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3%和2.6%。(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10期)

王慧,宋宇宁,宋叶姣[5](2017)在《结构参数对液压冲击器工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结构参数对液压冲击器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AMESim软件与Simulink软件联合仿真的方法实现对冲击器换向阀的控制,模拟仿真得出液压冲击器运动规律的特性曲线以及冲击器内部压力的特性曲线等.通过改变某些参数,得出不同的液压冲击器输出性能曲线,以及在调节参数的过程中,液压冲击器的结构参数和系统流量对活塞的冲击末速度和冲击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液压冲击器可以根据被冲击对象的物理性质,进行快速冲击,极大地提高了冲击器的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0期)

赵振宇[6](2017)在《液压式扭转冲击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田的钻井工作向深井和超深井发展已成为油气资源开发的一种趋势。地层深处内部环境复杂,利用PDC钻头钻进时会由于“粘滑”效应造成钻头失效,采用扭转冲击器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目前国内的扭转冲击器存在冲击频率低、冲击力小、扭冲压降大的问题,且扭转冲击器的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结构设计缺乏理论基础和指导,因此需要研究液压式扭转冲击器的结构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设计。通过调研相关文献总结扭转冲击器的类型以及优缺点,在确定液压式扭转冲击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研究扭转冲击器各部件的结构尺寸与扭转冲击器工作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据此对6~1/_2″的液压式扭转冲击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叁维制图,对扭转冲击器内部密封部位进行密封方式的优选。通过对扭转冲击器内部流道的分析建立流道模型并利用Fuent进行仿真模拟,确定液压式扭转冲击器节流喷嘴的尺寸为(37)20mm。根据液压式扭转冲击器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样机的加工并开展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通过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获得扭转冲击器的工作性能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液压式扭转冲击器启动时钻井泵排量为7.2L/s,在钻井泵排量范围为0~35L/s时,最大冲击频率35.1Hz,最大冲击力为16.1kN,最大扭冲压降为5.3MPa。进一步分析可得冲击频率与钻井泵排量呈类线性关系,扭冲压降和扭转冲击力与钻井泵排量呈二次关系,扭转冲击力与冲击频率成二次关系,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陈斌,齐列锋,何顺,刘倩倩[7](2017)在《一种新型液压式扭力冲击器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钻井更多的向深部发展,PDC钻头因其良好的性能在深井钻进中普遍应用,然而由于深部钻井过程中出现的粘滑现象导致PDC钻头钻进效率低下、使用寿命短,提高了钻井成本。为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PDC钻头的破岩效率,提高难钻地层的机械钻速同时保证井身质量,设计研究了一种能够直接对钻头提供高频扭矩,并使钻头反复扭向冲击岩石的扭转冲击钻井工具—新型液压式扭力冲击器。该扭力冲击器作为新(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王慧,赵国超,王禹涧,赵华楠[8](2017)在《基于AMEsim的液压冲击器系统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液压冲击器的结构参数及系统变量对其性能参数的影响和变化趋势,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液压冲击器系统的整体模型,将其与Simulink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实现对冲击器换向阀的控制。具体分析了前、后腔活塞杆直径,活塞质量等对液压冲击器冲击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有助于增加液压冲击器冲击性能。(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丁问司,钱飞飞,刘坤[9](2016)在《基于微机控制的液压冲击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液压冲击器的冲击能参数调整需在2~3个挡位之间以手动操作的方式进行,且冲击能与冲击频率间的调整具有关联性。参数调整时,液压冲击器需停止工作。为改变这种状态,开发了新型基于微机控制的液压冲击器DBS300。该新型液压冲击器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实现控制,在拥有最大300 J冲击能情况下,其可实现冲击频率在0~6 Hz间的独立调整。工作中可依据每次冲击后活塞不同反弹速度引起的后部气腔压力变化率来判别被冲击物体特性的改变。依据被冲击物体特性变化,新型冲击器可对冲击能或冲击频率实现独立自我调整,由此可提高冲击破碎工作效率,并具有对冲击器载具功率特性变化的良好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6年12期)

王岳军,于静[10](2016)在《浅析机电一体化的液压冲击器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工业化建设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液压冲击器的控制系统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发展和进步起着推动作用。液压冲击器以液压能源作为动力,通过阀控产生高频冲击震动,主要作用是对于大块岩石二次破碎的工程的建设中。(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液压冲击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液压冲击器系统特性,实现对冲击器系统的控制,使液压冲击器的活塞能够根据被冲击对象的物理特性,进行自适应调节,分析了液压冲击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其数学模型,通过改变参数设置使用MATLAB进行仿真,获得了液压冲击器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特性曲线,引入了PLC控制系统,仿真结果为液压冲击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其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压冲击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强,周广星,白云飞,陈辉,童珍容.液压冲击器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机械设计.2019

[2].葛思冶,郭成虎.液压冲击器控制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J].新型工业化.2019

[3].杨襄璧.液压冲击器结构抽象变量β的再认识[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8

[4].李占锋,赖成.氮爆式液压冲击器运动性能Simulink仿真及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8

[5].王慧,宋宇宁,宋叶姣.结构参数对液压冲击器工作性能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赵振宇.液压式扭转冲击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7].陈斌,齐列锋,何顺,刘倩倩.一种新型液压式扭力冲击器结构设计[J].内江科技.2017

[8].王慧,赵国超,王禹涧,赵华楠.基于AMEsim的液压冲击器系统特性仿真[J].测控技术.2017

[9].丁问司,钱飞飞,刘坤.基于微机控制的液压冲击器(英文)[J].机床与液压.2016

[10].王岳军,于静.浅析机电一体化的液压冲击器控制系统[J].山东工业技术.2016

论文知识图

仿真中加载的随机波动转矩信号氮爆式液压冲击器的AMESIM模型液压冲击器液压系统新型液压冲击器的结构模型液压冲击器系统仿真模型自反馈液压冲击器的配油阀的结...

标签:;  ;  ;  ;  ;  ;  ;  

液压冲击器论文_张立强,周广星,白云飞,陈辉,童珍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