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属性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属性探究

开平市博物馆广东开平529300

摘要:博物馆作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馆藏文化资源,开发经营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起到宣传展示博物馆藏品的重要作用,也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本文简要阐述了文创产品的发展概况,对其所具备的属性进行分析,希望能推动文创产品的发展,承担起涵养文化自信的使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属性

前言

随着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物典藏,如何充分开发其文化资源,提升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传播能力,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物及其附属文化广泛传播,是当前重点。

1.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其博物馆公共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运作管理方式也逐渐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博物馆的转型发展相互碰撞,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

1.1相对成熟的国外现状

从上个世纪起,国外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在文创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不仅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广泛,除了在博物馆内设有商店还在网络上设有购物平台,销售策略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尤其在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方面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对文创产业的开发方兴未艾[1]。在这些发达国家中,博物馆的部分重要资金都是通过出售文创产品来获得的,例如: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文创产品的一年收益就高达上亿元,所以,博物馆文创产品拥有可观的经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1.2尝试探索的国内现状

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相比,我国文创产业发展水平仍处于萌芽阶段。文创产业的兴起与博物馆的转型发展不期而遇,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文化的认知也不断地提高,博物馆资源也不断地被开发,文创产品也出现系统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个别大型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呈现出了不错的效果,赢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但多数博物馆还在售卖简单的文物复制品或是直接售卖“义务品”,这极大地浪费了博物馆深厚的文化资源,没有给公众产生良好的影响,也没有与公众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因此,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近几年政府大力提倡并鼓励博物馆开发文创产业,这就为文创产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博物馆文创产品并不是单纯的一般商品,而是巧妙的创意与深厚的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它既兼顾着一般商品的属性,又体现着设计师们的巧妙创意以及对经典文化的领悟与传承;不仅如此,它也不同于市场中一般商品所具有的盈利性,更多的功能性与目的性,是为了推广与传播博物馆文化,让观众乃至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经典文化有更为深刻地了解[2]。随之而来的文创产品传播的公共性也显得尤为重要。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的“活标本”,它的开发与思考是我们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在思考开发的过程中把文创产品的公共性与市场性有机地结合,这成为了博物馆资源充分且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2.基本属性

公共文化空间以公共性为特征,而文化展示是其公共特性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在现代城市生活语境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公共文化空间下备受瞩目的商品。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般具有4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基本性、公益性、均衡性与便利性。首先是基本性,政府所构建的公共文化主要是以社会大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而服务的,重在保障大众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文化条件[3]。其次是公益性,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大多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三是均衡性,社会大众不受地域、民族、性别、身份、收入等差异的限制,都可以提供较为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最后是便利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利用大数据来统计公众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喜好与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博物馆公共文化建设的服务质量、发展形式、开发策略及未来空间。

3.市场商品属性

博物馆文创产品属于商品范畴。虽然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但是文创产品的开发是通过经济价值来实现的,只有参观者购买了文创产品,它的文化价值才能最终实现。博物馆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费用,而这笔费用是需要游客通过购买文创产品来获得的,以此不断地循环来支撑博物馆的永续发展。文化价值是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灵魂,缺少了文化价值则博物馆文创产品也将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商业属性与文化属性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博物馆文创产业所获得收入应该不低于公共性服务的支出,否则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博物馆资金难以运转的问题,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以开平市博物馆为例,在开平市博物馆大堂的文创区,不少文创产品吸引市民驻足。例如,金山箱礼盒茶,碉楼扇,猫吉梦游碉楼动漫书签、明信片,3D打印碉楼图案的手机壳、开平灰雕等文创产品。其中,碉楼金山箱礼盒茶是最为受欢迎的产品,茶叶喝完后,金山箱还能做装饰的盒子。箱体为全手工制作,精致典雅,颇有时尚复古单品潜质。碉楼手机壳,展示的是漫画化的八大著名碉楼,图案使用3D打印工艺,每个手机壳都有一只猫咪,寓意吉祥。所以,文创产品要实现公共性与市场性的相统一,要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博物馆文创产业不断地创新发展。

4.公共文化属性

4.1文化教育属性

博物馆作为公共性文化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为首要宗旨。所以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传播博物馆文化的重要载体,应以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为首要目的。这就直接体现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文化教育属性。文创产品能够将博物馆沉寂已久的古老文化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文化价值为第一属性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决定了它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首先必须要做到理解文化和尊重文化。如果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以文化为基础,那么必定失去其最基础的价值而导致失败。所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首要属性应是文化属性[4]。例如,2017年,《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博物馆与高校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社会资金与博物馆文物资源相结合,促进文博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升江门文博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开平市博物馆和当地文化企业共建的文创产品设计团队已开发文创产品50多种,每种设计都进行了版权申请,涵盖传统文物、非遗项目等。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直接决定了其必须具有的教育传播功能。博物馆文创产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商品,所以它的开发必须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含义,以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为最终的表现形式。文创产品是大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对馆藏文物产生的文化共鸣,当参观者购买文创产品时,消费者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件自己喜欢的商品,而是重新塑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经典文化走入我们日常生活中,将博物馆中沉寂而古老的文化带到了更加广阔的未来空间,使得博物馆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无尽地延长与加深。当文创产品被称为博物馆的“活化石”后,他们所具备的价值与属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之前默默地被安放在“幕后”到现在渐渐地走向了“台前”,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藏品与身俱来的文化价值符号所加工设计成的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创产品更好地起到教育传承的功能,更有效地实现了博物馆文化教育的属性。

4.2社会服务属性

博物馆文创产品除了具有自身文化特点外,还要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精神诉求和文化认知等,不应该大面积开发一些高端或是寓意难懂的产品。同时,其产品也要兼具投资、收藏、赏玩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对于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任重而道远,文创产品既需要发挥创造性又需要兼顾参观受众乃至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

博物馆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藏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再加上古老文化的神秘莫测,一般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很难理解藏品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也很难体会古人制作此藏品时的精湛技艺以及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等等的诸多情感。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参观者感到枯燥乏味而情绪怠慢、放弃参观,日积月累的博物馆文化也容易被慢慢地忽视,因此,有时必须配以专业的人员进行讲解才能让参观者了解。而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基于深厚的馆藏文化所开发的商品,是将优秀的馆藏文化以最生动的方式与创意设计而成的产物,易于引起参观受众的好奇心与兴趣点。所以博物馆文创产品所表现的含义相较于晦涩难懂的藏品更易于理解、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效地实现了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属性。

5.结语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的场所,也是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教育、征集、研究、展示等诸多功能,充分了解文创产品的属性,深度发掘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并适当融入地域特色和时代元素,创造出既能传播文化经典又能为市场广泛接受的文创产品,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够拉近博物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体现并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

[1]汪罗.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倒卖”文物说起[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7(07)62-63

[2]黄燕.博物馆与教育超级连接[N].中国教育报.2018-05-18(005)2

[3]张昱.在博物馆与公众生活间架起“超级连接”[N].文汇报.2018-05-18(005)2

[4]史倩羽.谈博物馆文创产业[J].文物世界.2017(06)62-64

标签:;  ;  ;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属性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