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企业审美文化建设

论中国企业审美文化建设

蔡雄文[1]2004年在《论中国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审美文化是企业发展与审美文化发展互动促进的产物,也是时代审美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步履蹒跚,注重经济效用和企业文化表象,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内涵,这使得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日趋迫切。企业审美文化建设的研究需要廓清企业文化、审美文化、企业审美文化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企业审美文化具有超越性、创造性、现在性、享受性、整合性等特征。企业审美文化积淀、价值观提炼、企业伦理及企业审美文化主体美育构成了企业审美文化的核心环节,它对企业遵循“美的规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审美文化建设应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来构建。

梅璘昉[2]2012年在《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世纪,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企业发展与竞争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代中国企业能否培育出自己的特色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其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推动企业管理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进程的现状,来思考和研究现代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面对自身继续深化改革和发达国家优势企业的双重竞争新形势,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如何形成相对持久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已成为中国企业改革创新与持续发展的时代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对于中国企业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建设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时代性课题。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其管理的重心应转向如何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不仅仅表现为重视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其实施自我管理,实现分散化知识的聚合和共享,还表现为发展人、为人谋福利,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二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范式,是中国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奠基于华夏文明和中国经济现实的人文管理思想,找到实现传统伦理精神、人文精神的现代转换点,必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范式。叁是探索如何破解企业低效率世界性难题。笔者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建立以人为本、以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的思想体系,是将中国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体现,既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在,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推行人本管理在实现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实行同质化企业制度的实践中,推动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将从根本上破解企业低效率的难题。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立足于中国国情,探讨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既横向考察和借鉴国际上着名学者和企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又从纵向上追溯中国古代传统的管理思想及近代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批判继承我国古代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吸收我国近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因素,本着兼容古今中西的原则,探索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文化的模式及规律。全文由导论和五个章节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国内外学术界及企业家理论研究和实践动态、国内外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阐述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同时,对本论文涉及的相关主要概念进行了阐释。第一章概括性地梳理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渊源,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即人的现实性思想、人的本质思想、人的自由思想、人的需要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及管理思想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精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的指导作用和伟大意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灵魂、人本管理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基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注重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根本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以开放的视角,从横向层面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应当积极借鉴西方的相关管理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启示,包括善于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立足于企业管理实践,注重理论研究,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等;从纵向层面梳理了中国传统的优秀管理思想和近代企业管理思想。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的优秀管理文化和近代企业管理文化对现代中国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启示,包括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应该继承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思想精华,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永恒主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倡导“修己安人”的自我管理,提倡“和为贵”的团队精神,注重企业人本精神的塑造和管理的创新等。第叁章总结和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从商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中,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凸显的问题。并在总结、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对现代中国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叁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是企业管理文化的转型是必然趋势;二是企业外部环境文化的优化不可忽视;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根本。第四章在一至叁章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包括构建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同时,要注重把握和运用四个方面的建设思路及具体措施:一是提升管理者“人本”思想素质;二是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叁是优化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文化环境;四是培育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的国际视角。第五章就如何建立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评价体系的目标和意义,提出了建立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评价体系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并探索性地拟定出了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员工认同度、企业社会公信力、企业产品美誉度、学习型企业构建度和企业科技竞争力等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评价标准。

辛明[3]2007年在《生态审美视野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在人类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为发展物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而采取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企业——也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社会物质生产的整体效率,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人类由原来的那种极为被动的“靠天吃饭”的生存方式转变成了利用先进技术主动从自然界发掘资源来组织生产的生存方式。企业的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物质文化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现状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恶果: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系统的日益脆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与隔阂,甚至紧张和对抗。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生态问题突出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对自然生态的无限攫取和破坏为代价,还是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为基本理念。生态审美问题的提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生态审美更多地是指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按照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结合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时所达到的那种精神上的自由自在的诗性状态。这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承担着促进社会物质进步的重任。以企业为缩影,探讨在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的自然生态意识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是尤为必要的。在构建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施中,以生态审美视野为指导,会有着新的方式和方法。本文分五个部分来对分析在生态审美视野中如何看待和解决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第一章:企业与企业文化概述。本章通过介绍企业的历史形成,着重来探讨企业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审美属性。本章通过对企业文化的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这叁个层面特点的剖析,揭示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并从审美角度来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第叁章:生态审美与生态平衡新视角。本章着重分析了生态审美问题提出的背景,并归纳概括出生态审美的科学内涵,特别是通过对当前企业发展现状的揭示,来审视企业生产过程中在生态审美方面存在的普遍漠视现象,通过反思企业的发展行为和模式,提出其所应该采取的新思路和新视角。第四章:生态审美视野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本章首先通过对企业文化特点的分析,来揭示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生态审美维度,进而,分别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行为层与精神层叁个方面来探讨如果在生态审美的视野指导下来组织合开展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结语。本文最后指出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中国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初期,尽量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这是我们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到的。

王志成[4]2002年在《论企业广告文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间竞争在产品和促销领域的差距日益缩小,而逐渐转移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竞争。现代企业广告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宣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同时,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武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向社会提供了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正是从文化角度入手,对大众传媒广告进行的探讨。文化作为企业广告的真正魅力所在,曾一度被忽视,企业形象系统(CIS)与企业广告文化的整合,作为一领域,至今仍没有专门的理论进行论述。本文就是笔者在此方面所做的尝试,目的是对企业文化理论与现代广告学的对接做出有益的补充并为现代企业的广告文化运作及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本文对企业广告文化的涵义、内容、特征、功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通过对东西方企业广告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了中国企业广告文化的现状及隐忧,提出了解决企业广告策划与运作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同时提出企业借鉴学习广告文化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企业实际,形成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广告文化。着重阐述了在中国当代企业,如何策划和运作广告文化:首先,要以CI为灵魂指导企业广告文化的推进;其次要实现企业广告文化的整体运作,在广告创作的不同方面实现CI化,最后对企业广告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告中的具体体现形式企业形象广告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孙绍君[5]2013年在《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近百年的宏观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案例分析,结合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审美活动以及艺术设计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嬗变规律进行梳理,与此同时,也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特点和商业艺术设计的成果与问题加以论述,希望能够对丰富我国近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内容有所助益。绪论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百年历史发展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范式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解析和说明。第一章回溯了中国古代原始品牌意识的萌生以及古代至近代中国商业标记的诞生和发展,述清了中国近现代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源流关系。第二章概述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中国萌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纵向的历史阶段划分和横向的设计形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民国时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述评,突出其在中国近现代艺术设计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第叁章主要从建国后在政治语境下对商业美术进行的改造入手,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内的艺术设计转型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影响,并着重以当时的标志设计为例进行了说明。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当代国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状况,并着重对此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了肯定与反思。同时也尝试从品牌理念的更新以及国内专业品牌形象设计机构的发展等角度入手,挖掘品牌形象构建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从中寻找适合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路径。第五章则跳出历史发展的思路,在视觉文化发展的语境下对品牌构建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中国百年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启示。结论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基于目前国内缺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整体、系统研究的现状,本文将研究的侧重点设置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梳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脉络,尝试分析和把握其中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当下与未来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可藉此从一个侧面认识和了解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其次,以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的变迁为背景,从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切入,对自民国至今我国各历史阶段中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得失与意义加以思考。最后,站在视觉文化发展的高点,以整体性、多维度的视角来俯瞰视觉形象设计与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形象设计在现代品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总结出近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嬗变对于促进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赵黎明[6]2015年在《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以及文化强国的伟大任务。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的历史任务,如何开展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尤其结合十八大精神和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本论文共分七章,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国有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这一章是全文的基础,首先要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这一概念进行梳理,并且在逻辑上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和限定,为后文讨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一个概念范畴的平台。这部分主要论述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国有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文化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进一步,要分析国有企业文化概念的理论内涵,基本构成要素和独特属性。从内涵、要素和属性的角度,进一步澄清国有企业文化概念的实质。第二章: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有理论作为指导。由国有企业的社会特征决定,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部分)是探索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尤其要着重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本章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道路、制度体系等方面,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的全方位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证,从而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明确基本的价值观方向和政治方向。第叁章: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基础。本章将着重论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实践上的成就。把国有企业发展划分为建国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阶段;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阶段;当代科学发展与实现中国梦条件下的阶段。分别论述上述叁个阶段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够吸取哪些有价值的经验。同时,论证这些成就在什么意义上为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第四章: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这部分主要着眼于近年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从国家发展的宏观需要出发,从国家经济增长、国家科技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出发,分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其中的根本原因,为后文提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奠定基础。第五章: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本章将凝练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目标,反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我们的国情、世情决定了我们需要构建怎样的国有企业文化,明确国有企业文化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当中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这些目标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创新型、学习型、责任型、品牌型的企业文化。只有明确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我们才能进一步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路径。第六章: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将论述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因此,要从它的国家意识形态出发,从国家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出发,从当前国家核心价值观出发,等等。这些构成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文章将论述,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虽然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失败。第七章: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本章探索性地提出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这部分将把前文的理论与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经过初步构思,文章提出了叁个方面的建设路径,即树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义利观、改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治理结构和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改进模式。这是从思想观念到治理策略,再到制度框架的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建设路径体系。本章将针对前文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针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明确上述叁个建设路径的实质,对其做出分析和论证。

俞湘珍[7]2011年在《关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但是中国企业仍无法走出“技术同质、产品功能与外形雷同”、“低技术含量、低价格、低附加值”的困境,真正实现从国际产业链下游向上游的转移,其根本原因之一是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缺少与设计的结合。同时,国际着名的设计领先企业如苹果、阿莱西(Alessi)等已经成功实践新的设计创新模式一“设计驱动创新(design driven innovation)",将社会文化引入了产品创新过程,大大提高了创新的附加值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围绕中国企业社会文化知识转化为创新产品的过程机理展开研究。本论文在设计驱动创新理论、产品语义学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典型设计优秀企业,在吸收设计驱动创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设计的创新这一新概念;并重新分解创新能力,将其分为内涵设计能力、外延设计能力和技术能力。本论文从组织学习角度构建基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了企业如何获取基于设计的创新所需的两种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技术知识?知识获取的过程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借鉴组织学习的理论,本论文将知识获取的过程界定为学习,并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分别定义为社会文化学习和技术学习;选取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知识学习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提升创新绩效。本论文通过产品/服务设计较好的196家企业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社会文化学习和技术学习;内涵设计能力、外延设计能力和技术能力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其中,内涵设计能力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技术能力和外延设计能力;(2)技术学习通过技术能力和外延设计能力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创新绩效;技术能力完全通过外延设计能力和内涵设计能力影响创新绩效;(3)社会文化学习以直接和或通过内涵设计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的方式影响创新绩效;(4)基于设计的创新过程强调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双学习:社会文化学习和技术学习的交互对创新绩效具有放大作用;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越动荡,技术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越显着,相反,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越平稳,社会文化学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越显着。本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进展:创新点一:本论文提出基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模型,强调社会文化学习和技术学习的双重学习,是在吸收Verganti (2008)等人提出的单一强调社会文化学习的设计驱动创新模型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扩展和补充了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点二:明确基于设计的创新过程中社会文化学习的概念,并从知识特性、学习途径、学习主体等角度测度了社会文化学习的强度。创新点叁:从设计角度,结合产品语义学理论解构基于设计的创新能力,将其分为技术能力、外延设计能力和内涵设计能力,分析了各种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

王经锡[8]2012年在《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技术密集型为标志的高科技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象征,对技术创新具有先天的优势和依赖。高科技企业文化是创新文化的代表,是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融合的产物,是高科技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起来的,通过全体员工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共同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的总和,是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因。高科技企业文化内涵丰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开拓、进取与团结协作精神,求变、应变并善于学习的组织理念,多样文化的有机融合能力,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具备突出的战略价值。我国高科技企业大多发端于科研院所转制、高校科技园、海归人员创业、军工、国有企业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其企业文化源起于西方科技文化的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以及其他特质文化的汲取。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历程较短,国家政策扶植力度较大,发展速度较快,但目前整体处于技术突破阶段,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其企业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创新精神彰显、领袖色彩浓厚、技术理性突出、文化形式显性、文化认同感强等。作为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代表,我国高科技企业承载着更多的社会价值与期许,是我国创新文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文化的多样性与特征的时代性,使得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建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加表征与实现高科技企业文化的现代社会价值。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建构语境特殊:既有所有高科技企业面临的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割裂的困境,也有东西方文化冲突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博弈陷阱,其建构过程极其复杂且路径迥异。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其建构的过程主要遵循自我形塑、社会建构两种机理。通过企业家精神的沉淀与认同、企业员工多元价值的博弈与契合等,实现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价值理性的融合,完成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自我形塑。其中,崇尚技术创新、尊重科学精神,弥补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割裂,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在高科技企业文化多元价值体系之中,以价值理性引导科技理性,以技术伦理规约技术发展;尊重企业员工的多元价值诉求,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契合,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产业竞争与协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涵养等,实现产业文化、传统文化、全球文化统一于创新文化,完成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社会建构。产业内竞争与协作的文化氛围引领高科技企业创新理念与行为;中国传统文化对高科技企业文化形成具有明显的制约与涵养双向影响;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使得原有的文化在高科技企业内得以重构,实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孕育出独具地方性特征的创新文化。从文化生态视角来审视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价值,从企业本身、中国和全球文化叁个层面做出战略选择。第一,将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DNA,通过构建涵养技术创新的亚文化,走出目前盲目崇拜技术理性的误区,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之道;第二,将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创新的先锋力量,通过释放高科技企业文化开放性、渗透性与示范性的社会价值,以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文化引领我国现代文化创新;第叁,将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作为全球文化生态的平衡因子,通过高科技企业文化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与和平使者,促进全球多元价值取向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陈萍[9]2007年在《论中国吉祥文化在商标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文中指出商标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上采用,并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着特征的标志。商标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是企业、公司等对外展示的窗口,它反映了其活动特色、文化底蕴、经营理念等深层次内涵。商标设计就是根据企业的品牌战略内容,选择能够体现行业特点和企业精神,具有独创性的名称和图形。我国的商标历程是以直接选用吉祥图案或直接取源于吉祥用语的形式而开始的。现代商标设计很多也是以中国传统元素,尤其是以中国吉祥文化为设计素材和创作灵感,由此表明了当今设计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需求。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现代商标设计如何借鉴传统吉祥文化的问题,来探讨当今商标设计在融合民族文化传统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及其对现代商标设计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在全球化下的世界性场景中思考本土的文化设计身份,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价值和意义的设计理念。并且阐述在文化和市场两方面体现出的现代商标设计对传统吉祥文化的需求;论述中国吉祥图案的“形”、“意”、“色”在商标中的创新再现,进而从形式美、形象美、意味美叁个层次逐步深入探讨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商标设计中的审美感受和美学价值;以及从市场调研、实景考察、资料搜索等多个角度出发,来分析目前商标设计在运用中国吉祥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实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即在传统吉祥文化的准确把握和深入阐释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形式的现代性转换。

蒋旭[10]2006年在《当前我国企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也应该是一个伦理实体。企业各个层面的活动都要受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原则的支配,不能也不应该摆脱伦理道德的约束。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只看到了其作为经济实体的性质,而忽视了其作为伦理实体存在的意义和它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不少企业专注于对利润和经济利益的追求,背离了企业发展的道德意义,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越来越制约企业自身发展。因而企业的道德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关注企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剖析了企业道德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影响和表现,分析了企业道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从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企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并就现状从制度、环境、文化叁个方面探讨了现存问题的成因;最后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论中国企业审美文化建设[D]. 蔡雄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04

[2]. 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研究[D]. 梅璘昉. 武汉大学. 2012

[3]. 生态审美视野中的企业文化建设[D]. 辛明.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4]. 论企业广告文化[D]. 王志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2

[5]. 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 孙绍君. 苏州大学. 2013

[6]. 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赵黎明. 吉林大学. 2015

[7]. 关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 俞湘珍. 浙江大学. 2011

[8].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研究[D]. 王经锡. 东北大学. 2012

[9]. 论中国吉祥文化在商标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陈萍. 苏州大学. 2007

[10]. 当前我国企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 蒋旭.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  

论中国企业审美文化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