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压控制论文_吕宝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压,巷道,矿体,应力,砾岩,采矿工程,深部。

地压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吕宝昌[1](2019)在《解读金属矿山地压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都知道资源是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而矿山是自然资源尤其是金属资源的重要源头,因此我国近年的矿山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应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对矿山生产中的金属矿山而言,地压控制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对矿山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推动矿山生产的发展,本文对金属矿山地压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何,黄丹,于世波,秦秀山,王昌[2](2019)在《缓倾斜薄—中厚矿体连续开采地压规律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矿岩工程地质条件、岩石力学性质及采矿方案建立二维相似模型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采矿区域周边的近域与远域尤其是顶板覆岩的受力、变形和塑性破坏特性,分析该种方法开采的竖直方向影响高度,确定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及铝土矿开采的影响程度。试验表明,放顶与切顶方法可有效控制采场压力、控制上部岩层的均匀沉降。(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9年05期)

冯栩瑞,李小青,张彦克[3](2019)在《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其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矿的开采深度逐步加深,地压大,水温高,深部岩石岩性改变等特点逐步突出显现,随之而来的各种动力灾害现象也显着增加。根据巷道及工作面冲击震动破坏的原因和机理,现对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其特点,提出了冲击地压防治的有效技术手段和监测预警系统。(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宁振其[4](2019)在《特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庞庞塔矿的9-700综放工作面在开采特厚煤层时面临的沿空巷道大规模变形的问题,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机理,得知沿空巷道大规模变形由于顶板的二次侧向破断所引起,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在该工作面进行实际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类似工作面开采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5期)

石求志[5](2019)在《高应力环境巷道地压显现特征及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应力环境巷道地压活动明显,施工困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围岩条件所呈现的地压特征差异明显,对巷道施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严重威胁矿山建设安全与正常生产。在总结金诚信矿业公司多年来高应力环境巷道施工及其生产等实践的基础上,对高应力环境硬岩巷道、软岩巷道、软硬岩互层巷道地压显现特征、围岩变形形式及地压控制措施等作了系统归纳。(本文来源于《建井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鞠文君,郑建伟,魏东,孙刘伟,李文洲[6](2019)在《急倾斜特厚煤层多分层同采巷道冲击地压成因及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肃华亭煤矿601,602回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回采巷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原岩应力场测量以及上覆围岩结构的力学分析,确定冲击地压发生的力源主要是向斜构造应力场与多分层同采导致的迭加应力场形成的复合应力场,上覆岩层"悬臂梁"结构失稳导致的冲击载荷是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结构性动力因素;基于此,提出以"错峰调压+爆破切顶+强力支护"为核心的急倾斜特厚煤层分层同采巷道冲击地压控制技术,通过错峰调压来降低回采巷道围岩煤岩体受超强采动影响造成的应力集中程度,爆破切顶控制上覆岩层"悬臂梁"结构的形态,强力支护使回采巷道围岩煤岩体与支护材料形成具有"高强度、强让压、整体性"支护体系。最后确定华亭煤矿同采工作面不宜超过2个,回采工作面间的错距不得小于500 m;在602工作面回风巷道布置钻孔应力计对爆破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煤岩体内部的集中应力在措施后呈阶段性降低的趋势,从而认为该控制技术可有效防止急倾斜特厚煤层分层同采导致的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宋德林,任凤玉,何荣兴,常帅[7](2019)在《西石门铁矿北区缓倾斜矿体地压成因及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定西石门铁矿北区缓倾斜矿体开采时的地压控制措施,首先根据现场调查总结了地压活动规律:地压主要表现为巷道两帮破碎、拱腿收敛呈"Ω"形,发生在采空区上盘侧约35 m的范围内,严重程度随至空区上盘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上述规律与模拟得出的楔形体地压作用规律吻合,揭示出地压主要由采空区上盘楔形体作用引起.因此研究了地压控制措施:处于楔形体地压作用下的矿体开采时,开采顺序以从空区边界向上盘退采为宜,进路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更佳,以拱架支护为主并对两帮加强支护可有效控制变形.(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齐庆新,李一哲,赵善坤,潘鹏志,魏向志[8](2019)在《矿井群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控制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地质体控制下,相邻矿井开采过程中时常发生冲击地压。为研究大型断层和巨厚砾岩层顶板条件下两个相邻矿井间相邻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以义马矿区跃进矿23070工作面和常村煤矿21220工作面为实际工程背景,对两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显现特征和微震事件时空演化及能量特征展开现场实测分析,并对井间覆岩结构应力分布开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义马矿区F16逆冲断层的活化运动和巨厚砾岩层的整体控制作用,为冲击地压的孕灾提供了力源条件,井间相邻工作面同时回采期间,采空区上覆岩梁与井间煤岩柱系统构成"非对称T形"结构,21220工作面煤体冲击导致应力转移至井间煤柱和23070工作面,从而诱发23070工作面冲击;井间开采扰动导致应力转移并诱发冲击地压,与滞后开采工作面初始冲击强度及推进长度具有密切关系;基于理论与工程实测结果,提出了以弱化矿井间高应力传递的结构链为核心的井间"弱链增耗"防冲技术。为巨厚砾岩层顶板矿井群开采条件下相邻矿井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赵兴东,朱乾坤,赵一凡[9](2019)在《板庙子金矿深部开采留设隔离矿柱控制地压数值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开采常引起地表产生岩体移动,直接影响地表构(建)筑的稳定。针对板庙子金矿深部急倾斜薄矿体开采诱发地表产生移动及其控制问题,提出采用留设隔离矿柱与干式充填相结合的方法,减少或控制地表岩体移动影响范围及岩体移动速度。结合板庙子金矿深部开采工程地质条件与生产实际情况,分别构建无矿柱、留1个矿柱、3个矿柱和留两矿柱与干式充填采矿结合4种研究方案;分别应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4种隔离矿柱留设方案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留设矿柱数量的增加,地表沉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即增加留设矿柱数量对控制地表移动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减少矿柱而采用干式充填后地表沉降能得到进一步控制,但由于充填体自身强度较低的原因仅能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通过采用隔离矿柱与干式充填的方法能更好地控制开采诱发地表产生的变形与采场围岩的稳定。(本文来源于《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栋毅,李夕兵,彭康,马春德,张振宇[10](2018)在《深部红页岩地质特性及其巷道掘进地压控制技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岩是一种对地质工程有危害的岩体。本文主要研究在深部开采时红页岩的实验室与实际应用中的地质特性。通过成分分析,显微结构,强度特性等测试,尤其是水软化实验,揭示在原岩应力环境中或开采扰动下特定巷道中红页岩的失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红页岩在失稳时具有膨胀性,抗剪强度变低,遇水易软化且失去粘土矿物作为充填介质的特性。随着软弱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断增大,在单轴抗压强度图像上可明显见到其曲线呈U型,红页岩的失稳模式与这个角有很大的关联。强度实验中红页岩的抗拉强度随这个角度的增大而单调减小,抗剪强度也比完整红页岩的低。当使用摩尔库伦强度理论时,内聚力也会随这个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红页岩在浸水72 h后,单轴抗压强度比原始状态的减少91.9%。通过现场声发射实验,由于层理面的存在,当巷道沿主应力方向布置时会观察到一个明显的不对称断裂面。根据研究与实验结果,红页岩为地质软岩,在深部开采地压控制或相同地质情况下应严格控制水流量,在变形较大的巷道中使用预应力锚杆。(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12期)

地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矿岩工程地质条件、岩石力学性质及采矿方案建立二维相似模型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采矿区域周边的近域与远域尤其是顶板覆岩的受力、变形和塑性破坏特性,分析该种方法开采的竖直方向影响高度,确定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及铝土矿开采的影响程度。试验表明,放顶与切顶方法可有效控制采场压力、控制上部岩层的均匀沉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压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吕宝昌.解读金属矿山地压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金属通报.2019

[2].陈何,黄丹,于世波,秦秀山,王昌.缓倾斜薄—中厚矿体连续开采地压规律与控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

[3].冯栩瑞,李小青,张彦克.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其控制技术[J].能源与环保.2019

[4].宁振其.特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5].石求志.高应力环境巷道地压显现特征及其控制[J].建井技术.2019

[6].鞠文君,郑建伟,魏东,孙刘伟,李文洲.急倾斜特厚煤层多分层同采巷道冲击地压成因及控制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

[7].宋德林,任凤玉,何荣兴,常帅.西石门铁矿北区缓倾斜矿体地压成因及其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齐庆新,李一哲,赵善坤,潘鹏志,魏向志.矿井群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控制技术探讨[J].煤炭学报.2019

[9].赵兴东,朱乾坤,赵一凡.板庙子金矿深部开采留设隔离矿柱控制地压数值优化[J].采矿技术.2019

[10].王栋毅,李夕兵,彭康,马春德,张振宇.深部红页岩地质特性及其巷道掘进地压控制技术(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论文知识图

一1二矿区双中段开采走向方向刹面图一中段二次应力变化的曲线图分析二次...仗园中的铁舫冲击地压控制的3S结构模型采场结构参数、支护参数、回采顺序确...

标签:;  ;  ;  ;  ;  ;  ;  

地压控制论文_吕宝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