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拟青霉论文_陈波利,谭艾娟,吕世明,钱文丹,杜安定

导读:本文包含了蝉拟青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糖,黄芪,甘草,双向,天然免疫,枯草杆菌,菌丝体。

蝉拟青霉论文文献综述

陈波利,谭艾娟,吕世明,钱文丹,杜安定[1](2019)在《蝉拟青霉提取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不同来源蝉拟青霉的镇痛作用,制备蝉拟青霉的菌丝提取液,应用限量试验,考察蝉拟青霉的菌丝提取液的安全性。采用小鼠扭体疼痛试验模型,选取生长活性最好的2株蝉拟青霉YN-1和SC-4,考察其不同剂量提取液的镇痛作用,证明其有镇痛效果并确定对比试验的给药剂量;采用小鼠扭体疼痛试验模型,考察24株蝉拟青霉的菌丝提取液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蝉拟青霉没有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属于基本无毒;2株蝉拟青霉均有镇痛作用,2.50 g/kg剂量组镇痛效果最佳;24株蝉拟青霉的菌丝提取液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其中GZ-3、SC-3、SC-4、YN-1及Korea-1,5株蝉拟青霉均能显着降低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扭体镇痛率为57.1%、53.8%、56.6%、64.8%及61.7%(P<0.05),而GZ-3、YN-1及Korea-1与罗通定组扭体次数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蝉拟青霉GZ-3、SC-3、SC-4、YN-1及Korea-1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中GZ-3、YN-1及Korea-1的镇痛活性与罗通定相当。(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陈官菊,柴一秋,厉晓腊,方鸣,刘又高[2](2019)在《蝉拟青霉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和蛋白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蝉拟青霉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淡紫拟青霉、粉拟青霉、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蝉拟青霉中克隆出完整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like protease)cDNA基因序列。cDNA全序列为2 031 bp,该序列5′-端和3′-端的非编码序列长度分别为170 bp和262 bp,开放阅读框为1 599 bp,编码532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18个氨基酸,前肽长度为133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虫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类枯草杆菌蛋白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分别为88%、88%、89%和71%。成熟蛋白具有典型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位点,同时有5个半胱氨酸,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位于细胞的液泡中与分泌途径相关,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学秋,余晓斌,刘咏梅[3](2019)在《蝉拟青霉液体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体发酵蝉拟青霉,对蝉拟青霉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蝉拟青霉胞外多糖产量及生物量。摇瓶发酵条件下,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优化后得最佳发酵培养基:蔗糖8%,牛肉膏0.75%,酵母膏0.125%,MgSO_4·7H_2O 0.3%,KH_2PO_4 0.2%,麸皮0.5%。该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5.96 g/L,生物量为4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倍。采用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对分批发酵时的初糖浓度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补料分批发酵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发酵罐培养时最适初糖浓度为5%,此时生物量最高为38 g/L,多糖含量最高为5.5 g/L;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时,多糖产量最高为5.89 g/L,生物量最高为40 g/L,效果优于分批发酵。(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赵崇妍,杨芳,屈青松,刘自尧,高鹏飞[4](2018)在《蝉拟青霉/黄芪双向发酵体系建立及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蝉拟青霉/黄芪药材、黄芪药渣双向发酵体系,探究发酵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选取正交设计法对接种量、发酵温度、湿度进行优化,并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NaNO_2-Al(NO_3)_3比色法及香草醛-高氯酸氧化法对发酵黄芪及黄芪药渣菌质中的多糖、总黄酮、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药材菌质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6℃,湿度90%,接种比例3 mL/5g,药渣菌质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6℃,湿度80%,接种比例3 mL/5g;经发酵后,黄芪药材菌质中多糖、总皂苷含量略减少,而黄酮含量有所增加;黄芪药渣菌质中黄酮、皂苷含量均增加。结论:蝉拟青霉可对黄芪药材和药渣基质进行发酵,且发酵后菌质中有效成分的得率显着增加,增强了黄芪药材的药用价值,并为药渣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李双双,李胜男,肖原,许慧慧,李双姣[5](2018)在《小菜蛾Gloverin like抗菌肽对蝉拟青霉侵染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肽是昆虫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分,在抵御病原物的侵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昆虫Gloverin抗菌肽是一类仅在鳞翅目昆虫中存在的富含甘氨酸抗菌肽。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对小菜蛾抗菌肽gloverin like基因进行了克隆,其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519 bp,编码172 aa,信号肽为1-17 aa。序列分析表明其序列中甘氨酸的比例为15%,与鳞翅目昆虫Gloverin抗菌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qRT-PCR结果表明小菜蛾抗菌肽gloverin like基因在脂肪体和血细胞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蝉拟青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均可诱导小菜蛾抗菌肽gloverin like基因上调表达,蝉拟青霉诱导12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利用LC-MS方法在蝉拟青霉侵染的小菜蛾幼虫血淋巴中鉴定出小菜蛾Gloverin like、Gloverin抗菌肽以及Lysozyme II、Transferrin、Prophenoloxidase等抗菌效应蛋白。与对照相比,蝉拟青霉侵染后小菜蛾Toll通路4个免疫基因(βGBP、Toll、Cactus和Dorsal)表达量上升。本研究在抗菌肽方面为进一步研究小菜蛾抵御病原真菌入侵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信息,也为新的害虫防治方法提供了思路和靶标。(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学秋[6](2018)在《蝉拟青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蝉花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真菌,与冬虫夏草营养成分类似,含有多糖、核苷、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滋补保健、镇静催眠、免疫调节、改善肾功能、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空间。蝉花多糖是蝉花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等多种功效,由于天然蝉花资源稀少,而微生物液体发酵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发酵周期短、产量高、产品质量好等优势,且有研究报道蝉拟青霉发酵液中含有大量透明质酸,因此可通过液体发酵蝉拟青霉来提取制备蝉花多糖,替代天然蝉花。本文采用液体发酵蝉拟青霉产胞外多糖,优化蝉拟青霉发酵的工艺条件,对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组分分析,以期为蝉拟青霉胞外多糖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胞外多糖含量和菌体生物量为指标,对蝉拟青霉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蝉拟青霉产胞外多糖最适发酵培养基(g·L-1):蔗糖80,牛肉膏7.5,酵母膏1.25,Mg SO4·7H2O3,KH2PO4 2,麸皮5;最佳培养条件:温度24°C,摇床转速180 r·min-1,接种量10%,装液量75 m 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5.96 g·L-1,生物量最高为42 g·L-1。(2)采用小型发酵罐对蝉拟青霉进行扩大培养。确定最适发酵初糖浓度为5%,初糖浓度为5%时,生物量最高为38 g·L-1,多糖含量最高为5.6 g·L-1;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时,多糖,产量最高为5.89 g·L-1,生物量最高为40 g·L-1,效果优于分批发酵。(3)对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醇沉法提取胞外粗多糖,经Sevag法除蛋白,采用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对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两个纯度较高的多糖组分F1、F2。(4)对纯化后的多糖组分F1、F2进行组分及结构分析,并与透明质酸对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得F1为中性多糖,单糖组成包括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F2为含有糖醛酸的酸性多糖,此外含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F1、F2的分子量分别为27338.54 k Da,32574.10 k Da;红外光谱显示F1、F2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结果说明,蝉拟青霉胞外多糖是含有糖醛酸的大分子粘多糖,且具有一定的保水功效,这一点类似于透明质酸,但在单糖组成、分子量方面与透明质酸存在差异。(5)从蝉拟青霉菌丝体中提取胞内多糖,提取得率为60 mg·g-1,进行蝉拟青霉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均具有一定的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6)蝉拟青霉菌丝体中虫草酸含量的检测。采用热水回流提取法提取胞内虫草酸,经高碘酸钠氧化法检测得虫草酸含量为116.3 mg·g-1。(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艳聪,马维维,张洪梅,史晓飒,刘腾飞[7](2017)在《蝉拟青霉-甘草渣双向发酵过程中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蝉拟青霉-甘草渣双向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机理。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NaNO_2-A1(NO_3)_3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发酵过程中菌质的多糖、总黄酮、叁萜类成分甘草酸及黄酮类成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多糖、总黄酮、甘草酸及甘草素、异甘草素的含量升高,而甘草苷、异甘草苷含量下降。结论:经蝉拟青霉发酵后,甘草渣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显着增加,且发酵后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采用双向发酵对甘草渣进行二次开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7年07期)

雷帮星,康冀川,何劲,文庭池,钱一鑫[8](2017)在《一株蝉拟青霉产N~6-(2-羟乙基)腺苷静置发酵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蝉拟青霉122菌株中N~6‐(2‐羟乙基)腺苷(HEA)的产量。采用静置液体培养方法,以HEA产量为指标,筛选得到122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的HEA产量优于沙氏和PD培养基;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26℃培养40d时,HEA产量达到最大;在黑暗条件培养优于光照条件培养;最优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优氮源是磷酸氢二铵;最优无机盐是KH_2PO_4;最优前体物为次黄嘌呤;最适氨基酸为L‐谷氨酸。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是影响122菌株产HEA的最主要的因子,在筛选出的优化培养基上得到122菌株HEA的最大产量为(130.22±0.60)mg/L,较优化前HEA的产量提高9.73倍。(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张艳聪,史晓飒,张洪梅,刘自尧,马维维[9](2017)在《蝉拟青霉/甘草渣发酵菌质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蝉拟青霉/甘草渣发酵菌质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将不同发酵时间的蝉拟青霉/甘草渣发酵菌质多糖(15.625,31.25,62.5,125,250μg/m L)加入到巨噬细胞RAW264.7的培养体系中,测定其对巨噬细胞增殖率和吞噬率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400,200,100 mg/(kg·bw)]处理组,连续灌胃给药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分析多糖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血清中IL-2、TNF-α生成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菌质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和吞噬能力;菌质多糖高剂量组能显着提高模型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P<0.01),显着提高IL-2、TNF-α因子的生成水平(P<0.01);多糖中剂量组对IL-2的水平也有显着的提升作用(P<0.01)。蝉拟青霉/甘草渣发酵菌质多糖对体内外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王萍,孙萍,王言玉[10](2016)在《蝉拟青霉中虫草素提取液的稳定性及酸碱溶解度探究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虫草素提取液的稳定性及酸碱溶解度,为虫草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75%乙醇、45℃超声波浸提虫草素的提取液对虫草素的稳定性、在酸碱溶液中的溶解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虫草素对光的稳定性较差,光照可导致其分解;对温度的稳定性不高;维生素中,VA不利于虫草素的保存,VB、VC、VE均有利于虫草素的保存;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虫草素的溶解度略微降低,溶液酸性越强虫草素越不易溶解。结论通过对虫草素提取液稳定性的初步研究,以期为虫草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6年11期)

蝉拟青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蝉拟青霉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淡紫拟青霉、粉拟青霉、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蝉拟青霉中克隆出完整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like protease)cDNA基因序列。cDNA全序列为2 031 bp,该序列5′-端和3′-端的非编码序列长度分别为170 bp和262 bp,开放阅读框为1 599 bp,编码532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18个氨基酸,前肽长度为133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虫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类枯草杆菌蛋白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分别为88%、88%、89%和71%。成熟蛋白具有典型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位点,同时有5个半胱氨酸,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位于细胞的液泡中与分泌途径相关,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蝉拟青霉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波利,谭艾娟,吕世明,钱文丹,杜安定.蝉拟青霉提取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9

[2].陈官菊,柴一秋,厉晓腊,方鸣,刘又高.蝉拟青霉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和蛋白质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9

[3].张学秋,余晓斌,刘咏梅.蝉拟青霉液体发酵条件优化[J].微生物学杂志.2019

[4].赵崇妍,杨芳,屈青松,刘自尧,高鹏飞.蝉拟青霉/黄芪双向发酵体系建立及成分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8

[5].李双双,李胜男,肖原,许慧慧,李双姣.小菜蛾Gloverinlike抗菌肽对蝉拟青霉侵染的响应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8

[6].张学秋.蝉拟青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

[7].张艳聪,马维维,张洪梅,史晓飒,刘腾飞.蝉拟青霉-甘草渣双向发酵过程中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

[8].雷帮星,康冀川,何劲,文庭池,钱一鑫.一株蝉拟青霉产N~6-(2-羟乙基)腺苷静置发酵条件的研究[J].菌物学报.2017

[9].张艳聪,史晓飒,张洪梅,刘自尧,马维维.蝉拟青霉/甘草渣发酵菌质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药物生物技术.2017

[10].王萍,孙萍,王言玉.蝉拟青霉中虫草素提取液的稳定性及酸碱溶解度探究试验[J].药学研究.2016

论文知识图

胁迫与未胁迫处理的蝉拟青霉SO...胁迫与未胁迫处理的蝉拟青霉蛋...胁迫与未胁迫处理的蝉拟青霉SO...蝉拟青霉对蚜虫毒力作用及抱子形...蝉拟青霉的寄主及产抱结构被蝉拟青霉感染的蚕蛹长出各种...

标签:;  ;  ;  ;  ;  ;  ;  

蝉拟青霉论文_陈波利,谭艾娟,吕世明,钱文丹,杜安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